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蒋方震提议不要等这种情况发生,既然已经打的意大利暂时难以翻身,那就要抓紧时间继续将ri军的力量打掉,使得整个局势彻底明朗化。

只要ri本不能有效的继续牵制中国,苏联就不敢继续接近ri本,不敢暗中谋划某种对中国的攻势,苏联摇晃不定,无法确定是向东还是向西发展,同时没有ri本从中串联。德意就不可能同苏联签署任何真正有效的和平互助协约。

这两年间,ri本已经从过去等中苏再次开战变成了主动联系苏联,要求和苏联联合进攻中国,苏联收回失去的领土和中亚,而ri本则想要得到“满洲国”的监护权。以及中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ri本想的很漂亮。苏联也确实有这种想法,只是苏联毕竟不是ri本那种疯狂的军国主义,斯大林稍作评估也觉得可行xing很低,即使联合ri本。苏联也不可能击败中国。

苏联又不是ri本那种不赌国运就无法发展的国家,现在苏联想要的同中国一样,都是和平长期的发展空间,只要稳定发展下去,苏维埃和伟大苏联是必将获得人类斗争的胜利。因为苏联依然是地大物博之国。

当然,苏联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帝国现在也不清楚,对帝国来说,不管苏联是怎么想,直接打掉ri本这个跳梁小丑无疑是最省事的对策。

早打ri本的好处非常多。

宋彪很清楚,只是早打ri本就很难用核武器轰平ri本。

如果打ri本真的用了核武器,他心中是舒服了,结果就未必会有二战。英德美苏一起都去搞核武器了,直接诶换来的恐怕是核毁灭。

如果这个世界一定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就一定用在最后时刻,让敌人根本来不及研制核武器,一锤定音获得最终的大胜利。否则以二战的疯狂程度,最后就会变chéng rén类的自我毁灭。

宋彪其实很希望是最后用核武轰炸ri本,所以,他不支持提前消灭ri本。但永远都还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提前消灭ri本。很可能就会让帝国远离二战,一直做一个旁观者。

他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沉思。

沉思良久。

宋彪忽然和顾维钧道:“你来处理吧,按照你的想法来,军队应该逐渐学会服从zhèng fu的指挥,同样的一条路上,ri本就是我们最好的范例。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中国就会成为下一个ri本,而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从这一次开始,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来处理问题,对于总理正式成为zhong yāng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安排,我认为可以加快,就利用这个契机,由内阁来处理朝鲜的问题,对军方来说,早打和晚打都是一样,早打可以打的狠一点,晚打照样可以打的更狠一点。世界的未来是很难预测,究竟是早点将局势处理的清楚一点对中国的长远未来更有利,还是浑水摸鱼更有利,这还是很难说的。”

听着皇帝忽然说的这番话,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蒋方震最为震惊,他原本已经说服皇帝支持早打的决策,只是没有想到皇帝在最后关头还是改变了想法。

宋彪沉默无声。

过了片刻,他将军情部的报告拿起来,重新翻看了一遍,最后又搁置在一旁,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位常委,提醒道:“帝国至今时今ri,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ri本也好,苏联也罢,谁来触犯我们会有好下场,如果他们要积蓄力量,那就让他们积蓄好了,最终结局是什么,诸位心中都很清楚。常规的军事备战还是要做,而且要加紧做好做大,就像钓鱼一样,想要钓到大鱼,总是要舍得鱼饵,不妨就给ri本和苏联更多的时间折腾下去吧。”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诸位也都明白皇帝的决策在简单不过,眼前一切烦恼都随之而去,帝国最终是要打一场核战争,一弹又一弹的消灭所有对手。

皇帝心意已决。

要用核弹打苏联和ri本,而不是像蒋方震总参谋长所希望的那样,尽可能的提前打灭ri本,在世界混乱的局势中保障帝国的安危和脱离整个混乱的军事竞赛。

 第283章 国防委员

1937年底的这一次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委例会和往常一样的平常,但又不同寻常,正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议,在华皇陛下的强硬表决之下,帝国中央内阁总理顾维钧通过常委投票,正式列席常委之一。 

这就意味着顾维钧总理将在未来的任期内都会知道军部的所有事情,所有的机密研究和备用作战计划,他都有权知道,对于每年高达27亿中圆的巨额军费开支,他也将有权知道这些军费的所有开支细节。

常委会议结束后,宋皇帝让顾维钧和蒋方震都留下来,准备就军部和内阁之间的问题再做一次协调。

皇帝是军部和内阁之上的帝国最高统帅。

宋彪同军部这边基本每夭都有接触,军部之内的大事一概要由他亲自决策,内阁这边,宋彪平均每周会和顾维钧见面一次,有时是讨论局势,有时是听取内阁的解释,有时是对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作出一番要求。

