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汉朝-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王莽的将领们也不想等了。这样再等下去,不要说黄花菜凉了,估计花儿都不知道谢几回了,战争还没开打呢!而且,凡是当兵的,都知道一个基本的战争原理,汤要趁热喝,铁要趁热打。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士气都萎了,还打个屁呀!



道理很合理,但是领导很顽固。王莽很明确地告诉他的将军们,先到前线的,无论到多少人,都不能轻举妄动,务必等全军集合完毕,才可开战。



看看,这是什么态度?王莽以为战争是拔河呀?人多就能赢呀?将军们都无语了,只好都闭嘴了。



事实上,王莽还没有顽固到要变成石头的那种。在开战之前,他已经按计划做了一些热身运动了。这个计划就是,派一个中郎将和一个副校尉,率领一万人,携带重金进驻云中郡,负责引诱匈奴人。



前面说过了,王莽此次北伐,不是为了彻底消灭匈奴,而是将匈奴分割成十五块肉。然后把这十五块肉,送给他看顺眼的匈奴人。十五个人,他一下子是很难找齐的。不过已经有几个较顺眼的了,他们就是曾经和汉朝和亲、娶走王昭君的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



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叛徒。王莽看中了呼韩邪单于的三个儿子,他派出中郎将秘密传话,把他们都引诱到汉朝境内。然后条件一摆,看着华丽丽的黄金,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心里好像都有话说,但都不敢说了,只好同意王莽的要求。



接着,王莽就对外宣布,封呼韩邪单于的两个儿子为单于,一个为孝单于,一个为顺单于。两个单于加起来,就是孝顺单于,充分体现了王莽的儒家精神。



王莽这边一宣布消息,那边的匈奴单于就火了。现任匈奴单于名字很长,世称乌珠留若鞮单于,算起来,他已经是匈奴第十八任领导人了。之前,王莽派个五威将把他旧印骗走砸碎,他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现在,王莽要分裂匈奴,无异于把刀架到他身上割他的肉。



既然你都亮出獠牙了,那么我也要亮出我的马刀。到底是你的獠牙强悍,还是我的马刀锋利,那就战场上见吧!



于是,乌珠留若鞮单于拔刀怒吼,派出铁骑,首先向云中郡发起了袭击。多年不打战的匈奴兵,仍然拥有着嗜血的杀性,他们攻入云中郡益寿要塞,砍杀汉朝官吏和百姓,无人可挡。



接着,乌珠留若鞮单于又命令,东西两大军区司令(左右部都尉)及各路部队,对汉朝所有边塞一起发起攻击。匈奴战果异常辉煌,他们成功斩杀雁门郡郡长和朔方郡郡长,汉朝百姓死伤无数,无数畜牧被匈奴兵抢走。



然而,面对匈奴兵疯狂般的袭击,汉朝军队却一动都不敢动。他们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怒吼杀人,拍拍马屁股走人,全都不作声。



事实上,不是匈奴兵太猛,也不是汉朝军队太无能。造成今天这个烂结果的,不是别人,而是身在长安遥控军队的皇帝王莽。



王莽还是那句话,在大军未集结完毕之前,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乱动。于是乎,不敢乱动的汉朝军队就成了无用的工具,成了匈奴杀人的无辜看客。



自汉朝立国以来,出现如此荒谬的异象,还是头一回。什么狗屁皇帝,简直就是乱指挥。于是乎,汉朝将领中,终于有人忍不住开骂了。





三 顽固不化害死人



汉朝人公开骂王莽,那是要掉头的。要骂,也只能在心里骂。当然,只在心里骂娘,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想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就必须上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要给王莽上书的人,是讨伐兵团司令严尤,时驻渔阳郡。相信渔阳郡也是重灾区之一,所以严尤对匈奴兵祸深有感触。于是,他修了一封长书,火速传到了美丽的长安城。



严尤的奏书很长,不过观点很鲜明,整理大约如下:首先,严尤认为,对待匈奴的办法,历史有迹可循。分别有三种,一个是周朝的,一个是秦朝的,一个是汉朝的。



以前,周朝对待来犯的匈奴,只把他们赶出境外,就班师回朝了。这种办法,点到为止,劳民不伤财,属于中等计谋;后来,秦朝对付匈奴,可谓舍得花大血本,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修万里长城,退匈奴于七百里之外。成果似乎很辉煌,但是成本太大,几乎费尽了国家财力。这种计谋,连谋略都算不上。再后来,汉朝汉武大帝对付匈奴,也是花大血本,三十年如一日的追着匈奴打,终于把匈奴打怕了。汉武大帝似乎武功卓越,但是三十年间,倾尽国力发动战争,把国家弄得疲惫不堪,还差点引起内乱。这种计谋,只属下等。



那么,什么才是上等计谋呢?严尤将军卖了个关子,先分析新朝政府当前的军情。



严尤认为,当前国家不幸遇上旱灾,连年饥馑,西北一带尤为严重。所谓攘外必须安内,内部问题还没解决,就倾三十万兵力而出,至今一年了还未集结完毕。花这个成本来打匈奴,实在很不划算。



