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师(出书版)-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乾宫的西配殿叫作月华殿,东配殿叫作日华殿,被当作皇子们的学堂。于是我随他进了月华殿北厢安坐等候。北厢是大臣等候觐见的场所,摆着桌椅书案、文房四宝。我见松纹砚中溢着浅浅的墨汁,细细的紫竹狼毫笔尖未干,不觉好奇道:“这里怎么还有笔墨纸砚?倒像是刚刚用过的样子。”
  小简笑道:“大人们在此等候,多在想御前的应对之策。若想起什么来,一时要用纸笔记下,这都是现成的。才刚陛下赐膳司农大人,大人从御书房出来,又来北厢待了一会儿才出宫去的。朱大人请宽坐,想必一会儿郑司刑就该来了。”
  我欠身道谢,安坐饮茶。待小简出去,绿萼终于忍不住道:“姑娘,才刚殿下为何称姑娘为‘朱大人’?怪生分的。”
  我起身到书案前,就着砚中残墨,画了几笔:“这是在定乾宫,姐姐妹妹的多不好听。还是生分一些好。”
  绿萼笑道:“也是。奴婢虽然蠢笨,却最喜欢听姑娘和殿下讨论学问。才刚殿下随口一说,便说了那么一篇大道理。依奴婢看,那个林夫子定然被殿下说得无言以答。”
  我用极细的工笔绘了一幅美人以书抵颌、闲坐望天的图,微微一笑道:“说倒林夫子有什么难的?”说着压低声音,靠着她的肩头道,“要陛下也说殿下说得好、说得对才好。”
  绿萼笑道:“殿下是姑娘一手调教的,说话怎能不合陛下的心意?”
  我轻斥道:“小声些。我如今已经不是殿下的侍读了,被人听去了,难免生事。出了漱玉斋便要谨言慎行,不可得意忘形。”
  绿萼惭愧:“是。奴婢谨记。”
  刚刚画完,小简便来请我去御书房。御书房没有焚香,熏笼中炭火不足,反倒没有北厢中温暖,颇有些刑律的清冷肃杀之气。皇帝身着银白地青丝团龙袍,头戴乌纱冠,坐在宽阔的罗汉榻上饮茶。行过礼,皇帝命我坐在他的下首。我坚辞,只是站着。
  皇帝笑道:“你来御书房也不是一遭两遭了,何必如此拘谨?”
  我垂头道:“臣女不敢与陛下同榻而坐。”
  皇帝笑道:“在漱玉斋,朕与你又不是没有同榻坐过!闹这些虚文做什么?”
  我忙道:“臣女那日无礼,请陛下宽宥。况且在漱玉斋中,怎同于在御书房中?”
  皇帝道:“也罢。”他执起榻上黄竹筐中的一枚黑子,在小几的棋盘上比了几下,微笑道,“听闻你很爱看戏。胡才子的戏如何?还入得你的眼么?”
  我屈膝行了一礼:“胡才子的戏文好,陛下出的题目更好。”
  皇帝落了一子,道:“可惜那一日西南疆急报,朕不得闲陪你去。听说你昨日又去看了?”
  我微笑道:“是。臣女感怀天恩,所以昨日忍不住又去听了一折《惊变》。”
  皇帝笑道:“你喜欢便好。”说着一指棋盘,“可识得黑白之道么?来陪朕手谈一局。”
  我忙道:“臣女不识博弈之道,恐扫了陛下雅兴。请陛下恕罪。”
  皇帝自己落了一枚白子:“难得,竟然还有你不懂的。”
  我谦逊道:“臣女愚钝,自幼只是读书与作画,琴艺、弈道、诗词、歌舞,都不曾学过。”
  皇帝殷切道:“读书能使人忠厚明智,所以朕的玉机才有季布之诺、尾生之信。”
  听到这样亲昵的口气,我双颊一红,垂头不语。两位郡王用看戏为借口请我去梨园相商,自是不欲皇帝知晓。我虽不能答应锦素之事,却也不愿向皇帝出卖两位郡王。我自知瞒不过皇帝。然而他仿佛知晓我的心意,竟将此事轻轻揭过。
  一丝感动沛然而生,我心领神会地一笑。皇帝弃了白子,又道:“朕的御书房缺个打理书籍奏章、章记表诔的女官,朕看你就来定乾宫做个书佐女官好了。”
  御书房乃是全国政令的源出之地,我并非不向往。只是,高曜的心愿未了,现在远未到最好时机。贸然应承,也只是步了皇后的后尘。《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101'
  如此思忖着,心也跳得又快又沉。皇帝催促道:“怎样?”
