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以体现民风的不仅仅是冯梦龙,还有一首着名的民歌《泥人》(锁南枝),听的是让人沉醉其中,赞叹那饱含的深情。
既然小蔷的事情顺利解决,宫里的人也就都踏踏实实的过上元节了,正月十五上元节已形成定例,皇帝要在皇后那边住。随后小朱就发觉,不仅阿萝这边的人放下一桩心事,连苓芷等人也都放下一块心病。后宫嘛,就是这么复杂而又奇妙。
小朱揽着苓芷的腰肢,哼唱起《泥人》来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
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
捏得来一似活托,
捏得来同床上歇卧。
将泥人摔碎,着水重和过,
再捏―个你,再捏一个我。
哥哥身上也有妹妹,
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
注:几何一词,的确是老徐创造,如果说存在可能,徐光启绝对是一个穿越者,历史上还有一位疑似穿越者,李商隐。');
第二章:共同防御计划
上元节后,小朱便送走了兴高采烈的小蔷,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平稳幸福的进程中。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小朱正拿着温体仁整理好的报表算算术呢,如今小朱的内阁九卿们,都被小朱养成了一个习惯,年初找个清闲日子,一起在文华殿东侧殿里面读大明财务报表。
温体仁制作的报表,是旧式的四柱账,由单俊良于太祖时期完善,上面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数。其实内容很简单,但令小朱头疼的是这上面全是繁体字,不论是数字还是明细,全是汉字的账目,谁看长了都得犯晕。
所以,除了小朱和钱谦益还在强打精神看之外,就连温体仁都快睡着了。就在这一片寂静之中,忽然传来李凤翔那尖细高亢的嗓音。
“皇上,辽东袁崇焕八百里加急奏报。”
小朱睁了睁已经花了的双眼,随后和一群被吓醒的阁臣九卿们一起,把李凤翔给叫了进来。
“方正化,你来念吧!”
李凤翔的声音太尖,所以小朱才让方正化来念。
原本就是被吓醒的群臣,听完奏报,更是惊的站了起来:
“后金黄太极,于前日,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拟于四月下旬,越兴安岭,进驻都埒河。臣忖之有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之意。
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十大部的部长台吉相互约定,将会兵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
这就是老袁急报的全部内容。
“可恼,可恨!”
小朱惊怒之下,气的站了起来。这他妈皇太极,还不消停了是怎么的?
“孙先生,我大明济雪七星堡,金、复二州,处处牵制他,铁山、东江一带,又有毛可喜的2营步兵、毛仲明的2营骑兵,他怎么还敢远征?”
“回皇上,正因为有上述各部的掣肘,皇太极才要相约蒙古各部的。”
老孙倒也稳重,不紧不慢的开始解释起来。
后金这么冒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破茧之图,大明三处掣肘之下,后金如果能千里击溃林丹汗,那他们的政治窘境将获得极大改观。老孙从军事、政治、甚至宗教上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听得小朱等人一愣一愣的,至于应对计划,他要考虑周详之后才能说。
但他能等,成基命却活了起来,只见他异常亢奋的高声喊着:
“皇上,此十部落,均在朵颜三十六家之列,袁崇焕妄赠年赏,却资敌丰兵,该当一个死罪!”
‘我去你大爷的’,小朱心中不由得大怒,这都什么时候了?不想着怎么应对,却还要心心莫莫地互相攻讦,此人真该诛。但小朱还是稍稍冷静冷静,斜着眼睛瞟了他一眼,淡淡的说:
“年赏加赠,不是还有朵颜八卫呢吗?”
说完这句,成基命就彻底无语了。
朵颜三十六家的旧有年赏是14万,因为这几年财政不是很紧张,加上袁崇焕的建议,年赏从第二年开始,就已经达到了30万两白银了。
袁崇焕崇祯二年的时候督师蓟辽,曾经私下开过马市(易货市场),后来皇太极入寇京师,老袁为此遭到弹劾,甚至险些丧命。之后,老袁就关闭了山海关一带的马市。朵颜三十六家的贸易,也就全有林丹汗来代理了,这些年朵颜众部落,饱受林丹汗的盘剥。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再一次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刚好小朱宫里有两个女官是朵颜三十六家过来的,并且祖上从血缘论,还是皇太极的远亲。于是,老袁仔细筹划后,写了一份密报上来,希望借着这层背景,找个方法来达到分化拉拢朵颜三十六家的目的。
他的计划很简单,首先宣称,以宫里两位女官,以及分散到各地藩王府的蒙古女子省亲为借口,将一些战略物资,以年赏的形式发下去。其实,这条主要是针对大明国内舆论而定的。
其次,在朵颜诸部中广为宣讲,年赏旧例14万,现在由袁督师斡旋,女官游说,请得大明天子的首肯,开恩加赠年赏16万两白银,这些白银折价成米粮绸布,一并由袁崇焕负责发放。增加的16万两白银,也没从国库和内帑出,而是严令各家藩王一并凑钱,反正也不多,平摊每家头上,不过才几千两/年,还落个藩王捐银资国的美名,各家王爷也就都认下了。
每年隆冬,正是蒙古草原最艰难的时期,这个时候,大明各地藩王府内的蒙古女官们,就在锦衣前卫的护送下,连带着价值16万两白银的各种货物,一同来到洪山口,龙井关外,袁崇焕这个时候也会亲自出面,令牌一展,开关放行,然后朵颜三十六家的台吉们,便在关外的旷野之中,举办盛大的那达慕,所谓那达慕,就是篝火烧烤晚会,外加喝酒、打猎、摔跤。大冬天的摔跤?呵呵,够猛!
