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7月14日及15日这将近两天的时间里,奥军空军对敌人的阵地开始了一波接一波的狂轰滥炸,迫使敌军的坦克即使出动也不敢太过肆无忌惮,而是得时刻小心头顶上的袭击。在空中优势明显的有利战况下,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七装甲集团军一步步突破敌军阵地的缺口,朝罗亭突出部的中心地带前进。鉴于此不利形势,赶来驻守阵线的坦波夫方面军只能将更多的兵力调回来,用于进行战地防御。如此一来,原本曾经占得先机的路军,如今又因为敌人的死心眼,又回到两军对峙胶着的本来局面了。对于一方而言,当然不是好事,可是对于它的对手来说,却无疑是值得庆幸的。
仅仅过了24个小时,当7月15日清晨的太阳再次出现在路德尼亚的大地上里,无论是路德尼亚方面还是奥登尼亚方面,各自的部队都遭到很大损失。谁也不愿后退一步,谁也不愿低头,于是为了彼此的求胜欲望,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势必要付出血的代价。奥军的进攻由于被敌人的炮火拖住,虽然仍然在前进,不过步伐已经变得缓慢起来。在过去的四五个小时里,奥军南方集团军群最前端的部队,只是前进了几公里。这样的速度,不仅无法与平时的前进速度相比,甚至比不上开战当天的进展。面对敌军越来越密集的炮火,身在奥登尼亚军方研制的奇美拉重型坦克中的车长对自己的驾驶员如此吼道:
“现在我们在什么位置?”
“敌人的地盘里!”
这样的回答未免有避重就轻之嫌,不过倒也是事实。在两方激战的过程中,奥军装甲兵能够搞清自己的坦克前进了多少公里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能详细弄清这是什么地区、哪个方位?反正他们只知道一点,那就是他们现在已经冲进敌军里了。面对这样混乱的局面,不仅奥军方面大感头痛,连路德尼亚军的司令部也是无可奈何。面对空军方面提出该如何进行轰炸的疑问,司令部给出的答案是:
“看准点!”
因为现在要给出我军与敌军的确切清晰位置,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路军的指挥核心也只能给出这样的指示。在两军混战的地区上,不时能见到奥军以及路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但是他们如今对地面的友军都是爱莫能助——因为奥军中有路军、路军中又有奥军,叫他们怎么轰炸才能不伤及自己人?换言之,空军的作用正因为这种新战况的出现而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了。
空军是没法依靠了,而地面部队则杀得正酣。在罗亭突出部南边,是由奥登尼亚南方集团军群进行主攻的地区。由于此前的进攻受阻,再加上战术佯攻被敌军看穿,因此第五集团军决定改变方向,向罗亭偏东的斯捷潘诺夫前进。该城的路军主力相对较少,所以奥军的突破相比起之前可以算是十分顺利。不到一天后,奥军第五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出现在该城外围的空旷地带上了。路军明白到敌人的企图,因此紧急调派了第21装甲师以及第54装甲师回防。双方在斯捷潘诺夫城外的战斗一触即发。
第五集团军由第6装甲师以及第17装甲师为先锋,在突破路军的防线过程中,他们的损失也不少,但是也仍然对路军构成严重威胁。多达七八百辆的两军主战坦克,汇集于此,开始了又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斗。
斯捷潘诺夫城外的坦克会战,可以说是一次奥登尼亚与路德尼亚双方作战坦克谁高谁低的总体比较。虽然在双方看来,敌人的坦克各有长短,但是一旦它们碰面,两军当然都只寄望于自己所乘坐的坦克能够更胜一筹。在这一点上,奥军无疑是先体会到了作为强者的信心。因为在相同的距离上,他们的奇美拉与凯尔贝洛斯的火力更强大,而敌军的I型主作战坦克却不能对他们造成有效破坏。因此在斯捷潘诺夫城外,战斗开始时对奥军十分有利,胜利的女神似乎已经在向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军人们招手了。
眼看着一辆又一辆己方的坦克在敌军坦克的炮火下变成废铁,可是自己这边还没能对敌人进行有力打击,路军的坦克兵们急了。他们只能在敌军坦克的炮火下左右穿插,寻找空隙趁机向对方发起反击。可是这样的反击收效不大,而这段期间内奥军却可以对路军的坦克作出更强而有力的进攻。从潜望镜里看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地平线上那如同蚂蚁般涌来的敌军坦克群,一辆I型坦克上的路军军官车长向自己的驾驶员发出了这样的命令:
“向前冲!冲进敌人的坦克群里!”
