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有之义。〃朱子鹭在会上的表态受到市民代表热烈欢迎。在发言者当中,71%的人反对建设PX项目。
据媒体报道,座谈会之后,福建省委高层领导说,PX这个项目虽然不错,但要尊重厦门市群众的意见,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随后,媒体报道说,这个项目将迁移到漳州市漳浦县古雷半岛。古雷半岛经济区位于厦门和汕头中间,距离两座城市均为100多公里。目前正等待进一步评估。
全国媒体一齐欢呼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决定,认为这个开明态度,表明了〃政府和市民在一起成长〃,并且为中国环保史留下了〃政府和民众互动的经典范例〃。
诸多媒体指出,在厦门PX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所起的作用。普通民众通过它表达和汇聚民意,管理者也通过它疏导和化解民众情绪,这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崭新的现象。新媒体大大扩展了民众的参政渠道,〃电子民主闪亮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比厦门PX事件稍晚的陕西〃周老虎事件〃也是电子媒体大显神威的突出例子。2007年10月,陕西林业厅未经核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镇坪县农民周正龙在当地拍摄到了极为珍贵的野生华南虎照片,给周正龙发奖金,并按相关程序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第59节:厦门PX:电子民主很好很强大(3)

这一消息引起全国轰动。各地细心的网民看了照片之后,对照片真实性产生怀疑,并通过互联网对华南虎是否真的在镇坪出现提出种种质疑。但周正龙打赌说照片是真的,陕西相关官员也力挺周正龙,遂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真虎、假虎之战。除了电子媒体之外,纸质媒体也大力跟进。一时间,此事竟成为全国大热点。科学家也加入网上论争,考证照片中华南虎头上的树叶的真假。还有网民找到了与这张照片极其相似的华南虎年画,并在网上公布。
到2008年6月,事件终于有了最后结果。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宣布了华南虎照片的调查结论: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假的,系根据华南虎年画翻拍的假照片,周正龙涉嫌诈骗罪被捕,对此事负有责任的13名大小官员分别受到不同处分。
这一事件进一步彰显了电子媒体在表达民意、揭露社会弊端中的作用。
正因如此,一些作威作福的地方官员感叹说:〃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没有这么多麻烦。〃光明网评论说,在中国,憎恨网络的官员动辄删除、封杀,甚至追查发帖者。但是,怀念没有网络的日子,只能是无效的自慰了。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2008年3月说,他当选人大代表5年来提交的上百件建议和议案,有相当多的数量来自网友的建议和启发。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带着400篇博客参加2007年的〃两会〃。他几乎每天都更新博客,〃两会〃期间博客内容更丰富,有时达5000字,因此被称为〃最勤奋的两会博者〃。正是他,带动了〃两会博客〃的风潮。
2007年2月15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以实名发帖,向红网网友拜年,被称为〃亲民书记〃。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与网友平等交流,称兄道弟,更成为流传全国的佳话。
2007年10月召开的十七大,首次进行网络全球同步直播,这在中共党代会历史上是第一次。
经过第四次大争论,改革开放的深化在社会舆论方面体现的一大特点,就是互联网迅猛发展,言论较以前更加开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公民意识不断提升,促进了启蒙,使中国社会更加多元化。

第60节:体制内的声音:民主是个好东西(1)

