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神话-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ぞ蚵匏怪酱虬芴瞥螅蛭阌谔凭蕉妨Φ那看笪锤壹绦蠊谝卜⑸诼遥降啄诼液笙爰绦保罗犹媪颂瞥奈恢茫钟笫车睦┱藕芏嗄辍R虼舜笫车墓烈恢泵挥性焦辛耄又械厍凰卫握季荩⒃谡舛问奔淅锿瓿闪薡SL化。下面的故事里大食是大反派。
  三、吐蕃
  吐蕃是对唐朝威胁最大的势力,在安史之乱后不久,曾经攻占过唐朝的都城长安。吐蕃在今天的青藏高原,其建立和兴起也几乎和唐朝同步(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地球最强大的三个势力同时兴起)。在李世民时期,双方理智地选择了和平,唐朝还嫁了个文成公主过去,带去了大量农业手工业的先进技术(后来看,我觉得有点像资敌啊)。但当时双方都处在上升期和扩张期,又紧挨着,于是在几十年后,吐蕃调整好内部之后选择了向唐朝动手,从那时起,一直到怛罗斯之战上百年时间里,貌似吐蕃一直都是败多胜少,但根基一直都在,后来唐朝内乱,由极盛转为极衰,吐蕃趁机攻占过唐朝的首都长安,后被郭子仪赶跑,但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骚扰唐朝。下面的故事里,吐蕃是二号反派,专业坑唐朝100年。
  四、河中昭武九姓粟特人
  这里要解释3个概念。河中,又称中亚河中地区,其位置大约在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因两条河而得名。在葱岭以西,咸海以东,一南一北有两条东南→西北流向的两条大河,分别是阿姆河(唐时称乌浒水)和锡尔河(药杀水),这两条河流经的区域和两河夹在中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这片肥沃的绿洲之地就被称为河中。
  当时占据这里的是一群被称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他们建有一些小国,有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石国,捍(钹汗)等,其中曹国又分东曹,西曹,中曹,所以又称昭武九国。其中康国是他们的宗主国,米国国王和康国国王是亲兄弟,安国离大食呼罗珊首府最近所以被欺负地最惨,怛罗斯之战前刚刚被屠城,石国和拔汗那在昭武九姓的最东边,石国在东北,最靠近突骑施(突厥),那个时候石国有正副两王,且都是突厥人,怛罗斯之战爆发前,石国已经突厥化,拔汗那最靠近安西四镇,跟唐朝关系也最亲密,昭武九姓中唯一娶了唐朝公主的国家。
  昭武九姓粟特人长期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可以说昭武九姓粟特人在当时几乎垄断了丝绸之路的所有生意,十分富有。同时又占据河中最为肥沃的绿洲,偏偏还不甚善战,所以河中之地便成了各方觊觎和争夺的重点对象,但这80多年内的大多数时间被大食所占领,掠夺,奴役,而它在名义上又是内附于唐朝的,归安西都护府管辖。所以怛罗斯之战的实质,按我的理解,其实就是唐与大食争夺河中地区的统治权。
  五、突骑施
  突骑施其实是西突厥的一部。西突厥有十部(十姓),突骑施是其中一部。西突厥被唐消灭以后,突厥人还在西突厥故地生活,其头领为酋长,仍称可汗。突厥王姓阿史那斛瑟罗可汗残暴,不为突厥所附,而当时的突骑施部首领乌质勒﹐能抚士﹐有威信﹐胡人顺附。说白些,就是突厥王室后代阿史那斛瑟罗罩不住,乌质勒罩得住,于是便夺了斛瑟罗他的权,吞并了阿史那斛瑟罗的原有领地,建立了突骑施。
  前两代突骑施首领是是乌质勒和他的儿子娑葛,后来娑葛助唐伐后**,为敌所败,被后突厥默啜可汗擒杀(发生在711年),是一位为唐捐躯的英雄。娑葛死后突骑施混乱了5年,直到公元716年苏禄复建突骑施汗国,其核心部落已易为车鼻施部,可以称之为突骑施车鼻施汗朝。
  简单说一下突骑施的三姓。突骑施有三大核心部落,分别是突骑施、车鼻施、处大昆三姓。汗国的创立者乌质勒、娑葛父子出身于突骑施部,雄主苏禄出身于车鼻施部,其权臣重宰常出身处大昆部,故突厥儒尼碑文中有“三姓突骑施”之称。其中苏禄所在车鼻施部又叫黑姓突骑施,其他两姓又叫黄姓突骑施。这种叫法大约来源于他们的头发和眼睛,即黑姓突骑施人黑头发,黑眼睛,其他两姓则是黄头发黄眼睛。
  苏禄可汗时代的突骑施是最强大的突骑施,时间也最长,扮演的角色也最为重要,与唐的关系也最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初建时的互相需要,2后来企图联合大食把安西军赶出西域,3再后来的与唐朝合作,掠夺河中粟特,对抗大食,这是突骑施与唐的蜜月黄金期,也是突骑施最强盛的时期。4双方慢慢产生不和,时有摩擦,且多是突骑施攻打安西四镇或企图夺取安西四镇,但这时双方还未撕破脸,5双方关系破裂,彻底撕破脸打起来,这个时候唐甚至联合大食一起打击突骑施,6最后是突骑施的分裂和逐渐衰弱。
  文中重点出场的是苏禄时代的突骑施,所扮演的能左右大局的关键角色,其次是苏禄死后黄黑两姓相争时候的突骑施,只扮演了事件导火索的角色。
