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整个过程在中国演进时,其他民族对此还一无所知。”后来蒙古人在长期的征战之中把火器带入他们所征服的阿拉伯和欧洲地区。一般地讲,火器传入欧洲的时间应该在13世纪中叶,或许还要晚些。然而,在50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最先发明火器的中国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早已无可奈何,只有挨打的份。

就火器的价值来看,中国人将它用于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当这种威胁被消除之后,朝廷就基本上失去了对发展火器的兴趣。而火器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式兵器,举国家之力推动发展,才有了后来西方火炮火器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最先发明火器的东方大国,却只能在西方火炮的轰鸣下被动挨打。

在这件事上,孔晟想的很清楚。

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会竭力推动火器在大唐的发展,这是增强大唐国力和军力的根本。而发展火器军工产业其实还是一个抓手,这同样会带动其他相关的很多产业,最终推动的是整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突飞猛进。(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大炮在轰鸣(2)

第四百九十七章大炮在轰鸣

“孔晟,朕心甚慰。汝此番为朝廷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勋,有此国之重器在,我大唐何愁不能恢复开元盛世?你以诚待朕,朕也不会负你,火炮铸造术交予朝廷之时,便是朕封汝为王爵之时。”

“此外,朕还可以给你一份惊喜。”皇帝哈哈大笑,眼眸中掠过一丝玩味的光彩:“孔晟,你前番抗旨拒婚,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重情重义,不负江南杨奇之女,其实朕心里很明白,你无非是害怕娶了公主之后,便不能再纳其他女子……朕说的可对?”

孔晟闻言一怔,旋即尴尬地搓了搓手,心说皇帝的想法还真是天马行空,太具有跳跃性了,刚说着火炮和封赏,突然又跳跃到女色的层面。

虽然孔晟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意思,但在皇帝面前,那可是坚决不能承认。好在皇帝也没有继续纠缠,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明天“收拾”回纥王子移地建的事情上,君臣俩气氛融洽地并肩站在那里,小声叙叙谈谈,偶尔皇帝还发出爽朗的笑声,朱辉光远远地站在身后,心头弥漫着某种异样感。

这哪里像是君臣,而更像是朋友。皇帝和臣下能如此者,满朝文武当中,恐怕也就只有孔晟这么一个另类了。

而这个夜晚,恐怕长安权贵中无一人知晓,被认定死亡的孔晟悄然回归,在大明宫内与皇帝秘密谋划着一件注定要震动整个大唐、并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惊天动地的大事。

孔晟悄然在夜幕的掩饰下出宫,皇帝心情舒畅,一扫之前的各种阴霾凝重,他突然想起与皇后的约定,不由向朱辉光笑道:“朱辉光,朕倒是忘记了,今日与皇后还有约定,来人,摆驾安宁宫。”

朱辉光自然是赶紧安排。

皇帝深夜突然到来,张氏已经睡下,得到通报,立即慌不迭地草草更衣出迎。不过,突然是突然,却还是惊喜的。

张氏的心思其实也蛮简单。这说明皇帝还是没有能忘记她的存在,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后宫嫔妃暂时无人可及。

从这个角度上说,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念旧情的人。他一直无法忘记过去艰难岁月中与张氏的相依为命,当时他这个太子每日都生活在惴惴不安和提心吊胆之中,如果没有张氏的温柔安慰和情感慰藉,他恐怕也很难撑过来。

少年李侗很是意外。他已经得到消息,皇帝在国宴之后心情烦躁,在寝宫之中发了好大的一通火。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还能想起跟皇后的约定,夤夜赶来安宁宫,本身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啊。

望着母后寝殿中的烛光摇曳旖旎,李侗神色变幻,披着外衣站在凉如水的夜风中沉吟不语。

翌日清晨。

驿馆。

静寂的驿馆,除了三两个官方守卫和鸿胪寺执事人员之外,无人出没。而此刻居住在驿馆之中的,也就是回纥使臣团一行数百人。

密集的马蹄声突兀传来,正站在那里昏昏欲睡的驿馆守卫立即睁大了眼睛,此刻在驿馆之内的是回纥人,上头有交代,必须要瞪起眼睛来,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他们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竟然是内侍省监朱辉光。两名守卫吃了一惊,这位宫里皇帝身边的红人,内侍省的第一权监,竟然亲自赶来驿馆?意欲何为?

朱辉光纵马扬鞭,急乎乎冲过来,身后还跟随着四名骑马的小太监。

“拜见朱省监。”两名守卫不敢怠慢,立即拜伏下去。

朱辉光急匆匆走进驿馆,朗声高呼:“大唐皇帝陛下有旨,请回纥使臣移地建接旨!”

好半响,移地建才神态慵懒傲慢地披着外衣走出卧房,双手抱在胸前,斜着眼瞥着朱辉光,淡淡道:“何事?”

