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顾全军首次授衔,有关数字统计显示出我军的特色(3)
第四大将军县——湖南平江(52人):
上将:苏振华、钟期光、傅秋涛,中将:方强、方正平、甘渭汉、刘志坚、吴信泉、邱创成、张震、张令彬,少将:欧阳文、钟赤兵、赖毅、王赤军、方正、方国安、方国南、孔峭凡、叶楚屏、吕展、李元、李基、李光辉、李桂林、李彬山、李梓斌、杨尚高、吴自立、何辉、何能彬、何维忠、余非、余光文、张书祥、张平凯、张正光、张闯初、林胜国、罗湘涛、郑贵卿、钟伟、钟明彪、秦化龙、徐德操、唐明、黄连秋、黄胜明、喻缦云、谢忠良、谢福林、裴周玉。
第五大将军县——江西吉安(46人):
中将:刘西元、李作鹏、肖望东、吴富善、余秋里、周彪、周贯五、袁升平、梁必业、梁兴初、彭林、彭嘉庆、蔡顺礼,少将:王力生、王茂全、邓龙翔、任昌辉、刘昂、刘世相、刘华春、刘华香、刘贤权、刘绍文、杜文达、李元、李铨、李木生、杨怀珠、肖大荃、肖荣昌、张太生、欧阳家祥、罗通、罗文坊、胡云生、胡备文、钱江、郭延林、郭金林、梁仁芥、舒行、曾光明、曾如清、谢斌、廖鼎琳、黎有章。
第六大将军县——江西永新(41人):
中将:王恩茂、王道邦、旷伏兆、张国华,少将:马辉、王学清、左爱、左齐、龙潜、龙飞虎、龙振彪、龙道权、龙福才、刘义、刘福、刘子云、刘发秀、刘鹤孔、江燮元、李治、李真、肖思明、肖新春、吴融锋、张铚秀、陈云中、陈信忠、罗斌、周志飞、周志刚、贺光华、贺庆积、贺振新、贺盛桂、盛治华、彭龙飞、彭清云、彭富九、谭开云、颜文斌、肖森。
第七大将军县——湖北大悟(36人):
中将:周志坚、聂凤智、程世才,少将:方毅华、邓少东、石志本、叶建民、田厚义、宁贤文、伍瑞卿、刘何、刘华清、孙光、严光、李长如、吴杰、吴永先、吴林焕、何光宇、何辉燕、张国传、张宗胜、张潮夫、金绍山、周明国、郑本炎、赵文进、姚运良、高林、席舒民、黄立清、韩东山、董志常、谢甫生、雷绍康、颜东山。
第八大将军县——河南新县(36人):
上将:许世友,中将:吴先恩、张池明、范朝利、郑维山,少将:王大华、王才贵、王世仁、叶道友、朱致平、李德生、肖永银、肖志贤、肖德明、吴世安、吴华夺、余述生、张吉厚、张百春、陈波、范朝福、官宗礼、胡立声、胡立信、胡贤才、徐明德、高立忠、高厚良、黄光霞、程世清、鲁加汉、谭友夫、谭知耕、熊作芳、潘焱、潘寿才。
第九大将军县——安徽六安(34人):
中将:梁从学,少将:王海清、王德贵、吕仁礼、刘善福、齐勇、关盛志、孙仪之、杜彪、李发、李书全、李世安、李国厚、杨中行、杨以山、杨植亭、吴宗先、吴瑞山、徐国夫、徐光友、高先贵、何柱成、余品轩、张忠、张宜爱、张寰东、查玉升、赵俊、桂绍彬、涂学忠、黄仁庭、程业棠、傅春早、潘峰。
第十大将军县——湖南浏阳(30人):
上将:王震、李志民、杨勇、宋任穷、唐亮,中将:孔石泉、汤平、张藩、张翼翔、饶子健,少将:石敬平、刘子奇、江文、汤池、苏鲁、苏鳌、李贞、李信、李辉高、杨世明、何志远、邱蔚、张和、罗若遐、黄霖、黄曹龙、曾涤、熊晃、黎东汉、戴文彬。
回顾全军首次授衔,有关数字统计显示出我军的特色(4)
黄埔军校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初级军事指挥院校,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当初,富有革命*思想的孙中山先生推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因而,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也被吸收或考入黄埔军校,接受新的军事思想理论学习,进行军事专业训练,为日后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对革命者大开杀戒。中国共产党终于意识到独立掌握武装的重要性。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一批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教官和学生成为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经过20余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帅。他们中间有:
元帅5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徐向前(黄埔1期)、*(黄埔4期)。
大将3人:陈赓(黄埔1期)、许光达(黄埔5期)、罗瑞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上将8人:周士第(黄埔1期)、陈明仁(黄埔1期)、杨至成(黄埔5期)、宋时轮(黄埔5期)、张宗逊(黄埔5期)、郭天民(黄埔6期)、陈奇涵(黄埔军校学生队队长)、陈伯钧(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中将9人:阎揆要(黄埔1期)、常乾坤(黄埔3期)、倪志亮(黄埔4期)、郭化若(黄埔4期)、唐天际(黄埔4期)、谭希林(黄埔6期)、王诤(黄埔6期)、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
少将12人:方之中(黄埔4期)、洪水(黄埔4期)、李逸民(黄埔4期)、曹广化(黄埔4期)、白天(黄埔4期)、廖运周(黄埔5期)、张开荆(黄埔6期)、周文在(黄埔6期)、高存信(黄埔10期)、袁也烈(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指导员)、徐介藩(黄埔3期,61年晋升)、朱家璧(黄埔8期,64年晋升)。