体制内的声音:民主是个好东西
按海外媒体的说法,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2006年10月〃一夜成名〃。
这个月23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他的一篇政论《民主是个好东西》。第二天,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全文转载。紧接着,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纷纷转载。海外媒体惊奇于此文既涉及〃敏感领域〃,又得到官方媒介空前追捧,因此惊呼俞可平〃令人刮目相看〃,还给他贴上了〃中国高层文胆〃、〃中南海智囊〃的标签。
《民主是个好东西》原是俞可平为一本书写的序言。这本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俞可平访谈录,书名就叫《民主是个好东西》。
这篇引起轰动文章讲了什么呢?
第一,民主是好的,但它不是对某些官员而言的,而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对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来说,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因为在民主条件下,官员要通过选举产生,权力要受到公民制约,他们还要跟老百姓平起平坐,所以他们不喜欢民主。他们会说,民主不符合国情,民主条件不成熟,公民素质低,民主会带来危害等等。
第二,民主也有不足。由于它重视程序,会使一些看来简单的事务变得复杂,降低行政效率。民主还会使一些政治骗子有可乘之机,蒙骗民众。但是,在人类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
第三,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它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民主不能包医百病,但是它能保证基本人权,提供平等机会。民主是人类的基本价值,也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如果没有民主,人类的人格就是不完整的。
第四,民主也有痛苦的代价,民主可能破坏法制,导致秩序失控,民主程序也可能把个别独裁者送上舞台。因此,有时民主代价太高,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不是民主的过错,而是政客的过错。
第五,实现民主需要相应的条件,民主是历史潮流,但是推行民主的时机和速度,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则是有条件的。推进民主政治,需要精心的制度设计和高超的政治技巧。
第六,中国的民主政治,需要密切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条件,逐步前进。
平心说,这篇文章讲的是常识。海外舆论的关注点,并不是该文在民主内涵和民主理论上有什么突破。用《亚洲周刊》的话来说,海外读者是〃看到了原来在中国回避了多年的东西,终于又被高调喊出来,民主终于获得认同。〃另外,海外关注的就是俞可平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这一职务。他们揣摩俞可平的文章〃代表了高层的现实思考〃。
作为俞可平文章的一个注脚,美国杜克大学政治系教授史天健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史天健和俞可平是北大校友,不过史天健的研究方法,国人可能比较陌生。
史天健把1978年到2006年的《人民日报》关键用词抽取出来,进行量化分析,比如〃人权〃和〃民主〃这两个词。
他的做法是,把这些年《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每年随机抽选三分之一,经过比对以后发现,从1978年到1988年,《人民日报》没有使用过〃人权〃这个词。直到1988年,〃人权〃这个词开始在《人民日报》出现。但报上大部分文章认为〃人权〃是有阶级性的,是〃资产阶级的词汇〃。2002年,情况有了变化,《人民日报》七成以上有关文章承认〃人权〃具有普遍性,同时表示中国正在努力改善人权。
〃民主〃这个词,1978年就开始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但是,〃民主〃被划分为两种〃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到1988年,〃社会主义民主〃的提法比1978年少了,〃民主〃这个词前面的〃社会主义〃帽子逐渐消失了。报上的文章比较多地提到〃我们也追求民主〃。1995年,有关民主的程序概念开始在《人民日报》出现。2002年,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之后,情况更加进步,中国共产党开始承认〃民主是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经济条件和老百姓素质的限制,实现民主的时间表比较漫长。
从这种研究角度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史天健认为,俞可平的文章代表了党内对民主的态度产生重大变化。〃从原来羞羞答答,到现在说是好东西,这是一个飞跃。〃史天健说。
海外媒体说,这些年,中共在和国际社会打交道的时候,不再避讳〃人权〃和〃民主〃这样的词汇。俞可平文章的出现,其实已经具备了社会基础和心理准备。
我曾和俞可平多次共同参加过一些会议,其实他并不是暴得大名的〃新星〃,而是一位早就学有所成的资深专家。
1959年7月,俞可平出生于浙江绍兴。历史上,这里是一个盛产策划人、文件起草人和咨询专家的地方,过去把这种角色称为师爷。俞可平不喜欢师爷这个称呼,他说,现代民主政治体制,没有存在师爷的必要。
俞可平在农村度过童年和少年。1978年,他考取绍兴师专政史系。毕业后,他考取了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攻读政治哲学。1985年,俞可平考取北京大学政治系博士生,导师赵宝煦是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俞可平的博士论文是《当代中国政治的系统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打算留校,但北大没有房子。俞可平当时已结婚生女,其妻徐秀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和俞可平是同乡同学。当时中央编译局答应给俞可平一间房子,俞可平就选择了这里。1994年,俞可平应邀去美国杜克大学任访问学者,在这里他碰见了北大校友史天健。1995年,俞可平又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任客座教授。

第61节:体制内的声音:民主是个好东西(2)

俞可平的一些研究,曾经遭遇坎坷。他论述市民社会的一些文章,曾被人扣上〃自由化〃的帽子,他在武汉一次会议上的发言也被人告发。上级单位几经调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在漫长的研究生涯中,他出版了《当代西方国家理论评析》、《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社群主义》、《政治与政治学》、《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增量民主与善治》、《全球化与政治发展》、《民主是个好东西》、《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等著作。到2000年,俞可平已经成为中国国内重要的政治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