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规模,工业产值约占40%仅以我现在所知的一些资料,青岛海关进出口总额占山东总进出口额的7成,青岛埠口去年的进口总额约为1600万两白银,纺织品占六成,日本纺织品在其中又占六成从甲午战争至今,国内纺织品每年都进口总额已经从海关统计的4490万银圆增长8724万银圆,十五年间增长了一倍,而日本在其中所占据的份额从不足1%激增到一半,每年仅对我国出口纺织品就有接近四千万银圆的白银流入,虽然日本本身也从我国沿海大规模收购棉花,一近一出仍然至少一千万银圆是完全流入日本的纺织业我看过远东纺织总公司抗衡日本纺织业的计划书,我个人的观点是未来五年内,如果没有过五千万银圆规模的净投资,那就很难扭转中日纺织业的竞争差距从这一点而言,我建议远东财团还是应该将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煤炭工业世界范围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仍然在快增加,东三省煤炭的成本相对较低,只要合适的增加和引导国内居民对煤炭的需求,以及扩大出口,不断以科学的方式改进劳动效率,增加机械化比例,东三省的煤炭工业大有可为十年左右增加到年产煤矿五千万吨是可行的,并且对国际市场不会有影响,销售也绝对不成问题相对而言,煤炭工业比纺织业容易发展,加上日本缺乏大型和露天煤炭矿藏这方面完全不可能和我们竞争”

因为回国后一直没有机会和宋彪正式交谈,迟迟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一次偶遇宋彪,欧阳锡迫不及待的想要抓住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宋彪并不能说欧阳锡说的对,或者不对,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路也肯定不同,得出结论有差异很正常,何况是哗众取宠之说,难免会有夸大之处

至少乍听起来宋彪觉得欧阳锡说的挺好,道:“确实如此啊,煤炭工业要抓起来,纺织工业不能放手,难以取舍啊你尽量考虑的为全面一些,近期给我提交一份详细报告”

欧阳锡暗自高兴的一口答应下来,道:“是”

吴仰曾自然很希望远东财团内部增强对煤矿工业的扶持,他当即也和宋彪劝说道:“总督大人,咱们有这么好的天然基础,不好好利用就太可惜了要干就大干特干”

宋彪想了想,和吴仰曾、欧阳锡等人问道:“日本目前每年的煤炭开采量是多少吨?”

吴仰曾道:“去年大约是1500万吨,如果加上朝鲜和台湾煤矿的产能,去年煤炭总开采量接近两千万吨”

宋彪道:“你们觉得日本未来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会快大,还是纺织工业会发展的快大?”

大家听了这话都为之一怔

宋彪则继续说道:“煤炭工业要发展,整个矿业也要发展,只是纺织业的问题在未来五年到十年会变得特别紧急,所以,我以为当前的资金和政策还是要优先保证纺织业的发展煤炭工业怎么说呢,它的发展总体还是取决于你的自然资源基础,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发展,拖一两年可能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有些帐,恐怕不是单纯要看赚钱是否容易,发展是否容易,而是看看长远东三省想要发展起来,和日本工业大打出手,和日本展开经贸大战是命中注定之事,所以,一切都要以此为基础去长远考量”

吴仰曾听着这番话,只能是感叹一声,佩服道:“总督大人所言甚是,我等受教了”

此时,跟随在宋彪身后的随行官员和军部副官们也纷纷赞叹“军座”、“总督”高明,宋彪显得很冷漠,似乎不太喜欢听这些奉承话,而是和欧阳锡吩咐道:“该你写的还是要写,指不定就能让我们看到另一些没有考虑到的疏漏之处,或者说还有特殊的原因,比如说税收之类的,优先以谁为重是一件要全面权衡的事,如果有办法同时大力发展自然是最好的事欧阳先生,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欧阳锡谨慎的答应道:“总督大人说的是”

在心里深处,他则默默喊了一声:狗屁,您说的都是什么东西啊,税啊,税啊,一个政府没有税收还谈什么其他,您这真是也不懂啊

吴仰曾继续在宋彪的身后称赞着,又介绍着东三省煤铁事业的优势,以及其他各种矿业的发展前景,虽然和欧阳锡一样处处称是,可他才不真的将纺织业那点破事放在心上,他和容星桥算过账,不管怎么算,投资煤炭都比投资纺织业的回报率高,而且容易,只要是个男人就能当矿工

所以在远东财团内部,一贯是用自有资本加借贷投资矿业,特别是煤炭业,根本和财团之外的企业合股经营,纺织业则一直是以合资经营为主,尽可能的出售债券、股票筹集资本,借外力发展纺织业

虽然不能违背宋彪的意愿,阳奉阴违的招法总还是有的,即便大家也知道纺织业真的很重要,未来能赚大钱,一直都在进行长线布局,稳扎稳打,可经营企业这种事就一贯是邪恶的,先赚现钱和好赚的钱是硬道理,不赚钱的时候就拉拢别人一起折腾,等赚钱了再将别人一脚蹬出去自己单干

