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张溥结复社,南北士子多有捧场,最后发展到了几千人的规模,但是真正的核心还是吴昌时等一批最初的心腹。

今天虽然在做只有不到五百人,可是一想复社如今的地位,旗帜周延儒是首辅,吴昌时是郎中,都是大名鼎鼎之人。

在座的书生不由升起了心思,以四公子的文采,将来进士及第做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以他们的身份背景,仕途也会是一帆风顺,以他们今日的人望,不难成为将来的领袖,虽然此时集会的人数少,可是却是最早加入的,如果此时捧四公子的场,将来是不是能仗着四公子的势力平步青云呢,这样想着书生们开始积极交谈,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既然是结社,那该有个名字啊?”

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书生嚷了起来,看来对结社很有兴趣。

其他书生也跟着应和:“对啊,得有个名字。”

“天如公立复社,取兴复古学之意,咱们桃渡结社,也该有个名字。”

书生们一个个热烈讨论起社团名字来。

黄凤府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他帮四公子散发请帖,帮四公子挑出话头,到了宣布社名这样的重要关头,还是要四公子出面的好。

于是黄凤府大声喊道:“名号自然有,请四公子揭帖!”

说完,一指厅中一块牌匾状物体,上面裹着一层红绸。

这时候四公子不紧不慢的站起来,面朝众人,深深作揖。

然后冒襄代表说话:“诸位。吾等读书种子,身负家国荣辱。在野则忧吾君之多难,在朝当忧吾民之多艰。吾等四人不才,斗胆倡议,与诸公集会,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说到这里,冒襄停顿了一下。

陈贞慧揖拜,接着道:“所以本社取名二立,誓为天地万民立心立命,虽皓首枯骨不忘初心!”

陈贞慧说完,那边方以智和侯方域,已经将牌匾抬了起来。

冒襄和陈贞慧一人一边,突然一拉,红绸落地。

露出一张干净的厚木板,上面书写两个大大的黑字:二立!

接着冒襄和陈贞慧帮着侯方域、方以智,一同抬起大匾,如同捧着给孔圣人的贡品,神色凝重,缓缓走出亭子。

方以智道:“诸位此匾即为吾等之决心。愿入吾二立社者,敢情落笔署名于此匾。”

侯方域道:“敢情与吾四人共奉此匾迎祭于圣庙,待禀明先师孔圣后,树碑刻石!”

这四人闹出的明堂倒是新鲜,弄出这一块二立匾,然后还要让众多书生签字,然后带着匾额去夫子庙祭祀孔子,禀报给孔子他们的志向,最后还要树碑刻石,让众多书生感觉到一股压力。

明代的社团,其实很松散,没有什么限制,你可以是复社之人,同时还能是其他社团之人,并没有什么限制,因此很多人身份十分模糊,既跟这个社团交往深厚,又跟那个社团关系很好,说不清楚他是到底是哪个社的。

就是因为没有明文公示,可是要是签上名字,禀报给孔子知道,而且还刻在石头上,这不是天下皆知了吗,这不是给自己打上了固定的烙印了吗,以后想要首鼠两端可就难了。

张溥的复社,风光的时候,几千人参加,落魄的时候,很多人都否认自己是复社之人。

正是因为读书人投机取巧,只想借着社团的东风平步青云,可不愿意跟社团同甘共苦。

但是四公子此举,就让加入者无法投机,这辈子都得跟这个文社同生共死宠辱与共了。

因此许多人都犹豫起来,虽说四公子名头很大,尤其是这次在南京哄闹,更是让他们的名声天下皆知,不仅仅是金陵四公子,简直成了江南年轻书生的表率,说成江南四公子也不过分。但是毕竟比张溥、钱谦益还差了很远,这新成立的二立社比复社,比东林党也远远不如,谁敢说将来会有前途。

因此一时间没人敢签字。

但是四公子却没有丝毫犹豫,将二立匾额抬出了亭子,放置于台阶一侧,接着四人带头拿出笔来,先对着牌匾三拜之后,才在二立二字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四人平静的立在二立匾旁,也不催促,也不勉强,一副入社自愿,决不强求的态度。(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节新社团新气象

此时亭子中的一个个举子慢慢走了出来,学着四公子的模样,三拜二立匾,接着写下自己的名字。

这些举子一个个都是举人,比亭外的书生有身份多了,也有前途多了,他们都敢写名字,让外围的书生有些动心,但还是拿不定主意,三三两两商量起来。

黄凤府此时又跳了出来:“四公子大义,区区不才,虽为白身,位卑不敢忘忧国。愿入二立社,为天下生民请命!”

