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家不应,事情就又僵住了。
半月之期转眼就到,眼看着陈氏那边哄不住了,朱知府觉得两鬓都愁白了。想到始作俑者白铭文,直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
偏偏白铭文养伤在家,白家其他的人也没出门。
朱知府在知道荣兴侯陆晔住在白铭文府上时,直恨得牙根痒,偏偏不敢对陆晔动手。
如今朝中谁都知道陆晔是睿亲王最重视的下属,谁给陆晔找不痛快,就是跟睿亲王过不去。
朱知府是严家的人,自然不会没事去撩拨睿亲王的人,就是想到陆晔伙同白家的人坑了自己的儿子,心中就恨得滴血。
半月一到,陈氏见朱家还是一副不言不语的神色,也慌了神儿,听了那丫鬟的一番话后,逐渐心安下来,收拾东西,嚷着要离开。
朱家见陈氏动真格儿的,也不管赵家的脸色了,总不能让他们朱家绝了后,当下就应了陈氏,抬作平妻进了门。
赵氏也在当天回了娘家。
朱家原本打算等事情冷一冷,由朱夫人出面接回赵氏,再劝和劝和,那时候孩子也生出来了,到时陈氏这个做娘的是生是死还不是朱家说了算。
只是没等到他们缓气,统管彭城,江城一带的五城巡抚就收到了检举赵通判贪赃枉法的状子。
检举的事情还是五年前的事情,是彭城的一户富户,强买强卖逼死了人,当时的知县无能,不敢判定,上交了知府,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如今查出来,那个富户正是赵通判夫人的侄子。
而被逼死人的那家人,正是到巡抚衙门检举的人。
赵通判得到这个消息后,当时就想办法封那一家人的口,随后那家人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他没想到的是,那家人早在几天前,就已经被白莲安置妥当,哪里会轻易的被他们找到。
朱家人没找到破绽,白莲便换了个视角,在赵家人身上寻找,皇天不负苦心人,还真给白莲找到了问题。
白莲在县衙里调来了当时案件的宗卷,虽说是知府最后做的裁决,但是那些卷宗还在县衙里。
白莲看了一遍,便了解了当时的情景。
绝对是赵通判和朱知府联手压下的这件事情,不过因为是赵家的亲戚,所以赵通判的干系比较大一些。
只是,依着如今朱赵两家的关系,赵通判落水,会不会替朱家遮掩也未可知。
毕竟两家并没有真正和离,说不定赵通判希望朱知府出手帮忙,便忍下了陈氏的事情。
也说不定赵通判心中不平,把朱知府拉下水。
不过,白莲既然做了,就要有十足的把握,这件事虽说能动摇朱家,但是却不能整垮朱家。
白莲要的就是赵家在这个情况下,向朱家求以援助,最后失望,然后,赵通判才能成为一把对付朱家的刀。
ps:感谢芦荟,dongji2002,晴天墨云的平安符。和芦荟,nanachenchen,爱拿耗子的狗,老肥婆的月票。么么各位。
晚上还有一更,继续求票~
第213章 造势
当然了,白莲能想通的事情,朱知府也能想通。知道赵通判出事,对自己没什么好处。
便趁着这个时间,让朱夫人去赵家,接回赵氏。
接回赵氏,只是一种表态,表示朱家跟赵家是一体的。就冲朱家的这态度,赵家也对陈氏的事情消除了芥蒂。
很快,赵通判就被巡抚衙门的人带去了,赵通判如今是官身,没有顶定罪,巡抚也没为难他,只说是查明一切后再行定夺。
赵家这边因为赵通判的事情,已经六神无主,全指望这亲家朱知府出力。
白莲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吩咐了下去:“传信给那个丫头,让她将去母留子的话想办法告诉陈氏,让陈氏闹,但不要惊动朱知府,在朱夫人面前闹,朱知府忙着赵家的事情,顾不上后宅,他才有这样的机会。”
白莲一早就知道,朱夫人对儿媳赵氏不满已久,这次赵氏因为陈氏的事情闹,回娘家。又在娘家出事后,需要朱家的帮忙才回了朱家,这样的事情,朱夫人本来就不喜,这个时候能给赵氏什么好脸色。
她不是男人,不知道朱知府在外的事情,就是知道朱赵两家一体,但是现在儿媳妇正是好拿捏的时候,谁会放过这样的一个契机。
更何况,人都有这样一个心里,你弱他强,他强你弱,自己的儿子成了那般,以后赵氏留下来,难免给家人脸色看,现在借此机会吃死她,看她以后还能翻什么浪。
消息传过去,白莲就安心的等着消息。
朱知府只当是这一件事情,便无所忌惮的将赵家的事情揽了过来,若是他知道,随后便会有不断的麻烦,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
之所以找到五城巡抚,不过是因为五城巡抚的于明德。是睿亲王提拔上来的。
朱知府就算依仗着严家,如今事情的主动权控制在政敌的手里,做事总会有许多的钳制。