至于宋彪到底懂不懂,知不知,吴仰曾就说不清楚了,反正宋彪并无直接管理远东财团的习惯

赚钱是硬道理,人人都是贪婪的,大家也要等着分红,还要等着按彼此的业绩购股

吴仰曾不知道宋彪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宋彪则并不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控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一贯很少干预远东财团各个公司的实际经营

商场如战场,甚至比战场阴险

宋彪选择敬而远之,他的一贯方针是将丑话说在前面,不管别人怎么干,谁出错谁滚蛋,生杀大权操控于他之手,所以他比谁都淡定,且看得开

至于日本经济能否快恢复的问题,宋彪也不是很在意,毕竟日本现在是劳动力极其充裕的阶段,有朝鲜、台湾两个殖民地市场,有中国如此之大的市场空间,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良好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日本经济想要重走上高发展之路并不难,难点就在于日本能否找到多的资金

宋彪确实不在意,无论日本强弱,再强又能如何,再弱又能如何?

在宋彪看来,在他的这个时代里,只要日本选择和中国对抗,最终下场都是一样的,有海军就轮番大战,没海军就造飞机直接炸平结束

宋彪只是如此冷淡的站在云端之上俯视各种全局之变化,从容决定自己的对策,以及别人的荣华富贵与生死,甚至其他国家的荣和辱

他淡漠,因为没有多少事情能真正的影响到他的命运

 第145章 神奇的橡胶

|中日经贸大战不是迟早要打,而是自1872年签订《中日通商条约》以来就一直在打,起于山东烟台,扩大至青岛、上海、长崎、神户、大阪,最激烈的地区则是在朝鲜仁川,此前一直是华商占据优势,直到甲午战争和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之后才彻底失去平衡

……

宋彪在抚顺视察了两天的煤矿产业发展情况,虽然远东财团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先发展煤矿工业的决心,但在1907年的年会之后,投资方向就逐步转向其他极缺矿业和纺织业,将国际贸易、金融、矿产、纺织、粮牧加工、冶金、港口航运、地产、军工、化工作为长期阶段的主要十个支柱产业发展

至于机械、电气、造船等产业,远东财团现在基本无实力涉足,都是以本土优势和外国中小企业合资经营,坐等的机会

其实在宋彪的心理,纺织业和煤炭工业一样重要,只是前者在最近十年内的问题比较急切

视察了抚顺后,宋彪继续乘坐铁路前往辽阳视察冶金、机械、化工、水泥等工业,再乘坐开通的海锦铁路前往锦州,沿路考察辽东湾棉花种植区,锦州、海城、盘锦目前是棉推广的重要地区,各地政农业局都设有棉艺所,推广从国外引入的长绒棉

的锦州府实际上是位于后来的锦州港东侧高桥镇附近介于锦县和葫芦岛之间,在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之时宋彪已经和直隶总督衙门协商处理了锦州划区的问题,原有的锦县继续为县整个锦州府下设六县,都是主要的棉花推广区,为了推广棉花种植,锦州府配合远东财团采取三亩换一亩地的方式,大规模迁移本地居民北迁至吉林省牡丹江府,在锦州府扩大本地农户的土地面积设置大规模种植的锦州官垦局、军垦局

由于地价便宜,远东财团在高桥、锦州港一带大量购置土地申办为工商业用地,在这里投资港口,聘用德国建筑设计师规划和投建的锦州城以此为基地建设锦阜、锦海、赤锦、奉锦、锦京五条铁路,由于港口条件优良,本地从最初的设计中就有南、北两个大港口区,两个港口区同时建设,北港为商贸区港口,南港则是工业集中区

因为天气寒冷,宋彪乘坐火车一路前往锦州府的过程中并没有见到成片的棉花地,但和关内地区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这里的土地在田埂的开设上就明显要大的多,每一陇地至少在一垧左右

关东的土地大多都是如此一垧就是一陇地,军垦区、官垦区从基础就采取从美国吸收经验的方式投建农业机械走大规模农业种植之路,军垦官垦配备的马种也多是西顿河挽马,体型大,挽力强,耐寒耐粗饲料

各官垦、军垦都设有育马站,根据引入的马种按要求长期培育的马种,目前主要是用比利时挽马、西顿河挽马改良本地的蒙古马种,培育适合东北地方特点和要求的中重型挽马

马对中国而言确实是太重要了不仅是军队在未来五十年都大量需要马匹,农业生产在未来五十年的时间里也仍然大量需要马匹

现在东三省主要是通过远东铁路从欧洲和俄国大量进口种马,以欧洲中重型挽马为主,每个月引入的种马大约在三千匹左右,分配到各育马站大致匹配五到十匹本地母马

东三省的经济快发展首先要保证大量的劳动力,即便人口增较快,考虑工商业化和城镇化,东三省在未来五十年里还将长期处于地大人稀的局面,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力都较为紧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