说着黄凤府对着牌匾三拜,贴着举人名字外围,签上自己的名字。

书生终于有人开始心动。

尤其是一些没有功名的童生,心中恍然大悟,对啊,自己不过是一个童生,连个秀才都不是,能不能当官都还两说呢,却担心将来这社团会不会发达,会不会让自己平步青云,想要平步青云,那也得考一个功名啊。

四公子虽然比不上周延儒、钱谦益这些老宗师,但是他们比普通书生可要强多了,他们这些书生,平时想见四公子一面都不可能,现在四公子结社,还不敢紧上去结交一番,更待何时。

就算二立社将来比不上复社,比不上东林党,但是他们参加的早了,总能有些好处,总好过在复社、东林中当一个小小的马前卒要好,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谁都懂。

终于有书生慷慨激昂一番后,上去三拜,签上自己的名字。

人越来越多,甚至开始拥挤,争夺。

因为签名越早,就能占据更核心的位置,四公子将名字写在二立二字四周。举人们将名字,写在四公子名字四周,下来一圈又一圈。早写的才能占据更好的位置,这里可是有四五百人呢。晚了恐怕只能写到背面去了。

看到这种情况,四公子站在一旁,不由笑了起来。

冒襄也一改初衷,不再觉得黄凤府那么讨厌了,反倒觉得是一个能做事的人。

而且脑子也好事,又有主意又能做事,能帮他们四公子做许多不方便做的事。

至于黄凤府会不会威胁到他们四公子的地位,冒襄根本就没想过。因为这问题太无聊了,因为它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他们之所以是四公子,是因为他们才华过人,但却不仅仅是因为才华,江南之地才子多了去了,什么顾绛,什么黄宗羲,什么吴伟业,谁不是年少成名,但是他们四人却是金陵四公子。

第一是因为他们风流。在秦淮河拥有莫大的名头,风流倜傥为人艳羡;第二是他们出身门第好,哪一个不是当地望族。不是官宦世家;但更重要的是第三,他们懂得抓住时机扬名。

论苦读,他们比不过顾绛(后改名顾炎武);论家世,东林名士黄尊素之子黄宗羲也不输他们;论作诗、作词、作文,吴伟业更是远胜他们四公子。

可是抡起名气来,南京谁能比得上他们四公子,现在别说南京了,整个江南谁能跟他们比。

就是因为他们眼光毒辣,对于扬名一事极为敏锐。任何一个机会都不会错过。

而黄凤府不过是一个寒门子弟,当他们的狗腿子。帮他们做事自然没问题,想跟他们抢风头。简直是做梦。

争抢过后,慢慢平静下来,该签名的书生都签过名了,没签名的也悄悄藏在人群中不声张。

四公子看了下,大概有三百人的样子,还是很满意的,这三百人,签上大名,与他们四公子荣辱与共,将来就是他们手里一股庞大的力量。

对于科举,四公子是志在必得,没人把科举当官当做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不止他们这么看,天下人都这么看。

“请匾!”

当再也没人签名后,黄凤府在一旁喊道。

四公子就近抬起匾额,其他书生纷纷出手,能摸到一角也觉得荣耀。

这匾额是要拿去祭祀孔夫子的,这可是特殊的极品,上面承载的绝不仅仅是他们这些书生的名字,而是他们向孔圣人表达的决心。

书生们哄哄闹闹抬着匾额过了淮清桥,因为拥挤,还有几个书生挤下了河。

过了河,距离夫子庙其实已经不远了,在老百姓的围观下,他们闯进了夫子庙,没人敢阻拦他们。

已经有人拿着鸡鸭肉条等祭品等着了,看来他们是早有准备,而且准备周详。

四公子带头在孔圣木像前大哭一通,再次表达了一番对锦衣卫欺压良善的愤慨,表明了他们立社的原因,并且向孔圣立誓。

一番折腾,一整天都过去了,参加了二立社的三百个书生,统统就在孔庙中待了一整夜,不眠不休。

说是为了表达心智,其实此刻这些人十分激动,经过这种特殊的神秘仪式,让他们觉得他们的社团似乎真是那么回事,真的有种崇高的东西在他们心中翻涌,他们被他们自己感动了。

二立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这两句话来源于宋代理学宗师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四言,天地悠悠,成了读书人千年以来的最高志向。

只是宋代确实有王安石、范仲淹等人做到了秉持这种志向为人做事,到了现在,大明朝末年,真这么做的人没有,这么想的人,恐怕都没有了。

但是不妨碍这四言深得人心,尤其是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没有经过官场腐蚀过的年轻书生,他们往往还会信仰这些不可能实现的信条,当一入污秽的官场,一切就都忘记了,只知道争名夺利了。

但是此时不妨碍他们激动,不妨碍他们自己感动自己。

他们很快就觉得,二立社这个名字,声势十足,抱负高尚,复社的兴复古学跟他们的二立相比毫无气势,东林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跟他们的二立相比,也略显平淡。

……

“真是好名字啊,仅仅凭借这个名字,二立社就足够扬名了。”

杨潮也不由赞叹。

“是你给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