陆晔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着实的吃了一惊。怪不得那天自己说借着明年吏部考核的时候,将朱家整垮,白莲听到后神色间有诸多的不屑。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吏部在睿亲王手中攥着,到时候挑起几件朱家的阴私之事,将他打落到尘埃。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白莲饶了个圈子,借着赵家拉下朱家,还懂得是借五城巡抚的势平衡局面,倒是聪明。
只是太过麻烦,这一件案子,最多拉下赵家,伤不了朱家分毫。
再说了,就算真的有朱家什么事,最后被扯出来了,五城巡抚那边也决定不了。当时候要封了卷宗,递交刑部。
刑部那可是严家的地头,到时候要怎么处理,完全就没有了主动权,说不定还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这件事并不算大事。
不过陆晔随后想到了白莲说上中下三策时那种淡定的神态,觉得白莲准备的应该不仅仅是如此,这只是一种直觉,陆晔也说不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她眼神中所流露的那种睿智吧。
不出两日,果然不出陆晔所料,还有后招等着他们。
没等着朱知府料理好这件事,针对赵家的另一件事情就被翻了出来。
赵夫人是彭城人士。亲故自然多,所以说赵通判在彭城比朱知府的根基深。
正因为根基深,所以才最容易寻到错误。朱家的把柄不好抓,赵家的把柄一抓一把。
之前是赵夫人的侄子强买强卖,逼死了人。这次又是赵大人的外甥强夺民女,那女子不堪受辱。撞死在赵家大门口。
这些都是些陈年往事了,而且这些事与朱家并没有多大关系,若不是这些被人翻出来,朱知府也不知道,这些是发生在他来彭城上任之前。
赵家的事,让朱知府不由得挠头,那两件事似乎只是个引子,引着许多人接二连三的揭发赵家的恶行,朱知府听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忍不住扶额长叹。
连他都想不明白,这许多年前的事情,怎么一下就翻了出来。
但是朱知府并没有联想到白家,在他的潜意思里,白家就算有动作也是针对着他来的。
这样数罪并罚,朱知府就是能耐再大,也捞不出赵通判了。因为已经引起了民愤。
更有好事者写下对联讥讽赵通判贪赃枉法,昏聩无能。
如“早去一天天有眼,迟去此地地无皮。”
更有慷慨激昂的对联高举在巡抚衙门:
冤,通判枉法,行无道,掩民昭昭日月。
盼,巡抚青天,展正义,还我朗朗乾坤。
朱知府只看了一眼,见那些民众并非是盲目的喊冤,而是非常有秩序的,且将巡抚给捧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似乎不处置赵通判便不足以平民愤。
朱知府想来许久,才想明白,赵家这是得罪人了!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些事一件件,一条条的给翻了出来,还明白在百姓间造势,让人骑虎难下,这绝对不是巧合。
朱知府没有他法,各种路径行不通,便只有买通了人,捎了口信给赵通判。
告诉他外面的情况,以及形势,让他安心,纵然最后真的难以挽回,赵家诸事,他会当做自家的事情看待。
就是收到信儿的赵通判还能说什么,他明白人家已经尽力了,朱知府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仁义了。
赵通判打定主意,闷声认栽,外面好歹还有朱家的人在周旋。
然而朱知府因为赵家的事情,忙前忙后,全然不知此刻朱家的内宅早已经翻天。
赵氏因为娘家的事情,一直硬气不起来,对着陈氏和朱夫人都是避而不见。
奈何陈氏知道了朱家去母留子的打算后,想着法儿的寻衅赵氏,引着她动怒。
赵氏一次两次被朱夫人训斥没做声之后,陈氏更是肆无忌惮。赵氏心里憋着口气,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这等着陈氏生了孩子便取她的性命!
一日,赵氏遣身边的丫鬟回娘家问情况,傍晚丫鬟回来的时候,脸色青白,一副吓坏了的表情说道:
“少夫人,奴婢在街上遇到了赵氏身边的两个丫鬟在外买东西,便偷偷的跟着她们,这才知道老爷入狱这件事另有内情!”
ps:抱歉,更新晚了。
明天的更新推迟,还是双更,都在晚上八点。
谢谢豆豆的和氏璧,小猫的月票。和氏璧的加更等几天我再加。
第214章 妇人误事
陆晔听着下属从外面打听到的消息,点了点头,就挥退了他。
如今所有的利剑都是对着赵家的,且都还是赵家以前的陈年旧账,跟朱家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赵通判因为这些事情丢官弃爵,朱家也会安然无恙,毕竟在外的找家人需要朱家的照拂。
白莲这样做,难道是有把握朱赵两家能翻脸?
陆晔心中有疑问,所以在前衙见到白莲在案宗前翻找的身影时,便顿住了脚步。
看着她翻翻找找,似乎都不满意,身边的两个丫头还在不断的给她递着新的案宗。
陆晔负手而立,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