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赵匡义盯着宋九。

宋九是乌鸦嘴,高梁河之战前,说不妙啊,真不妙了。岐沟关之战未出征之前,宋九一直犹豫不决,又出大事了。现在河北边防种种措施有宋九的建议,有李继隆的建议,更有赵匡义的建议。若再不行,赵匡义可怜的一点儿自信心将会全部被催残。

“应当没有危机,至少不会发生去年的惨剧,”宋九说道,他在脑海里回想着春节前后的时光,实际到了后面,各路军队陆续出动,自己率军也接近了辽国主力军队,大部分谋划都是出于李继隆之手了。虽后面没有大捷,但也没有因指挥失误导致牺牲惨重,并且将辽军逼出宋境,李继隆有功劳的。然而面对耶律休哥,宋九说得十分保守。

“那就好,”赵匡义省怕宋九这张乌鸦嘴再说出什么不好的预言。

宋九回到家中,知道女儿说的是气话,但万一是真有了怎么办?到时候腆着大肚子出嫁,那会笑死人的,更会将妻子气坏了。于是准备速战速决。

先将未来这个女婿喊来谈了好几个时辰的心,得让他这点可怜的自尊心接受自家的补贴,并且不能因为这些补助而破坏未来夫妻之间的关系。否则即便女儿不高兴,宋九也直接不同意这门亲事了。。

说服了大半天。

最后还照顾了女婿面子与自尊心,嫁妆是五万缗金铺的契股,三万缗金铺发行的交子,还有金银首饰,一套河洲的房屋,都是硬头货,但外表不起眼,十几万缗的嫁妆,铺嫁的人只有几十人而己。

其实穷也好富也好,这个都不要紧,只要对女儿好就行了。

但这门亲事还是引来岳母的抱怨,以及许多人的侧目。

宋九没有嫌穷爱富,将长女下嫁给寒门子弟,但在秦州发生了一件很不好的事。秦州酒场官豪强李益,家中很有钱,仅是僮仆就有数百人,因为有钱,与京城里的一些权贵也有往来。

这个问题就来了,他这个酒场官非是官员,而是胥吏职,宋朝古怪的官吏制度,除了广南是免役法,吏是募来的,官员有说话权外,其他地区除了少数书院子弟为胥吏外,多是当地豪强担任胥吏,要么是有钱人家,要么就是宋江这些剽悍之徒,若是官员有能力,还能将权利控制在手中,若是无能力,往往都能将官员权利生生架空。

有了这个李益,秦州除郡守以下所有官吏一起畏惧他。秦州有数百户人家欠他的高利贷,这不是金铺的贷款,宋朝高利贷利息往往可怕得赅人,高者一年能达到百分之三百,也就是今天借了一万块钱,明年就要连本带息还四万。

只要沾上这玩意,一半人还不清,李益便利用官府的力量向百姓索要这个高利贷,将下面弄得乌烟瘴气。秦州观察推官冯伉便不配合,你收高利贷收租子官府管不到,但凭啥动用官府力量替你收?

有一天李沆骑马外出,李益便让奴仆将李益从马上强行拽下来,百般羞侮。李益便让疏论其事,然而却让李益将邸吏收买,全部扣留下来。直到朝廷到秦州购马的驿者来到秦州,才将这份奏章带给了赵匡义。赵匡义大怒,下诏捕拿,然而诏书未到,京城有权贵通报,李益逃跑。赵匡义更怒,严加督促之下,在河内富人郝氏家将李益捉拿,械送御台台,斩杀,其子李士衡考中进士,任光禄寺丞,诏除其籍,终身不用。秦州百姓闻听李益死,饮酒相庆。

这件案子看似小,可实际背后不简单。

祖宗家法,祖,赵匡胤,宗,赵匡义,赵匡胤是武功,赵匡义是文治,史上宋朝一些好的坏的制度都是在赵匡义手中完善起来的。不好的很多,好的也不少。

比如宋朝的人姓化,也就是所谓的齐民政策。

所谓的,或者未来李顺的均贫富,或者这个齐民政策,都别当真,反正宋九未看到过真正的人人平等,只能说若是做得好,能尽量地接近这个目标。

相比于前朝前代,宋朝做得算是不错了。其中最大的贡献,便是这个齐民制度在赵匡义手中的推广。

如他审案子,总是偏向弱势群体。如科举,李昉之子李宗谔,吕蒙正堂弟吕蒙亨,王明儿子王扶,许仲宣儿子许待问考中进士,成绩也不错。尽管是糊名制度,赵匡义仍说道:“这些都是权贵子弟,他们与平民子弟竞考,即便以自己才能得到提拨,百姓也会说朕照顾他们。”

于是全部取消其资格。

听到这件事后,潘怜儿感到很幸运,还是丈夫做得不错,两个孩子全部送到书院里。

其实这就是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

不能做到所谓的齐人,但至少某种意义上减产了百姓因贫富不均而产生的怨愤。

然而李益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下面的官员在反潮流逆施倒行。从京城权贵的通风报信,上下勾对,到秦州官员的一些不作为,这不是朕的错,而是宰相的错。

宋九乌鸦嘴又灵验了,但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李昉命运上。

这一件发生了一些类似很不好的事,赵匡义不满在积累着,等的就是这个时机,赵普进京。

第四百三十章 四人帮(上)

崔彦进写了一封信给宋九。。

人人都想上位,宋九呵斥李昉,实际相比于其他人,李昉还算是好的。爬到这个位置上,那个没有被人坑过,又坑过人?

