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开湖进军的,如果,不是楚钟南埋伏下了一个第二方面军,现在的小北荒早就完了。可满清跟内部不设防的小北荒却是完全不同的,从北面向沈阳方向发动进攻,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也要面对一拨接一拨的八旗军。这对长途跋涉的军队来说,绝非易事。
可是,纵然有这么多的不利之处,楚钟南还是命令第二军出动了。如今,一个名叫依兰的要塞经过了一年多的紧急建设,已经牢牢地耸立在了松花江、倭肯河,还有牡丹江的交汇处。而这三条大河的汇流之处,却偏偏是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唯一的一个较为平坦的出入口。所以,满清想要从北面进攻小北荒,要么,就发挥自己并不怎么样的攻城技术,强攻;要么,就是走远路,从小兴安岭的北面绕过去。而很显然,皇太极手里的兵力根本就不够他这么做。先不说依兰要塞距离满清的腹地还比较远,之间地广人稀,派兵前往基本是等于劳师远征;就算他能集中兵力去攻打那个要塞,楚钟南可还在朝鲜呆着呢。而且,那家伙还不住地扩充军队。如今,鸭绿江东侧的第四方面军已经足有四五万人,让皇太极时时刻刻不敢掉以轻心。此外,沿海的第三方面军也在小北荒夺取了朝鲜的统治权后,也立刻获得了大量的补充,不仅有人员方面的,武器、船只、辎重也尽皆无比的充足。而这也使得第三方面军战斗力大增,对满清南面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三岔河口一带,更是满清的重点防御区。因为,如果稍一不慎,就有可能会被第三军的战船沿河而上……而那河的上游分别是辽河、浑河和太子河,三河沿岸,不是盛京沈阳,就是铁岭、开原,要么就是辽阳故都,无一不是满清的重镇。可以说,东面朝鲜,南面沿海,这两个方向就牵制了满清八成以上的兵力,再加上虽然已经有所放松,但肯定还属于敌对方的关宁军一带,皇太极纵然能抽出兵力,也绝对打不破第二方面军所据守的依兰要塞。
“这也就是说,咱们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呆着挨打?”
面对自己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的军事变化,满清上下,凡是知晓一些事情的,无不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之中。这些人几乎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女真人几十年的强横历史真的就要结束了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姻?
更新时间:2009…10…1 19:40:23 本章字数:3856
钟南记得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变化快
虽然,从他被人在顿河冰层下面用鱼钩钓上来开始,这个世界就已经开始变化了。可是,从带人创建小北荒算起,十多年便将满清围困起来,让其不得不由猖狂的进攻转而龟缩防守,楚钟南依然觉得这个变化太快了。曾几何时,二十万八旗子弟便杀得中原大地群雄束手,万马齐喑?以至于,数万万的中原百姓不得不用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一直供奉着这群凶神和他们的后代。而这些八旗子弟的头目们,像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以及后世的康熙,都被人们称作英雄。虽然许多人恨他们,但是,更多的人樂拜他们。认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历史。
可是现在呢?楚钟南发现,原来,只需要有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去对付这些强盗,一切都可以改变。就像他现在所带领的,至多不过三十万人口的小北荒,不仅征服了朝鲜,还把威风赫赫数十年,正处于最强横时期的满清八旗给围困了起来。他相信,只要小北荒还在一天,皇太极就绝没有胆量再像先前那样派人越过长城,进犯中原。事实上,自从征服了朝鲜,拥有了绝对的人口和财政优势之后,楚钟南就知道,这一战,皇太极已经输了。
他只需要不停的派兵骚扰,满清八旗那只能靠抢劫维持的财政体系就会很快崩溃。而没有了财政支持,连饭都吃不饱的满清八旗子弟们,就算再能抢,再能打,又能撑得了多少时间?
