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豆子磨好,就开始做豆腐。
先把豆浆过滤出来,剩下的就是豆渣。这个时候都将豆浆煮熟,每个人喝一碗,品尝这新鲜的豆香。豆渣也不会浪费,用来做成豆渣小丸子等。
豆浆煮熟之后,再放在火上一会,会结气一层黏黏的油皮。你杆子轻轻的挑上来放置一旁晾干,呈现金黄透明的颜色。想要吃的时候,用开水一烫,然后再切成细丝,配上葱丝、香菜、辣椒油等,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凉菜。
后头便是点豆腐,这也是个功夫活,若是做不好那豆腐可就不嫩不好吃了。
因为制作的豆腐很多,所以会拿出一大部分做成其他东西,比如炸豆腐、豆腐盒子等等,而蔡家则多了一种,那就是豆腐圆。
这个是高氏娘家那边带来的习惯,豆腐圆是用豆腐划碎,再用猪肉、木耳、花生、香菇、葱花、马蹄等剁碎为馅心,包成一个团子,两边压平,然后稍稍油煎而成。
在过年打边炉的时候,直接烫着吃即可。蔡小满最喜欢吃这个,每次都会吃掉好几个。
每次过年的时候,蔡家都会做不少,送给交好的街坊邻居,很受大家的欢迎。
曹婶儿不仅送来猪肉,下水也都拿给了他们,而且全都是处理好的,省了他们的麻烦。
下水相对不值钱,瞧着又有些埋汰,平常送礼是不会拿这玩意的。可曹家人知道蔡小满喜欢吃,全都送过来了。而且还不止一副,而是好几头猪的。
当天晚上,蔡小满就做了一大锅子干锅肥肠,又香又辣又具有嚼头,吃得大家一脸满足。
这里的猪肉比后世味道要重,下水尤甚。要知道很多人家养猪很是不讲究,上面是人的厕所,下面养猪。猪还会吃人的粪便,这也是一些富贵人家不稀罕吃猪肉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怕猪肉不干净,吃了会闹病。
这也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人的膳食结构导致粪便中残留的蛋白质数量不少,是不错的猪饲料。但这种食物结构容易导致猪囊虫病传染给人,然后再传给猪,造成恶性循环。
这里的人不明白,只知道猪吃了人的排泄物会长得好,却并不知道因此会传染虫病给人。这也是一种概率性的事,很多人吃了还是没事的,所以很多人家都是这么养猪的。
而曹家的猪却不是这般养的,他们起初只是杀猪,后来连养猪和后头的卖猪肉以及猪肉副产品都承包了。他们养的猪数量很大,也就不可能跟家养的一样,也不会放在城里,而是专门去乡下买了一大片地饲养。而且害怕闹病,都是分开的。
所以曹家的猪肉也相对没有那么大的味道,相对也比较干净,不过因为品种关系,味道也还是比较重。想要把猪肉做好吃,就得知道怎么处理才行,否则总是有股让人不喜的味道。
猪下水尤甚,蔡小满也是琢磨了好久,才真正把那浓郁的味道去掉,变成了让人吃了一次就念念不忘的美妙滋味。
做完豆腐就开始做年糕和馍馍,这两个都是力气活,前者要把糯米磨成糯米粉,后者则需要把煮熟的热乎乎的糯米捣烂。每次弄完,都会满头大汗。有的力气小的,中间还得换人。
蔡家也需要换人,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活儿有意思,全都在那抢着干。
年糕是用糯米粉和黄糖一起做的,最好吃莫过于放硬了以后,放在火上烤着吃。而馍馍则是用油煎热,然后蘸着白糖吃。
这些都是用来送礼的,也是非常不错的干粮。糯米很贵,而且年糕和馍馍都是需要上好的糯米制成,普通人家除了过年,平时根本舍不得做着吃。
阳城过年的粽子是用竹叶包,糯米用黄花水泡过,又用竹叶包成三角模样煮熟,带着黄花和竹叶的清香,非常惹人馋。不过三角粽因为没有馅儿,所以比起平时做的带馅儿的长方形粽子味道还是差些,主要用来当做贡品和送人。不过这说法只是相对而言,这年头谁敢说这种粽子不好吃,肯定会被打的。
多少孩子,一年就期盼这么一天,提着一个三角粽招摇过市呢。
高氏把一个装得满满的篮子递给蔡小满,上面盖着布,也瞧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小满,你把这些送到顾秀才家里。”
蔡小满将布掀开,看到里面装着豆腐圆、三角粽、馍馍、年糕还有一只煮熟的鸡,角落里还塞着专门祭拜烧给先人的黄纸,上面还沾着血。
“娘,为啥还用送这个?”其他蔡小满都想不明白,这玩意就闹不懂了。
“杀鸡的时候,必须要用这个染过鸡血烧给祖宗,祖宗才能吃到。”高氏解释道,“顾秀才他们又不会自己杀鸡,所以都帮他弄好了。”
蔡小满顿时明了,暗叹高氏的细心。
“你过去的时候,别忘了把对联带回来。”
大年三十贴对联换门神,还有要贴福字。顾怀瑾很早的时候就说过,对联的事包在他身上,所以他们家并没有置办。
蔡小满提着东西去了顾家,因为明天已经是大年三十,那些探讨学问的读书人不好意思再登门叨扰,使得顾家冷清了下来。
虽说已经划出一大片地方给蔡小满他们,可两个人住这么大的地方,还是显得空荡荡了些。没有人来往,都没有啥人气了。
“小满,你来了。”顾怀瑾打开门看到蔡小满,顿时扬起了笑容。
快要过年,顾怀瑾也给矮瓜放了假。虽然矮瓜一家人说不打紧,要过来帮忙,他却执意不允许,矮瓜他们只能作罢。
蔡小满抿着嘴笑得非常含蓄,举着手里的篮子道:“我娘让我送过来的。”
“你怎么了?嘴里长了东西?”顾怀瑾一看她这模样,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蔡小满下意识捂住了嘴,她现在掉了我三颗牙,一张嘴就是一片的洞,难看得不行。笑起来简直跟老太太似的,简直人间惨剧。
之前她也没觉得有啥,结果碰上了蛮牛帮几个小伙伴,个个笑得全身颤抖,一点面子都不给,惹得她只能抿着嘴说话了。
她摇了摇头:“没,没什么。”
顾怀瑾微微皱眉,语气里带着焦急:“到底怎么了,跟我也有不能说的吗?”
