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慌辛15年徒刑,坐牢去了,那晚无家可归的他“借了一个竹床,躺在禾坪前的池塘边,听村人吹送葬唢呐,那‘哭相思’,那‘千夫叹’,吹得一天星斗一塘月色无比凄惶,后来,这凄惶便一直伴随我,很久很久”;“很少有人知道我心中藏着很深很深的悲凉”;“文革了,这悲凉跟着我的寄遇有增无减”;“我只是感到人生有许多值得浩叹的地方”;他叔父归葬的时候,那些当年坚决要把他叔父送进牢房的乡亲来给老人送葬,他写道,“我于是又一次听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唢呐牌子‘千夫叹’。时值深秋,天地空濛,无边落木。数十把唢呐奏得山也楸然,水也楸然。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人生咏叹!”
他在古人的悲剧中溶入了他的生命。那个时候,他在苦难和凄惶中度过了童年与青春,刚刚有幸成为岳阳县文化馆的一个小文员。
《曹操与杨修》也是尚长荣先生的一首诗。是尚先生发现了这个剧本,爱上了这个剧本,他带着剧本千里寻主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自《曹操与杨修》以后,戏剧创作的主体和作品性质都发生了变化,艺术家的个人主体由行政部门的“非人”主体取代了,戏剧的诗被“精品”也就是政绩取代了。
戏剧作品从创意、选本到修改、完成,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意志,而不是取决于尚长荣、陈亚先当年内心那种凄惶与哀叹。艺术家在这个戏剧生产的行政工程中,提供的是技艺,他不再把戏剧产品当作纯粹个人的诗。戏剧创作新主体对于艺术家“禅让”的报答也是丰厚的,足以使人忘记了诗。
《曹操与杨修》是人的精神产品。虽然个人的道德选择是人的精神活动,而且往往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精神过程,但是,道德标准本身却不是根据美学的原则,而是根据功利的原则制定的,道德体系和人类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经济体系一样属于人的实践性世界,而不属于人的精神范畴。
人类实践性世界里所有这些根据功利原则构成的体系及其思想,和我们作为物质存在的人一样,都是相对的、有限的,既人道又罪恶、既公平又不公平、既智慧又愚蠢、既真诚又虚伪、既美好又丑陋、既保护我们又伤害我们的。人的精神,就是那个发现了我们自身的东西,把我们自己当作观赏对象的东西。婴儿刚出生时还只有动物的本能,当他在自己的叫声中发现了自己,当他在自己的镜像中发现了自己,当他在母亲的笑容中发现了自己的时候,他才超越了只有本能的动物,而成为人。
人的精神,就是与人的全部实践性世界相对恃,把人的全部实践性世界当作观照对象的东西;它就是人的神性,决定了人之成为人。艺术,虽然有许多实践性的功利功能,但它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产品;作为艺术活动的最高形态,戏剧尤其如此。
人在现实的世界中是不自由的,我们是欲望的奴隶、是制度的奴隶、是信仰的奴隶、是理想的奴隶。作为人在现实世界中不自由的补偿,我们在精神的世界获得了高度的自由。
精神看穿了现实世界的有限与荒谬,拒绝成为任何欲望、制度、信仰、理想的奴隶。正是这种拒绝向现实世界臣服的精神自由状态,使尚长荣、马科、陈亚先发现了现实世界的悲剧性。那个时候,尚长荣先生把曹操看作“一个为人性的卑微所深深束缚、缠绕的历史伟人”,他从“伟和卑两者不可调和的冲突中,找到了曹操一切悖谬举止的内核;马科追求“避开比较道德长短、展现性格冲突造成悲剧的偶然性,而是去表现历史上常有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如曹、杨那样的带有整个民族性(实际上是人类性)悲剧意味的不幸”。
陈亚先则说,现实“混淆了我头脑里的道德标准,原则立场”,“于是,恃才傲物的杨修常有莫名的惆怅,杀人掩过的曹操无限悲伤……杀人者和被人杀的都真正感到了自己的悲哀”。对于自由的精神来说,现实世界的一切不过是悲剧性的,同时也是喜剧性的。
《曹操与杨修》诞生于一个思想解放年代的高潮之中,是思想解放的硕果。催生新世纪的《曹操与杨修》必须继续解放我们的戏剧思想,这就要:
承认戏剧作品应该是艺术家个人的诗,个人才是戏剧创作的主体。
承认戏剧在本质上是精神活动的产品,而不是现实世界道德教化或者歌功颂德的实用工具,更不能成为政绩工程。
放弃那种“悲剧性和喜剧性是古人和隔壁邻居的,而我们自己能够避免”的幻想,认识到正剧的平庸和“没有多大的根本的重要性”,站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大胆创作描写我们自身的悲剧和喜剧。(吕效平)
作品相关 书评区长篇书评
更新时间:2010…6…28 10:31:34 本章字数:2902
