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寄依旧脸色不改。 蒙古王爷们一个个竖着大拇指,敬酒的王爷激动的热泪盈眶,心里念道:“这么能喝的皇上,真他**是个好皇上”,眼神中钦佩万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席的气氛已经热烈了起来,不少王爷的身边都陪了一个女人。 新吉伦晋凑到刘寄身边问道:“皇上需要人服侍吗?”
刘寄摇了摇手,撕下一块羊肉慢慢的嚼着。 他这趟可不是来玩女人的,重要的是蒙八旗的革新会触动一些蒙古王爷的利益。 通常来讲,蒙八旗的旗主都是各旗的王爷。 取消了蒙八旗该以何种方式调和与蒙古亲王的利益呢?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五整军3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五整军3
第二天刘寄召集这些王爷们在议事大厅里开了个碰头会。 会议开始依照惯例由王爷们把内外蒙的情况汇报了一翻,都是些官面语言,基本上都是王爷们将幕僚写好的讲话稿照念一通。 有的王爷直接带了亲信进来,让手下替他汇报。 说起来都是些无聊的事情,今年的牛羊马匹增加了多少,喇叭庙又新建了几座,移民聚居点的汉人又和当地牧人发生了冲突,某处遭遇了暴风雪需要朝廷补给。 上午基本上就谈着这些事情过去了,虽然无聊,可也都是需要解决的事情。 刘寄让随行大学生包世臣,都给一一记下,回去了立马解决。
当天下午会议进入了问题的实质,刘寄面向着七十六位王爷郑重说道:“朕图强革新,其意已决。 八旗之弊,诸王都是明白人,英国人打到江浙,八旗一触即溃,毫无还手之力。 而新军出国门而战,守新加坡岛数月不失。 现在满、汉八旗已经尽数解散,各地正在积极筹建新军。 今日朕亲到蒙古,就是要解决蒙八旗的问题。 尔等都是国家的栋梁,希望诸位王爷能以国体为重。 当然朕也会考虑大家的意见,朕首先声明一点,诸位王爷的爵位俸禄照旧不变,手下有在旗为官的人,朝廷自会妥善安置。 好了,现在就请诸位畅所欲言,一同商讨此等大事。 ”
“皇上,革除蒙八旗后,那些入旗的人如何安置?”
刘寄没有回答这个提问,而是反问道:“诸位有何高见?”
既然刘寄在问条件。 这些蒙古王爷们也不笨,有地说保持旗俸不变,有的说朝廷给予土地放牧,有的说朝廷一按月补助钱物。
刘寄不怕他们提条件,就怕王爷们反对。 见多数人都在提条件,刘寄反而很高兴。
这时有一人说道:“皇上,解散了蒙八旗。 我蒙地的安全由谁来保证。 ”
不待刘寄回答,僧格林沁怒道:“朝廷的新军难道是一群绵羊。 ”
那人又道:“那为何罗刹人抢夺我部大泽(贝加尔湖)。 朝廷没有派出一兵一马助阵。 ”
刘寄被这个话题吸引了过去,他注目一看,说话的人穿着一件左衽的蓝袍,国字脸,浓眉大眼,紫色脸膛,头上盘着乌黑地辫子。
僧格林沁此时问道:“你是谁?何出此言?”
“我叫拉克申。 布利亚特部头人。 这些年罗刹人不断驱逐我布利亚特部的猎人,我们向朝廷求援,却根本无人理睬。 ”
僧格林沁回驳道:“此前一直与英国人交战,如何能够在北面再起战事。 ”
刘寄这时开口说道:“拉克申说地没错,朕也在兵部的奏折里看到过你的求援信,并且下达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处理的意见。 想来处理的结果让拉克申很不满意。 ”
刘寄突然提高了声音说道:“对,不仅拉克申不满意,朕也不满意。 俄罗斯人本在万里之遥的欧洲。 如何跑到这里来横行霸道,简直目中无人。 ”刘寄一边说着,一边一巴掌拍自身边的桌子上。 “嗙”地一声大响,桌子上的酥油茶碗随着响声跳动了两下,茶碗一阵摇晃后,终是没有倒下。 看的人心惊肉跳。
那拉克申“嗖”的站了起来,接口说道:“皇上若是要打罗刹人,我拉克申愿为前锋。 ”
刘寄的脸色却又转变成忧思状,蹙眉说道:“罗刹人耐寒耐战,使用火枪火炮,他们能从欧洲打到我中国的北部地区,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优势,想要战胜他们,我们必须废除八旗,建立新军制度。 只要朕的新军练成了。 朕一定替拉克申的族人收复实地。 夺回大泽地区。 ”
拉克申立刻开口说道:“在下坚决拥护皇上,若有二心。 有如此物。 ”说完拉克申伸出厚实粗壮地手掌拍在身边的茶几上,只见茶几一角“噗”的断成两截,露出里面参差不齐的坚硬木茬。
也许是拉克申的态度感染了王爷们,会议进行的十分顺利,王爷们纷纷表态同意解散蒙八旗,重新组建新军,并且支持朝廷在领地內招募骑兵。
当天地会议刘寄顺利的说服了蒙古王爷们同意废除八旗制度,当然某些有野心的王爷也趁机提出了扩建王府卫队的要求,刘寄在这一点上稍微作了些让步,但是规定了王府卫队不得超过五百人,当然组建卫队的费用由王爷们自己出。
