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奇肩头轻颤,他扭头望向端坐在上的孔晟。

孔晟淡然一笑,凝望着宋宁的眸光却渐渐变得有些锋锐起来:“宋大人职责所在,向朝廷禀报理所应当。杨使君,此事事关重大,我等不能怠慢,江南处置使衙门也应立即向朝廷奏报,不能落在了盐漕衙门的后头。”

杨奇脸色难看地点点头。

刘平山长出了一口气,起身向孔晟躬身施礼道:“郡王,使君大人,向朝廷奏报自然责无旁贷。只是当务之急,还是立即要派兵围剿,避免事态扩大,导致积重难返。”

“且慢!郡王,使君大人,诸位大人,下官以为,派兵围剿固然迫在眉睫,但理清民乱真相,也势在必行。若是单是派兵镇压平乱,不能疏导民怨沸腾,恐怕还是饮鸩止渴,难治根本。”宋宁突然大声道。

杨奇皱了皱眉头:“宋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杨使君,这是下官得到的一份来自乱民起事的檄文,还请诸位大人一观……”宋宁从怀里掏出一份传单来,递给了杨奇。

杨奇扫了一眼,脸色微变。他沉默了瞬间,就将檄文转呈给了孔晟。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孔晟连看都不用看,就猜出上头究竟写了一些什么东西。这份所谓的檄文,是不是出自农民起义军之手不得而知,但矛头却一定是对准孔晟和孔晟所主导的土地新政的。

换言之,这上头一定将乱民谋反的罪魁推给了孔晟。

果然,这份颇有几分文采的檄文上,历数孔晟来江南开府后的种种罪状,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檄文上指桑骂槐的指出,正是因为孔晟在江南推行土地新政,掳夺世家资产,导致无数世家雇佣的帮工和佃户失去生计,无数百姓活不下去,这才铤而走险,所谓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云云。

由此,孔晟终于断定,这场来得太巧合的民乱,背后肯定有宋家推波助澜的影子。至少,这场民乱被宋宁利用,将之作为了向孔晟展开决战厮杀的一支利箭——毫无疑问,这份真假难辨的檄文必然已经被宋宁一并报往京城,而按照常规来看,孔晟必然因此受到牵连。

而孔晟主导的土地新政,极有可能要半途而废。

这背后的一刀,太狠了。

这宋宁果然是好对付的。

大堂上的气氛陡然间变得有些复杂古怪起来,很多江南武将文官都暗暗垂下了头,默然不语,各自盘算着个人的算盘。

傻子都能看得明白,宋宁这背后的一刀针对的是孔晟。而且,这一招釜底抽薪非常阴狠高明,无论孔晟如何应对,似乎都将难逃朝廷和皇帝的拷问。

这让这些江南官僚似乎看到了孔晟失势从江南狼狈而去的背影。而孔晟一去,所谓土地新政自然不了了之,那么,他们这些人的家族利益自然也就保得住了。

所以,这些人嘴上不说,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其实心里是蛮有几分窃喜的。

杨奇心里暗叹一声,深沉的目光从孔晟过于年轻的刚毅面孔上掠过。

在杨奇看来,孔晟虽然文武兼备手段过人,但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年轻气盛……终归还是过刚易折啊!他在江南折腾了这么久、搞得兴师动众、红红火火,用强力手段压制住江南世家豪门不敢反抗,似乎宋家也即将全线溃败,但宋宁如此一招,却几乎是逆转了恶劣的形势,将孔晟置于了风口浪尖上。

而且,宋宁此举绝对是一石二鸟。他瞄准的不仅仅是孔晟,还有杨奇和杨家。经此一事,哪怕民乱很快被平定,但在朝廷那里,杨奇也是失了分的,有很大的可能性被降官处置,甚至调任别处。

孔晟就更不用说了,要为之承担全部责任。

堂上气氛沉闷,宋宁嘴角噙着一抹冷漠的笑容,毫无畏惧地望向了孔晟。别看孔晟贵为郡王,但宋宁在骨子里是毫无敬畏的,一则是他执掌江南盐漕卡住了朝廷的命脉,二则是背后不但有朝中大靠山,还与江南两大豪门、各大世家同气连声,他在江南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还超过了杨奇。

在江南这一亩三分地上,你要与老子斗……这就是找死!郡王之尊又如何?此番过后,你这个郡王也就到头了,甚至皇帝一怒之下,小命都难保。

孔晟将平静的目光从摆在自己桌案上的檄文上收回,眼角的余光从众人身上掠过,然后渐渐聚集在宋宁的身上,他突然笑了:“不知这檄文宋大人从何而来?”

宋宁抱拳:“下官的转运使衙门在德清设有官署,所以下官在第一时间得到乱民起事的消息,这起事带头之人,姓袁名瑛,乃是本地土著。此人蛊惑百姓群起而反,杀死地方官吏,烧毁官府粮仓和朝廷盐漕船只,掳夺本地士绅的家财,已经纠集了十余万众……”

“至于檄文,乃是下官所属盐漕官吏在乱民手中所得。事实上,据说这样的檄文已经遍布德清几个县城,如果郡王不信,可以派人去缉查探报。”

孔晟心里冷笑一声。不过,宋宁的话还是让他心头一动。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宋宁口中这起义军领袖袁瑛应该就是袁晁的家族堂弟。

看起来,这袁氏兄弟应该是早有起事之心。只是袁晁被自己留在身边做事,这袁瑛却不甘心,还是独自一人按照计划聚众起事。当然,这背后肯定有人暗中撺掇和煽风点火,有着不为人知的深层次的内幕了。

孔晟缓缓起身,笑容镇定:“照宋大人这么说,德清民乱,本王才是罪魁祸首了吗?”

