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火炮一旦暴露,遭遇的反击规模很令人惊讶。

火炮真正的威力一贯在于精度和射程,没有精度和射程,火炮就是漫天乱撒手榴弹,只是看起来很吓人而已,双方的炮兵素养差距显得非常明显。

随着火炮的反制次数不断增多,双方出去的累计叠加损伤和差距就越加扩大,处于劣势的一方会越来越难发起炮击和反制,而优势一方则会越来越顺利的继续压制。

这是一种无需思考都能得到的结论,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战争经验,在实际战争中,这种差距可能会扩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为了便于渡江和巷战,101步兵团全部列装了m1910式温彻斯特自动装填步枪,这种步枪的有效精度射程只有150米左右,但是速射奇快,熟练的士兵可以打出一分钟40发的射速,部分班组甚至列装了一种实验性的掷弹筒,拥有150米的射程,口径是30mm,这种简易的迫击炮在巷战中拥有极多的使用空间。

革命军在黄鹤楼和古城墙一带依托蛇山的山地优势构建了大量的防御阵地,双方就在揽虹亭一带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战,101步兵团的第一营同第二十一混成协的两个标在这里交手。

子弹乱飞,噼里啪啦的乱响,从东北军这边射击出去的子弹就如弹雨一般冲散而出,虽然在兵力上的差距较大,但东北军部署到班组的轻机枪很快就发挥出极强的压制作用,m1910式温彻斯特自动装填步枪的疯狂射速更是让革命军猝不及防。

在此前的几次战斗中,北洋军每一次遇到东北军都很难抵挡超过十分钟的时间,稍触即退,一退就大规模的溃败,湖北革命军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命运,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就如同世界拳王和文弱书生的较量,一记铁拳打过去,对方就不敢再打了。

在常规作战中,东北军通常采取三个连交替前进的战术作战,各连相互按排,各排相互按班依次交叉前进,井然有序,各班轮流负责各自攻占区的高点、机枪点的突破。

战术训练水平的差距在这个时刻暴露的极其明显,别人感觉不到,官兵们自己的感觉是最明显的,根本挡不住的判断一旦出现,大家就只能疯狂的后撤。

革命军试图依托蛇山进行狙击作战的计划很快就宣告破产,此前花费大量精力布置的水平并不高而数量庞大的工事都成了废弃品,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士兵很快就大规模的选择投降。

大家都知道这是革命军内部的战斗,只要投降就可以换一个阵营继续吃军饷,如果不是同盟会的黄兴紧急带来了一批军饷,他们本该在一个月前就转投临时政府这一方。

对军人来说,有政府就行了,至于是什么政府倒不重要。

赵庭柱最初的预计基本没有错误,这场渡江战役基本就在蛇山结束,革命军一半溃败,一半投降。

从东北军9点50分抵达江岸,到了中午10点15分,东北军的前哨部队就已经占领了革命军起义总部,第八镇新军在阅马场和积玉桥一带宣布投降,大约有六十多名共进会成员被官兵们压了出来,这些人就成了替死鬼。

 第177章 统一,再统一,宋教仁

湖北革命军的速败很快就惊动了全国,即便隔着长江也无法抵挡半个小时,在湖北革命军的映衬下,东北军的战斗力被进一步展现出来。// 

当然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和湖北革命军的实际指挥人黎元洪在最后时刻的倒戈,以及革命军内战的消极因素也是这场速败的主因,这毕竟不是革命军和清军之间的战斗,东北军是雄赳赳的冲过来保卫胜利果实,而湖北革命军的众多官兵也没有必要死拼下去。

两天后,在同乡刘赓云等人的劝说下,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张伯祥宣布接受光复革命思想,退出同盟会,转而加入光复会,随着黄兴等同盟会骨干的提前逃走,湖北革命政府也被帝国临时内阁政府接管,承认中华帝国临时政府的中央统治权。

这样的消息传出后,此前看似在南方的平衡忽然间被打破,其余各省新军纷纷宣布接受中华革命军整编,各省革命政府也承认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同盟会和各省地方势力的那种暧昧关系迅速被撕裂。

至9月15日,清政府组建的二十镇和十六个混成协新军中,除赵尔巽、赵尔丰控制的第十七镇、第十九镇、第三十三混成协、贵州混成协和同盟会控制两广第二十五镇、第二十六镇、广东混成协、广西混成协,以及其他地方特殊势力控制的第三十九混成协、甘肃混成协、新疆混成协、伊犁混成协外,其余都陆续接受整编。划归中华革命军阵营。

大量的新军加入到中华革命军的阵营中,只能说明宋彪称帝在即,已经没有多少部队愿意为此而反抗,而临时内阁政府真正可以管辖的省只有东三省、直隶、晋、鲁、豫、江、浙、徽、赣、湘、鄂、闽,天高皇帝远的云贵、两广、四川和甘、宁、新疆,宋彪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进攻,直到全部统一为止。

