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今日织锦二坊要血流成河了。休想让我对你有一丝愧疚。”
“你今日若得逞了,劫走朱五郎,带走买的里八刺,我们一群人跟着倒霉,到时你轻飘飘来一句,‘我身不由己’,滴几滴眼泪就完了,这也太虚伪了吧。你的命是命,我们就活该倒霉?”
王音奴哑口无言。
太子朱标带着世子和郡主进宫了,朱橚也跟着哥哥朱棣回宫,跪地请罪。洪武帝见儿子颓废失神的样子,心想儿子今天死里逃生,到底没舍得抽打教训,只是长长一叹,说道:“遇到红颜祸水,是你的命,也是你的劫,过去就过去了,以后莫要耽于美色,被红粉骷髅所诱。罚你闭门思过三月,可服气?”
本来以为按照父皇的爆炭脾气,至少会抽打一顿,罚俸降品级的,却没想到被轻轻放过了。
朱橚木然的磕头谢罪,“儿臣知错了。”
朱棣也跪地说道:“五弟年幼无知,自有过错。儿臣作为兄长,没能照顾好弟弟、及时发现北元探子的阴谋,实乃失察之罪,请父皇责罚。”
朱元璋叹道:“五郎今年也有十七了,还‘年幼无知’?四郎啊,你们都是即将出宫建府的亲王,将来统治藩地,保家卫国,这是每个皇子的荣耀,也是责任。五郎不能总是在你的庇护下,他长大了,要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顶天立地。”
“册封你们为亲王的诏书上,写明了朕要法古建邦,将你们分封到各地为王,今尔有国,当恪敬守礼,祀其宗社山川,谨兵卫,恤下民,必尽其道。掌控军队,守卫大明江山。”
“从汉朝七国之乱后,对藩王各种忌惮,从未有任何朝代敢法古建邦,给藩王如此大的权力。可是朕相信你们兄弟能够齐心协力,一起守护朕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
尤其是今日听说朱棣愿意舍身顶替弟弟朱橚当人质的事情后,朱元璋更加坚定了自己法古建邦的信念!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比起大臣们,我当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们。
那些悲观预计朕法古建邦后,将来藩王作乱,各自为阵,大明江山分崩离析的大臣们全都是想离间天家骨肉!
朱元璋固执朴素的认为,一个萝卜一个坑,藩地边关倘若不是自家儿子们镇守,那就是文臣武将们统兵在此,一个地方总得有人掌权吧!如果不法古建邦,那他的儿子们反而要受到大臣们的牵制欺负。
朱元璋觉得,我出生入死打来的天下,不分给自己儿子们,难道要拱手让给大臣?这没有道理啊!就像乡下地主买了田地,积攒家业,死后将家产分给儿子们,再由儿子们雇佣长工耕种,春根秋收,长长久久的永享富贵。
哪有把土地分给长工们,让儿子们端着金饭碗,可怜巴巴的看长工脸色施舍的道理?
再有劝朕放弃法古建邦想法的人,全都拖下去砍头!
☆、第65章 入坠深渊
八府塘,湖心小筑。
姚妙仪给永安郡主诊脉,昨日郡主腹痛见红,她被紧急带到了湖心小筑,为郡主保胎。
双手的脉都号过了,永安郡主双手摸着微微凸起的小腹,她咬了咬唇,嗫喏片刻,还是主动开口问道:“如何?孩子能保得住吗?”
面上和语气都听起来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内心的关切和期待呼之欲出了。
姚妙仪定定的看着永安郡主,这个女人从初时的反抗,到接受怀孕的现实,到对腹中胎儿提心吊胆的关爱,就像一把晒干的挂面扔进了开水里,从挺直僵硬,变得柔软顺滑,随着开水的沸腾而盈动。
无力反抗,便要被迫接受现实,还要麻痹自己,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一股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更悲哀的是,自己还要配合着燕王朱棣,将明教支持永安郡主的谎言继续下去。直到她安然生下皇嗣。
姚妙仪说道:“郡主平日忧思过度,时常夜不能寐,体虚乏力,对胎儿自是不好。我开的药只能医身,不能治愈心病,这安胎药不吃也罢,吃多了反而伤身。”
永安郡主长叹一声,“此乃心病,无药可医。我也知忧思伤身,对孩子不好,可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想若是生下朱家的孩子,将来九泉之下,如何面对惨死在朱家手里的父母和亲人?”
“孩子是女孩倒也罢了,如果是个男孩,将来他岂不是要像靖江王朱守谦那样尴尬?可是若保不住这个孩子,我岂不是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他活生生的一条性命,我岂能为他选择命运?掐断他的将来?”
永安郡主的脸上有母性的光辉,也有亡国郡主的悲哀,两种情绪交缠在一起,水火不容,每时每刻都像是在煎熬,孕期的妇女普遍都会发胖,而永安郡主却消瘦了,唯有小腹渐渐吹气似的变大,提醒她将要担当母亲的角色。
“姚大夫,你说我该如何是好?”永安郡主神情恍惚,目光时而黯淡,时而尖锐,看得出她倍受煎熬,否则也不会向姚妙仪做无谓的求援。
姚妙仪的目的是要永安郡主生下皇嗣。她只得继续说着谎言,“郡主莫要想太多了,我们明教是支持郡主的。上一次你不也看到了明教教主亲手所写的书信了吗?”