宋宁笑笑,故作凛然状:“下官不敢。只是乱民檄文造谣生事,下官只是据实禀报罢了。”

“不管你是不是这个意思,反正孔某是明白了。如果孔晟没有猜错的话,想必宋大人已经将此檄文转呈京城了。而很显然,无论这场民乱缘起如何,反正这顶黑锅我孔某人是背定了。朝廷闻报,陛下震怒,孔某人或被调离江南,或被严惩治罪,都是可以预期的了。”孔晟的声音越来越平静和平淡。

宋宁摇摇头,面色肃然躬身施礼道:“下官不敢妄言。但事关重大,下官不敢不向朝廷据实禀报,还望郡王见谅。”

“不管孔某是被问罪还是被调离,反正江南一切都会恢复如常,江南世家豪门包括各位在内,继续会歌舞升平、无本万利……这想必是大家喜欢看到的结局。”孔晟的笑容变得嘲讽起来:“是也不是?”

刘平山等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一起抱拳行礼道:“下官不敢!”

第六百八十五章民乱(3)

第六百八十五章民乱

“哈哈!”孔晟纵声狂笑起来:“本王在江南推进土改新政,触及江南氏族豪门的根本利益。现在坊间都在传说,我孔某人与整个江南豪门为敌,将来没有什么好下场。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一语成箴了。”

“很多人包括在座的诸位其实都不明白,孔某人为什么要在江南推行土改,从世家豪门手里夺取土地田产,还归于民。不是孔某吃饱了撑的,也不是孔某想要沽名钓誉,而是孔某想要做点实实在在利于社稷苍生的事情。”

“今天孔某跟诸位坦诚相待。”孔晟脸上的笑容敛去:“孔某在长安的时候,曾与陛下有过一番讨论。”

“根据户部的统计造册,大唐人口在天宝十五年时有接近一千万户,近五千万人。而经过战乱,如今大唐人口在册的不超过800万户,三千万人。这是户部的数据,或许有出入,但出入应该不大。”孔晟的声音凛然起来:“我向陛下说,户部的数据并不准确,差异巨大。根据孔某的判断,大唐现如今民户不低于一千二百万户,人口六千万人以上。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是户部的人玩忽职守吗?不,不!”

“这是各地官府呈报汇总的数字,不会造假。”孔晟冷冷一笑:“换言之,大唐至少有隐形人口三千万人之上。这么庞大的人口到了什么地方?就是依附于各地世家大族,没有户籍,土地被豪门圈占,而其人也被世家掳为农奴……”

“这不是孔某乱讲话,而是有现实数据为证。本王自在江南推进土改以来,土地重新登记在册,人口重新清理入籍,已经造籍十八万人。这只是江宁一地,而放眼江南,乃至整个天下,又该会是一个如何庞大的数字?想必大家都会算账,孔某就不赘言了。”

“这些人口没有户籍,意味着朝廷流失巨大的税赋。孔某粗粗核算了一下,如果天下隐形人口被重新登记造籍,发还田产,不出一年,朝廷如今的赋税收入至少要翻两番。”孔晟轻笑一声:“不瞒诸位说,孔某已经向皇上奏明此事,希望皇上能允准在天下推进土改造籍,还田于民。”

“这是孔某的初衷,并无半点私心。”孔晟嘴角一挑:“我在这里讲这番话,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我孔某人会不会因为德清民乱受牵连,都不会改变朝廷推进土改的决心。这是国策,得到了陛下的认可。将来即便孔某离开江南,换成他人,也不会将土改半途而废或者推倒重来。因为说穿了有一点很重要:这是陛下认可的励精图治之现实举措,非孔某一人擅自所为。”

“此事暂且不提。既然民乱在即,我等不能坐视不管。传本王的军令:江宁铁骑营五百人会同江南军一千人,随本王赶赴德清平乱,不得延误!”孔晟猛然大喝道:“若是耽搁军国大事,休怪本王翻脸无情!只要本王还在江南一日,尔等就要听从本王号令,谁敢挑衅本王的权威,不妨试一试!”

孔晟冷笑着拂袖而去。

留下刘平山和杨奇众人面面相觑,神色复杂。孔晟所言的确是有些推心置腹了,这让他们心内耸然一惊,如果这是皇帝认可的决策,那么,即便是扳倒了孔晟,也于事无补,不会影响朝廷在江南试点土改的决心。

站在世家豪门的利益上说,这是荒诞不经的决策,但站在国家和朝廷的大局上,这似乎真的是利国利民的英明决策啊。

但宋宁显然不屑一顾根本不相信。

宋宁冷笑一声,草草向杨奇抱拳一礼,然后匆忙离去。在宋宁看来,孔晟根本就是虚张声势,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