随后刘寄又让随行的户部尚书包世臣,向王爷们宣布了一条看起来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这条政策允许内外蒙的王爷向移民到内外蒙的汉人聚居地收税,只是税收不得超过朝廷规定的数目。 这其实是刘寄为了分散内地人口压力,巩固边防地一条策略。 当时地蒙古由于信奉喇嘛教,许多人家都送子女入庙当喇嘛,再加上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蒙古地区地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这对边防地区,是十分不利的,将内地民众移民到蒙古地区,同时也是扩散文化,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一种有效战略。 而蒙古王爷们对自己领地内可以增加人口也是持欢迎的态度,很爽快的便答应了下来。 这件事在双方看来都是好事,蒙古王爷们高兴增加了自己领地的人口,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税收和兵源的增加。 而刘寄高兴的是,众多的内地人口夹汉文化的强势进入蒙古,对巩固和融合这一地区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当然如果是少量的人口进入这一地区,刘寄的想法,无疑是天方夜谈。 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移民,蒙古地区的内地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当地人,并且这种势头正在扩张。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蒙古的管理,朝廷并不是当甩手掌柜,不仅内蒙各旗有朝廷派出的官员。 就是外蒙也设有库伦办事处和乌里雅苏台将军衙门管理具体事务。
随后几天,朝廷就事情的具体细节,派出兵部侍郎达音泰与蒙八旗的统领一一仔细敲定。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六中国陆军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六中国陆军
刘寄从内蒙回来,解散八旗的道路已经清扫干净,剩下的只是一些安置裁汰人员的问题,当然这些人的安置不外是两种,一种充实边陲开垦荒地,一种是送到各地搞建设,什么修建水渠、铁路、工厂都可以。 当然如果家中有余钱的有可以选择回家享福。
在安置裁汰人员的同时,如火如荼的徵兵工作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进行。 陆军部在早先已经到各地设立了武装部,武装部专门负责预备役的管理和徵兵的事务。 这件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改变了清朝的徵兵方式。 原本清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军人基本上都是职业的,而且是世袭的。 比如八旗,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军人,别的事情都不准干。 在比如绿营士兵,虽说不是世袭,可当一辈子兵也是可以的。 现在则改为四年兵役制度,服役满四年后就必须离开部队,除非有特殊才能转为军官或者志愿兵。 这种义务兵拿不到多少军饷,主要是一种责任,但是好在年限短,而且国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如果服役期间残废了,国家会承担责任。
从武装部的建立到开始募兵,整个工作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
这种大规模的徵兵工作,51万人的招募,若是一个小国家足以激起民变了。 可对于中国来说,这恰好是吸走社会闲散人员的良好措施。 这样大规模的举动,需要极多地物资。 这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使得一批工厂相继落成。 这些工厂有汉阳钢铁厂,南方兵器工业公司,汉口冶金公司,这些工厂之所以落户武汉一带,主要是利用了长江水利的便利,同时也由于京汉铁路的通车。 使这里的交通进一步便利起来的原因。 在江苏一带新兴的巢丝厂,丝绸厂。 成衣厂也相继落实。 这些工厂都已经摆脱了手工作坊地特点,利用了西方的机器,同时实行了流水线作业。 他们有官营地也有私营的,有的企业甚至请来西方人进行管理。
到了1841年的年底,这场浩浩荡荡的募兵运动,终于接近了尾声。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招募工作基本结束的时侯。 陆军大臣兵部尚书辅国公龚自珍去世了。 这个消息令刘寄十分悲痛,对于龚自珍刘寄十分地钦佩,这个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能够看清当时的社会弊端,积极倡导刘寄的改革,赞同与西方列强的接触,坚持认清自己,革新图强。 应该说。 龚自珍继承了明未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儒学大家的道路,同时龚自珍又影响了以后的梁启超、谭嗣同这一批人。
龚自珍走后,刘寄召回了王鼎任陆军大臣兼兵部尚书。 随后宣布在全国23个省加上内蒙、外蒙、西藏各任命一个将军,各省内地武装部都归属各省将军的建制下;对于原建立有将军编制的省份,不在重复建立将军衙门。 同时又重新规定了将军的职责,这些将军不在有任何行政权利。 他们的职责明确的定位于保卫国土安全。
分配各地将军地番号,是陆军部的一件大事,他们的提案反复修改后,终于在十一月得到刘寄的批准。 内陆省份江西、安徽、湖南、贵州、四川、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广西各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