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师(出书版)-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堆积的事务太多,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整日都在定乾宫看奏报、读奏报、写奏报。常有大臣来议事,初时我还去屏风后回避,次数多了皇帝也懒得再让我走开。有时他听两句便走了神,回头还需要我提醒他。如此到了三月,才把去年九月以来积下的奏疏处置完毕。
  三月初六既是我的生辰,又是休沐之日。我原本要出宫回家,但一来实在太过疲累,二来怕见母亲,于是在漱玉斋里懒得起身。
  黑甜一觉醒来,已是辰末巳初,内阜院的例赏和各宫的赏赐早已堆满了西厢。我一面饮茶一面看绿萼展示,都是平常的吃用之物和珍宝首饰。定乾宫赏赐的是一对犀角杯,虽然珍贵,却并无惊喜。窗外春深似海,落英成阵。风起如水,一两片樱花像雨点扑在窗纸上,落下一线暗影,如随手一捺,漫不经心。忽然想起十六岁生辰那一日,皇帝送过来的六件火器。多年后仔细体味那时的心情,大约是可以称作“欢喜”的吧。朝夕相对之间,终于都平淡如水了。
  绿萼展开两幅山水画,啧啧惊叹:“这是太后赏的两幅真迹,价值连城。”
  念及太后,总有一种面对母亲的无奈,像画卷中的峰峦层叠,让人无从看起。我心中一凉,更加意兴阑珊:“我回宫后,还没去过济慈宫,今日就去一趟,请安谢恩一毕了了。”
  绿萼正在卷起画轴,闻言迟疑:“姑娘不怕么?太后曾命人散布对姑娘不好的话。”
  我把一枚黑曜棋子在四指之间运转如飞,低了头淡淡道:“太后是为了救昌平郡王,又不是存心令我难堪。既然我已经回宫,总是要去济慈宫的。你去准备一下吧。”绿萼面有忧色,应声去了。
  来到济慈宫,已是午初。太后一身薄绡单衣,正提着青竹棍,指点两个十三四岁的稚龄少女练剑。这两个小宫女隐隐有些眼熟,我苦思冥想好一会儿,才记起当年锦素从西北回宫论罪时,我借口回禀升平长公主之近况,探听太后的口风,那一日有两个七八岁的小宫女跟随太后习剑,正是今日的这两个少女。一晃六年,她们的剑术已颇有进境。虽只拿着木剑,杀开的风却凌厉遒劲。我照旧看她们打完一套剑法,这才上前去请安。
  太后挥手令她们下去,向我笑道:“朱大人公务繁忙,难得来本宫这里。赐座。”济慈宫依旧空荡荡的只有一张石桌,于是我道了谢,在太后的下首坐了。
  如果我记得没错,太后今年应该有五十六岁。然而早年的武功修为加上养尊处优,望去与十年前无异,只是发髻中多了几星白发没有藏住。太后笑道:“宜修告诉本宫,今天是朱大人的生辰。本宫记得朱大人入宫也有些年份了,不知芳龄几何?”
  我恭敬道:“微臣虚岁二十三了。”
  太后长长哦了一声:“入宫十年了。论理,今年该出宫嫁人的。”
  宜修姑姑一面奉茶,一面笑道:“太后说,若大人在青州没有嫁人,回京来定要指一门好婚事。”
  我漠然一笑,低头道:“微臣惶恐。”
  太后笑道:“难得皇帝一直惦记你,又让你帮着处理公务,你要好好陪伴皇帝才是。”
  我注视着石桌上浅碧泛白的青竹棍,恭敬道:“谨遵太后懿旨。”
  太后笑道:“本宫听说你在青州做了许多好事。都做了些什么?也说给本宫听听。”
  我微笑道:“回太后,不过是无事瞎忙罢了,恐怕不合太后圣听。”
  太后道:“你在青州的事情,本宫听封女丞说了一些。”顿一顿,似急流阻缓,蓦然深邃,“本宫……知道你是好孩子,到哪里都是好孩子。”
  太后分明是在说我抵死不代皇帝拟制处死昌平郡王之事,带着被岁月碾压得极薄极长的歉疚与无奈。我鼻子一酸,忙道:“微臣愧不敢当。”
  太后关切道:“听闻你一回宫,就在御书房忙了一个月,连婉妃也轻易见不着你。难得你今日生辰,好好歇息歇息。若闲了,姐妹两个就好好说说话。回去吧。”说罢起身,重新拿起青竹棍。
  我忙起身道:“谢太后关怀,微臣告退。”
  太后淡淡颔首,吩咐宜修:“把她们两个叫回来吧。”
  一出济慈宫,绿萼便忍不住道:“太后真是老了。”
  银杏忙道:“并没有,我瞧太后年轻着呢,又好看。”
  绿萼笑道:“你是没有见到太后当年的模样。”
  我笑道:“年近六旬的人了,如此容颜,已是极难得的。想我到了这个年纪,还不知是什么样子。或许……我根本——”或许我根本活不到那个年纪。
  姑娘官位虽高,却还年轻得很,怎可做此悲音?这是大大不祥,快啐几口,去晦气——若芳馨还在我身边,她一定会这样反驳我。我怔住,眼底一热。
  绿萼见状忙改口道:“姑娘要去粲英宫看婉妃娘娘么?”
  我这才回过神,摇头道:“今天也是姐姐的生辰,陛下会去粲英宫陪她的,过些日子闲了再去不迟。是了,我忙乱了这些日子,竟忘记了问,沐芳和采衣如何了?”