终于看到一部写得不错的红楼梦同人作品,我高中读的红楼梦,虽然那时候没读懂也没读完,不过对于原作的悲剧结局实在纠结,贾宝玉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主角,也因为这样,到了现在也终究没再读。
说我肤浅也可以,不过谁愿意看到水作的姑娘们结局都如此凄惨呢,揪心,实在揪心。
《折钗》这本书,穿越人物切入点或者剧情世界设定都很巧妙,在原作的框架下,作者的构思和猜测都比较合理,填补了原作很多空白,尽管某些剧情和编排上有欠**,但不会对本作的可读性产生太大影响。
真诚希望作者能够坚持写下去,将红楼凄惨的结局扭转过来。
看了这么多,我这里也有一点不成逻辑的意见想提一下。
一、关于五儿,娶五儿为正妻的安排实在是一大败笔,古代的阶级制度我就不说了,主角就算再牛,如果不是超人,那就不可能调和这份阶级矛盾,这里不是那现实说事,而是那个时代就是这样,若没有了这份时代感,《折钗》就不能说是红楼了。
关于后面五儿获得皇家青睐,有点夸张了,感觉不是很合理,而且作者你的意图太着痕迹、太明显了,我理解你对笔下五儿的不舍,但是,你不能为了一个人就毁了一部作品,即使不安排五儿的阶级晋升,也不见得没有办法让主角和他的知己们认同五儿的。
正如作者你说的,伶人里面也有许多英雄异、侠人物,从这点入手,例如让五儿救主角于大难,如此之类的剧情安排更容易令人接受,反正正妻对主角来说没什么意义,现代人一视同仁嘛,让她感受到就行了。
二、红楼梦,一个情字贯穿全本书,这一点才是它吸引我们的真正原因,作者笔下开始部分对姑娘们描写虽然简陋了点,但还是很不错的,起码我看着就相当有感觉,可到了现在,这个情字反而成了《折钗》不折不扣的配角,最动人的爱情因素大打折扣,对姑娘们和主角的交流、描写越发粗糙,我个人感觉很多姑娘都成了花瓶,尤其以宝钗最明显。
宝钗实在没有宝钗的味道,感觉变成一个随波逐流的普通人,我看着心急也心痛,详细的我也不多说,唉,因为着实关注《折钗》,希望看到优秀、完整、补完的红楼,我的意见不免苛刻些。
感情描写和刻画等等,无疑是红楼最重头的戏份,现在却颇有点沦为非主流的架势,主角和姑娘们的交流不入戏份,剧情和描写都是未点即止,人物性格和事件都不够突出,剧情进展都这个时候,感觉作者你也已经渐渐失去开始的漏*点和耐性,这点我很担心。
三、情节安排上,我不反对描写和补充原作没有的朝堂斗争和家族暗流,甚至有点支持,但令我失望的是,作者描写争斗之余,往往忽视了其实是最主要的爱情情节,情海生波、意气风发、醋意、嫉妒、爱慕等等,我更希望是看到这些,当然也希望主角把权势、安危处理好,两者的戏份比率很重要,我希望作者可以改善目前的安排。
四、主角既然是穿越人士,又熟读红楼,清楚为什么还要拘泥于原作的配对呢?经常是一副外人的态度,以救世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这里我隐约看出作者对原作设定的执着,这是一件好事,但不应该反映在主角的行为和思想上,我更希望看到有自信给身边姑娘们幸福的主角,不是样样事情束手束脚、优柔寡断的主角,敢爱敢恨,有智慧、有城府。主角都大学生出来工作了,有理想、有抱负、有冲劲,这点事情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有能者居于上位的,不要拘泥原作配对,做个敢爱敢恨,可以扭转姑娘们的凄惨命运,给她们带来幸福的好主角吧。
穿越者就应该有充分的觉悟。
只有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事情才能放心,对权谋和姑娘们也是一样的,既然可以自己给她们幸福,为何又要将她们交给别人呢,这个思想束缚,主角应该早早解除,我知道这样写难度会很高,所以也期待作者的笔力可以早点驾驭这种情节安排。
我也写过同人小说,虽然是动漫类的,不过写作个中的艰辛也不是不知道,但热情和漏*点毕竟难以持久,作者应该早作准备,从近期的章节来看,我猜测作者你的兴奋度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担心你很可能写不下去,但还是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这也是同人和专业写手的差距。
再次点出我的意见:
1。请尽最大努力不要把姑娘们写成花瓶,本来就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即使翻版原作也比花瓶好得多。
2。主角请尽早放弃思无用想束缚,这不是限制他后宫规模的良药,请敢爱敢恨敢争取敢努力,融入剧情,尽最大努力扩大后宫规模,给她们幸福,因为这是原作最大的遗憾。
什么一个就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之类的话,无论对于现实还是幻想世界,都是可笑的,现实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的。
有些作品,不错是只接受一个正妻,但是,暧昧情节却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