老袁每次都以朵颜诸部大恩人的身份参加此次大会,如今已经是第三次了。
蒙古汉子恩怨分明,质淳耿直,皇太极曾下了三道密旨,希望能在每年这个省亲赠赏的时节,派人刺杀袁崇焕。但每每遭到拒绝。
因为蒙古汉子们的想法很简单,咱们草原上的女儿被大明给要去了,每年就这么一次回家乡的机会,还带来这么多过冬的物资,这一切的一切,又都是人家袁督师一手促成的,不但不感谢人家,还要刺杀?这事儿怎么也说不过去。
即便是敌人,他袁督师也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英雄的归宿,就应该像长生天上翱翔的雄鹰一般,生于蓝天,归于蓝天。杀他,便要在战场上杀,绝对不能耍阴谋,更不能左手拿人钱财,右手取人性命。
呵呵,老袁有惊无险的,有条不紊的同朵颜三十六家的台吉们,建立起了牢固滴睦邻友好关系。
那么,老袁与朵颜三十六家的和平相处,其目的在那里呢?
目的有二:
1。辽西一带的兵事动态,老袁便了如指掌了。之前他受够了消讯不畅的苦头,现在好了,与后金关系最近的科尔沁等部,稍稍有什么风吹草动,用不了多久,他老袁就都一清二楚了。
2。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用真心换真情的,这一点,在蒙古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省亲增赏的功劳,蒙古人全记在了老袁的身上,既然有跟后金走近的科尔沁等部,自然就有跟大明走的近的。朵颜三十六家,如今已然出现了分化趋势。
原本出身科尔沁,为凑齐朵颜三十六家才单独成部的部落首领奥巴台吉,就是其中的带头大哥,他的部落名字是多罗特部。
崇祯四年,皇太极曾经约束各部攻打过林丹汗,但因为奥巴不愿意自己的部落,同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之间互相残杀,所以消极参战。结果被皇太极小惩了一次。
现在他就伙着另外七个小部落,跟老袁越走越近。这几个部落分别是阿鲁科尔沁部、四子部落、阿鲁伊苏特部、噶尔玛伊勒登、巴岳特部、乌齐叶特部、弘吉剌特部,虽说都是凑数的小部落,但加起来就不小了。
以奥巴多罗特部为首的八个部落,现在大明官方的私下叫法是“朵颜八卫”。
其余的部落,都是中立态度。给钱给物,俺就笑纳,让俺出兵,俺就装傻。不管你是大明还是后金,俺们只认好处,不认别的。
在这种态势下,老袁充分发挥了儒将的谋略,一方面,以每年赠赏的名义极尽拉拢,一方面,再次以私开马市的形式,套取战马和情报。
皇太极准备三征察哈尔的消息,就是这么获得的。
小朱用‘朵颜八卫’来封成基命的嘴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坚持年赏,是老袁的主意。而大家的心里面,都抱着一个想法,年赏的钱都是打水漂去了。虽说人家老袁在这种情况下,愣是抢了八个部落过来。但以成基命这样的书呆子为首,始终认为老袁这种花钱买盟誓的手法不妥,也不牢靠。
好在成基命见小朱少见的发怒,也就不敢再开口。剩下的时间,小朱等君臣一干的军事大白痴,都大眼瞪小眼的望着孙承宗,大家都在等着老孙能拿出好办法来。
小朱的想法是,无论如何,不能让皇太极统一大漠。一旦他把蒙古给收编了,大明危矣,吾命休矣。
群臣的想法呢?更多的是担心后金灭了林丹汗,舒烨稷的马市就必须终止,他们每年的分红就少了五分之一。六家皇商中,田家跟他们已经没多大干系了。
虽说有些龌龊,但好在大家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老孙呢?他是个伟大的战略家,他并不认为林丹汗和皇太极有什么区别,他最希望达到的战略构想,是察哈尔、后金、大明的辽东镇,相持相持再相持。国内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支援蓟辽东江三镇,和后金蒙古打个持久战,直到耗光后金全部的精气心血为止。所以,他坚决不能允许皇太极统一大漠的结果出现。
但他写的那些东西,小朱懒得看了,反正也是政治讨论会,咱又是皇上,能偷懒就偷懒呗!
“皇上,为今之计,惟有上中下三策。”
隔了半晌,老孙才拱手回禀。
“好,快说,快说。”
“回禀皇上,上策,大同满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