移地建当着皇帝的面都如此骄矜,朱辉光也就不再计较此人的傲慢,径自沉着脸大声道:“大唐皇帝有旨,今日巳时一刻,在城外检阅禁军,请回纥使团一行一并参加……”

移地建讶然:“大唐皇帝率群臣检阅京城禁军,邀请本王子参加?嘿嘿……这是要在本王子面前炫耀大唐武力吗?也罢,本王子就去看看,所谓大唐最精锐的神策禁军,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朱辉光冷冷一笑,也不废话,转身就走。

望着朱辉光离去的背影,移地建嘴角一撇,掠过一抹轻蔑的情绪。回纥没有太监制度,对于大唐皇帝使唤的这些身体有缺陷、不男不女的太监,哪怕是朱辉光这种大太监头子,他打心眼里看不起。

一道白影闪过,移地建身边凝立着一个面蒙白纱身着宽大白袍的女子,正是前番与之密谋的明教两位光明使之一,也是明教此次跟随移地建入唐的最高首脑。

“二王子莫要瞧不起这些唐朝皇室使唤的太监,这些人虽然不阴不阳,但却在皇帝身边听差,掌握极大的权柄,比起大唐重臣来,丝毫不差。”女光明使发出清脆的笑声,轻轻道:“日后圣教要在大唐传教布道,少不了要跟这些太监打交道,不宜太过得罪。”

移地建嘿嘿干笑两声:“光明使,大唐皇帝突然请我参加所谓检阅禁军,恐怕是要向本王子炫耀武力,可惜,大唐军队战斗力羸弱,本王子不仅有所耳闻,也是亲眼所见。要不是有我们回纥铁骑助战,这场叛乱,唐朝恐怕早就被安氏所灭了。”

女光明使没有继续移地建的这个话题,而是转头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尔后淡淡道:“二王子,不要忘记了我们的约定,昨日在皇宫之内,你可是并没有向大唐皇帝提起为明教在长安建立光明寺的事情。”

移地建脸色凛然,心里暗暗震惊。他心道,大唐皇宫之中的事情,她如何知道?难道自己身边,就有明教的眼线?一念及此,移地建的心里就开始打起了算盘。

移地建搓了搓手:“倒是本王子疏忽了这一点,光明使放心,本王子今日就向唐朝皇帝提出,为明教争取在长安设立光明寺道场。”

女光明使淡然一笑:“但愿如此。既如此,本使就先离去了。不过,提醒二王子,不要太过轻视大唐,中原王朝国运昌盛,虽朝代更迭却根本不变,繁衍生息数千年,大唐底蕴更不是回纥所能比。过于轻视唐人,未必就是好事。言尽于此,本使去了!”

移地建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只觉得眼前一花,一阵香风四散,身侧的女光明使就失去了踪迹。

移地建嘴角嗤笑一声,根本没有太把女光明使的话放在心上。回纥是一个崇尚武力和强者的民族,不讲究什么文化和传承,只看重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真刀子真枪的军队实力,如今的大唐军队在移地建看来根本脆弱不可一击,哪里具备什么威慑力?(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大炮在轰鸣(3)

第四百九十八章大炮在轰鸣

巳时三刻。

城外,终南山麓的一片旷野上,五千神策禁军结成军阵,肃然无声,旌旗招展,杀气腾腾。而在军阵之侧,则是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队伍,皇帝和太子那两顶明黄色的华盖,格外令人瞩目。

李豫神色有些诧异。

他着实搞不懂皇帝突然率满朝文武来城外终南山下检阅什么禁军,据说皇帝还邀请了回纥王子移地建和回纥太子叶护一行参加,就更加弄不清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了。

难道皇帝幼稚到要靠检阅禁军来向回纥人炫耀大唐武力?这也忒有些离谱了。回纥人要是这么容易被震慑住,那还是回纥人吗?十万回纥铁骑陈兵灵武,虎视眈眈,才是问题的关键。

区区五万神策军,看上去威风凛凛,其实哪有太大的战斗力?因为神策军是孔晟嫡系的夏邑地方军转化整编而来,皇太子李豫一直看不起这支禁军。

至少在李豫看来,这支禁军战斗力比自己的东宫十二卫都有不足。

不多时,长安城的方向传来隐隐的马蹄轰鸣声,旋即变得震耳欲聋,烟尘漫天中,移地建一身皮甲手持弯刀,威风凛凛的打头奔行,率五百回纥骑兵飞驰而至。虽然是在疾驰之中,但回纥骑兵的阵型丝毫不乱,其军容之严整、士气之高涨,让大唐朝臣大开眼界。

李豫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

移地建麾下这支骑兵绝对是以一当十训练有素精锐中的精锐,将回纥军队骁勇善战的特质展现无疑。

唐军这边有五千禁军,但要真正与眼前的五百回纥铁骑扛上,胜败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至少,李豫认为,单凭神策军这五千人马,是留不住移地建和他的五百骁勇铁骑的。在精气神上,神策军与回纥骑兵差距蛮大。

由此可见回纥骑兵的战斗力之强悍。所有大唐权贵都暗暗摇头,若是回纥骑兵都如此景象,恐怕大唐军马很难以匹敌。

其实这种想法也是过虑了。移地建带出来的这支骑兵本就是他精心训练的心腹嫡系,是回纥骑兵精锐中的精锐,不代表回纥骑兵的整体水准,只能说代表了回纥骑兵的最高战力。

移地建纵马扬鞭,驰到近前,就在马上傲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