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而是带足粮草,隐匿在凤凰山之中。
鄂远是匡世横提拔起来的分川军副将,为人冷静,修为深厚,颇有大将风范。
此时的匡世横,已经做好的将来收复三角地的准备,鄂远所率领的五万分川军将士将是一股骑兵。
匡世横虽是武将,但却也是一员智将,虽然他的计谋没有胡钦那般诡异难测,但也远胜常人,为了防止被魏宛联军的斥候发现他将兵力隐藏在了凤凰山,他便命令鄂远调集五千士卒,排列成长长的龙空阵势,即外部严实,内部却什么也没有,但是外人看来,原本五千士卒的军队,却有不下数万人的浩大壮观场景,再加上士兵们皆是高举军旗,魏宛联军虽然有斥候前来探查,但是却并未发现在这支大队伍走后不久,一直数万人的军队悄悄的潜入了凤凰关之内。
委婉联军的大营,曹风早就接到了前军斥候发送来的情报。不由得抚掌大笑道:“看来秦军是准备撤退了,去将宛军的韩云越找来,我要和他商讨什么时候进兵。”
“不用找了,韩云越见过魏王殿下。”韩云越是一员文将。自然是没有任泽那般粗鲁,面对曹风,韩云越还是以君王之礼对待。
曹风挥了挥手,道:“赐坐。”
韩云越坐下,旋即对着曹风拱了拱手:“魏王殿下,如今我大军随时可以发动攻击,攻击宜早不宜迟,不知何时行动,我来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曹风对韩云越给自己面子感到十分高兴,虽然他名义上是王,但是除了他的部下之外,还没有人承认他这个魏王的身份,而韩云越是宛国的上将军,却张口一个魏王,闭口一个魏王,不由得让曹风心花怒放,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国外的支持了。
“我刚刚收到斥候的探查情报,秦军驻守在外谷关的五万大军,已经撤走,看其行军路线,应该是灵玉关,他们并没有来支援这里的秦军,想必秦军已经是做出放弃三角地的打算了,因此我断定,我大军一旦渡江发起攻击,秦军抵抗必然微小,他们已经将重心从三角地挪走了。”
听了曹风这话,韩云越却是眉头一皱:“魏王不可大意,三角地是秦军的立身之本,他们不可能轻言放弃,这其中定然有什么我等不知道的阴谋,若是他们主动放弃了三角地,那他们一定是在北方的奉阳郡有所图谋,甚至都城也已经在他们的谋划之中,都城和奉阳郡是魏王的根本,一定要小心为好啊。”
曹风也是聪明之人,听了韩云越这一番分析,不由得点了点头,道:“虽然这其中有着风险,但是我大军已经到了这里,不可能不战而退,我建议,中午士兵吃饭之后,立刻开始进攻。”
韩云越没有异议,直接从座位之上站起:“好。”
……………………
汗,今天晚了,这几天更新时间可能不稳定,但是保证每天两章是不会少的。
第十八章 联军渡江
低沉的号角之声响起,大汉天合九年,一场二十五万大军横渡松江的大战终于开始了。
午时的太阳异常毒辣,但是在松江岸边,这种毒辣已经被水汽虽掩盖,清凉的水风,夹杂着淡淡的清新,从清澈的松江之上涌入江岸的两侧。
魏宛联军的大部队开始集结,上万条木筏早就已经被投入江中浸泡,经过一个中午江水的冲击,竹筏已经由干燥转为湿润,完全能够承载十人的重量。
一时间鼓声大作,咚咚之声横扫松江,甚至压过了浪涛的声音。在听到鼓声之后,魏宛联军上下齐动,而后纷纷登上木筏,一时间呼喊之声四起,木筏犹如离弦之箭,快速向南岸驶去。
木筏完全是竹子制作,又是临时赶制,因此难免有些不坚固的竹筏,待得行至松江中部,少量的木筏开始出现解体的征兆,原本被牛筋麻绳捆绑的十分结实,但是在十人重量的压迫和江水不断的冲击之下,终于有竹筏支撑不住,嘭的一声分裂开来,不少军士惊呼出声,掉落水中,更多的则是抓紧了已经散架的木筏,伏在水面之上,只等着四周的战友前来救援。
在诸多木筏后面跟随着一艘体型较大的船只,这原本是一艘高川郡的商船,被魏宛联军及时抢了过来,所以才没有被高川郡的士兵毁去。魏王曹风和宛军主将韩云越便在其中。
看着江中心出现的短暂慌乱,韩云越急忙命令军士擂鼓,让全军将士加快前进的速度。
很快,这一股慌乱被稳定了下来,落水的大部分士兵都被战友拖上了完好的木筏,当然,还有不少士兵沉入海底,再也没上来。
秦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所有秦军都站在江边的阵地之中,在他们身前,是一排已经埋好的钢条,而在秦军的身后,则是不少的小型石块。
木筏的速度极快,再加上魏宛联军的士兵奋力向前滑动,仅仅片刻。距离秦军一岸已经不足一里地了。
匡世横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手也高高举起。
