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税收和外贸结算货币单位户部银行负责印刷和铸印银圆,不足之处可由东北银行代为操办,各省官办银行根据所拥有的银圆保证金,统一分配银圆券和铜圆券,户部银行抽取5%为印钞税;三是奉票已是既成事实,且涉及外资银行难以改变,应当正式允许在全国流通,大清银圆和关东银圆在含银率上统一,相互对等结算,以关东银圆和奉票为大清银圆的补充,运用于租界、通商埠口,利用外资缓解国内白银不足之现状

宋彪所提出的三点基本是容星桥和远东财团的论案,这个论案看起来最为公平,实际上也最利于东三省,其中一个主要的平衡点在于一旦全国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清圆,而非奉票

随着东三省的工业进一步扩大,层次提高,东三省相对于全国就是白银流入区域,全国的白银都可以通过清圆的流通性在贸易中自然流入东三省,使得东三省在经济发展中和整个中国的大市场进一步融合

宋彪的提案倒是恰恰击中了清朝廷所渴求的要害,清政府不是不想在全国推行大清银圆,奈何地方总督实权在握,在庚子之乱后已经基本不受节制,所以才会有满清权贵借立宪组建满人内阁借机夺回实权之事

大清银圆推行不利,关键在于地方总督不支持,地方和中央的利益也无法调停,宋彪的方案总体利于地方,但于清政府中央也不能说是一无所得,全国各省5%的印钞税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税源,正愁无钱继续扩建北洋军抵挡东北军的满清权贵们岂能不心动?

宋彪将回电发给张之洞后,估计清政府至少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争论此事,而他既希望通过,也并不在意这事能否立刻通过,这就准备去一趟山东和刚到青岛的德国dwm公司的军方代表——任德国驻华武官洽谈军工业合作之事

宋彪正要起身,这才从袁世凯那里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原来因为他在奉票风波之事上拖拉的有点厉害,加上东北军近期剪辫子的士兵忽然激增,清政府以为前面的大学士之事没有处理妥当,宋彪还是要造反了,惊慌失措,近期居然有人提议封其为藩王之事

大意是要封宋彪为安辽王,另外再由朝廷安排东三省总督,三省督抚一律受其节制

这是一种说法,有人提议而已,可朝廷也确实是在很认真的讨论,赞同的人不少,反对的人多,张之洞提了一个折中的意见是封为一等公,赐紫缰、皮条,加授三眼花翎,补授东阁大学士

另一位军机大臣鹿传霖则提议索性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但不赐太监、朱轮

袁世凯对此不发一言,他可能是比较嫉妒,但他却是极少数将军机处内部商量的这个事情通知给宋彪的人

 第143章 立藩

 荫昌回到京师述职正好是在奉票风波最热闹的这些天,刚上任不久的直隶总督杨士襄已经被撤职,赵尔巽也被撤离户部,整个京师里就是无比的热闹,看热闹的人很多,这种热闹却让荫昌发自真心的感到悲凉和伤痛)

在家里等了几天后,他终于等到了慈禧太后的召见,这天一大早就坐了轿子去紫禁城里觐见太后

时隔两年才有机会回到京师,再去见太后,坐在轿子里的荫昌有着说不出的感叹和唏嘘,如今的他已经是坐稳了奉天巡抚的位置,他自己觉得这两年干的不差,东三省政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在京师的这几天,他每天见到别人,别人都会赞第143章立藩他在奉天折腾的政很是不错,在朝廷上下都颇有口碑,说他是真正会折腾政的人

荫昌听来听去都觉得每个人都说的是泛泛之词,其实没有一个官员和满人权贵真的知道东三省政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东三省政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荫昌则对此甚为了解,他刚到任上之时,奉天省一年的税收不过四百余万两银子,和朝廷每年一亿两白银的税收相比,简直是不值得一提,在各省之中也绝对排在倒数的行列,连陕西省都不如,而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比之奉天省是倒数的垫底

短短两年时间,即便大半的办工厂的税收还有一大半是减免的,东三省还裁减了各种苛捐杂税和丁税即便是这样,奉天省在丁未年的税收也增加到了1578万银圆的规模,东三省的总税收不含矿产业税种则增到了2703万银圆,因为三省都有大规模的官垦局、军垦局、林垦局,从直隶、山东招揽民丁种植收租,收益颇丰,东北银行等官办事业盈利也丰厚使得东三省的财政第143章立藩总收入增加到了4740万银圆的规模

生财有道

生财有道啊

东三省还通过强买强卖的方式从外资银行那里卖了总额约五千万银圆的长期公债,用于兴办三省水利,增开林牧良田修通道路,设立公塾学

当荫昌回到京师再次面对旧日熟悉的官员们,想到东三省的那些官员想到宋彪,他就真的不觉得关内和京师之中还有谁比得上宋彪的能耐

差距甚远

差距甚远啊

只是此时的荫昌已经不敢再担保宋彪绝无造反之意了,这两年间,他不止一次的从各种途径听说了光复会在东三省迅扩张的事,虽然手中绝无证据,可他还是有充足的把握猜想宋彪才是光复会背后的那个人

没有宋彪的支持,光复会在东三省不可能如此快猛的发展,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发展,何况军内部的华会也绝非善类

荫昌其实很清楚,他只是故意装作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才能熬过去,他要是真的摆出自己已经知道的架势,那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光复会,二是身为巡抚严查反贼乱党,两者恰恰都是他不愿意干,也不能干的事

坐在轿子里,荫昌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悲凉

身为一省之巡抚,政绩如此之佳,加上满人的身份和资历他要不了几年就能成为封疆一地的总督,这本该是值得高兴的事,可他哪里能高兴呢?