现阶段每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推荐;拜托拜托
第八章 罗亭会战(4)
这道命令乍一听无异于自杀,坦克中不仅是驾驶员,连其他乘员都愣了。可是看着车长那红着眼睛的模样,驾驶员不能不从命。这辆坦克的冲锋,让其它的路军坦克大感意外,因为这样朝着敌军冲去,根本就是送死。果然,还没有来到奥军坦克群中,它就被直接命中,在轰隆隆的巨响中,这辆I型坦克被炸得完全变了样,而里面的人也没能逃出来。可是它的牺牲却提醒了路军的指挥官:只有消除距离,才能让我军与敌军的坦克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敌军坦克的强大火力,才能被消减到最低!指挥官将冲锋的命令通过无线电发布到了每一辆己方坦克之中,在统一的指挥下,路军坦克开始冒着密集炮火,企图冲进奥军的坦克之中。
路德尼亚人的作战计划,让它的对手颇为吃惊。在看到如此之多敌军坦克向他们冲来后,有的装甲兵还因为能有这么多的炮弹靶子而觉得高兴。可是很快就有人明白过来,敌人是在用这样的代价,来换取双方的均势。一旦真被他们得逞,那么这场坦克会战,就要变成坦克肉搏战了!
领悟到对方企图的奥军方面,当然不会让敌人达到目的。奥登尼亚军的诸多坦克,将炮口对准那些冲过来的敌军坦克,万炮齐发。虽然在火力上不占优势,但是路军的坦克相比起奥军来说,速度却胜出不少,而且装甲能力更强。不过即使有速度与装甲方面的优势弥补,也不能让路军的坦克安然无恙地杀入敌军坦克阵中。不少I型坦克报废在这短短的数百米距离上,左右或是后面的坦克,则毫不停步,继续向前冲刺。如今不用指挥官的命令,这些坦克也不会停下来,因为他们都清楚,只有向前才能有活命的一丝机会,而留下来,却只能与身边那些报废的己方坦克一样。
路军的冲锋可以说是一路踏着鲜血与废铁前进的,不知有多少辆坦克,还没来得及与敌军坦克沾一沾边,就被炸烂在那一片草原上。在六个小时前,这儿还曾经是一片绿油油生机盎然的美丽草原,沾着露水的草叶之间,还有许多或黄或紫或红的野花。可是现在这一切仿佛在刹那间就消失了,看上去,还是绿色的一片,可是却由于那刺眼的火球和黑色的浓烟而转化成可怕的惨绿。
在经过一轮不要命式的冲锋后,路军终于来到了奥军面前。这个时候,草原上剩下的I型坦克已经不足原来的一半,而它们冲锋陷阵的势头依然不减。而在这时,奥军的坦克却开始哑火了。之前如果说它们曾经占尽先机、对敌军坦克肆意攻击,那么现在却没这个优势了。因为敌军的坦克就在自己面前,或是在己方坦克的侧面,坦克的大炮根本不能对这么近的距离进行有效打击,所以奥军被敌人冲到面前之后,反而变得缚手缚脚。
又是一声声枪击与炮声,但与开战时不同,这次却是轮到了路军的坦克成为主角。远距离下无法占优的I型坦克,如今却是在敌军的坦克群中左冲右突,完全占据上风。奥军的坦克没有对方的行动灵便,吃了大亏。没转得及炮口方向,就被敌军先命中而不得不退出战斗;或是来得及调转炮口时,敌军的坦克却早已离开那个位置,向别的敌军坦克发起冲击去了。奥军坦克群被路军冲击得几乎不成模样,变得非常狼狈,损失也在累积增加之中。
有的坦克被炸毁,里面的坦克兵逃过一劫,赶紧跳出来离开自己的座驾。不过这一部分人也没有选择离开战场,而是留在这里,依靠着剩余的己方坦克的掩护,继续向敌人开火。无论是路德尼亚还是奥登尼亚,这样的场面在此处多得是了。双方的求胜意志与决心,在斯捷潘诺夫城外的这片地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是用血与火来作为最富冲击力的表现方式。要是被他们各自所崇拜的神看到这一幕,恐怕也会惊叹于人类这种生物居然会有着这样难以置信的坚定决心。
太阳升起又落下,大地与天空再次恢复了漆黑的颜色。可是在战场上,却似乎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在敌我双方的脑海与眼睛里,只有厮杀、厮杀、厮杀。草原上满布着废铁的残骸与尸体,而更多活着的人,却仍然不打算停止他们的杀戮。虽然没有时间的概念,可是人体毕竟是人体,再坚强的意志,也不得不因为身体上的极限而选择停下来。已经厮杀超过十二个小时的两军,都出现了疲态,枪炮声开始变得零零落落,最后完全停了下来。这时,距离两军开战的时间已经足足过了十六个小时了。不管是奥登尼亚人,还是路德尼亚人,都无法再继续战斗下去。双方一致停火,虽然不是事先商量好的,但此时看来,倒是异途同归。
一天的战斗下来,奥军的伤亡惨重,但是比起他们的敌人,也可以算是程度较轻的了。路德尼亚方面用如此高昂的代价,拖住了敌人的脚步,迫使他们不能对斯捷潘诺夫城进行包围和歼灭。而当路军前线战斗之际,后方的指挥部也在紧急运作,向总司令部发出请求,要求对此处进行增援。于是,在当天夜里,当奥军与路军的装甲兵都在进行休养调整时,路军后方的援军已经陆续来到斯捷潘诺夫方向了。这样一来,奥军原先希望借由迅猛进攻而拿下斯捷潘诺夫的愿望落空了,路军虽然牺牲了众多作战坦克以及士兵,但也总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