不划算的地方有如下几方面:先到前线的部队,闲着没事干,整天吹风沙,士气已经低落,后方的粮食又供应不上,从气势上,已经不能形成作战锐气。这是其一。各大边塞粮草空虚,必须从国内运送。远水救不了近火,粮食运一程吃一程,等到运到前方,都不够士兵们吃了。这是其二。西北一带都是荒漠,运粮必须靠牛。牛是要吃草的,一路上已经死掉无数头牛,即使粮食再多,也无法送往前线。这是其三。



除此之外,汉朝军队面临的困难还有缺水、行军速度超慢等等。总之,这样去找匈奴打架,是很不实用的。



只有真正实用而又节约成本的谋略,才是好谋略。那么,在严尤眼里,什么才是上谋呢?



严尤认为,现在部队都出动了,再退回去,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上谋就是不要等大军全部集结完毕再出击,而是命令前线先头部队先向匈奴进攻。然后我可以快速移动部队,深入匈奴,狠狠打击他们。



由上可见,严尤将军这才叫脑袋好使,是真正的战争实用主义者。但是,他的报告打到长安后,王莽用那充满着迂腐儒气的鼻孔哼了一声,很不屑地把严尤将军的奏书丢掉不理。



王莽还是那句话:必须坚持大军集结完毕,方可攻击匈奴。



于是乎,前线无所事事的将士只好坐啃风沙,后面赶路的则风尘滚滚以蜗牛般的速度缓缓向前移动。在王莽的一再坚持下,经过汉朝将士们的共同努力,最后,汇集边郡的部队,终于越集越多。



然而,汉朝就像一个恶性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不像话,脱离了王莽的控制,走向了他意想不到的局面。



首先,因为集结沿边的部队越来越多,边郡要不断提供粮食,压力越来越大。而新到部队成员复杂,趁机打劫分子很多,边民忍受不了,纷纷逃亡。



前面的边民在跑,后方各郡百姓也在逃跑。王莽派人挨家挨户抓壮丁、催粮税。交不出税的人也越来越多。被逼无奈,汉朝的穷苦百姓很多都跑到山上,安扎立寨,当起了强盗。



王莽把汉朝推进了悬崖,然后又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就差一步,他就成全了自己噩梦。



更让王莽想不到的还有,他亲自封的两个孝顺单于,一点也不孝顺。有一天,孝单于趁王莽警卫不备,拔起腿就狂跑,一口气就跑进了匈奴境内。然后,他气都来不及喘,就去找乌珠留若鞮单于诉苦。



孝单于跑路后,厌难兵团和震狄兵团司令秘密传回一条可靠情报。说,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从匈奴俘虏那里得知,策划匈奴屡犯汉边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逃跑回国的孝单于的儿子。



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铁掌打在了王莽胸膛上。你道孝单于儿子人在哪里?他不在天边,而是在近在眼前的长安。王莽把孝单于的儿子扣下,本来是要当人质的。这下可好了,人质成了卧底,成了战争的幕后推手。



愤怒的王莽立即召集长安城的所有外国使节开会。就在会上,把孝单于的儿子推出来斩了。王莽仿佛要告诉这些外国使者,在我的地盘上,要想活命,就别想玩阴的。



要玩阴的,王莽是绝世高手。但是,阴谋不能拯救他的新王朝,更拯救不了他的未来。这时,坏消息不断传来。西南夷反了;朝鲜的高句丽也反了;西域诸国,也全反了。



举目天下,王莽内失民心,外无盟友。王莽就像站在悬崖边一块摇摇欲坠的大石上,他摔进深渊的概率,可是越来越高了。



殊不知,世间最可怕的,不是你身处困境;而是你身处困境,仍然浑然不知。当我们都在替巨儒王莽提心吊胆时,王莽却居高临下,信心十足地说道:“谁想造我的反,我就让他下辈子都做不成人。”



为了证明蛮夷是不足为惧的,王莽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南夷进攻,一路向朝鲜半岛高句丽进攻。西南夷太顽固,一时拿不下;北边的高句丽造反头目被砍了,但反抗情绪还相当激烈。



顺便交待一下,西南夷造反,是因为不满意王莽降低他们的爵位;高句丽造反,是因为王莽征诏他们到北边一起群殴匈奴,他们不听,所以就闹了起来。



这样,整个天下,从东边朝鲜,到北边匈奴西域,再到西南夷,全都乱了。汉朝凭两百年打下的辉煌外国邦交,就此毁在了王莽的手里。



新王朝,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



这时,严尤将军再次上书。他警告王莽千万不要制造麻烦,跟蛮夷们翻脸。最终受罪的,还是自己。



严尤那些话就像风,王莽左边听,右边出。出完以后,王莽回话告诉他前线的将领们,说:“诸位不要紧张。这些蛮夷最终会自吞苦果的,不信你们就等着瞧吧!”



我真怀疑,王莽的眼睛是不是被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