荫昌心里感叹着,痛苦着,人已经到了紫禁城外,下了轿子,他就继续跟着太监二总管亦步亦趋的前往宁寿宫

比起上次觐见,此一次的宁寿宫显得有些冷清和落寞,在这帝国落寞之时,即便是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中也显得异常寂寥,在这里伺候太后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宫女,有一些已经在太后身边干了几十年之久,历经荣辱和各样的风波

太监之中也少有几个人,来来去去的这十年里都是老人)

太后并不在宁寿宫,荫昌只能先上前,一个人寂寥的跪在大厅里,在那猩红色的红地毯上,他所能感觉到的是一种惶惶不安的恐慌

二总管崔玉贵也似乎比以前苍老很多,脸上甚至有了老人斑,眼眸发白,仿佛是要瞎了一般样子,他陪同在荫昌的旁边等着太后的到来

见荫昌额头滑落冷汗,崔玉贵就好心的带着一丝哀叹的宽慰道:“大人不用忧虑,太后一岁一老,这些个月里常有痢疾,年纪大了,或许总是难免的,这光景大体都还在后堂里,或许等一会儿才能来,您要嫌累,不妨先在门外继续站着”

荫昌听了这话,心里宽松了一些,可能提前进殿里跪着迎着太后也不是一般的奴才能有的隆恩,他怎敢起身,何况太后说来还是就来了

他就继续跪着,低着头,等着慈禧太后

这一等又是将近一刻钟的时间,慈禧太后才在两名老宫女的搀扶下走进宁寿宫,很多人以为皇宫里都是年轻貌美的少女等待着皇帝的宠幸,真相却是残酷的只有一群年华老去的老宫女,即使是年轻的宫女也实在谈不上何种姿色可言

特别是在慈禧掌控着皇宫的一切之时,连皇帝几乎都没有

这里只有一个比一个老的宫女和太监,一如这个帝国般的腐朽和苍老

陈腐犹如斑斑锈迹,正如这个落魄潦倒而虚弱不堪一击的帝国,即便这个帝国曾经强大过,正如此时一同走向衰弱和死亡的奥斯曼帝国一般

慈禧太后脸色苍白而全身乏力,身子骨里透着冷冷的寒意和再也无法掩饰的衰老,她在过去的半年里不仅有长期的慢性腹泻,而且经常失眠,一整夜的难以入睡

每当她一合眼她就会想起被自己下令杀死的珍妃

和所有的性格狭隘而缺乏仁慈的养母一样,她将皇帝对她的那些叛逆都视作儿媳的错,于是,她杀死了这个从一开始就让她讨厌和恨透的年轻女人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她回想起过去才知道年老的人也会一次次犯下曾经犯过的错,当她杀死那个年轻的女人之时,她和皇帝就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现在她只能一个人面对着眼前的困难和痛苦

她曾经为这个帝国带来的同治中兴,平定了粤匪和捻匪,还收复了疆至少她觉得都是自己为这个帝国而做的,可她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平定东北

半个月之前,她还一时心急的想过以秉办东三省政政绩颇佳又签署了《韩清通商续增条约》这样的功绩将宋彪提为军机大臣,招入京师,日后再给載沣留下空间和时间去对付宋彪

诏令已经拟定好了,但她在最后一刻放弃了这个极可能彻底毁掉整个帝国的冒险决定

宋彪不是曾国藩,也不是李鸿章,不是袁世凯和张之洞,别人不会这么傻的入京任由他们宰割

坐在龙椅上,慈禧静静的看着荫昌,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寄托和感伤

荫昌上前跪拜,道:“奴才奉天巡抚荫昌给太后老佛爷请安”

慈禧太后忽然有一种想要哀嚎的悲伤特别是当她听到“奉天”这个词的时候,曾几何时,大清国的根基居然都被别人占据了

其实她知道的东西还不多,不管是荫昌,还是增韫都隐瞒了太多事不敢如实禀告即便如此,想到宋彪在东三省已然拥兵十几万之时,她还是特别的痛苦

她知道,别说是在她有生之年,恐怕就是在載沣的有生之年也未必能够收复东北

慈禧终究还是回过神,凝视着荫昌感叹道:“听说你回京也有些日子了在奉天省当巡抚,总少不得要和宋总督打交道,那人脾气不太好,怕是难为你了”

荫昌答道:“回禀太后,奴才在奉天也没有受着什么气,宋总督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