中华56个民族,都有先进分子参加革命,可谓群星荟萃,将星璀灿。除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共出了36位将军,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8人,少将24人,他们分布在8个少数民族。
侗族2人:大将粟裕,少将曹玉清;
壮族11人: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覃健、冼桓汉,少将韦祖珍、卢绍武、吴西、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朱鹤云;
蒙古族5人:上将乌兰夫,少将索立波、孔飞、廷懋、吴涛;
土家族2人:中将廖汉生,少将彭飞;
满族4人:中将万毅,少将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
藏族5人:中将朵噶·彭错铙杰、阿沛·阿旺晋美,少将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黄正清;
回族2人:少将刘世昌、刘瑞方;
维吾尔族4人: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少将曹达诺夫·扎依尔、祖农·太也夫、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塔吉克族1人:少将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有16位将军因战伤而残废了身躯,他们弹创满身,血铸辉煌,为开国将帅增添了独有的风采。
独臂将军11人:上将贺炳炎,1935年失去右臂;上将彭绍辉,1933年失去左臂。中将余秋里,1936年失去左臂;中将晏福生,1936年失去右臂。少将左齐,1938年失去右臂;少将苏鲁,1949年失去右臂;少将陈波,1940年失去左臂;少将彭云清,1938年失去右臂;少将童炎生,1944年失去右臂;少将廖政国,1940年失去右臂;少将朱声达,1936年失去左臂。
回顾全军首次授衔,有关数字统计显示出我军的特色(5)
短臂将军2人:少将龙书金,1942年左臂残废;少将罗应怀,1943年双臂残废。
独腿将军2人:中将钟赤兵,1935年失去右腿;少将张和,1942年失去右腿。
独脚将军1人:少将谢良,1937年失去左脚。
毛泽东在谈及我军的伤残将领时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独臂、独腿将军负伤的简要过程如下:
彭绍辉上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1933年3月21日,在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担任红1师师长,参加霹雳山战斗时,左臂连中两弹,臂骨被击成几截,做了三次手术未成功,左臂被截除。
贺炳炎上将:红军长征途中的1935年12月22日,在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担任红5师师长,率部与敌在云南瓦屋塘激战时,右臂被汤姆子弹击中,骨头被打碎,做了截肢手术。
钟赤兵中将:红军长征途中的1935年2月26日,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担任缩编后的红12团政委,于娄山关战斗中右小腿负伤。1935年6月,第一次截去右腿小腿以下部分;第二次截去右腿膝盖以下剩余部分;第三次整个右腿从股骨根部全部截除。
余秋里中将:红军长征途中的1936年3月,在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担任红6师18团团政委,参加乌蒙山回旋战斗时,为救团长成钧,左臂被子弹打穿,露出骨头和筋腱,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半年后截肢。
晏福生中将:红军长征途中的1936年9月7日,在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担任红16师师政委,率部于渭河罗家堡战斗中掩护红六军团转移,在战斗中因敌机轰炸,右臂被炸断,1936年10月整条右臂被截去。
朱声达少将:红军长征途中的1936年,在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担任红4师10团连长,于云南实川战斗中受伤,截去左手臂。
谢良少将:红军西路军西征途中的1936年11月22日,在董振堂领导的红5军担任红23师政委,于甘肃山丹县十里铺跟马步芳匪兵作战时,左脚负伤,1936年12月第一次截肢,用剪刀将左脚前掌剪掉;第二次截肢,截去左脚剩余的脚掌;1937年冬第三次截肢,将左腿从膝盖以下全部锯掉。
彭清云少将:抗日战争的1938年10月29日,在贺龙领导的一二○师担任第359旅719团1营教导员,在邵家庄战斗中,右臂肘关节被日军枪弹打穿。因动脉血管破裂,流血不止,1938年11月16日白求恩大夫为其截去右臂。
左齐少将:抗日战争的1938年11月17日,在贺龙领导的一二○师担任第359旅717团参谋长,于明铺村伏击日军的战斗中右臂负伤。19日,经白求恩大夫实行右臂截肢手术后保全了性命。
龙书金少将:抗日战争的1939年3月,在罗荣桓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担任东进纵队五支队副支队长兼团长,于鲁北陵县大宗家与日军激战中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