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很想找个人给这些人好好上一节礼仪课,然而一想起秦朝那帮大礼,心里也是直起疙瘩。秦始皇那套尊上卑下的仪法,简直不是人学的。一大堆繁文缛节,走在皇宫里就像踩在地雷阵上,每走一步,都得想想是不是合乎礼;每说一话,又想是不是合乎礼;每做一事,是不是与礼不合乎?这套如山在背的苛刻之法,不得不废掉,只行简易之式。
可是说简易,这也实在简易得离谱了,就像眼前宴会之景,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时不待礼,礼必待人!必须用一套新的朝礼约制群臣,不然,汉朝上下就活脱脱的一堆流氓野兽了。
要学朝仪,肯定首推儒家。儒家是中国礼仪的开山鼻祖,属于老字号的免检企业。可问题又来了,像嬴政这种不爱儒家只爱法家的皇帝,都有那么多麻烦仪式,如果真要学回儒教,那不是麻烦之上又加麻烦了?
事情当然没有像刘邦想的那么糟糕。正所谓,一代有一代之英雄,一朝君即有一朝礼,有人已经替刘邦想出了一套解决朝仪问题的方案,此人正是叔孙通!
叔孙通者,薛人也。所谓薛人,也就是鲁国薛县(今山东胜县东南)人。鲁国是孔子的故乡,这是专门生产礼仪法高手的地方,是自孔子之前就传下来的传统。中国的工艺,每出自一个地方,必先被其所垄断,就像今天的温州人垄断鞋业,景德镇人垄断陶瓷,鲁国亦是如此,天下或是诸侯欲行朝仪之法,想得到真东西,就得到垄断礼仪之邦的鲁国去。
叔孙通不是刘邦亲自请他来的,而是他主动送上门的。这个叔孙通,终其半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滑头。但是滑头有很多种,有些人偏偏是滑得可爱,叔孙通正是此中一例。叔孙通靠礼仪之道打遍天下,可以上追到嬴胡亥时代。
秦时,叔孙通因为知识渊博和擅长写文章,被征召入宫,待诏博士。
所谓待诏博士,是指等待被任命为博士。古时博士非此时博士,古时博士是一个官名,主要负责掌管文献档案,编书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工作,其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闹事造反,嬴胡亥就把博士们及儒生全召来,问道:楚国人陈胜攻下了陈县,你们对这事怎么看呀?
众诸生说道:陈胜这是造反,请皇上速速发兵消灭他!
嬴胡亥一听,心情很是不爽,脸上立即笼上一层阴云。叔孙通一看胡亥脸色不对,连忙上前奏道:请皇上放心,天下都统一N久了,哪还有造反之兵,这不过是一群盗匪罢了!
识时务者,俊杰也。叔孙通这个马屁是拍得够舒服的,嬴胡亥脸上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本来就是嘛,天生胡亥,天所爱之,民亦是敬仰滔天,哪来的造反之兵?
嬴胡亥这明显是严重的阿Q,不愧为阿Q的祖宗大爷。此时,嬴胡亥为了更加满足精神胜利法,他又再次问诸生:我再问你们一次,陈胜是反兵呢,还是盗匪呀?
嬴胡亥这招果然有用,有一部分人跟着叔孙通说这是盗,但还是有人坚持读书人的良知,说陈胜是货真价实的造反。这下子,嬴胡亥真火了,叔孙通明明都说这是盗匪了,竟然还有人敢说是反兵。来人,把说反兵的竖儒通通拉下去斩了,其他言盗者通通退回,准备领赏!
叔孙通果然领到一个大大的赏,得帛二十匹,衣一袭,并且从候选博士转为正式博士官。这就是真正的叔孙通,其人如名,名如其人,滑润变通,就因一句见风使舵的话,赚他个钵满盆满。
如果说叔孙通说了句违心之话,就是想升官发财,那就错了。事实上,叔孙通领赏时,他是多么的心惊胆跳。当他捧着赏物回到居处时,儒生们纷纷嘲讽道:请问先生,今天你拍了吗?
孙叔通一听就火了,拍个屁!你们真以为我是拍马屁过日子的吗,如果不拍,我差点没命了。说完,放下赏物一转身带着弟子们溜号了。自此之后,叔孙通大小通吃,投靠的人不下十个,前后事奉之人有项梁,楚怀王,最后才跑到汉王刘邦那里谋生。
我们知道,刘邦特讨厌读书人,特别是那些百无一用的竖儒。叔孙通的事业只在礼上,不是兵书上。所以,你要让他像郦食其那样出个谋划个策,那可是比登天还难。然而,刘邦还是挺喜欢叔孙通的,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懂得变通之人。
所谓变通,不是拍马屁。刘邦身边从来就不缺马屁大王,刘邦之所以赏识叔孙通,是因为他能很识抬举地脱掉儒家那套又长又宽的臭袍,穿上楚国本地那短小精练的楚服。再有,叔孙通没有谋策之才,但他很有物色人才的眼光,于是每每给刘邦推荐一些曾经为盗为匪的壮士,这让刘邦打心里就更没理由拒绝这个儒才了!