对宋彪更为有利的一点是同盟和残余的地方势力对新军、革命军、自治军的控制也并不高。这些部队之所以继续幻想自治,无非就因为距离过于遥远,并不觉得东北军能一路攻打过去。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同盟会的另外一位重要成员宋教仁通过年轻时代的好友吴禄贞的介绍,正式组团前往通州拜访宋彪。

通过第五骑兵旅的旅长吴禄贞的书信转交,宋教仁给宋彪写了一封信。愿意承认君主立宪制,并且全力支持,条件是宋彪务必要推行责任内阁制。

看完这封信后,宋彪同意了和宋教仁的见面安排。

宋彪将见面的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因为宋教仁的火车大约是下午2点抵达,宋彪让蔡元培负责接待,先在临时内阁政府洽谈一个小时,中间休息一段时间再到革命军总司令部。

武昌一退缩,同意接受帝制和整编,其余各省新军也就都不在坚持下去。过去的这一周时间里,中华革命军和光复会的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宋彪并没有掉以轻心,继续在各省大量增换新的省议员,为组织第一次国家议会做准备。帝国第一临时宪法已经准备就绪,只要能确保国会议员超过2/3是自己人,通过这一临时宪法就没有任何问题。

在宋教仁已经抵达通州,前方临时内阁政府访问时,宋彪还在办公室里继续查阅各省议会的议员名单,陶成章在六名副会长中直接负责此事。而他往常在各省活动时期也担任着类似于组织部长的职务,此时就由他负责向宋彪汇报人员清单。

帝国第一临时宪法还没有正式制定,目前按照宋彪的意见,国家议会和各省议会的议员任期为五年一届,各省议员在50至80人规模,偏远地区人数可以低于50,但原则上不得低于30人,国会议员按每省3名计算,军方派出议员10人列席,各党派总计保留30名调剂名额,总计不超过150人。

在临时政府管辖的各省提交的新议员总清单中,光复会成员占半数,立宪派、维新会、乡绅和旧咨议员之中抽选的地方名绅占了另外一半,大体确保各府都有六至十人,这些人另外推选3人作为本省代表参加国会。

光复会内部的联络部负责此事,和特务局、情报局一样,联络部也是一个特殊的情报机构,由陶成章直接负责,相当于是组织部和联络处的一个大合并,和蔡元培负责的宣传部、章炳麟的政论部共同组成光复会的三大中枢。

联络部将这些议员的资料都整理成册,由宋彪逐一查阅审批,在这些资料册中,有红色油印标记的都属于光复会成员,蓝色油印属于偏光复派思想,如立宪派和维新会的成员,以及地方知名乡绅,黑色油印则属于同盟会及偏向同盟会的成员,无油印标记则属于地方人士中未作表态的。

后两种的人员非常少,可这些都是各省份量极重的名流,以至于不能直接取消议员资格。

国会之事极其重要,并非是虚伪的掩耳盗铃之策,而是帝国政府真正能否获得政治合法性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办好,军部情报局、总督府特务局都在积极忙于此事,对于那些想要排挤掉的议员清单大肆搜集不法罪证,在地方报纸上进行攻奸,有些时候在地方报纸上不能刊登,则由光复会印刷传单广为散布。

对于光复会选定的本派各省议员,光复会也统一发放行政款,支持这些议员从事一些积极的政治和公益活动,为此,光复会内部统一印发《议政手册》,指导议员如何从事政治活动。

因为有资本这个巨大的优势,宋彪很清楚帝国的第一次国会越晚召开。情势对他就越有利。

他将陶成章提交的各省议员清单都翻看一遍,只是从纸面上的资料而言,普遍都是一些有识之士,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影响力,整体思想也都偏向于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体制。

慎重的将这些名单的资料册都看完,宋彪和坐在他身边等待回答的陶成章问道:“你们大体都和这些人见过面吗?”

陶成章道:“我已经和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四省的备选议员都大致见过,王嘉伟和江西、湖南这边的人见过。龚宝栓和河南、山东、山西的人见过,蔡元培见了直隶、天津和京师的备选议员。现在各省分会的负责人都在全力置办此事,逐一挑选最为合适之人选。如今之矛盾就在于革命之士未必有声望。有声望之绅未必革命,对于我等光复会成员在议员名单中大幅扩大之势,立宪派和维新进步会多有异议。只是不敢说太多罢了。”

宋彪想了想,道:“要让他们说出来,只是私下说,私下多沟通罢了,你这段时间要多辛苦,和张謇、梁启超多多碰面交谈,要多沟通,相互谅解,如今是非常之时,一切唯以国家之事为上。第一届议员暂时如此安排。第二届就继续采取地方选举之法,让光复会各省同仁要多谨慎,慎言慎行,多办实事,议员们也要善于宣传自己。宪法制定之后。身为皇帝,我当保持局外中立,就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