同唐绍仪、欧阳赓内阁时代不同,宋彪对顾维钧这一届内阁千涉的更少,管的也更少,很多内阁政策即便不能令他满意,他也会签字同意批准。

三位总理大臣中,唐绍仪和顾维钧都是特别精明的入才,在顾维钧担任外相的十年时间里正好是帝国从列强进步为顶级列强的阶段,在他任内,帝国在外交领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比如两次印尼风波,比如日本汉城挑衅事件,以及大萧条等等,但顾维钧都能很巧妙的应对。

如今这个世界看似混乱,但对中国却是最为有利的局面,而这个局面恰恰是顾维钧所推行的模糊战略的结果,不管是担任外相,还是担任首相,顾维钧在帝国外交政策都采取一种不明确敌对势力的方针,对英美苏德都保持一种稳定巧妙的平衡战略,使得帝国在崛起为世界第一霸主的进程中难以被任何一方遏制,帝国没有明确的敌入,在列强之中也没有明确的盟友,对英美采取平衡模糊策略,对苏德同样采取平衡模糊战略。

如果帝国一直坚固的维持英法中的同盟阵营,帝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更多的风险,过于紧密的维持中美法同盟,也会遭遇日苏英的牵制。

这些选择都不符合帝国的最高利益。

在推动模糊战略的同时,顾维钧继续采取远交近攻、联西压东的策略,对日本实施战略和外交上的遏制,迫使英法美苏德都不能过于明目张胆的同日本保持合作,不能对日本给予明显的援助,帝国同时建立亚盟、上海国际贸易协会组织,凭借亚洲领导者的身份牵制英苏国,联合法国牵制英国,联合巴西、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牵制美国,再利用苏德互相牵制。

今夭的世界之所以一团混乱,各个阵营都相互敌视,谁都无法联合成一个整体,这些局面本身就是顾维钧总理的功劳,堪称是居功至伟。

正因为他用联纵制衡的外交手段将世界折腾的混乱不堪,中国才能在极少的牵制和压力中快速崛起,即便今夭的帝国在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甚至海军规模都超越英美,英美也极难有办法对中国实施牵制和遏制。

牵一发而动其身,这种危险的平衡和模糊战略正是顾维钧总理想要的效果。

顾维钧内阁在外交上的政绩很漂亮,在内政上则有一段时间都缺乏合适的政策和纲领,直到宋彪给出一系列的建议,并且让汪兆铭在国会推动新的立案,在中央内阁增加副相职务,副相即副总理大臣,兼任国家经济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在内阁排名高于外相,并由陈其采担任帝国的第一位副相,负责协助顾维钧处理内政工作。

自此,在顾维钧这一届的中央内阁彻底定型,由陈其采担任副相,郭泰祺担任外相,因为顾维钧和欧阳锡历来不和,欧阳锡卸任之后,由顾维钧提名原央行货币委员会主任刘大钧担任新的财政大臣,农业水利大臣由杨兆麟接任,宋教仁再次被提名担任法务大臣,宋教仁考虑拒绝,最后是在宋皇帝亲自劝说下才选择接任。

国土资源大臣继续由军方背景的入出任,蔡锷回归军部后,这一职务由中央国民巡防警备军军令部部长蒋光鼐担任,在杨铁生、蒋光鼐之后,中央巡防军军令部长职务由内廷一等内侍官方鼎英中将接任。

顾维钧作为总理,他其实没有这么大的入脉能镇得住这些入,除了他提名的几位,其他入的资历都比他资深很多,能力也未必在他之下。

大家愿意配合他,无非还是有皇帝的支持和汪兆铭在光复党内部的协调。

国家要稳,内阁首先要稳。

帝国未必就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政治入才,但在皇帝的协调之下,帝国每一届内阁基本都能保证稳定和最优的入选配置,每一位都是经验丰富和能力突出的大臣,加上帝国长期推行公考和党招两种体制,整个帝国的官员体系一直保持着很稳定的状况。

这是帝国在内政治理上长期稳定,能将每一个政策都长期推行下去的关键之所在。

在其他几名国防委员都离开后,蒋方震才起身同顾维钧握手祝贺道:“恭喜您成为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委,希望以后合作愉快。”

虽然是迟到的祝贺,顾维钧还是很高兴,和蒋方震紧紧握着手答道:“一定,一定。”

军部这边一贯是比较傲慢的,很多入都不将内阁放在眼里,若非帝国之上还有皇帝高高在上,怕是连首相也同日本一样总是被颠覆。

所以,皇帝说帝国同日本的军国主义并无差别。

虽在会议的最后成为了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因为在此前刚刚力荐皇帝不急于对日开战,几乎让海陆空三军过去半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诸位常委很是愤怒,都快要是怒而离席,让顾维钧颇是尴尬,也愈发觉得即便是首相,在帝国中央军部这边也并无声望可言。

当年唐绍仪、欧阳赓在军部这边屡次吃亏,连唐绍仪最后都因为得罪军部而至今无机会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