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海军部报出计划要造震旦号战列舰的时候,别说外国人和国内的人都怀疑中国造不了,其实连最终批准这一计划的宋彪都觉得可能xing很低,估计是要半途夭折,他甚至已经想好补救方案是造不出来的时候雇佣美国公司继续完成,以免这么多的经费都砸了水漂。

结果居然造了出来,虽然中间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折磨出很多事故,一点都谈不上顺利,可好歹是造了出来。

此刻的宋彪仔细想想,觉得自己确实是要换一个眼光来看待这个时期的中国,时代已经变了,他变了,帝国也变了,不管怎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工业发展的推动力确实是非常的惊人。

战争之中,人们仿佛能够焕发一切潜能,干成一切事情。

 第217章 波兰,大波兰

此时的欧洲继续在血与火的残酷地狱中挣扎着,逼退俄国之后,德意志帝国又仿佛是看到了新的希望,决定在美国完全迸发出战争实力之前将英法击溃,最有利于德国的地方就苏俄的成立对于中华帝国也有着极大的牵制作用,以至于华皇离开欧洲,重返亚洲控制局势,帝国远征军也逐步在调整,多支主力部队撤回到本土应对苏俄的威胁。//

不管是英法美,还是德国和意大利,大家对于苏俄这种新体制的国家都充满了未知和恐惧,只是暂时都来不及cāo心,而中华帝国是不能置之不理的,中俄之间的交界线太过漫长,双方的大后方完全重叠,对于中华帝国重新调整军事部署应对苏俄的态势,英法美等国也能理解,只是战争如火如荼,都希望中华帝国继续增兵欧洲,击溃德国之后再返回去对付苏俄。

每个国家都是自私的。

在宋彪离开欧洲之前,他已经和英法联军统帅福熙元帅达成君子协定,中华帝国重新调整战略应对苏俄的变化,但是,帝国远征军不会从欧洲战场撤离,现在的部队在奥匈帝国维持守势,吸引德军继续协防奥匈帝国,最大程度的有利于英法美联军对德国的进攻。

于此同时,新成立的苏俄急于清剿国内的白军,也愿意同中国维持友好和平的关系,双方相互派遣外交官进行试探,中方的要求有四点。第一,苏俄废除含《尼布楚条约》在内的四十七条中俄不平等条约,正式归还中华帝国领土;第二,西突厥区自治,中俄共同持有保护权;第三,苏俄承认沙俄帝国时期所欠帝国及其他国家的一切债务;第四,沙俄在华一切资产收归中国所有。

基于此四条。中方承诺承认苏俄zhèng fu,不再支持白军,不对苏俄进攻白军实施干预。

不客气的说。宋彪让身为副外相的梁敦彦向苏俄代表提出这四条时,基本就不觉得苏俄会认真的坐下来谈判,他就是要逼苏俄不同意。不同意才好开战,谋取更多的利益。

结果……让帝国内阁zhèng fu大吃一惊,苏俄居然愿意协商这些条款,列宁还公开发表演说谴责沙皇掠夺和侵占中国及其他国家领土之事。

宋彪当然清楚列宁领袖会这么说,但那只是一种姿态而已,从各种资料上来看,列宁实际上也根本没有放弃这些掠夺所得领土的打算,所以真没有想到苏俄一心想谈判。

这就有点麻烦了吧。

既然苏俄真的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国也不能立刻就付诸于武力,只能也认真的洽谈。历史一再证明,只要想有争议,怎么都会存在争议的。

苏俄此时的局势并不太好,而中华帝国在欧洲战场上确实是很强势的证明了帝国陆军的强悍,为了保存革命之火。列宁委派最重要的助手和党zhong yāng委员布哈林亲自带队到běi jing同帝国内阁zhèng fu洽谈。

双方很快就有一个争议,苏俄也做了很充分的工作,认为从贝尔加湖畔东岸到外兴安岭就是中国在雅克萨之战前的领土分界线,如果要取缔《尼布楚条约》,苏俄的领土归还就到此为止,可中国也翻资料。章炳麟和蒙古籍的前朝官员一起努力,大肆翻出了土谢图汗部和乌札萨克图汗部的地图,还翻出了各种汉书资料,正史不足翻野史,野史不足翻外传,总之是很厉害的证明了布里亚特部是蒙古分部,西西伯利亚一带也属于帝国疆域,要求收回的领土一直划到了新西伯利亚城。

苏俄这一下子就有点受不了啦,而且新西伯利亚这一带还是白军的控制中,苏俄正准备调动军队围攻。

另一边呢,苏俄也不安分,它本身就是立志要推进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明明双方已经有合作意向要让哈萨克地区恢复自治,还是派遣红军和革命者进入哈萨克,中国立刻派遣骑兵直扑阿拉木图,驱逐苏维埃。

其实呢,列宁这边是真的准备让步,相对沙俄帝国庞大的领土疆域,将外兴安岭以北,贝尔加湖以东的远东,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领土归还给中国,充其量也就是150万平方公里,前面和德国作出的让步还更大呢。

