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隔太平洋,中美似乎也是天然的死敌啊

大豆工业已经有了安排,煤炭工业的发展暂时不用宋彪操心

世界生丝市场有接近一千五万英镑的年贸易额,关联的纺织业规模更大,而世界茶叶市场则继续保持着每年三千万英镑的贸易额,只是中国这个茶叶王国被彻底甩出局而已

其实比起这两个领域,砂糖工业的规模还要更大

这些都是中国可以努力的方式,宋彪之所以更关注生丝和茶叶,更多还是关系到国家的尊严和象征,以及对日本经济的损伤性

抵达上海后,宋彪协同妻舒萱入住豫园,因为早就计划来上海一趟,内廷总署通过远东商行和虞洽卿前买下了豫园西部一部分园林,隔离之后重新修葺,改称东豫园,设做内廷管理的皇室财产单独保管,作为皇帝到上海之后的行宫

因为经费有限东豫园的重新修葺进行的很简单,只能是基本恢复原貌,在皇帝的起居室、房和客厅先做装饰修改

法租界和美租界正在改为上海特区,外交部还在甄选合适的华董和外董,宋彪在这个特殊时期暂时不便前往

英租界的上海饭店和上海远东饭店都是地道的大酒店,条件虽然好,宋彪同样不能去身为华皇,在自己的帝国领土上却要住在其他国家设立的国中之国,大概没有比这更羞辱的事情

从这一点上来说宋彪很是讨厌英国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永远不缺乏很多荒唐和无法用常理去解释的事情,帝国中央内阁政府出的用特区换租界的方式,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的多赢政策中国需要这种政策吸引外国人才和资金,增加进出口贸易,外国也可以得到真正的实惠,从中获利

道理是这样的,可英国就是不同意将上海租界合并为特区

难道非要在中华帝国的金融之都留一道大英帝国砍下的刀疤,对双方的交往就很有益处吗?还是让大英帝国愈发觉得自己才是天朝上国,可以任意羞辱别的国家?

宋彪虽然也说这是一件小事,可他心里明白迟早会变成大事,他也迟早要让英国为此而后悔,总有一天他会告诉英国人——你们就是犯贱和活该

如今还弱小,特别是海军弱小的在大英帝国面前连渔船都算不上,宋彪就是再气愤也只能忍着

在东豫园里住下来后,最初的两天里,宋彪没有接见任何人就在上海感受一下南方的冬天

春节将至,上海今年也未有下雪的迹象

宋彪很长到南方,对南方了解的不多,都不知道上海冬天会不会下雪,据说是偶尔会下雪吧!!

豫园这个地方还是很不错的,纯粹的江南水乡园林的风格在京师也不多见精巧别致,颇是有些新奇,就是有些陈旧,此前屡次遭受战乱和毁坏,内廷总署因为资金有限,未能全部修缮

虽然这两天暂时不接见外人,一起随着宋彪南下的人却不少,除了秘局和特勤局的随行人员外,内阁总理府的农业大臣和农业部丝茶产业局的局长王树翰都来了,舒方信也在这里

宋彪在闲暇之余,也和秘局的年轻局长陈其美下两盘象棋,陈其美的水平不错,让两个能和宋彪个平,不让也基本是平,输多赢少,反正能让宋彪满意

全输肯定不行,赢得也得是险胜

陈其美很了解皇帝,皇帝找他下棋从来不是为了练水平,而是娱乐休闲,所以不能让皇帝伤心,让皇帝小胜为佳,让皇帝大胜得看机会

所以说,宋彪这两年倒是真的很欣赏陈其美这个人,毕竟是从底层熬出来的化人,有段有心计,有学历有化,确实是一个难得之才

这天下午,两人就在房里下棋,舒方信在一旁观棋不语

等宋彪输一盘、赢两盘过了棋瘾,这就决定出去走一走赏赏风景,正好农业大臣王永江过来觐见

王永江是个人才,昔日在秘局任职的时候就有“奇才”的名声,此人祖籍山东,出生于辽宁金州,二十岁时县试第一选拔为优贡,年少时就已经博览群,才学过人

宋彪在东三省任职总督的时候就专门任用王永江负责大豆推广和出口事务,政绩斐然惊艳,无人不服,连宋彪和唐绍仪等人都颇感惊诧,总督府正式设置农业厅之后,王永江就当仁不让的成了农业厅厅长的首选

唐绍仪组阁时,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农业大臣不过是闲职,比不得交通、财政大臣之类的握重权,可以分给外党人士用以联党组阁,唐绍仪却力排众议推选王永江担任农业大臣

内阁大臣的席位虽然多,却有正副之分,部级内阁为正内阁大臣,总局、总署一级都是副内阁大臣,黄兴推辞科技总局局长之时,托人带话给宋彪想谋求一个更适合他的位置,说的也就是农业大臣

