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林玉滨竟然跟在林清婉身边,谢延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难道谢夫人也回京了?
不是说林玉滨陪着她去道观修养了吗?
谢延起身就想过去问,林清婉突然回过头来微微一笑,领着林玉滨就往女眷那边去了,谢延不由脚步一顿。
虽然两边没有东西隔开,但彼此都知礼,女眷可以过这边,男性却很少过去。
林清婉领着林玉滨去给长公主和三位皇子妃见礼,长公主还罢,三位皇子妃都知道林玉滨现在皇后跟前很得宠,纷纷拉着她的手笑道:“可真标志,要不是亲眼见到,真难想象这世上有这样标志的人。”
林玉滨低头不好意思的笑,长公主瞥了一眼得意的笑道:“是吧,我就说她很漂亮,听说尽挑着她父母的优点长了,林大人我倒是见过,可惜没见过林夫人,不过看这孩子就知道林夫人也长得好。”
林清婉就拉过林玉滨笑道:“你们可别在夸她了,不然我家孩子要不好意思了。”
长公主瞥了她一眼笑道:“你这个做姑姑的倒跟亲生母亲一样,明明就差了那么几岁而已,装什么大人?”
“我老成不行吗?”
“行行,你说什么都成,”长公主笑呵呵的问,“你给父皇送了什么寿礼?”
“既是寿礼,自然是要先给寿星先看的。”林清婉瞥了她一眼道:“哪有先给你看的道理。”
三位皇子妃微微惊诧,她们很少进宫的,只在皇后那里见过林清婉一次,而林玉滨更是一次都没见过,长公主看着虽大气和善,但她们都知道要想跟这位大姑子搞好关系可再难了。
你再是讨好,她虽也客气有礼却疏远得很,也就年纪还小的五皇子六皇子得的关注多些,没想到林清婉这个半路出现的义妹倒是跟她相处得好,这才到京城多久啊,都能跟长公主互相打趣起来了。
三皇子妃正想说话,一抬头就看到迎面走过来的人,一时眼中闪过惊艳,竟说不出话来。
大家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就见钟如英一身白色长衫,外头套着一件宝蓝色的夹衣,上头用银线绣出了五爪蟒蛇,那是郡主的规制,却是男式的,头发高高梳起,用发冠束住,只用一根白玉簪固定,饶是在现代电视里见过那么多的美男子,林清婉眼中也闪过惊艳。
可真是雌雄莫辩,英俊倜傥啊。
钟如英对她们微微一笑,对长公主和林清婉张开双手问,“好看吗?”
长公主连连点头,在林清婉开口前连声道:“好看,回头我也要做一身和你一样的。”
钟如英却笑道:“姐姐穿这身不好看,我看林妹妹穿了才好看。”
林清婉挑眉看她,“钟姐姐是在开我的玩笑吗?”
长公主还有一股英武之气,林清婉却长得温婉动人,哪里适合这样的装扮了?
钟如英却道:“妹妹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平时不显,但一说话一做事便尽显无疑,我看这身就适合妹妹。”
四皇子妃看看钟如英,又看看林清婉,身为四皇子的妻子,她是知道丈夫的打算的,同样也知道这三位公主郡主都是选择支持她的丈夫,其中,丈夫近来对林清婉很是推崇,可她并没有看出对方比长公主和钟郡主厉害。
可看现在长公主和钟郡主对她的礼遇和亲密,她便更加小心翼翼地应对林清婉,以免让她对丈夫的印象不好。
几人说着话,时间很快便过去了,长公主去后面陪皇后,三位皇子妃也得去忙,连忙请钟如英和林清婉入席。
俩人的席位都挺高,就在长公主之下,对面则是几位皇子。
二皇子依然被关禁闭,到现在都没放出来。
皇帝倒是有过一瞬间犹豫,毕竟是自个的大寿,他还是很想一家团圆的,但想到钟如英的脾气,她真见到老二说不定真会拔剑砍他,所以他还是继续在二皇子府里关着吧。
饶是如此,钟如英对二皇子妃也没什么好脸色,全程只跟长公主和林清婉说话。
三位皇子妃都有些讪讪,但也知道洪州之事后钟如英只怕对皇室有些隔阂,所以便不强求。
林清婉警告的瞥了她一眼,让她别演戏演过了。
钟如英微微一笑,低头喝茶,抬起头时瞥向下面后道:“谢延一直在看着你,似乎是想过来找你。”
林清婉头都没偏一下,挑着嘴唇道:“这里都是二品以上的官员及皇亲,他不敢过来的。”
钟如英敲了敲茶杯,惋惜道:“可惜时间太短了,没能在陛下寿宴前解决,寿宴后有些难了。”
因为大楚的使臣来了呀,两国要开始商议议和的事了,哪怕是为了家丑不外扬,皇帝也不希望这事闹得太大,所以今天过后事情只怕就闹不起来了。
林清婉却笑道:“祸兮福所倚,不到最后谁知是福是祸呢?”
