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么做,最大的问题就是军费开支大大的增加了。按照李路的设想,701团执行的这一套模式里,下士的月工资是去到了800员,这个水平在91年是很高的。而义务兵的月津贴才区区32块钱。
701团现在的1384人当中,今年要退役的老兵有412人,几乎占了全团兵员的三分之一。按照李路提出的60%的比例,这412人几乎都能转为士官,只要他们符合条件。
这意味着,701团一下子增加了412号拿工资的人,这可是一笔相当巨大的支出。
如果是以前,李路恐怕是要为这个问题头疼的,但是现在,老爷子主持着拨款委员会的工作,这个兵役改革计划通过拨款委员会的批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本来,701团就是一个耗钱的单位,军中大佬早早的心里就有数了。
李路头疼的是,这个转改士官的标准,该如何制定。这不是简简单单拉几个军事科目出来,都上去溜一圈就行了的事情。军事、政治、个人情况、实际情况等等等等都需要考虑到。
当今的国防军,对于转改士官有何标准呢?别说现在,就是后世,所谓的标准也只是领导一句话。君不见步枪分数那么高也上不去军校吗……我肿么又说实话了……
李路是要杜绝这种现象出现的,所以,现在他有机会拿701团率先尝试,就得弄出一个完善的转改机制来。
他把这个兵役改革方案拿到了常委会上进行讨论,一连开了好几天的会议。这几次会议,也是701团党委常委会议有史以来最和谐气氛最好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几次会议。
莫大伟、秦国华、鲁凡,一边倒向李大团长,就算苏夏这个副团长反对也是单薄无力的。让李路意外的是,苏夏居然很赞同他的方案,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防军现行的兵役制度的缺陷,同时提出,可以参考一下欧洲国家的兵役制度,结合国情综合考虑,比如德国。
李路这时也才明白,苏夏之前说的还真是实话,她是摆明了车马来701团工作的,不是来耍阴谋的。她有留洋经历,见世面广,比起其他官僚来,看得远看得透彻。
只要是这样那就没问题,至于要取代李大团长么,那就各凭本事了。
起码现在,双方在兵役改革方案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到头来,莫大伟和鲁凡这样的老式干部反倒是除了为动作大担忧,为了能参与这么一项重大的试验激动之外,没能给出可行的意见来。恰是这个苏夏提出了几点,值得参考。
她就提出建议把士官分门别类,如指挥士官、参谋士官、技术士官、战斗士官。这一点正合李路之意。
同时她对李路把士官等级划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七个等级,明确地表示了赞同的态度,认为这样使得现行有些混乱的各期士官要清晰得多,等级也更加的森严了。
她却是不知道,李路这一套完全就是直接把后世2009年的士官制度改革搬过来的。实际上,这一套也是跟美帝学的,只不过多了一个四级军士长而已。
话说回来,美帝那一套华夏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的确很有用。去到2009年才出来个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根源还是因为军费不够。不是没钱,是军费不够。
李路提出的兵役改革方案,团里一致赞同,他就以701团的名义提交了总部。
按理说,像兵役改革这种涉及到国防政策的事情,一个小小的试验步兵团是没有资格去拟定并且实施的。这种情况得以出现,还是因为李路这个妖孽。说起来,701团实际上就是当时他参加高层军事会议和一众大佬的赌约。
他当时抛出来的理论和观点,海湾战争毕竟是他人之手,还得他亲自动手来证明。否则,他是要坐视“夸夸其谈”这个罪名的。
放着701团这张白纸,李路才有机会想画什么画什么,而不必诸多的顾忌。退一万步说,即便改革失败,那顶多是一个团而已。同样的,改革成功,那也只是一个团,如何深化推广,就是以后的问题了。
方案是从总部传到了最高统帅部,和李路预计的有些许出入的是,方案的审批过程遇到了不少阻力。双方争执的焦点却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701团究竟有没有资格去探索和试行兵役改革。
持反对意见的大佬认为,兵役改革是军国大事,涉及到国家国防政策的调整,一个小小的步兵团小小的团长,没有资格提出关于这方面的改革方案。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是根本没看方案的内容,只看了方案最后的落款。
支持派的大佬指出,701团本来就是陆军改革的试验田、探路先锋,任何方式的改变都可以进行,这也是当初成立701团,并且给该团特别拨款、特别权力的原因所在。
李家老爷子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单独上门求见了副统帅方上将,寻求支持。方上将是欣赏李路的,当时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关于海军的发展深谈了一次,非常的投机。再一个,说起来李路是帮助他完成了夙愿的。
两次大动作,一个是大力促进购买f…14d舰载战斗机,另一个则是已经进入南海的运载着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船队。
当时接到从乌克兰传回的消息说已经成功获得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和瓦良格号后,方上将是激动得晚上破例喝了两杯。当今国防军中,没有人不知道,这位毕生为国防军装备体系建设费心心血、尤其是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身材高大的上将,最大的心愿是看到自己的航母。
虽然不是自己建造的,但是在咱们的手里!