  我定了定神,款款下拜道:“臣女才疏德薄,怎堪如此重任?陛下青眼,臣女受之有愧。臣女愿在文澜阁校书,为我圣朝文治,尽一分心力。”
  皇帝微笑道:“罢了。文澜阁校书的重任,也的确比御书房无趣的文事要紧。你既愿意修书,就在那里安心待着吧。御书房书佐女官之事,日后再说。”说罢虚扶我道,“平身。”
  我站起身,感激道:“谢陛下恩典。”
  皇帝起身,自向书案后坐了,赐我坐在下首的交椅上。御书房中墨香隐隐,茶依旧苦涩难言。皇帝细细翻阅着一本奏折,我便拿起手边的一册诗经读着。小简见状,忙拿了一盏琉璃灯放在我身边。各自埋头,竟似幼时与玉枢相对读书的安宁静好,又分明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愉悦淳美。
  《诗》云:“既见君子,云胡不喜?”'102'
  庭院中安静明亮的灯光照得窗纸微微搏动。这一刻,我竟盼望司刑郑新能晚些来。
  酉时正,郑司刑来了。郑司刑年逾古稀,银发萧然,须如钢针。自从上一次在御书房与他交谈过,我便深知此人驯如鸽,黠如蛇,深得皇帝的器重和倚赖。听闻他数次请奏致仕归老,皇帝只下书命他“强医药,起视事”。
  郑新向上拜过,我亦向他屈膝行礼:“经年未见,老大人风采不减。”
  郑新还礼道:“朱大人少年得意,风姿更胜往昔。”
  皇帝笑道:“一老一少,老相识了。赐座,上茶。”于是我和郑新对面而坐,三人一齐端起茶盏。皇帝道:“朕等这一日已有一年,郑司刑快些说来。”
  郑新欠身揖道:“微臣遵旨。”说罢清嗓欲诉,却听皇帝已经忍不住问道:“那奚桧是何时缉拿到案的?”
  郑新道:“回禀圣上,是本月初六。本月初六一大清早,汴城府衙刚刚开门,便见一个破麻袋靠在门当边。打开一瞧,原来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昏厥之人。此人苏醒后自称奚桧。汴城尹陈大人将他送至刑部大堂。微臣一瞧,果然是奚桧。”
  皇帝奇道:“这么说此人并非刑部缉拿,而是被人扭送的?”
  郑新惭愧道:“臣无能。据奚桧言道,他易容改装,浪迹江湖,以打卦谋生。上个月被一个将门豪奴识破,不及躲避,被人追杀至今。”
  皇帝眸光一动,斜睨道:“将门豪奴?是谁?”
  郑新道:“请陛下听微臣慢慢道来。那奚桧自言不知此人是谁,只看他身着绉绸袄子,身材粗壮,右手有一条刀疤,才猜测此人是将门豪奴。这豪奴率门客家甲将他驱赶到京城左近,终于将他抓住,一顿乱棍,就要打死……”我不觉坐直了身子。郑新接着道:“当此危急时刻,一位女侠不知从何处飞临,施展奇妙掌法击飞了众人的棍棒,提起他跃马狂奔,直到城下。”
  皇帝双目异常明亮,颤声道:“此女是谁?”
  郑新从容道:“当时是凌晨,天黑得很。奚桧借着灯光看了她一眼,只说此女身着绿衣,容貌甚美,看不出年纪。”
  皇帝欣喜道:“绿衣女侠,武功极高,容貌甚美,普天之下还有第二人么?她说她要出宫去找寻真相,果然便找到奚桧了!”
  郑新迟疑半晌,银须一颤,终是没有开口相询。皇帝像个孩子一样振奋不已,过了好一会儿,才对郑新道:“后来怎样了?”
  郑新道:“那位女侠提着他到了城下,后面追兵甚急。于是从马上取下爪钩,蹬马上墙,将爪钩抛在城堞上。女侠回身提起奚桧,右手攀着钩绳,脚下几个起落,便上了城墙。她轻巧避开所有巡城士兵,从石梯下了城墙。奚桧说她脚步轻浅无息,行迹宛若鬼魅。女侠在城中寻了一口破麻袋将他装起,他顿时动弹不得。那女侠将他丢在府衙门口,径自走了。奚桧听得外间全无动静,便几番挣扎着要爬出麻袋。然而他一动,便有一个极硬的东西像弹子一般飞来,不是打在他的腕上,便是打在他的膝头。想是那女侠在旁窥伺,只要他意图爬出,便发硬物打他的关节。因此他动了几下,便不敢再挣扎。后来因伤势太重,也无力再动,不久便昏了过去。”
  我像幼时听说书般,瞠目难言,挢舌难下,良久道:“他装在麻袋之中,那女侠也能认清他四肢关节在何处?当真匪夷所思。”
  皇帝道:“学武之人,对人身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甚为了解,远胜常人。有此手段,并不出奇。”
  郑新恍然道:“陛下圣明。微臣初听奚桧此言,只是将信将疑。而且据衙役所言,当时府衙大门外方圆数丈之地,并没有什么细小硬物掉落。微臣去城外查看,也询问了当夜守城的兵士,都是一无所获。于是微臣便想,若奚桧所言不虚,那豪奴一定会进城找寻他,臣便请汴城尹在巡城时留意一二。果然见到一个右手背上横贯一道刀疤的人,一副豪奴管家的模样。后来臣又询问那只麻袋的去处。直到微臣亲眼看见扎紧麻袋的淡绿布条,才信了八分。只是寻不到打人的硬物,微臣甚是不解。”
  忽听皇帝叹道:“是她,就是她。那打人的硬物,是冰块……”
  郑新与我相视一眼,道:“启禀陛下,这些日子并没有下雪,城中并无结冰之处。”
  皇帝微微一笑,目视远方,甚为神往:“她内力卓绝,阴阳双修。这是她用真气凝成的冰块,普天之下,再无第二人。”
  御书房静了片刻,似有一抹微弱的暖风拂过,吹得每个人的心头都痒痒的。皇帝的向往中充满了失而复得的欣喜,昔日对周渊擅自出走的愤怒和哀怨如冰雪消融,只余春水的柔情。郑新由震惊而叹服,由叹服而遗憾,由遗憾而遥想,由遥想而神往。而我的心中,已生出一点不多不少的悲哀。
  忽听皇帝唤我道:“朱女丞笑什么?”
  我惊醒,笑意转深:“臣女听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