耳边听到净鞭声,林清婉连忙起身,向后看了一眼,见林玉滨紧跟她其后,这才放心的跪下迎接皇帝和皇后。
所有人都知道林家没钱了,粮食呢,今夏的又多捐了,所以林清婉准备的寿礼并不出挑,只是不出错而已。
所以轮到她献礼时便平平而过,不过皇帝却把她的礼物拎出来单夸了好几句,这让朝臣们知道,林家的盛宠一时还没消,大家对林清婉更加和善,纷纷看着她微笑示意。
陈尚书脸上也带着笑,不过笑容却淡了三分,心中忍不住的怨道:真是蠢货,赵家到底是怎么搞的,不过是两个弱质女流,三年了都没把人弄掉,反而让人在陛下面前一再长脸。
陈尚书瞥了一眼林清婉,心中疑虑,也不知她知不知道当初他与赵家合作的事,当时林江还在,她应该接触不到这些事吧?
林清婉没心思留意陈尚书,见大楚的使臣被召见后便不由和众人一起看向殿门。
第237章 大楚副使
大楚的正使可真是年轻啊,看着不过才及冠而已,林清婉看了他一眼而已,然后便不由看向他身后的老者。
那应该是他的副使,走在他稍后两步,却沉稳老练,气质泰然,第一眼看去或许不让人注意,但只要看到了他,眼里肯定就再难注视到别人了。
看得出他已经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了,可不仅林清婉,朝中其他大臣也很快发现了他,纷纷讶异的要半起身,想起了什么又坐下。
众人不由看向上首的皇帝,有些惊疑不定。
江陵的姬元怎么会出现在大楚的使臣队伍中?有认识姬元的纷纷蹙眉,心中皆担忧起来,莫不是江陵与大楚要结盟了?
林清婉见她右手边的吏部尚书面色凝重,忍不住看向左手边的钟如英,低声问道:“他是谁?”
虽未点明,但钟如英就知道她问的是那老者,她微微沉声道:“江陵姬元,当世大儒之一,江陵能成文人圣地皆因有他在。”
那可真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人物啊。
林清婉垂眸喝茶,掩盖住自己看过去的目光。
林江师从前国子监祭酒卢阳,卢真,王晋和凌云皆出自他门下,且他还曾在国子学,太学中任教,可以说是桃李满大梁,但跟姬元比起来,卢阳还要差一些。
姬元的年纪比卢阳要年轻些,可他教书的年限可比卢阳要长得多,他出名时正是辽国最为强盛,四处攻伐之时,当时林颍还在,且才把辽军赶出大梁,正是大梁最为虚弱的时候。
因为大梁有林颍在,辽国便转移了视线,开始骚扰大楚,甚至通过占有的领地进到江陵,想要吞掉它,以便在大梁和大楚之间扎下一根钉子。
姬元当时年纪比林智还小两岁,却从江陵到大梁,先是考中了进士,然后在入殿授官时向林颍上书,希望大梁能和大楚江陵共同结盟,一起打退大辽。
当时大梁的朝臣们都当他在说笑,却以一种看死人的目光看他。
要知道,大梁先前落难,先皇被迫带着皇室逃到扬州可也有大楚和江陵府的一番功劳。
要不是他们落井下石,趁机进攻大梁,他们梁军怎么会败得这么快?
而林家嫡支就是因为皇室迁到扬州,两位皇子才有机会对苏州林氏嫡支出手。
大梁是不拘用才,不计较他敌国士族的身份,但也不会容许他身在大梁却在为江陵打算的行为。
所有人都以为林颍会杀了他,要知道当时林颍可是“摄政王”,可姬元就是说服了林颍,不仅如此,他还代大梁出使大楚,同样说服了大楚,甚至连与辽国不接壤的南汉都被他说服,四国一同出兵,直接将辽军赶出边境,特别是梁军,在林颍的领军下直接攻入大辽都城,屠了他们大半个皇室,直接让对方元气大伤,直到现在都没有回过元气。
如果说林颍和他背后的林氏是辽人最恨的人之一,那么姬元就是他们第二号恨的人。
姬元一战成名,但他并没有做官,不管是在大梁,大楚,南汉或是他的祖籍江陵,他都没有出仕,即便有好几个皇帝礼贤下士,三顾茅庐。
包括当今和林清婉的祖父林颍,俩人都曾礼贤下士恳求过,但姬元还是决定回江陵府去教书。
事实同样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在江陵办学,收的学生不拘富贵贫穷,同样不拘国界,只要能去到江陵他全收。
这样的情况下,江陵府便成了文人的圣地,这几十年来,江陵府能以一府割据一地,不被大楚和大梁吞没便是因为这些文人。
哪怕是林江和卢真,他们也是到江陵游学过的,江陵府不会拘留绑架他们,也是因此,卢真从没想过要率兵攻打江陵,林江提议过大梁先收南汉,再攻闽国,却从未想过先动更小的江陵府。
姬元也一直是独立和公正的,这几年江陵换了个太子,皇帝也变得昏聩起来,与大梁大楚的摩擦不断,但他从未鼓动过门下的学生闹事。
要知道,他的学生遍布各国,真要闹起来,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呢。
姬元这种两不相帮的态度让世人崇敬,所以他突然出现在楚国出使的队伍中才让人那么惊愕。
有认出他的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