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众多人当中,汲黯是唯一一个敢对他拍砖的人。但是,他是怎么对汲黯的?不是躲,也不是报复,而是委身低头,向汲黯请教。
这就是真实的卫青。厚道,仁慈,大气。
然而,霍去病出生的时候,卫家已经发迹了。所以,霍去病打小就没受什么苦。于是,衣食无忧,不知世间冷暖的霍去病,长大之后,仍然带有贵族公子的作派。
卫青行军作战,总是与战士们同甘同苦。霍去病的作风却与之相反,每打完一次战争回来,霍去病的战士总是面露饥色,然后跑去翻他后勤的锅盖,你就会发现,剩饭剩菜还有不少。宁愿倒掉,也不会施舍,亦不想去施舍。
这还不够。霍去病,竟然还在死前,做了一件令人震憾,而又让人失望的事。此事,就是射杀李敢。
霍去病之所以要杀李敢,原因是他要替一个人报复。这个人,竟然是卫青。
李敢认为卫青害死了父亲李广,选择机会袭击卫青,伤到了卫青。卫青大人大量,就将此事隐瞒下来。没想到,这事就被霍去病知道了。
李广之死到底跟卫青有没有瓜葛呢?我的看法是,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李广怎么死的?自杀死的。为什么要自杀,迷路失期,不肯活着受辱。为什么迷路?据司马迁的原话来说,就是“军亡导”。
亡,是通假字。军亡导,就是部队没有向导的意思。
这就奇怪了,部队是出去作战,又不是自费旅游,凭什么不配向导。这一点都说不过去呀。但是,司马迁向来都是替李广一家说话的。所以我很怀疑他说话的真实性,于是赶快翻《汉书》,却惊讶地发现,班固没有说无向导,只说迷路一事。
于是事情到了这里,似乎成了迷局。就算卫青为公孙敖着想,调李广打后卫,就他的为人特点来看,不应该不给李广配备向导。如果配备向导,怎么会迷路?那么,到底有没有向导,如果有,向导干什么去了?
这个问题,我相信只有四个人知道:天知,地知,鬼知,以及李广知。
李广已经死了,我不想折腾他。但是他迷路之事,却成了一个谜案。但是,我这里却有一个自己的谜底:卫青,肯定给李广配了向导。而向导,有可能被李广派人干掉了。李广迷路,估计是自己设的局。他之所以出此下策,只为一个:报复卫青。
我得出以上答案,有三个依据。首先,卫青知道李广迷路而复得后,马上派人送酒去慰问,顺便问迷路的原因。我想,如果卫青不配备向导,迷不迷路,根本不用问,猜都可以猜得出来。其次,卫青派人问话后,李广为何一直不肯说话。这难道没有诈吗?再三,当卫青要召李广的部属去问话时,李广为何着急起来,甚至要自杀?
如果按我以上的推论,向导是被李广派人干掉的话。那么,李广自杀,完全是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追究,以此保得一世英名。
这,难道就是李广自杀的真相?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仅仅是我的推论,仅供参考。如此而已。
当然,李广之死,卫青也是有责任的。因为他的确是想让兄弟公孙敖出头,占了李广打前锋的指标。所以,李敢根本不想管李广是怎么迷路的。他想说的只能是,李广走到自杀的地步,归根到底,就是卫青的错。这个仇,他是报定了。
李敢袭杀未遂,卫青又隐瞒不报。一个做初一,一个做十五,算是扯平了。很不幸的是,霍去病却说,不能就样就算了。于是,他就动手了。
霍去病动手时,是公元前117年。
那时,正值春暖乍寒,身为郎中令的李敢陪同刘彻,上甘泉宫打猎。没想到,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在猎场,将李敢一箭搞定。
当时,刘彻也在现场。最后,刘彻只好向外编了一个借口,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当年(公元前117年)秋,九月。霍去病薨。是年,霍去病年仅24岁。霍去病走了,犹如老天斩了刘彻一只大膀臂。
斯人远逝,刘彻仿佛梦见了祁连山。梦见了在那片广远的天空下,一个少年挥着长剑,犹如猛虎下山,追逐着遥远的匈奴狼。在那遥远的天际,又仿佛传来了一首凄凉的匈奴民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张汤:酷吏之死
汲黯的预言
要扯到张汤,就总绕不过汲黯。汲黯没有被公孙弘整死,对方反而比他早死,这是可喜可贺之事。但是,死了公孙弘,还有张汤。俩人的过节,还没有彻底完了。
最近,汲黯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自上次浑邪王投降后,汲黯说了一些不利于和少数民族团结的话后,他的形象在刘彻心中基本垮掉。这也就罢了。没想到的是,不知老人家又惹了什么麻烦,尽管是个小麻烦,还是被免了官。
无官一身轻,汲黯失业后,就回老家居住。在自己的庄园里,日子无聊,还算清静。没想到的,他想多清静一会儿,刘彻却不让他清静。
又没多久,刘彻又请他出山了。
刘彻之所以想到汲黯,实在是碰到一件麻烦事。而且此麻烦事,想来想去,除了汲黯,还真没想到谁能搞定。