崔彦进落到霸州去了,还不如大炮崔翰,他更不甘心。

不过他也清楚知道自己犯下的错误太严重了,不但是失败,而且是贪生怕死……

一旦武将落得贪生怕死这个名声,前途堪忧。

因此绞尽脑汁,便有信上这个东东。

宋九打开看,宋朝在河北布防,萧燕燕在幽州也在布防,以前宋九对萧燕燕一直很敬佩的,两国交战,各为其主,她是辽国的太后,不保护辽国,难道保护宋朝?那怕是她搭京观,射鬼箭,然而自萧燕燕对平民百姓下手,印象就恶劣了。然而这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女人。

宋朝弄出那个鞋子。

辽国人没作用,失去骑兵优势,与宋兵比拼溜冰?找死啊。

实际辽国也制造不出来,包括一些伏虏弩,虎炮,因为技术越来越发达,制造工艺也变得复杂,即便得到实物,仿制也不容易了,铸造工艺有吗?炼钢工艺有吗?这个小鞋子仿制起来会更困难。

不怕大,就怕小!

这个鞋子让萧燕燕苦逼了,她似乎也看出来它的局限姓,必须要冬天寒冷,越冷现在反而对宋兵越有利了,二必须河多湖多,实际所适用地区只有在河北东部与幽州东南部地区。

可这也让辽国头痛了。

若是海滨地区问题不严重,几乎都是湖荡子,芦苇丛,盐碱地,人烟稀少,然而拒马河南部,以及幽州附近地势稍稍高爽的地区,却是辽国第一流的耕种地区。

宋朝一把火,从拒马河快烧到幽州,百姓离井背乡,虽然去年采取了措施补救,也严重地耽搁了幽州的农业生产。要命的今年宋军可能还会来,这不是在平原,而是在河流湖泊上,骑兵速度多少会受到牵累,然而宋军速度却很快,让辽国防不胜防。

于是在幽州各个河道上扎下木桩,用此阻挡宋军。

但这一来,严重影响了幽州的渔业。

打到这份上,就是在比拼伤害!

有了萧燕燕这个布置,宋军也没办法于冬天进入辽境,然而在今年江河开始渐渐融化之时,崔彦进想出一个大胆的主意。

宋九看后,沉思一会,崔彦进只是一个初步想法,想要实现要更细致的计划,以及天气等因素,但这个想法让宋九很动心,于是立即回了一封信,让崔彦进勿得对任何人说出这个想法,送到霸州。再拿着这封信面见赵匡义。

赵匡义看着信,忽然坐不住了,就象吃了十剂兴奋剂,在走来走去,道:“可行否?”

“可行……吧,就是可行,想要落实,最少要三四年时间,还要看时机。”

“幽州百姓会怨恨朕了。”

“陛下,若收不回幽州,他们永远是敌人的民,替敌人耕种,替敌人纳税,替敌人战斗,成为岐沟关战场上撕开臣防线的先锋。”

“宋九,你变了。”

“非是臣变了,臣还未变,臣更不想死人,那怕是敌人,但必须要死人,臣宁肯死十名敌人的百姓,而不死大宋的一个兵士。”

“唉。”

“唐太宗待吐蕃不可谓也,唐玄宗待安禄山不可也。陛下,你是一国之君,以国为家,而不是以家为家,以族为家,是你的民,那么不管是谁的家,什么样的种族,都是你的子女。幽州收不回来,他们是敌人的民,就不需要陛下优恤,越优恤他们反而为敌人与陛下军队奋战。若能收回来,再象治河东那样治理,也不算为晚也。”

“好,就那样吧。”

宋九收回信。

当然,这仅是崔彦进初步的想法,不管它残不残忍,想要实施颇为困难。

赵匡义说得也有道理,经过岐光关防御战,白沟道血战,又看着君子馆战场遗迹,宋九心境肯定产生了变化。

宋九又说道:“陛下,臣还有两件事要请陛下恩准。”

“说吧。”

“三司官员有才干者少,故臣想请陛下将陈恕从河北路召回。”

“三司官员才能差了吗?”

“李惟清尚可,余下多少有些不足,或者说还不能担当重任。”

“张逊如何?”

“勉强自保,不出大的差错罢了。”

“张齐贤如何?”

“张齐贤长于军事,若是担任东府宰执恐力不足,然而却是担当西府宰执的好人选。”

“王显与张宏如何?”

“王显对兵法似乎很精通,若是担任边境大吏是不二人选,然而身为西府宰执,不善于表达,不善于理政,有些不适合。”

至于张宏,宋九都不想评价了。

但若按照他的要求,也没有几个人能担任西府的宰执。实际宋九说的还是三司。财政问题成了国家重中之重,宋九自己不是神,只能说是小心地做事,不会出现严重失误。而且宋九也想放手,兼代着三司,看似风光,实际很苦的,而且时间长了,也遭人眼红。因此想将陈恕召回来,这样三司最少有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