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月,奥匈帝国宣布局部动员,向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企图以此打击塞尔维亚的南部斯拉夫各族大团结的企图,12月8日、德因首相毕洛公开声明:德国无条件支持奥匈由于英法两国对前些日子俄国与奥匈勾结,企图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单分面开放两海峡持有戒心,在这个时候采取了观望态度

    沙皇政fu认为自己对德奥开战的准备和力量不足,同时又没有得到盟国英法的有力支持,只好对德奥让步1909年3月2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复电德皇,表示接受德国的要求,同时又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塞尔维亚放弃战争准备和停止—切反奥举动,塞尔维亚被迫屈服

    事情虽然了解了,但这个结局完全戳穿了沙皇俄国所谓“支持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的假面目,沙皇忙乎了半天,什么都没捞到,反而大丢面子,被看作是“外交上的对马海峡”这次失败,使俄国和德奥之间的关系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俄国下决心与德奥对抗,并加紧向英法靠拢

    同时,巴尔干半岛的均势改变也震惊了意大利,奥匈势力的增强是意大利绝对不能忍受的,加疏远奥匈而与俄国表示了亲近之意于是,沙皇应邀访问意大利,尼古拉二世故意绕道,不经过奥匈领土,在都灵南面的拉冈尼基城堡与意大利国王会面同年10月24日,双方秘密缔结了《拉冈尼基协定》,规定:1、俄、意两国共同维护巴尔干半岛的现状;2、如果巴尔干发生任何事情,两国将支持巴尔干国家的民族原则,排斥任何外国的统治;3、两国共同反对一切与上述目的相违背的行动接着,意大利保证“善意地对待俄国在海峡问题上的利益”,俄国则答应“对意大利在的黎波里的利益同样采取善意态度”

    这份协议充分的暴露了意大利对于三国同盟的背叛,但因为历史上两国隐藏的够深,结果直到一战结束多年之后才被曝光李汉记得历史上意大利跟沙俄之间有这么一个背叛盟国的协议,只不过他不记得具体时间跟信息了为了让德国提前警惕意大利,他早在一年前就派情报人员在意大利负责刺探,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是在今年年底从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三世的一个近侍处弄出来,为此,调查局的前身情报司付出了上百万里拉

    斯里芬上校两人或许不清楚,但穆默、弗朗茨两人一回忆这其中的时间,发现完全吻合几年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南下意大利时的安排,当下心里已经产生了怀疑了

    这些条款与这两国在公开场合对巴尔干问题的庄严保证截然不同,因此缔约后采取了严格保密的措施,俄国甚至没有告诉驻伦敦和巴黎的大使,以防走漏风声意大利方面,由于这个条约背弃了德国和奥匈,根本不敢张扬,避免这两国警觉当时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曾经有过协定,任何一方和第三国签订有关巴尔干问题的协议,都必须通知对方,从条约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严重损害同盟利益的行为,从后果上看,这是意大利疏远三国同盟的表现充分说明了意大利在外交上惯于使用两面派手段,欺骗盟友,毫无信义可言如果此份情报为真,则标志着三国同盟的政治大地震,难怪德皇如此歇斯底里

    “这太危险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我会立刻启用密电将这份情报送回国内,至于真假还是交给国内的情报部门去查”跟弗朗茨一样,穆默也不敢去想假如这份情报是真实的会是如何情况,他抬头开了一眼弗朗茨,他苦笑道:“我在中国学会一句老话,宁可信其有那位年轻的将军说是他们在海外的侨胞精英上百年的情报网收集到的情报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帝国的情报部门一直都在追查这两年来那个年轻人从哪里得到了价值数亿帝国马克的资金援助它们十分分散,有的来自东南亚,有的来自南亚,有的来自欧洲跟美洲,甚至南美也许真如他所说的,这个国家自数百年前分散到海外的数千万侨胞经过这么多年难免出现一些复国组织大清朝,嗯,我最近又在读这个国家的古代史,才知道原来这个国家的之前统治者竟然是侵略者”

    这是不是解释的解释,偏偏现在大家都无法解释这件事,只能勉强接受这种解释

 第四百八十五章 远东准盟友(下)

    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恨。// //李汉曾经看过后世的史学家分析,意大利跟三国同盟之间的内部矛盾真正激化,还要从意大利挑起的意土战争跟随后引发的巴尔干危机谈起。

    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期间,意大利趁英、法、德三国互相倾轧,无暇他顾的时机,发动了旨在吞并的黎波里的意土战争,由于事先已经和俄国缔结了《拉冈尼基协定》,并得到了法国的谅解,而意大利本身就是德奥的同盟国,因此有恃无恐。9月29日,战争爆发,土耳其毫无抵抗能力,迅速战败,但就是不肯投降。