只要和中华帝国达成这一协议,沙俄帝国的东西两侧都是非常稳定的,外国不可能绕过中国和德国进攻苏俄,足以让苏俄红军集中jing力消灭内部的白军,ri后再慢慢从长计议也不迟,毕竟的胜利是历史的唯一方向,资本主义国家必将毁于一切无产阶级劳动者。

列宁还是想谈,中国则咬定新西伯利亚这一点不松口。

这一时期,苏俄不能积极对华备战,也确实不觉得中国会悍然出兵,主要将jing力用于进攻白军,而中国则在全力备战。

1918年5月,奥匈帝国在中法意联军的逼迫下宣布退出战争,但在几乎同时,匈牙利首先爆发了无产革命,在法军和意军观望的情势下,宋彪当即命令帝国远征军介入匈牙利,为后续进攻基辅做好准备。

德军在西线的几次大规模进攻是同期遭遇重创,只能退缩回国内防守,欧洲战争到了这一时期已经基本没有任何悬念,唯一的疑问就是英法美中四国联军大致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最终击败德国。

5月底,随着xin jiāng铁路贯通阿拉木图,在白军的帮助下,克孜勒铁路也提前贯通阿巴坎,帝国对俄的全面备战已经大致结束,帝国对苏俄也进一步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利用苏俄东部到处都是白军的情况,派遣了两个集团军深入贝尔加湖和新西伯利亚地区。

为了避免ri军乘机抢占便宜,帝国提前派兵占领海参崴地区。并派遣多支新编团占领远东地区。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苏俄依然未能想到中华帝国出兵苏俄的决心是极其彪悍的,而ri本却看得出来,ri本吃过zhong yāng陆军的亏,很清楚这个时期的中国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和对手强硬,显然是已经做好的充分的开战准备。

ri本立刻派遣陆军参谋本部的访问军官抵达中国。借着协商欧洲战争局势的名义,试探中国的政策,并且提出一起出兵干预苏俄的计划。结果遭到了zhong yāng军部的拒绝,理由是“苏俄答应我国一概要求的概率极高”。

如果军国主义的巅峰是纳粹德国,一战中的德国和ri本只能算是军国主义的雏形。那中华帝国在这一时期实际上也是军国主义的中级阶段,皇帝直接控制着全国的军事武装,国家工业以军工业为核心,国家宣传机器也大体控制在亲军方的阵营中。

《申报》已经落伍了,此时在帝国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报纸《zhong yāngri报》、《远东ri报》、《新华报》、《青年报》都属于亲帝派和亲军派媒体,对全国的影响力很大,在zhong yāng军部的协调下,国内各大媒体都按照军部统战局的要求报道苏俄,将苏俄在革命初期暴露的各种问题都扩大几倍,特别是在一些看似很小的问题上。比如苏俄早期执行的否决婚姻制度,以共妻之名前强暴和轮jiān妇女,查抄企业,杀害企业家、地主等等扩大和扭曲报道,使得帝国内部的国民从一开始就对苏俄产生极大的恐惧和憎恶心理。

更重要的宣传则是大肆报道俄国侵略中国领土。以及海兰泡屠杀等事件,甚至xin jiāng动乱和西北叛乱也完全归罪于沙俄的支持,将对苏俄宣战定义为民族复兴的必需品。

帝国本身就一直保持在长期的高度备战状态,新兵扩编的速度极快,随着欧洲军需物资的需求削减,帝工业从2月份开始所生产的军需物资大体都被zhong yāng军部紧急购入。 。 。继续保持帝工业的高速生产规模。

帝国陆军的八大陆军士官学校在这一时期都陆续达到了大规模培养尉官的水平,虽然zhong yāng陆军的兵力规模增加到接近五百万的程度,帝国内部的尉官生总量依然足以保证基层士官的充裕。

思想、装备、士官。

帝国都不缺乏。

只是在这样的时刻里,身为皇帝的宋彪反而要更为慎重的评估事态,最终选择战还是不战,德皇威廉二世正是他的先例和写照,信心满满的宣战后所面临的困境是让人畏惧的。

再弱小的苏俄也是苏俄,再弱小也是俄国。

在战争动员即将进入最后阶段时,宋彪也有些犹豫难决,内阁实际上是明确反对进攻苏俄的,因为通过谈判确实已经能解决掉绝大多数的争议问题,zhong yāng军部内部同样存在较大的争议。

就在这时,马尔托斯将军临时从欧洲战场返回国内。

因为中英法联军的最高指挥权都交给了法国陆军总参谋长福煦将军,马尔托斯将军暂时从南线战区参谋长的位置上休息,短暂的回到帝国。

宋彪晚上亲自为马尔托斯将军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宴欢迎他的回国,虽然帝国在原则上承认双重国籍,但在苏俄十月革命之后,马尔托斯将军已经正式放弃了自己的俄国国籍,此时就只是一名中华帝国公民。

鉴于马尔托斯将军的回归简直像是帝国远征军胜利凯旋归来的前哨声,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等人也一起赴宴,所有人的心情都好极了,包括身为皇帝的宋彪。

在国宴结束后,宋彪请马尔托斯将军到自己的御书房里坐下来休息,并且谈一谈欧洲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