  银杏抢着道:“这个奴婢知道。因为早晨忙乱时,采衣有时会服侍姑娘更衣用膳,而沐芳一直不得入殿。听说她很不高兴,有意无意地寻采衣的不是。本来已经扣了半个月的月例了——”
  我笑道:“本来?”
  银杏笑道:“是啊,本来扣了半个月的月例了,刚好把姑娘给她加上的又扣了下来。后来不知怎的,又对采衣好起来,照旧对采衣姑娘前姑娘后地唤着,还把那半个月的月例给补上了。”
  我咦了一声:“领悟得很快。”
  银杏道:“也许是有人点拨她了也说不定。”
  我笑道:“你怎么知道沐芳不高兴?”
  银杏笑道:“这还不容易么?慧贵嫔怎么来,奴婢就照着办。花钱收买几个小丫头,便什么都打听到了。”
  绿萼奇道:“你学得倒快。”
  银杏不屑道:“慧贵嫔让姑娘不痛快,我也不能轻易放过那个沐芳。只是在自己家里还要这么耍心眼儿,觉得有些可笑。”
  我忍不住哼了一声,无不嘲讽道:“弥河边的朱口子村才是咱们家,漱玉斋……并不是。”
  临寝时,绿萼拿了誊抄的礼单给我看。她举着灯,坐在床边,指着几件出色的礼物描述给我听。暖暖的灯光照亮她刻意临摹的钟楷,长手长脚像跳舞的小人。我听了两句便有些倦了,合上礼单道:“这么长,我不想看了,你替我记着,该回礼的时候别忘记就好。”
  绿萼移了灯,笑道:“这样的事情还是交给银杏妹妹吧,奴婢只管看着姑娘的画儿就好了。”
  我将穿了三才梭的牛皮绳绕在指尖玩耍,笑道:“自从银杏来了,你着实是懒了。你倒说说,我有多久没有作画了?如今这宫里还有什么画要让你管着?”绿萼慢慢折起礼单,只管嘻嘻地笑着。提起银杏,我心念一动,“是了,银杏是沈嫔的同乡,从前还替她办过事。她回宫以后,去看过沈嫔么?”
  绿萼哎呀一声:“还说呢。咱们回宫后,银杏和奴婢一道遇见沈嫔娘娘两次,不过从没有特地去请过安。奴婢就说,想去便去好了,姑娘不会怪罪的。她便拿小钱在婉妃娘娘宫里不敢随意来漱玉斋的事来说嘴,倒显得奴婢枉做小人了。”说着撇了撇嘴。
  我笑道:“她倒是很小心。”
  绿萼不情不愿道:“银杏的确很忠心,心也细。”
  我笑道:“上一次我听颖妃说,沈嫔的五皇子送给慧贵嫔养了,你瞧她还好么?”
  绿萼想了想道:“沈嫔见到银杏很高兴,待奴婢们也很客气。第一次见到银杏的时候,还险些哭了呢。至于五皇子的事,匆匆一见,沈嫔也不会对奴婢们提起,奴婢也瞧不出来。”顿一顿,又道,“不过,奴婢觉得慧贵嫔把五皇子抢去是好事。”
  我笑道:“为什么?”
  绿萼笑道:“因为五皇子被抢去,沈嫔就会痛恨慧贵嫔,再加上银杏的关系,沈嫔就牢牢站在姑娘和颖妃娘娘这边。沈嫔聪明,有气度有城府,有她帮着姑娘,不是很好么?”
  我不禁笑了起来:“你果然眼明心亮。既这样,她们妃嫔之间争风吃醋的事,我不便置喙。就交给你和银杏,好歹看着些。”说罢躺了下来。
  绿萼笑道:“这是自然。”正要熄灯退下,忽然又想起什么,“姑娘,这一次各宫各府都有赏赐和贺礼,就连鹿鸣轩也有呢。”
  华阳公主还未满十岁,本不必理会宫中的人情往来。我一奇,支着腮道:“殿下送的什么?”
  绿萼又展开礼单,寻了好一会儿才道:“是一架远望亭山的黄玉屏。”
  听上去很耳熟。我想了好一会儿,才记起有一次我去定乾宫谢恩时,恰逢昱贵妃和华阳公主也在。华阳公主特意向皇帝讨了那架黄玉屏摆到鹿鸣轩里。玉纹化作波光,山花倒影宛然。她竟然将玉屏当作寿礼送给了我。我隐隐不安,又甚是惭愧。手肘一动,重重压在三才梭上,痛得我倒吸凉气。我暗暗揉着,叹道:“我回宫也一个月了,竟还没去鹿鸣轩拜望过华阳公主,实在是疏忽了。”
  绿萼忙道:“姑娘一回宫就整日忙碌,连婉妃娘娘也没空见,没去拜望公主实属寻常。”
  我并不是遗忘,而是心虚,我害怕她再逼问我夷思皇后的事情。我重新躺下,连叹息都像是幽冥深处席卷而出的刚戾冷风:“这不是疏忽的借口。难得殿下小小年纪还能记着我的生辰,明日待她下了学,我们去鹿鸣轩请安。”
  绿萼拿着灯出去了,眼前彻底黑了下来。华阳公主和祁阳公主的存在,代表陆后死不瞑目的遗恨。她们的恨有大义,她们的目光犀利而清澈,在黑暗中牢牢迫住我,追逼我到天际。相比之下,与慧贵嫔的恩怨,直如芥子般渺小。
  然而一连两日,我去鹿鸣轩等候时,华阳公主的乳母胡氏都回说公主下学便要补眠,不便见客。于是我又挑了晚上的时候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