忆当初,汲黯为什么牛?古今以来,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就敢在领导面前耍性子的,几乎没几个。汲黯之所以敢顶撞领导,不仅是他有个性,主要是他还有着一个常人没有的本领:善于搞治安。
曾记否,公孙弘死前,曾经联合张汤向刘彻建议,迁汲黯为长安市特别市长。公孙弘以为,长安市是豪杰、皇室、权贵的地盘。只要是这帮人惹是生非,没人敢拦的。
没想到,汲黯一上任,那些惹事的主,犹如小鬼碰到大鬼似的,全都缩头不敢闹事了。于是在汲黯任内,长安没出什么大情况。
现在,刘彻碰到的事,就是治安问题。
情况是这样的,刘彻刚刚取消三铢钱,改铸五铢钱。没想到,民间竟将国家政策,当成发财之路,许多地方纷纷私自铸钱。有个地方情况特别严重,这个地方,就是楚王国。
当时,汉朝中央管辖地淮阳郡,和楚王国交界。凡是边界,问题都特别多。淮阳郡,似乎都成了民间小鬼们犯罪的天堂。于是,刘彻决定请汲黯出山,拜他为郡太守。让他这个大鬼,前去压压那些小鬼。
主意打定,刘彻派人带着任命书和印绶,前去请人。没想到,使者到家,宣读完任命书后,汲黯却只有一个表情:伏地谢罪,就是不接诏。
汲黯不接,使者也无可奈何,只得回去向领导汇报。刘彻一听,来了脾气,继续派人去征召。
但是,汲黯还是那个硬态度,坚决不接受任命。
汲黯这不是谦虚,更不是作秀,他的确是不想出山。他之所以拒绝刘彻,原因有二:一是他拉不下面子。他当了多年的中央高官,一大把年纪了,还派他下地方,皇帝貌似重用他,实则是拿他开涮。
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确老了,而且身体多病,不想去惹什么大事了,就想在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汲黯玩倔的,刘彻也给他来硬的。这时,刘彻又派人传话,说皇帝要跟您见一面。这下子,汲黯就没法拒绝了。
汲黯当然知道,皇帝要见他,无非是找他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如果真当着刘彻的面,彻底撕破脸皮,这个结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去就去吧,又不是没跟领导打过交道。
汲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第三十章 张汤的弱点
这天,汲黯上殿,与刘彻如期会面。他一上来,就先来一招,哭。
汲黯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吕雉时代的周昌。那时,周昌也是个硬汉,什么人都敢顶撞,要想让他不顶撞,除非将他的头砍下来。没想到,那个汉子,最后听说领导要派他去当赵王刘如意的国相,他都伤心得老泪掉个不停。
谁说硬汉无眼泪,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的汲黯,差不多就是当年的周昌。只见他在刘彻面前,一把眼泪一把濞涕地哭道:
我以为这辈子就老死山沟里了,没想到还能得到陛下您起用,实在是太感动了。不是我没有知图报恩之心,陛下应该知道,我身体向来不好。您要让我当那个淮阳郡守,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如果要做事,我还是愿意留在长安。陛下不如让我来当中郎官,希望将来能给你劝言补过吧。
中郎官,食禄两千石,与郡守同属部长级别高官。但是,此官职与郡守不同的是,中郎官比郡守更能接近权力魔杖。
我们有理由相信,汲黯这把眼泪,是一招苦肉计。身体不好是真,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假。他就是不愿下到什么鬼地方。
刘彻和汲黯打交道多年,如果看不出汲黯此中心思,那就太不可思议了。刘彻就对汲黯说道:
您老人家不要嫌弃淮阳郡守,别以为我是不抬举您。恰恰相反,淮阳郡这地方的治安,实在乱得不像话了。我是倚重您,才请您出山的啊。不管如何,就算你躺在病床上,也要帮我搞定淮阳这个烂摊子。
领导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汲黯想反抗,似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最后,汲黯只得抹干眼泪,奉诏下地方。
事实上,汲黯不愿下地方,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很想在长安,亲眼看着一个人在他面前燃烧毁灭。
这个人,当然就是他的老对手张汤同志。可他这一走,有可能永远不能回长安了。临走前,汲黯决定找一个人帮忙。这是一个出镜率低的人,他的名字就叫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