其实所谓的密信,是朱棣的谋士所写。
永安郡主缓缓摇头,说道:“朱元璋虽然信誓旦旦安慰我,说生下孩子后,会给我和孩子名分,换一个身份进宫,从此一家团圆。可是我担心他会食言,到时候去母留子,孩子被送到深宫,而我继续被幽静在湖心小筑,从此母子分离,永无相见之日。”
“妙仪,一个被马皇后抚养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和明教合作,反抗自己的父皇?可能我们现在定下的盟誓,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姚妙仪惊讶道:“皇上金口玉言,还能反悔不成?”
“你还是太年轻了。”永安郡主嘲讽一笑,“人若身居至高无上的位置。做任何事情都不愁找不到正当的理由。一言既诺,就是金口玉言。反复无常,就是帝王心术。总之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哪怕指鹿为马呢,也有无数人鼓掌说皇上圣明。”
姚妙仪暗道,如此看来,永安郡主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胡思乱想。郡主的父亲张士诚还是苏州吴王时,身处最纷乱复杂、群雄逐鹿的年代,看惯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见惯了尔虞我诈,生离死别,她不信朱元璋能守诺。
姚妙仪坦然说道:“郡主,倘若真走到那一步了,老实说,我也无能为力,看看教主是否有办法吧。”
永安郡主叹道:“我被幽禁在此,身边皆是皇上的亲信,平日也就和苏州同乡胡善围说一些家乡往事,善围是个不错的女子,但我不敢信她。外面有些我们张家旧日的幕僚门客和亲随,但现在我也不知他们是否还挂念我这个旧主,或许早就改弦易辙,忠于朱明王朝了吧,唯有你——和你能够讲几句真话。”
姚妙仪正色道:“多谢郡主的信任。”
永安郡主眼里闪出一抹癫狂之色,“我想过了,或许我的一生都会葬送在湖心小筑里,永远见不了自己的亲骨肉,我的孩子也永远不知道他亲娘是谁,为了保护他的生命,而受过多少煎熬和委屈,可是——”
永安郡主低声说道:“我也不会让他们的日子太过了!呵呵,姚大夫,你跟我来。”
永安郡主将姚妙仪带到书房,指着墙上挂着的《吴王行乐图》说道,“知道这幅画是谁所作?”
姚妙仪指着图轴上的篆刻落款说道:“吴中四杰之一的扬基。”
这副图轴非常熟悉,当初姚妙仪在此地更衣时,就是通过《吴王行乐图》而推测出了永安郡主的身份。张士诚自封为吴王,图轴里还有永安郡主少女时期的模样。此画就是扬基成为张士诚幕僚时,为吴王一家游园开家宴时所绘的行乐图。
这副工笔画笔触精妙,人物的表情,甚至轻风拂过树叶时的微颤都栩栩如生。
吴中四杰之名,实乃实至名归。
永安郡主说道:“扬基号称诗画双绝,我父亲惜才,生前十分器重他,为他刊印好几本诗集,并且请能工巧匠,照着他的几十副山水画雕版印制,装订成册,制作成了《杨公画谱》,这画谱已经刊出便备受推崇,扬基由此名扬四海。”
姚妙仪说道:“《杨公画谱》最初是刊印了一千本,后来的刻本都是照着画谱仿印的,不如最初的版本。如今在一些书坊之中,初本已经被奉为上好的善本,要价到五十两银子以上,有时候还买不到呢,留着惜售将来卖更高的价格。”
姚妙仪很纳闷,怎么突然扯到了扬基身上?自从张士诚死后,扬基已经转投朱元璋的怀抱,是朱明王朝的官员了,难道他其实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想着帮旧主张士诚复仇?
永安郡主似乎猜出了姚妙仪心中所想,悲戚一笑,“树倒猢狲散,良禽择木而栖。扬基这种大才子也不能免俗,他当初对我父亲忠诚,说父亲是一代雄主。如今跪拜在朱元璋脚下,三呼万岁,也是句句发自内心。无情多是读书人啊,我才不会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他。”
那你干嘛要提这副《吴王行乐图》?姚妙仪疑惑的看着永安郡主。
永安郡主流泪笑道:“我父亲当年掌控江南盐田和海运,富可敌国,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天下文人雅士,英雄侠客,无不投奔而来,苏州城繁华似锦,犹如人间天堂。明教三雄,我父亲最为强大。可花无百日红,我父亲最终败在朱元璋手里,我被他俘虏圈禁,甚至*与他,怀上了肚里的孽种!”
永安郡主眼里满是滔天的愤恨之意,或许腹中胎儿感受到了母亲强烈的情绪波动,开始在肚子里不安的蠕动起来。
永安郡主深吸一口气,吃了一块奶糕,轻轻抚摸着肚皮,胎儿得到安抚,渐渐安静下来了,郡主低声道:“其实我父亲也早有准备的,他将书房各种密信,账本,名册,还有部分财富藏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以备将来东山再起之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