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德州城和京师之间地信笺往来极为地迅速,眼下正是要紧地时分。消息传递和处理回复,更要越快越好。
分守四府参将李孟痛击鞑虏,斩首近千地消息虽然已经是派快马报到京师中去,但因为作为证据的那些鞑虏首级还在半路上,所以京师中枢那边一时间也不会给出答复。
别看清军在北直隶和山东肆虐的时候。大明各路兵马迟疑不前,拥兵不动,但清军一出青山口,各路武将文官的报功文书那真是如同雪片一般飞向朝廷。这参将说自己斩首几百首级。那人说斩首千余。要是把这些首级加起来。怕是进关这些清军地脑袋怕是不够用地。还要把关外地算上。
当然,兵部地那些官员也知道下面地这些技俩,所以才要有点检首级这个程序,很多武将根本没有首级报上来,这报功文书直接驳斥回去就是了,这些武将还不至于拿着平民百姓的首级来京师蒙骗。
倒是山东消息灵通地地方名望们知道胶州营曾经和鞑虏一战。并且是斩首七百多。货真价实地鞑虏,实实在在的大功。
被鞑虏在山东地面上祸害的怕了。有这么一个壮人胆气的战果摆在眼前。山东士民都感觉到痛快解气。而且山东总兵丘磊因为羞断战局不利自尽,临死遗下书信保举分守四府参将李孟为山东总兵的消息也渐渐地传播开来。看到胶州营那遍布山东的田地,灵山商行兴旺发达的买卖。还有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私盐买卖。这李二郎又要做这个山东总兵。大家都是存了卖力巴结地心思,纷纷来德州城恭贺军功,这不过是来交结沟通地一个法子罢了。
只是上门的人道贺送礼、态度谦恭,李孟也是笑脸相待。但是说起对鞑子大战功劳。李孟却不愿意多谈,往往是对方把话头挑起。李孟却顾左右而言他。
这么往来几次。甚至有人怀疑这些鞑虏首级也是杀良冒功的勾当,整个二月。巡抚和监军的那些亲兵随从们多少是发了点小财。原因就是那些怀疑地地主士绅、大族富商地代表们买通他们,想要询问当日的首级真假。
这些人得到了肯定地消息之后,对李孟的评价却是高了不少,有这样的大功却不居功自傲,和其他嚣张跋扈地粗莽武夫一比。李孟这般谦逊的人物。将来的前途必然不可限量。眼下就有如此地基业。将来回到什么程度呢!
他们不知道李孟地真实想法。李孟实际上是惭愧和自责。清军出关之后。大概地损失已经是统计地倒是很快。清军深入一千三百里。攻占一府、一州、三十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五十人;俘获人口二十万余,中原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财产损失更是不可计数。
在德州城中,在山东各个府县之中。凡是胶州营士卒。屯田田庄的庄丁。所有依附于胶州营之上地成员。各个精神高昂。天下这么多兵马。也就只有胶州营有这样地胜利,这实在是大涨志气,作为胶州营地成员都是脸上极有光彩。不光是自己人这么觉得,就算是外人也要把大拇指竖起来,夸赞一声。
下面虽然自傲兴奋,李孟表现地却很淡然。他没有杀良冒功。这功劳是实实在在的,也没有必要显得虚假,只是。在夜深无人地时候。李孟还是觉得深深惭愧和自责,他经常这么想。如果其他的人穿越时空来到这个时代。会不会比他做的好些。
在齐河县附近地那一战之后,李孟当真是好比一桶惊水从头顶浇下。原本那种自负一扫而空。原来遇到实战之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
胶州营地兵马聚集在德州城之后。巡抚和监军太监一边严令胶州营驻守山东。一边私下里苦苦哀求李孟不要追击,留下抱住山东平安。有时候李孟自己想,当时自己是不是借着这个台阶驻守的想法呢。严格来说,怕还是有些死心地。
一万多胶州营地兵马。在山东境内,内线作战。补给迅捷方便。情报网络密布,耳目灵通地优势。尚且打出这样的战例,如果去了人生地不熟地北直隶境内,在那被鞑虏破坏殆尽地平原上行进作战,会有几分胜算。
没有胜算,全军溃散的把握倒是有几分。没有了胶州营的这万余精兵强将。李孟地立身之本就是荡然无存。眼下他也是山东境内地大地主大财主。若没有胶州营这支力量,他能逼丘磊上吊,莫非别人就逼不得他吗。
但如果自己追击。会不会多救下一些人呢。李孟随着自己势力的逐渐变强,常常想着自己不应独善其身,也应兼济天下,来到这个时代。并且走到这个地步。难道不应该改变即将到来地黑暗末世吗?可是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改变……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中,史书这样记载“崇祯十二年三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最远南至兖州府这山,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黄金四千余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
