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荣华-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管家笑着应下,赵胜估计是气疯了,不然两家都闹成这样了,何必再来自取其辱?
  赵胜的传话倒是让林清婉记起了一事,“这豆腐的吃法有很多,我们得让人知道,我们并不是在针对赵家,而是的确发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
  于是她把厨娘叫来,豆腐除了可以是白白嫩嫩的豆腐外,还可以是豆花,豆腐果和豆皮……
  厨娘是个很有天赋的人,几乎是一点就透,她都不用说得太清楚,只要给她一个灵感她就自己能琢磨出来。
  厨娘研究出来后便教给佃户和庄户们,庄户们学会了再教给流民。
  因为林清婉的大方,他们也觉得这些技艺没什么,既然已经教了一二,那便连着三一起教了吧。
  能学到多少就看他们了。
  于是苏州百姓又有了新吃食,因为二次加工过的豆腐制品存储时间比较长,所以开始有商人拉着这些东西去其他城市售卖。
  大年初一,余柱和刘大娘等人便把流民们聚在一起,开始教他们最后一个步骤点豆腐。
  做豆腐并不复杂,他们跟着做了几天,就算余柱他们没正式教,看也看会了。
  只是他们还不会制作点豆腐的东西和点豆腐而已。
  这两步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不简单,
  庄户们轮流让他们来点,试出来的豆腐好的便拿出去卖,不好的便留着自家吃了。
  这是林清婉一早便嘱咐了的,正好过年,除了别院里的下人,庄户,佃户及长工和各作坊都要加餐。
  豆腐加肉一起炖,再放些菘菜,不知比往年的豆饭美味多少,这个年大家过得都很满足。
  初一不出远门,所以大家都窝在庄子里活动,除了说话便是交流做豆腐的经验了。
  而别院里林清婉刚刚醒过来。
  她靠在枕头上,看着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难得不着急起身,而是懒洋洋的看着阳光发呆。
  白梅和白枫轻手轻脚的进来,见她神色怔忪,不由小心翼翼地问道:“姑奶奶,您要起身了吗?”
  林清婉挥了挥手,俩人便躬身退下。
  林玉滨刚好洗漱完过来,见俩人候在门口便小声问,“姑姑还没醒吗?”
  昨天晚上姑侄俩和谢夫人一起守夜,直过了子时才睡,但现在都快午时了,按说也该醒了。
  白梅脸上带着担忧道:“醒了,只是心情似乎不太好,没让我们在跟前。”
  林玉滨一怔,自己推门进去。
  林清婉正靠坐在床上迎着阳光发呆,也不知祖父怎么样了。虽然林江说她再回去时是到原来的时间点,可她还是忍不住会担忧。
  如果,如果她回不去了,会有人去医院照顾祖父吗?
  想到她那位父亲,林清婉眸底的色彩微深,嘴角微微一抿,任是谁看了都知道她心情不好。
  林玉滨担忧的看着她,“姑姑,您怎么了?”
  林清婉回神,抬起头来对她笑笑,“没事,只是过年了,身上有些懒懒的,所以赖床了。”
  林玉滨笑,“那姑姑继续赖床好了,府里的事交给我。”
  “好呀,那我今日就享福了。”
  林玉滨也不急着走,而是爬到床上坐在她身边,“姑姑,今日我们不回老宅了吗?”
  “不回,我们又进不去祠堂,回去干什么?”她把这么多宗族子弟关在纸坊里学艺,回去肯定会被族人围住。
  更何况,其中还有十六个姑娘,她可是知道的,六叔他们对此意见很大,因她态度强势,他们才没找上门来。
  可她要是回去,他们是肯定会念叨和劝诫的,反正她们姑侄俩是姑娘,今年也不用回去扫新坟,不如就过段时间再回去。
  纸坊不是回话说已经有几个子弟学会了,现在在熟练巩固?
  到时候把他们带上,让他们去给她分担火力。
  林玉滨见姑姑说着话面色好了许多,脸上的笑容更好,静静地靠在她身上。
  谢夫人站在窗侧,看了两人一会儿便回身,低声叮嘱白梅道:“她们昨晚没睡好,让她们姑侄俩再休息休息。”
  白梅低声应“是”,目送谢夫人离开。
  杨嬷嬷扶着谢夫人,低声问,“夫人,少奶奶是不是想少爷了?”
  谢夫人叹气,“再有六个月她就出孝了,到时候得回扬州一趟,等出了孝,我们就回京吧。”
  “夫人?”
  谢夫人握紧了杨嬷嬷的手道:“他们一下就毁了两个孩子,总要付出些代价才好。”
  杨嬷嬷闻言也不知该高兴,还是伤心。
  夫人想起报仇,这就算活过来了吧?
  可她现在谢家无儿无女,孤立无援,将来还不知道是怎样一番恶斗,最关键的是活在仇恨中就真的好吗?