当时跟着叔孙通混饭吃的弟子有一百余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跟着叔孙通,是因为儒礼表演,就像今天的戏班子,人数不够是无法演出的,所以叔孙通必须管好弟子,等待时机。然而,这天下就像一锅粥一样,越熬越烂,儒生们等呀等,整天只看到师傅在那里忙活,就是没有给他们找事做。于是,这帮人就集体向叔孙通发牢骚:我们跟随你多年,你却总是向汉王推荐一些狗盗之徒,为何偏是不肯推销我们?
叔孙通冷笑,大声教训道:你们真是疯了!天下正是用兵之时,请问一下,你们能打架吗?我之所以向汉王推荐壮士,那是因为他们天生是杀敌将料,你们能行吗?请大家稍安勿躁,只要这天下一平静下来,就是我们的出头之日了!
叔孙通一语道破天机,天造儒生,不是投之战场搏命的,而是点缀升平世界之用的。正所谓,衣食足而知礼仪,如果天下不和平,流血冲突不停止,人民就不能衣食足,衣食不足,请问讲礼何用?这就好像今天的村民,爱看戏是村民的天性,可是农村儿女成群,经济落后,温饱都成了问题,你还想叫他们请戏班唱戏,这不是扯淡吗?
一下子,弟子们全被叔孙通这番话打醒了,只好潜心等待。
叔孙通及弟子们这一等,不知等了多少日落月出,等了多少星夜无眠,等得花谢心碎,惆怅满腔,终于还是等来了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以上所述,刘邦众臣酒后失态乱吼乱跳之事。
这些年来,叔孙通就像蹲在刘邦身边的一只老猫,只要刘邦有一丝心情变化,他都摸得一清二楚。叔孙通早就看到刘邦对属下长期醉酒之状表示不满,于是一天,他找准了一个机会推销耽搁他多年的儒仪事业。
叔孙通是这样对刘邦说的:我们这些儒生难与诸将进取杀敌,但是可与他们共守汉业,我愿意前往鲁国征召诸生,和我那帮弟子一起共同给你搭起朝仪之式,不知皇上愿不愿意?
刘邦犹豫不决,问道:请问这个玩意儿麻烦不?
叔孙通道:一点都不麻烦!五帝都能异乐,三王亦不同礼,礼这玩意儿,不是僵死的老古董,而是根据时代人情世故定下一个法则,教导人们去遵守罢了。夏、商、周、秦四朝礼皆不同,都有所变化,所以我可能采上古周礼所长,杂糅秦仪,改装成适合时代风貌的仪式。
刘邦点头,但还是不放心地说道:你可以试着去做,但是千万要注意,制定朝仪时,避免麻烦,多照顾我的心情!
刘邦真是太可爱了!
有其可爱之主,才造其可爱之臣。叔孙通拍着胸脯对刘邦承诺,如果皇上不放心,可以先验货再付账,如不满意,包退包换!
是的,此时之叔孙通并非彼时之人。此时,他踌躇满志,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礼,礼,礼,多少年来,惨淡坚守,从未言过放弃。今天,仿佛千年等一回,战争唱罢,该轮到儒生登场粉饰太平了!
叔孙通出发了。没有几日,叔孙通回到老家鲁国招兵买马,招到了三十多个儒生。鲁国什么都缺,偏不缺竖儒,有两个儒生拒绝了叔孙通的招请,他们的理由是:你这个叔孙通,事奉不知多少个君主了,从来都只听说你拍马屁,从没听说你做正经事;你办的礼乐又不合古法,你还是请别人去吧,别来玷污我们的名声!
叔孙通笑了。这两个不长脑的东西,真是读书都读傻了,树挪死,人挪活,思想一死,就算是孔子再生,也无力救之于脑残之中。这个世界,一花一草,一木一物,甚至日月星辰,无不在运转变化。与时俱变,与时俱进,不仅是生命之道,更是人生进取之道,连这个基本的道理不懂,只会关起门来读古典,还真只会把自己读成了老古董了。
对于这两个儒生,叔孙通用两个字给他们贴上标签:竖儒!叔孙通又告诉弟子们道:千万不要学这两个死脑筋的家伙,一个不懂变通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死路一条!说完,叔孙通就带着三十几个人向西而返,回到了长安城。
叔孙通准备排练了,地点设在长安郊外。为了增强效果,叔孙通不但全部动用了一百多个弟子,同时把刘邦身边那些学文之人也全部借来训练。
一个月后,朝仪程序编排完毕,叔孙通进行彩排,刘邦亲自前来观看和实践。结果是:效果很不错,皇上很满意。并且当场拍板,这样的朝仪,完全可以实施!于是,刘邦下令:所有官员都要去参加叔孙通的朝仪培训课,并且在十月岁首之前学会,不然,赶出长安城。
老实说,汉朝这帮大臣们,都不过是些刚刚洗脚上田的庄稼汉罢了,这些人整天大大咧咧惯了,开口闭嘴就是妈的和奶奶的之类的粗话,叫他们去学什么礼仪,绝不亚于赶着一群旱鸭子上架,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呢,皇帝大哥都下命令了,你不学也得学,除非你不想在长安城混了。
谢天谢地,大部分大臣终于赶在岁首之前学会了“趋”。
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