  六、突厥
  突厥分为四个组成,前突厥,东*突厥,西突厥,后东*突厥。在隋朝和隋之前,称为前突厥。突厥在隋朝的谋划下,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很早(李二初期)就被唐朝灭亡,他们的末代可汗就是那个著名的颉利可汗,在很多电视剧里都有出场的。
  东*突厥灭亡后,西突厥继续与唐朝对抗,在大宗死后没多久,唐高宗李治的时候(658)也被唐消灭,政权不在了,突厥人还在,西突厥故地仍旧有十姓突厥在那生活,突骑施就是这十姓中的一姓,当时唐朝采取的羁縻政策,当地突厥人的首领也称可汗,其实是羁縻可汗,相当于酋长。至于后**则是在西突厥灭亡20多年(682)后,由已经归顺唐朝的突厥酋长起兵叛唐建立的,他们的位置大约包括今天内蒙和外蒙。在下面故事里出场的主要由西突厥和后**,我们简称他们为西突和后突,他们扮演都是拖唐朝后退的角色。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每一个突厥(包括突骑施,突骑施也是从突厥里面分出去的)都有一个复国梦(重建突厥帝国,可以跟唐平起平坐甚至压过唐朝,如东*突厥鼎盛的时期打到渭水边上逼李二立城下之盟)。这是一个深植于他们骨髓深处的梦想,平时还不怎么发觉,情况一相对有利,就会发芽,觉醒。其根源来源于对祖上无上荣光的向往(我的祖先是那样强大,幅员是那么广阔,每年都能南下抢劫,那一年还抢到长安渭水边,带走了整个长安的财富,想想就让人激动呢)。这差不多是有过强大历史的人类的共性吧,海湾战争前,傻大木不也做过这样一个梦么?
  也正是因为突厥人的这个梦想,所以他们才在臣服唐朝之后又总是时降时叛,情况不秒则降,情况好转则叛,一百多年来,这种情况从未改变过,唐朝也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直被突厥拖后腿。
  七、其他势力
  1、吐火罗
  吐火罗在葱岭以西,河中东南,阿姆河上游,具体位置差不多等于今天的阿富汗。这是由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当时内附于唐朝,其国王称作叶护。吐火罗曾经收留过落难的波斯王(子),还曾在特定的时刻帮助过波斯王子复国,后来也被大食侵略,向唐朝求过援。打酱油角色。
  2、波斯
  波斯有几千年的历史,跟埃及打过,也跟希腊打过,斯巴达三百勇士打的就是波斯。这里出场的是波斯萨珊王朝,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于642年被大食打败,651年灭亡,其末代皇帝亚兹德格尔德三世的儿子波斯王子卑路斯东逃到吐火罗,受到保护。期间两次向唐朝求援要求帮助复国,但当时唐朝有自己的敌人,且路途又太远而拒绝。后来卑路斯在吐火罗的帮助下曾短暂打回过故土,但很快又被打跑。后来(661年)唐高宗派特使来到中亚,成立波斯都督府,立卑路斯为当地都督,第二年年唐又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
  然而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卑路斯这个波斯王差不多等于光杆司令一个。再后(673年)名叫卑路斯波斯王(子)被大食人不断逼迫,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逃,最后来到长安,并向唐皇奏请于长安醴泉坊建了一座波斯寺,寺建成后不久,卑路斯去世。卑路斯波斯在唐流亡政府,扮演的是被大反派欺负的可怜虫角色。
  3、葛逻禄
  葛逻禄在怛罗斯之战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他的背叛,阵后偷袭唐军,直接导致了唐军的失败。这是个N姓家奴,夹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常随东西突厥之兴衰而叛附不常。也就是说东*突厥兴,则臣属东*突厥,西突厥兴盛,则臣属西突厥,中间还臣属过薛延陀汗国和突骑施。后突骑施娑葛可汗被后突(后突厥,这里简称后突,前面有提过)默啜可汗擒杀,突骑施陷入混乱,葛逻禄又臣属后突。
  再后来,默啜可汗身死,后突逐渐衰败,葛逻禄又在唐朝的支持下和回纥多次攻打后突。怛罗斯之战前不久,葛逻禄和回纥在唐的支持下差不多取代了后突。再之后,在怛罗斯之战中作为仆从军助唐参战,却在背后反捅唐朝一刀。怛罗斯之战后,葛逻禄由原来所在地阿尔泰山南部,迁入锡尔河流域,伊犁河流域,以及与费尔干纳盆地等地,正式进入河中地区发展,并取代突骑施占据了楚河(碎叶水)流域。大食人默许了这一行为,虽无直接证据,但我却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双方在怛罗斯之战的时候是有过交易的。可以说葛逻禄是怛罗斯之战后收益最大的一方,果然背叛收益最大,代价最小啊(当然,假如不是安史之乱,唐肯定会想办法找回场子,如果唐赢,葛逻禄不灭族而已差不多了,但偏偏安史之乱就发生了,该说是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