第125章 初露
  初七刚过,翰墨斋便将竹纸摆出来正式售卖,定价和宣纸一模一样。
  他们没有做宣传,只是在人问起时表示这是新纸,购买了可获赠一些礼品。
  翰墨斋的生意比之前差了许多,但它依然是苏州城最大的书铺,且名声向来很好,忠实的顾客也不少。
  寒门学子自然不会去买竹纸,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有钱人却愿意尝试。
  加之年前林家送给各家的年礼中都加入了竹纸,所以它并不是无名。
  自然,这各家是不包括赵家的。
  然而赵胜一直派人盯着林家的动静,自然很快便知道了林家新出了一种上等的好纸,其质不弱于宣纸。
  他派人偷偷去买了一匣子回来,试用了一番后沉默。
  “二爷,现在还没书铺去找林氏书局,但已经有人提议去与林氏书局谈一谈了。”赵家书铺的掌柜小心翼翼的问,“您看我们家要不要去?”
  赵胜沉默半响,最后笑了一声,扭头问他道:“那你说我们家该不该去?”
  书铺掌柜满汗淋漓的道:“这竹纸的质量不弱于宣纸,而林家又不是无名之辈,以后只怕其位不低于宣纸,所以我想我们家应该也派人去。”
  “你既然知道那还问什么?”赵胜突然发火道:“还不派人去谈!”
  “是,是,小的这就去。”
  林家出了一张和宣纸一样好的纸,四个书铺同时上架,且看他们的意思,存货还不少。
  谁都知道这种纸未来的行情不会弱于宣纸,因为没人能压得住林家。
  林家要是一般人家也就算了,他们多的是办法使其归顺,偏他们是江南大族。
  林江虽死了,可林氏还有一个郡主和县主呢。
  这两位虽没什么权势,但却可以具折上奏,真要犯上,皇帝还是会为她们做主的。
  当知道这竹纸是从林家别院出来时,便有人打起了林清婉和林玉滨的主意。
  若能娶到她们二位……
  开始有些人家悄悄地打听姑侄俩的婚事。
  “林郡主到底还年轻,现在少年情深,觉得可以为谢二郎守一辈子,但等年纪再大些,她就会知道这些情啊爱啊都是过眼云烟,等她出了孝便派人去探探她的口风,我家二郎才貌双全,还是当得起一个郡马的。”
  但更多的人瞄准的是林玉滨,林清婉毕竟成过亲,且和谢逸鸣情投意合,他们心里多少是有些介意的。
  这些人想着姑侄俩的婚事,卢家的几位老爷却聚在一起说当前的局势,“林家难败。”
  卢肃笑道:“浩宇兄这局倒是布得妙,林郡主性刚聪慧,且她有爵位,有她在,林家便多了一层屏障,而林润又温厚善纳谏,俩人联合,赵家想拉下林家,难!”
  卢然不悦道:“赵家吃相也太难看了,林大人才走了多久?欺负两个弱女子也不嫌丢人。”
  卢三郎摇了摇头道:“五郎,你要把林郡主当弱质女流那就错了,这世上除了君子和小人不可小觑外,便是女人了。”
  卢然抽了抽嘴角问,“三哥,这世上除了君子和小人便是女人了。”
  “说你短视你还不信,这世上有多少君子,又有多少小人?”卢三郎摇头道:“芸芸众生,更多的是平凡人。”
  卢肃摇了摇头,没有理两人,而是转头和长兄道:“大哥不如伸手帮扶一下林家,锦上添花到底比不上雪中送炭。”
  卢大郎蹙眉,“林家现在并无所求,我能怎么帮他?”
  卢肃便笑道:“怎么会无所求呢,我听瑜儿说今年林家有不少子弟要参加明经科的选拔。”
  卢大郎惊讶,“林家不是从不考明经,只考进士吗?”
  卢肃意味深长的道:“所以我才说林氏败不了。”
  除非他们倒霉的再次遇到庚午之祸那样的祸事,不然一个能屈能伸的家族,其生存能力是很强的。
  卢大郎便若有所思起来,明经科并不难,而他常年负责明经科的出题及考试,这两年他虽赋闲在家,但业务能力还在。
  亲自指点倒不至于,但给些笔记倒是不难。
  而且明经的确不难,寒门子弟书籍少,读书时间短也就罢了,林家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只要不是太笨的应该都能过。
  卢大郎暗自应下,但并没有表露出去,卢肃也不再提,林家要是有心,自然会上门来求。
  本来还以为要等一段时间,毕竟明经科的考试是在四月。
  谁知才十二林润便递了拜帖过来,想要带几个子侄上门拜年。
  林润在为族中子弟的仕途操心时,林清婉正在为族中子弟的经商天赋头疼。
  她看着面前堆了几担的草纸,头疼问,“你们就打算这么挑着去卖?”
  林传三人点头道:“我们家又没有店铺,挑着卖是最省事,也最省钱的。”
  第一批出来的子弟有十二个,别看林传拧,但这小子机灵得很,是其中学得最好的。
  一出来就拉了三个一同学艺的堂兄弟合作,打算趁着其他族兄弟还没毕业或回神抢占苏州市场。
  今天是他们头次开张,只是运气不好,刚出林家庄就碰到了回来拜年的林清婉,所以被截下来了。
  林清婉围着三人转了个圈,最后让人从车上搬了个墩子坐下,发现三人站着太高,她要说话还得仰着头,便招了招手道:“来,到姑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