无数的军士都看着主帅的手,小型的石块已经放在了钢条之上,并且将钢条扳倒,只要将钢条一送,钢条强大的反弹惯性,便会将石块弹飞出去,这种弹飞的射程,虽然不及用陶管装火油投射的远,但是也不容小觑。
匡世横也是有任务在身的,秦军撤退匆忙,在分川城之中,还有不少粮草金钱没有运送走,更有夏家的巨额财富没有来得及搬走,不少财宝都是就地掩埋,更多的则是快速装上车,也来不及整理分类,直接向灵玉关开去。
陈述的军器监也一并跟随夏家等人,快速的向灵玉关撤离,匡世横见识到了陈述研制的弩机的威力,因此他必须要保证陈述完全撤走,他才能够安心的撤兵,否则他就只能在这里,硬着头皮和这二十五万大军作战。
只看江面之上,星星点点,一艘艘竹筏由远及近,犹如蚂蚁一般的黑点越来越大,纵横交错,犹如繁星洒落银河一般,纵贯千里。
见到这般状况,匡世横也只能是苦笑一声,二十五万大军,规模实在是太过浩大,根本不是他五万大军所能够抵挡的。
很快,对方的竹筏已经进入了秦军的射程之中。
匡世横果断挥手,示意开始投石。一时间无数细小的石头腾空而起,向着松江之上飞抟而去。
从魏宛联军的角度看去,无数的石块黑压压的一片,犹如流星雨一般,带着呼呼的风声,向这一边轰击而来。
砰砰……
两块石头砸在了木筏边缘的水中,木筏虽然没有被击中,但水却被激起了一层微浪,在一连串石块的激荡下,松江之水,竟然犹如沸腾了的开水一般,江水快速的涌动了起来,致使大量的竹筏东倒西歪,终于有的木筏承受不住这种江水的冲击,直接崩裂开来,大量士卒跌落水中,在一片片惊呼和救命的声音之中,缓缓被浪花吞噬而去。更有不少竹筏被石块击中,直接砸散架了,士兵们站立不住,纷纷跌落水中,不少人奋力的抓住一根根散架的竹竿,但是竹竿毕竟只有那么几根,四周围拢上来的人却远远超出了竹竿所能承载的重量,在众人的压迫之下,缓缓沉没,而在别出,还有好多竹竿无人问津。
人在落水之后,本能的会拽住任何可以使自己上浮的东西,由于大部分人距离这一根竹竿较近,所以都抓住了这一根竹竿,结果造成了悲剧。
像这种悲剧,不断的在松江之上上演,仅仅片刻,松江之上便飘满了散落的竹竿和魏宛联军将士的尸体。
处于匡世横主力军团镇守的地域,敌军一个人也没有冲上来,除了少部分人撤退之外,尽皆是葬身江底。
这个时候,匡世横终于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对方二十多万大军,若是如此就被己方打退,那未免也太过儿戏了,略微思考了片刻,匡世横的眼睛猛然睁大,旋即大声吼道:“听我命令,全军后撤,退守分川城。
话音落下,匡世横率先跨上战马,而后向分川城奔去。
这时,一名探子飞马而来:“将军,不好了,敌军从各个防御薄弱的地方突击上岸,兄弟们抵挡不住,已经向分川城溃败而去。”
“通知全军,速去救援。”
“是。”那探子满身是血,但也不含糊,直接调转马头,向后方而去。
这时,匡世横突然看到前方尘土飞扬,阻截他们的第一波人终于到了,匡世横只身冲入敌军阵营之中,手中长枪展开疯狂刺杀,不一会,匡世横下面的数万军队也紧随而至,快速的冲入了敌阵之中。
有了己方兄弟的支援,匡世横的压力大减,手中长枪犹如长了眼睛一般,一枪扫过,数名魏宛联军的士卒捂着喉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纷纷睁大眼睛,惊恐的看着眼前的将领,而后轰然倒地。
负责堵截的联军仅有一万多人,他们哪里是匡世横的对手,在匡世横的率领之下,分川军也是奋勇杀敌,人人都不要命的向前猛冲,直杀得这一帮魏宛联军丢盔弃甲而去。
看着满地的鲜血和残碎尸体,匡世横叹了一口气,旋即高举长枪:“兄弟们,父老乡亲都等着我军前去救援,快点跟上。”
“吼……”知道魏宛联军闯入了三角地,秦军上下群情激奋,快速的向前赶去。
行了大约六七里路,匡世横等人又遇到了第二波敌军截兵。
这一波魏宛联军的人数将近两万人。
匡世横眉头紧皱,正在这时,从对方的阵营之中行出一骑,上坐一人,此人面白无须,身穿一身金色钢甲,显得英武非常,手中一柄长矛,闪烁着嗜血的光芒,此矛有名:赤血矛。
见到来人,匡世横眉头一皱,手中的长枪高高举起,却只听匡世横一字一顿道:“韩蒙。”
第十九章 陈述守城
韩蒙本来也属于洛国中央军的将领,与匡世横也算是认识。看到匡世横之后,韩蒙心中难免有些紧张,虽然早已经知道了这里的主将是匡世横,虽然匡世横已经离开了中央军,但是余威尚在,那洛国第一将军的称为,可不是吹嘘出来的。
“匡将军。”韩蒙虽然也是大将,但是在匡世横面前,却也提不起丝毫的傲气。
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