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上水手、火夫等共计华人三十六名。
查前项华人三十六名,内带水(引水)一名,月给工食洋三十元;水手十八名,每月共给工食洋二百七十元;管汽炉火夫十二名,每月共给工食洋二百一十二元;木匠一名,月给工食洋一十九元;司役及小工三名,每月共给工食洋三十七元;学习行船兼管带水一名,月给工食洋三十元。理合登明。
管理行船及机器等事共计洋人五名。
查前项洋人五名内,百克一名,美国人,系管行船事务,月支工食洋三百四十五元;海也一名,美国人,系管机器正铁柜,月支工食洋二百四十五元;沛四一名,美国人,系管机器副铁柜,月支工食洋一百七十元;三吾生一名,美国人,系大火,月支工食洋一百四十五元;克本一名,美国人,系二火,月支工食洋九十五元。理合登明。
船上看更掌舵及水手共计洋人一十四名。
查前项洋人一十四名内,看更掌舵四名,每月共给工食洋一百六十元;水手十名,每月共给工食洋三百五十元。理合登明。
四、以上薪水、辛金、工食等项,每年计用湘平银一千四百四十两、洋二万五千六百八元。
五、需用英煤,计行船一日夜烧煤一十二吨。
查购煤价值,以昂贱牵算,每吨约银一十两五钱,至每年用煤数目,以行船多少为定,未能预算。理合登明。
需用杂物,现计每月约用规平银八十余两。
查船上需用杂物,系牛油、豆油、鱼油、籽油、棉纱、砂皮纸、洋烛、洗船刷帚、沙石、洋皂、刮刀、竹箕、大小绳索帆线,及预备油饰所需色漆等项。现就七年八、九、十、十一等月用过款目核算,每月约支规平银八十余两,将来遇有修葺,应俟临时酌核。理合登明。
船上现拟配用兵勇,尚未奉派到船,此项口粮银两未能预计。
船上每年需用火药、炮弹、铅子、铜帽等件,现因未配兵勇,未能核准。
六、船上管理机器以及掌舵等事,现拟访觅内地素习船务明白妥当之人到船学习,应俟觅得,再行酌给工食。
录自(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甲》购买船炮下,1957年版,第709…711页。
【注释】
(1)王尔敏:《淮军志》,中华书局,1987年翻印版,第63…64页。
(2)同治元年三月十五日“上曾相”,《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一。
(3)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五日,“上曾相”,《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
(4)同治二年三月十七日,“上曾相”,《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三。
(5)同治二年四月初四日,“上曾相”,《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三。
(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7页。
(7)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4页。
(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3页。
(9)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7页。
(10)《江南制造局记》,文宝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卷三,第55页。
(1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甲》福州船炮下,1957年版,第709…711页。
(12)曾国藩奏报“恬吉”竣工的奏折收录在《江南制造局记》中时就出现过改动,“恬吉”改作了“惠吉”。见:《江南制造局记》,文宝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卷三,第59页。
(1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16…417页。
(14)《曾文正公全集》,(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版,奏稿27,第4405页。
(15)《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卷32。
(1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0…21页。
(17)《江南制造局记》,文宝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卷三,第55页。
(18)《马端敏公奏议》,(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第761…762页。
(19)(日本)“海军”编辑委员会:《海军》第10卷,诚文图书,1981年版,第227页。
(20)《江南制造局记》,文宝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卷三,第55页。
(21)《江南制造局记》,文宝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卷四,第1…2页。
(22)《刘忠诚公遗集》,(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第2576页。