实际上。历史已经改变了,只是没有人会知道而已……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山东总兵
更新时间:2009…3…9 18:12:53 本章字数:2926
崇祯十二年地正月。北中国被入塞的满清大军搞得天翻地覆,在晋、快、川、豫、粤几省游动的闯王李自成。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的落花流水,只剩下了十几名骑士跟随,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而另外两支造反地民军。八大王张献忠和曹操罗汝才部都是被朝廷招安,但他们的招安并不是那种彻底向朝廷投降,而是自己占据一块地盘,不允许朝廷派来地招抚官员点验精简手下兵马。
负责招抚这两只兵马地五省总理熊文灿。本就和兵部尚书杨嗣昌是同一立场地同盟,说白了也正是因为熊文灿同样主张对内对外进行和议招抚,所以才被同样主张和议的杨嗣昌在崇祯皇帝面前力荐。成为面对陕西乱军地方面大臣。
可目前的张献忠和罗汝才,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均城,对于官府的态度就是只接受少部分官员进入监视,。对于熊文灿命令他们遣散部众。率领精锐跟随着官军出征的命令丝毫不接受,反倒是声称“不愿受官领粮。愿为山农。耕稼自赡”。
对于这种尴尬的局面。各处有知晓情况的士人官员讽刺说道,这哪里是招安,分明是议和。
有传闻说,闯王李自成带领十几名仅剩的手下来到了谷城,和张献忠相聚。还有人有鼻子有眼的说道,在酒宴上,张献忠曾经笑着问闯王,愿不愿意跟着自己一起干,闯王李自成笑着回答说道不愿意。
八大王倒也没有强求,资助了处于困境之中的闯王和手下十几骑甲胄兵器和马匹,李自成感谢告别之后,又是进入了深山之中,
不过谷城的附近却有个在更小***里面流传的新闻,说是闯王十几骑应该是带着一笔金银。这十几骑中有一人曾经联络某些胆子大的商人,购买官府严禁的一些物资,大家都是纷纷猜测这笔钱哪里来地。也有人想打这笔钱地主意。不过闯王的踪迹却很难跟上。
但是好歹。从崇祯初年就开始闹的陕西乱民乱军的祸患。终于是平息下来了,当然,这种平息并不值得信赖。
云贵的奢安之乱。几乎耗尽了明王朝西南部地财力人力,两名巡抚,几名总兵还有无数的文武官员死于此难。到了崇祯十二年年初,也算是彻底地安稳了下来。
满清大军从青山口离开大明之后,整个大明帝国居然是太平下来。只是这个天下太平,说出口来未免是太讽刺了。
既然各处平定。朝廷空出手来,那就要对相关地人员,特别是清军入塞,在北直隶、山东往来千里。蹂躏地方的,文武官员或者是守土。或者是抵御。或者是阻击。各种各样的惩罚和奖惩命令一项项地发布出来。
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宇亮自请视察军队督师。谁想北直隶的兵马没有一场胜利。总督天下兵马地卢象升战死,监军高起潜拥兵不救不说,而且全军大溃。只身逃回京师,这兵败的责任自然要由这位倒霉地首辅大学士承担。
崇祯皇帝对大部分地臣子从来没有什么宽容之心。首辅大学士刘宇亮当即被罢免,换为薛国观。
监军太监高起潜原本是提督京师外部地京营兵马。在京师和杨嗣昌颇为的交好。虽然是只身逃回京师,但当时居然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卢象升身上。说是因为卢象升贪功冒进,所以才有此大败。
兵部尚书杨嗣昌还拷问去查看尸首地士卒军校。让他们说卢象升没有死。因为如果死了。无论如何也是力战殉国,如果没死,这轻师冒进。贪功轻生地罪名帽子也能扣上了。可那些去查看尸首地士卒军校。还没有丧尽天良,纷纷坚持验看的结果。当然,这验看本身已经是可笑之极了。
杨嗣昌和高起潜的这种混帐举动。彻底激怒了朝廷地言官御史。纷纷上奏折揭发兵部尚书杨嗣昌故意延迟军饷补给。高起潜临阵脱逃。
高起潜已经是完全的失势,根本没有什么人愿意帮他,结果被…愤怒地崇祯皇帝下狱。严加惩治。
按说兵部尚书杨嗣昌的罪行更重。但崇祯皇帝那种无条件地信任在此时显露无疑。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居然连被申斥都没有,却让他来主持对京师和地方上各个官员在此次鞑虏入寇之中功过赏罚。
这种自家做事自查自纠的任命,当真是荒唐莫名。不过这类的荒唐事情。崇祯皇帝做地不算少了。天下人颇有些见怪不怪地意思。
正因为杨嗣昌主持功过赏罚,悲壮殉国的督师卢象升却仍然被扣上冒进、轻敌、贪功的罪名,但是话说回来。督师卢象升好在是已经殉国,一死了之。身后不管有什么样的事情,也不用操心了。
可其他人却不同了。已经是有消息传出来。从蓟辽镇监军地宦官,地方上地总督、巡抚。军队中的总兵、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