“哎呀,就是掉牙了啦!”蔡小满自暴自弃的咧嘴给他看,笑吧笑吧,她已经习惯了,不就是掉牙吗,谁没经历过啊。
顾怀瑾见此,顿时舒了一口气:“不就是掉牙吗,我还以为你怎么了。”
“太丑了。”蔡小满撇撇嘴道。
顾怀瑾笑了起来:“我还以为你不在意这些呢。”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你们家没有准备年糕什么的吧?我家做的可好吃了,大年三十守夜的时候,你用火烤着吃,特别的香。我娘装了不少,这玩意经放,你大年三十吃不完,可以留着以后当夜宵吃。”
顾怀瑾依然只是笑笑,其实已经有不少人送来了这些,家里已经堆满了,之前还愁着什么时候才能解决掉。可看到蔡小满送来的,心底依然非常高兴。
蔡小满走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有不少人都送过来了。她不仅没觉得有何,反倒为他高兴,这说明他已经在阳城扎下了根,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关心他。
阳城习俗,串门送年礼一般都是大年初二之后才会做的事,年前送来的,都是像他们家一样的目的。
“这个豆腐圆肯定是别人家没有的,大年三十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烫着吃,象征团团圆圆哦。”蔡小满非常得意的介绍道。
她扬起大大的笑容,嘴里还露着洞,却依然灿烂夺目,喜气感染到身边的人。
顾怀瑾见状,会心一笑。
☆、第 64 章
大年三十; 旧年的最后一天。
蔡家人早早就醒来,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大早就开始杀鸡杀鸭; 为年夜饭做准备。打扫房屋挂灯笼,贴春联和门神; 整个家里头都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歪了歪了!大哥; 你往左边一点。”蔡小满着急道,恨不得自己过去贴春联。
蔡小虎也一旁直蹦跶:“不对不对,偏了,在往上面一点!哎呀,大哥; 你咋这么笨呢!”
两个人在那叽叽歪歪的指挥着,蔡大江站在架子上,手里拿着对联; 比划了半天也没给黏上。
“你们两个别在这瞎指挥!欺负你大哥老实不跟你们计较。”高氏走过来一人脑袋弹了一下,训斥道。
蔡小满和蔡小虎捂着头,蔡小虎委屈道:“娘,这不能怪我们啊; 谁让大哥老是贴歪。春联可是门面; 要是别人过来拜年看到连春联都贴不好; 肯定会笑话的。”
“娘,都要过年了,你可不能再敲我们脑袋。”蔡小满嘟囔道,大年初一不能打骂孩子; 否则一年都会不顺。
所以每次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撒丫子的玩,一年就这么一天可以放肆。
“没事没事,是大哥不好,没贴整齐。”蔡大江嘿嘿笑道,一点也不会不耐烦和生气。心底明知道两孩子指挥得乱七八糟,也非常耐心的听他们瞎指挥。
“你就护着他们吧!”高氏没好气道,“没见哪家大哥跟你似的,被弟弟妹妹指示得团团转的。大的没大哥的样子,小的又没大没小的。”
秦氏笑道:“娘,这说明咱们家兄弟姐妹关系好。要是跟别人家似的,各干各的连搭把手都不乐意,您才愁呢。”
高氏听这话心里熨帖,要说她这辈子最满意的,莫过于找了蔡老根这么个伴和生下这几个孩子。个个都是听话懂事,还都有本事的。从前不管吃过多少苦,如今都觉得值得了。
“一个家最重要的就是和睦,大家劲儿往一块儿使,不管遇到啥事都不用愁了。独木难支,这世道就得兄弟姐妹互相帮衬。”
秦氏知道这是在敲打她,这种话已经不止一次从高氏嘴里说出来过。从前她听得有些腻味和不耐烦,可现在越发觉得有道理。
大约是心境的不同,从前同样的话,以前觉得不痛快的,如今发现那些话是把她当做自己人,对方才会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