(23)《张之洞全集》7,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61页。
(24)《张之洞全集》7,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24页。
(25)《张之洞全集》7,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97页。
(26)《张之洞全集》7,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82页。
(27)《张之洞全集》7,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85页。
(2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17页。
(29)《江南制造局记》,文宝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卷五,第2页。
(30)《曾国荃全集》2,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87页。
(31)《秋浦周尚书全集》诗集,(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年版,第1092页。
江海传奇(下)——“海安”、“驭远”、 “金瓯”、“保民”炮舰
内地巨擘
江南制造局建造军舰大获成功,立刻在19世纪后叶的中国军事工业舞台上,形成了南船政、北江南的造舰业布局。江南制造局的缔造者李鸿章,尽管后来走马直隶,但是通过门生故旧等关系,对黄浦江畔的机器局始终保持着一定影响,江南制造的军火也是当时淮军重要的装备来源。另外一方面,通过与沈葆桢的密切合作,李鸿章也在影响着闽江之畔的福建船政。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使得江南制造局与福建船政,在你追我赶的竞争关系之外,又别有一段特殊的关联。
1871年4月末,船政吹响了向建造大型军舰进军的号角,尝试将生产领域从炮舰向巡洋舰级别跃进。根据代理船政大臣夏献纶的指示,洋员日意格从法国获取了两型巡洋舰方案,一种规模较大,配有火炮21门,另一种稍小,只有13门火炮,两型军舰的火炮布局方式则基本属于船旁列炮法。经过经费、建造周期等方面的通盘考虑,福建船政最终选取了装备13门火炮的方案,模仿建造,即著名的二等巡洋舰“扬武”号。相对耗资较大,养船经费也较高的21门炮军舰方案,则不知所终。
1872年3月12日,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在江宁两江总督任上去世,举国为之震悼。5月23日,从闽浙调来接任两江的总督何璟乘坐船政“万年清”号军舰于凌晨抵达上海,旋即做了一项特殊的安排。当天,长江江面上出现了一支规模壮观的舰队,以船政的“万年清”领队,江南制造局初创的全部四艘军舰“惠吉”、“操江”、“测海”、“威靖”跟随在后,浩浩荡荡开往江宁,负责接运曾国藩的灵柩回湖南原籍安葬。以近代化的军舰作为随扈的卫士,尤其是其中竟同时在列江南、船政两厂的首制军舰,对于这位身前致力中兴洋务的人物而言,无疑是最具意义的安排。(1)
古老的风帆战舰外形与蒸汽烟囱的合体,构成了“海安”独特的面貌。具有这样特征的军舰,在19世纪并不罕见,其中尤以图中这类法国军舰为多。
云集的军舰瞬间离去,使得黄浦江畔顿时显得有几分冷清,然而一夜过去,5月24日,上海城里涌起了新的传奇。这一天,江南制造局也鸣响了她向制造大型军舰领域进军的号角声。据当时上海的《申报》报道,当天制造局内水泄不通,观看新船下水的人群蔚为壮观,“中外士民如云,盖万人”,去高昌庙看新军舰,俨然成了此时沪上的新风俗。在《申报》记者眼中,比人潮更为壮观的是,这次江南制造局下水的军舰,竟然是一艘“恍如峰嶂屹立”的庞然大物,(2)不仅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四艘,甚至黄浦江上往来的外国舰船,也都无法望其项背。更为特别的是,江南制造局问世的新军舰属于巡洋舰舰型,而且是一艘装备了20余门火炮的巡洋舰。
下水时被命名为“镇安”的江南制造局第五号轮船,开工于曾国藩总督两江期间,和船政的“扬武”舰几乎是同步启动的产物,而且都是建造大舰的首度尝试。从该舰的型制、规模来看,与船政局弃用的21门炮巡洋舰方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镇安”舰排水量2800吨,全木质结构,属于大型的二等巡洋舰,耗资355198。1621两银,几乎占用了制造局全年的造船预算,成为江南制造局有史至此造价最高的军舰。船身长度达到80米,连带舰首牙樯的总长超过90米,逼近后来的铁甲舰“定远”,几乎两倍于最初建造的“惠吉”,是当时中国绝无仅有的大型军舰。“镇安”的甲板异常开阔,宽度为13。4米,舱深达到8。96米,吃水超过了6米,这种随船体大型化而来的必然结果,使得“镇安”的价值后来倍受质疑。因为在当时的中国海防政策中,防御的重点主要是内河与海口,过深的吃水肯定不利于在这些水域机动。
显得与硕大的体形略不相称,“镇安”舰的动力系统有些性能不佳。只配备了一台1800马力双汽缸蒸汽机,每个汽缸直径是1。64米,配套的锅炉共有四座,每座锅炉各有四个炉门,煤舱载煤290吨。根据测试,轮轴转速较低,为每分钟64转,如以290吨煤作7天用时,航速约为10节,如果290吨载煤作10天用,则航速为7节,整体机动性显得比较低下。除去蒸汽动力外,“镇安”舰还可以使用风帆动力,为了在使用风帆动力时,不受水底螺旋桨影响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