……
“当年大明屡次派出大军,每一次也都让人看到了彻底灭亡努尔哈赤和满清八旗的曙光,可最后却无不以失败告终。由这些例子,我们必须明白,八旗兵不仅野蛮凶残,也很有韧性和耐性。我们现在要跟他们做的,就是‘耗’!一直这么耗下去,耗光他们的粮食,耗光他们的人口,耗光他们所有的耐心……所以,胜利还很遥远。战略上我可以藐视他们,但战术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对八旗军重视,重视,再重视!……”
统治一个国家不仅要在政治方面,在精神方面也要如此。朝鲜投降后不久,楚钟南便开始下令发行《朝鲜日报》,用报纸深刻的揭露那些地主士绅阶级的丑恶面目,宣扬朝鲜族与汉族的兄弟关系,甚至于,他还不惜让人为朝鲜族找到了炎黄二帝的某个后代做了祖宗,以此证明中朝原本是一家。……而现在,经过了一年多发展的《朝鲜日报》在朝鲜的许多地区都成了人们的必读刊物。那些识字,家里也有点儿钱的,就自己买了看;家里没钱的,就喜欢跑到茶馆、酒肆等地听茶博士读报,连进出城的城门口,也每天都贴有一份日报,供来往的人们阅读。
“唉,当年八旗军杀过鸭绿江,顶多两个月就打到汉城,可如今换了第四方面军,怎么就成了满清害怕咱们打过去了?”平壤某茶馆,一名头戴尖帽的朝鲜中年人摇头对同桌叹道。
“这还能怪谁?官府腐败不堪,将不为将,就算士兵再厉害,也抵不过那些女真人。”中年人的同桌摇头叹道。
“士兵也不愿打才对。”旁边桌子上有人插话过来,“你们也不想想,原来军队里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都是被各地的官府强拉过来的。本来就不愿意打仗,还要钱没钱,要饷没饷,连饭都吃不饱,谁愿意拼命地去跟那些女真人打,那不是白白送死?所以啊,要我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土地的关系。”
“这倒是。”中年人一脸赞同,“这土地改革虽说不为那些士绅所容,可却让穷人都有了过活的资本。大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业,为了以后的日子,自然要拼命地打跑敌人。”
“哼。一帮马屁精。尔等还算什么朝鲜人。竟如此落力为那小北荒说话?难道尔等不知。那楚钟南乃是侵吞我朝鲜国土地贼人么?”几桌说地正热闹。旁边地雅间里却突然蹿出一个穿着不错地年青人。同样地朝鲜服饰。却显得气势汹汹。刚一出来。便指着刚刚说话地几个破口大骂。
“朝鲜本就是中原地藩国。朝鲜人跟汉人也是同祖同宗。小北荒来地人让咱们这些穷人过上好日子。咱们为什么不能说他们地好话?”刚刚那中年人反驳道。
“区区蝇头小利。便让尔等卖国求荣?”那年青人叫道。
“哼。看这位少爷穿着华贵。想必不知道咱们这些小商小贩地苦处。更加不知道乡间百姓地日子是什么模样。难怪会这么说。”另一桌刚刚插话地那人冷笑道;“你可知道。在一年多前。乡间百姓每年种下地粮食大多只够半年之份。还要去掉穿衣烧火之用……可自从土改之后。他们不仅能吃饱。还有了盈余。这些。对阁下来说或许只是蝇头小利。但对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却是活命之恩
。为什么不能为小北荒说些好话?”
“就是。报纸上都说了。小北荒只是代替朝鲜国王暂时管理国家。待得他们打败满清。便会移师西去。朝鲜还是咱们朝鲜人地朝鲜。我们又哪里卖国求荣了?”又有人接着问道。
“荒谬荒谬,这小北荒明明是占了便宜卖乖,你们都被他们给骗了。”年青人大声叫道。
“骗了又如何?如果这也叫骗,我朴昌盛倒是希望这种骗子多几个。那样,我家的日子恐怕还会更好过一些。”刚刚那中年人笑道。
“你们,你们……”年青人被气得不轻,哆哆嗦嗦地指着中年人就要发脾气,这时,雅间里却突然又冲出几个人,半拉半扯地总算把年青人弄出了茶馆。而看到这一幕,其他人也都没什么反应,就像
走的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茶客,双方压根儿就没有过任何的冲突一样。
……
“怎么样,大人,咱们在朝鲜人心里的威望可是不低呀。”茶馆的另一个雅间,卫原看完外面的那场闹剧之后,笑呵呵地从走回了自己的座位,一脸得意;“早知道这样,咱早就应该把朝鲜打下来。这样,我们商业局也能多干点儿事。唉,可惜呀。”
“早几年,你也就只懂得收税。”楚钟南没理卫原,工商局是最早进驻平壤的小北荒行政部门之一,其次就是武装部,而极为重要的宣传局目前却因为要安抚小北荒的人心等原因,倒暂时还没有搬迁过来,连带着他们局长郑伍峰也还留在渡海城那“乡下旮旯”,据先期过来的宣传局副局长李元兴的话说,“老郑那家伙急的,一天得发五回疯。”
“嘿嘿,老百姓就是好糊弄啊,谁给他们好处就向着谁。”武装部部长杜渊“嘿嘿”笑道。
“糊弄?老百姓倒是巴不得这种糊弄能多来几回呢。三皇五帝的时候,当官的还不就是要给老百姓弄好处?娘的,从古到今,这世道反倒是越活越回去了。你们说这叫什么事儿?”财政局长谢自林冷笑道,刚刚接收了朝鲜国库的他倒是没什么兴奋之情。因为,那国库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够呛。
“行啦,你们也别抱怨了。几千年积下来的问题,不是说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说不定,过上个几年,咱们自己就舍不得现在的位子了呢。”楚钟南叹道。
“如果真那样,大人你做皇帝算了。”王禄儿突然插嘴道。
“我做皇帝?别开玩笑了。我可没这打算。”楚钟南笑着摆了摆手:“顶多,我也就是想把老朱家彻底兼永久性架空,再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