黄兴也算是很有革命声望的人,宋彪不便简单推卸就让唐绍仪写了一封信陈诉推选王永江担任农业大臣的原因,又说农业对于中国何等重要,中美农业差距何等之大,非用永江不可

黄兴看完这封信后,不知是气愤难当,还是羞愧难当,反正是直接宣布退出内阁

如今是帝党的天下帝党来源于三处,一是东北军,二是东三省总督府三是光复会,东三省总督府中又以秘局出身的帝党最为嫡系,而王永江就是这样的人

园林之中天气微寒

宋彪就披着一袭深棕色的军大衣带着套,在鹅卵石路上散步,王永江以内阁大臣的身份陪同在旁,微微靠后一步,而张富田、舒方信、陈其采和两名内侍则在后面几步外陪同

进入静谧浓密的竹林里,两侧无风,宋彪就在这里的一个小凉亭里坐下来,内侍们在这时安置了两面玻璃屏风,奉送上茶具,宋彪和王永江、舒方信等人就在这里用精炭烧水泡茶

等着热水烧开的间隙里宋彪和王永江有所而感道:“生丝、茶叶在长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大宗外贸,份额虽然不如大豆、煤炭,可国际贸易就是这样,总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古话说的好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里,能做好的工作都应该做好,何况这两项更是关系我国复兴之象征,如果连生丝和茶叶的出口都不能达到前朝鼎盛时期,国家如何能称之为光复呢?”

王永江默默顿首,道:“皇上圣明事关国家和民族之声誉尊严,数额纵然不如过去,臣下也当尽力而为”

宋彪问他道:“你觉得这两件事想要恢复到鼎盛时期的可能有多少,若是能办到,大致需要几年努力?”

王永江想了想,道:“积弊沉重,陋习太多,想要在几年时间里就恢复昔日之地位和实力,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只不过凡事都有针对性这种特殊办法和对策,如果只是要恢复外贸的份额,只要拿捏准一个合适的办法,那还是可以在短时间里办到的”

宋彪颇有点好奇

此时全国对于中国丝茶贸易衰落的局面都是异常关注的,各种说法都有,王永江担任农业大臣之后也出了一些全面性的规划,宋彪大致都看过,并没有觉得有太多新奇的办法

稍加思量,宋彪还是琢磨不透王永江的新对策,就道:“你说说看吧”

王永江道:“皇上,您觉得我们东北大豆为何能雄霸国际大豆市场的六成七之数?”

宋彪道:“自然是品质和产量,还有成本上的优势!”

王永江再次顿首,道:“皇上圣明臣下以前主管东三省的大豆工作,成绩很好,很多人都将功劳归功于我,其实是不对的,这件事里最大的功劳还应该归属远东粮牧总公司和容董前朝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我和容董去国外考察大豆市场,当时德国有多家罐组油脂浸出工厂邀请我们去参观我们到德国之前还以为德国和咱们一样,买了大豆过去是做豆腐之类的,到了德国才知道大豆是最主要的油脂工业的原料,才知道大豆油脂氢化之后居然可以做成人造奶油,其他的蜡、油脂酸、甘脂都是从这里而来我和容董这才知道这个产业如此厉害,即便是意大利、俄国这样的国家大体也就是从中榨油,德英法美等国却能从中继续炼各种衍生产品,还可以氢化、氧化等等,光是榨油设备、浸油和离心机就有几十种类之多,各国都不一样,技术上差距或大或小,但有一点,各国工厂对大豆的要求都是高油脂率,以及大小重量的稳定我们聘请的德国专家说,凡是工业生产,一切都需以相同的标准,质量越稳定越相同越利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回到东北之后,我和容董立足于此做了很多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出口权垄断下来,由远东商行统一标准对外出口,但凡是达不到商行的标准,一概不收购”

宋彪对这些事是比较了解的,应该说,东三省总督府当时对整个油脂工业都做了最为全面的了解,在英法德美四国都委派了专门的考察团进行调查,不仅为当时的大豆种植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这两年油脂工业的升铺垫了重要基础

王永江则继续说道:“垄断出口权,强行执行高标准出口是咱们最初的办法,这几年,咱们都和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统一使用我们的种,逐年高达标率,逐年高出油率和质量到目前为止远东粮牧总公司和商行垄断了整个东北大豆出口,而东北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也是最高品质的象征,价格适中质量最好,统一化程度最高,连美国的油脂工厂都选用我们的大豆按道理说美国农业的水平更高,大豆种植也厉害,可还是不如咱们出口的水平那么统一和高质高优高油丝茶产业的道理是一样的,内阁和国会不稳,臣下此前都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出台一些不需要通过国会审议的大众化政策,可如果真想将丝茶产业的出口工作迅速抓出成效,还是一定要效仿东三省大豆产业,将出口权垄断在几家公司中,强行统一种植、生产和出口标准直接跨过洋行在国外口岸出口,洋行不行,大小洋行一起上,好的坏的都出口,最后就砸了咱们的声誉做买卖嘛,靠得就是货比三家和声誉货孬声誉差,价格还高,这有什么用呢?皇上,咱们虽然给丝茶减了税,扶持条款解决了价格问题,货还是良莠不齐,行业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