方上将对李路这小子是佩服的,所以,他明确地对李家老爷子表示,他是支持在701团先行探索一下兵役改革的,这条路子是可行的。
有了方上将的支持,再加上李家老爷子以及和老李家算是一派的老总,701团的兵役改革方案终于得到了批准。
直到李家老爷子亲自给李路打电话,扔下一句“老三,这个事情你务必要好好地做好”,李路才意识到,他那个兵役改革方案得到批准一定经过了一场不小的博弈。
就看李路如何借着组建装甲营之机,把这个关系重大的兵役改革好好地整一下了。
第318章 考核标准
看最快更新
这几天,兵们都嘀嘀咕咕的,训练间隙咬耳朵,吃完饭后也在营房里说悄悄话。话题都集中在团里刚刚开过的全团军人大会的内容——关于试行新兵役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新兵老兵都在议论着这个话题。
这是和自身利益攸关的大事要事,甭管你有多么的不在乎这身军装,又或者说有多么的在乎这身军装,你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去。
对于兵们来说,最吸引人的有两点,第一,是留队的名额大大增加,第二,转改士官后,最低的下士月工资有九百多块,加上岗位补贴,破千元。
90年代,选择当兵的绝大多数是为了谋个出路。在四处无望的时候,当兵只需要你有力气你有胆子你敢拿命去拼,就有机会出头,显然就成为了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进了部队,兵们自然想长期干下去,吃一辈子的皇粮,这是给个镇政府办事员也不换的。
穿着军装回村里可比办事员威风多了。
所以许多人到了部队都豁出去了干,狠狠地玩儿命,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留在部队里。只是,制度的原因,以及非制度的原因,往往能够留下来的是极少的一部分,这里面又有一部分是靠关系靠使用了钱财留下的人。
人才,都他妈的滚蛋了。
90年代的国防军留不住人才,是因为穷,21世纪的国防军留不住人才,是因为富,以及部分大家都懂的原因。
当年步枪的连队有五个转改士官名额,能打能干的戴上大红花滚回家去了,留下的是众人皆瞧不起的大赖子。
有钱没钱都办不好的事儿,根源大多是在人的身上。
这通知指示精神一学习完,频临退伍的老兵们都喜出望外了。在越来越接近年底的这段日子里,虽然大家都下意识地去避免谈论到留队这个问题,但是心里的那份烦恼和纠结是可以从脸上看出来的。
就在前几天,二营的一个老兵在参加五公里越野的时候,一口气干了十五公里,差点把人给跑废了。这段时间老兵都抢着干活,新兵蛋子们是又惊又喜。班长班副们咋一下子变得这么可爱了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渐渐的他们才琢磨过来,原来是为了争取表现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干群关系那是和谐得不得了,平时敢和干部顶两句的老兵,都变乖了,看干部的那眼神是要多暧昧有多暧昧。兵们可闹不清楚谁能决定他们的去留,但是他们知道任何一个干部都能让他们留队的愿望难以实现。
肩膀上有星的就是首长。
这些情况李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什么很多平时表现出色的兵,末了还会担心自己留不成。归根结底,是人的原因。当花钱买名额成为一种风潮,部队的战斗力就必须得怀疑了。
新政策下来,兵们首先是宽心了不少,毕竟名额增加了,留队的希望就多了几分。再一次就是憧憬,一个月小一千块钱,干上那么个一两年,是可以把老家的破茅屋推翻,建起结实的平顶水泥房的。再多干几年,攒点钱,届时退伍了,也该娶媳妇了。
许多人理想中的生活就是如此。社会是现实的,在和平年代,你跟兵们谈各种大道理,远远没有增加几十块津贴加点工资来的效果好。怎么,老子们每天都在和死亡打交道,守护着偌大的国土,不该获得应有的物质上的回报?
改革开放之后,再想回到从前一套理论就能让部队战斗力无穷提升的情况,是越来越难以出现了的。
接下来,李路一连给部队下发了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