    土耳其在意土战争中的惨败暴露了其腐朽不堪的本质,加速了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力量的结盟,随后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四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但其实背后渗透着列强插手的影子。塞尔维亚自巴尔干危机后,一宣把奥匈看作主要的敌人,俄国就对其暗地支持,力求使同盟以反对奥匈为主。以便自己未来夺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并进一步占领阿尔巴尼亚,以取得向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保加利亚和希腊则主张以反对土耳其为主,以图夺取马其顿,分割巴尔干南部的土耳其属地。德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土耳其的特权,与奥匈一起竭力支持土耳其,阻挠巴尔干各国的斗争目标。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既不愿意德奥势力在巴尔干扩张,也反对俄国借机夺取海峡,采取了两边拆台的方针。

    于是巴尔干四国同盟组建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在同盟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土军节节败退。当时的德国为了打压盟友奥匈帝国的实力,选择了支持意大利扩张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甚至不惜恶了奥匈帝国,并且出卖了亲德派掌握下的土耳其的利益。此后,意大利跟奥匈帝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对路,一无所获的奥匈帝国对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表现的尤为警惕跟不安,因此在欧洲没少打压意大利的扩张。

    而与此同时,英法俄三国也加强了对意大利的拉拢。现在德国国内已经做出了拉拢土耳其跟保加利亚这两个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战败国加入‘同盟会’的决策,一向自认为欧罗巴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已经私下治下了威逼意大利让出一部分之前意土战争中从土耳其身上抢夺的利益,用于拉拢土耳其的决定。

    如果议案送到了意大利的决策者手上,无论对方愿不愿意,很显然三国同盟之间的关系又要出现一些裂痕了。

    三国同盟明明在诞生之初便存在严重性的根本分歧,前期表现最严重的莫过于德奥之间有关对德意志跟日耳曼主导地位的争夺以及意大利跟奥匈帝国有关巴尔干地区的争夺。后期则又表现在奥匈帝国跟保加利亚王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意大利跟土耳其在近东跟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可没奈何谁让德皇死鸭子嘴硬死活不愿意输给他的沙皇表兄,更心高气傲对俾斯麦的‘三皇同盟’欲与否定,结果出台了高关税加封闭俄国有价债券,并停止了俾斯麦时代德国在巴尔干问题上充当俄奥两国中间人改为全面支持奥匈压制俄国。等等诸般做法让德俄两国反目成仇,德意志的统一过程中几乎将身边的全部邻国得罪了一遍,最后没奈何只能选择重新选择盟友。

    否则就像是后世的一堆史学家分析的一样,假若是1914年前三皇同盟尚且健在,法国被孤立于欧洲大陆上,意大利未必敢表态在巴尔干同俄奥两国起争夺。结果要么因为三皇同盟实力太强压制的英法协约国不敢开战,大大拖延了一战爆发的时间。另一种可能则是一战一如既往的在相同时间爆发,三皇同盟第一时间摧毁法国跟意大利,半年内结束欧洲战事重新瓜分欧洲,令欧洲重回王室统治的封建之中。

    一战中,意大利的反戈拖住了奥匈帝国近五十个师的兵力,令同盟国无法在东线对俄跟西线对法战场上表现出更强的压力。这些是现在正在不断为同盟国战车增加机油的李汉不能允许的,因此,眼看着还有半年的时间历史上的一战就要到来了,令德国提前对意大利产生警惕,向其增加压力或者在盟友奥匈、未来盟友土耳其身上增加更多的关注度。

    穆默二人很快隐晦的完成了交流,这些需要更多政治头脑的东西显然其余两人掺和不上。《拉冈尼基协定》被斯里芬上校拿走,露出了下面的一份情报,这一份情报很简短,弗朗茨将它放在《拉冈尼基协定》之后,显然重要性要次于它一些。

    “这份是?”穆默念了一声,拿起看了几眼,皱了皱眉,竟然是一份火炮的数据,这让他这个外交官如何知道是什么意思,当下直接递给了斯里芬上校。

    斯里芬上校接过,看了一眼惊呆了,“这不可能!”

    他猛地站起身来,“施奈德m1897a3式75mm野战炮的每分钟射速不是只有十一发吗?”

    原来,李汉向德国提供的第二份情报,正是号称世界军事武器情报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来自浪漫法国的军事迷雾。施奈德m1897a3式75mm野战炮,简称为“75毫米法国快炮”。该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使用,是当时条约国最主要的火炮之一。它的出现使得与其同时代的火炮一夜之间全部过时,包括德国装备的所有60、75毫米口径的速射野战炮以及德军引以为骄傲的克虏伯77mm口径速射野战炮。“法国小姐炮”采用了制退复进系统,提高了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射速也大为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