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武帝嘴硬,“都快要成家的人了,难道还要像小时候那样哄着吗?他不嫌丢人,朕还嫌丢脸呢!”
马皇后叹道:“你呀,就是这个臭脾气,和自己亲儿子较什么劲啊。难道四郎闷闷不乐,皇上就开心了?你不照样看着碍眼吗?四郎最想要什么,皇上别装糊涂,你最清楚了。”
洪武帝知道马皇后在提醒他赐婚一事,其实到了现在,洪武帝依然不喜欢徐妙仪,但他也没有什么理由不成全儿子,大明各个家族最能配得上老朱家的,就是魏国公徐家了,何况徐妙仪还是家中嫡长女,论身份,绝对配当燕王妃,可是那姑娘的难缠的性格……
一想徐妙仪倔强不服输的眼神,洪武帝便有些犹豫,说道:“赐婚是迟早的事情,可徐妙仪的性子还需要再磋磨一下,还有四郎刚刚被严词整饬,倘若这时候就下旨赐婚,好像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吃,有些儿戏啊。再说今年要紧的是给太子选继室夫人,太子风华正茂,总不能一直没有太子妃。大哥的婚事都没着落,当弟弟的就靠后了。”
洪武帝这话说的也有道理,马皇后点点头,“太子妃人选确实迫在眉睫,皇上可有中意的人选?”
洪武帝面有难色,说道:“大明名门闺秀虽多,可仔细拨拉一遍,其实没有几个合适的,原本朕以前中意常槿,这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比她亲姐姐不差什么,照顾水生十分用心,还救过允炆,孩子们都喜欢她,将来足以母仪天下。可是常槿去年不知怎么回事,从家中祭祀回来,说一辈子不嫁,将来建一所道观住着。她已经传出这种话了,我们皇家难道勉强一个小姑娘么?”
“再就是魏国公徐达的四个千金,徐妙仪脾气太臭,可将她三个妹妹都是温柔懂事的,徐家女也配当太子妃,可是徐妙仪将来要当燕王妃,她是家中嫡长女,三个妹妹都是庶出,这样太子妃的出身反而比亲王妃低了,不妥不妥。”
马皇后听了暗自自忖:你说徐妙仪脾气臭,其实自己也是臭脾气呢。
洪武帝继续说道:“韩国公李善长家里的千金也是极好的,书香门第出身,温和娴雅,太子也喜欢文,将来夫妻定琴瑟和谐,可是咱们的公主已经下嫁了李善长的儿子,再选李家女为太子妃,未免恩宠太过了。”
马皇后也认同,“尚了公主的家族,就不好再出亲王妃了,何况咱们要聘的是太子妃。”
朱元璋对外戚的态度是十分复杂,他需要外戚的支持,同时也防着外戚,刚刚立国的大明需要通过和功臣名门联姻来巩固政权,但同时也忌惮外戚势力做大,威胁皇族的地位。
驸马和亲王妃如果出自一家,这明显不符合皇族的利益,韩国公家就不考虑了。同样的理由,曹国公李文忠家也是如此,李文忠亲娘就是公主,李家女再好,也不能当太子妃。
朱元璋说道:“然后就是卫国公邓愈他们家……”
话没说完,帝后对视一眼,心有灵犀:算了,就凭□□邓侧妃那个张狂的样子,邓家女绝对不做考虑。
帝后将京城世家淑女拨拉一边,居然真的挑不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姑娘。朱元璋看着马皇后,说道:“其实有一人朕觉得合适,但说出来恐怕皇后会拒绝。”
马皇后想了想,说道:“皇上是在说太仆寺马全的闺女吧?”
朱元璋点点头,“你始终不肯同意朕继续查你娘家亲族,朕觉得马家毕竟是朕的岳父家,倘若马家真有人存活于世,朕定不亏待。京城里传出马全他们家的家谱里有岳父大人的姓名后,朕派锦衣卫暗中起底马家,这是毛骧送来的马家家谱手抄本,你看看夹着书签的那页。”
马皇后翻开书签,上面记录了安徽宿州辛丰村一个叫做马二公的马家族人,娶妻郑氏,生有一女。
洪武帝说道:“家乡名称,岳父岳母大人的名字,还有岳父大人马二公的出生年月能对的上,朕觉得八成是真的。”
马皇后面容平静,合上了家谱,“虽说如此,但我父亲和母亲的墓志铭上刻着生卒年月,说不定是造假的人去幸丰村里抄录下来,准备蒙混过关的。”
洪武帝说道:“毛骧去查了寻到家谱的马氏族人,这本家谱搁在祠堂里,代代相传,应该无人敢作假,而且马全没那么大胆子敢冒认皇亲。”
马皇后贤惠善良,知书达理,从来不给丈夫添烦恼,由于早年太过操劳,历经磨难,她一直未能生育皇子,所以朱元璋一直有补偿马皇后的心思,想通过对岳父家的恩宠来安慰妻子。
马皇后知道丈夫是出于一片好意,但是她是个很谨慎的女人,熟读史书,知晓外戚之祸,她对娘家唯一存活的亲表舅武家赐给金银土地,还给了世袭的虚职,命表舅家世代都在幸丰村守护父母陵地,无一人在朝中做官。
对亲表舅家的管束尚且如此严格,那么对于早就出了五服的族亲马全一家就更警惕了,甚至连边都不想粘。
马皇后说道:“马全是去年考中的进士,晓得分寸,若无十分把握,不会主动认皇亲。他既然都没有主动认我,我更无需理会。无论这本家谱是真是假,马全他们家早出了五服的亲戚,血缘淡薄,认了也没甚意义,还是算了吧。”
既然马皇后坚决不认,朱元璋也不便强求,不过到底有些遗憾,说道:“朕听说马全的闺女出生时有吉兆,而且今年在龙兴寺和第一相士袁珙巧遇,袁珙给马氏相面算八字,说马氏命格极贵,天生凤命。”
马皇后只觉得可笑,“居然连天生凤命这种传言出来了。”
朱元璋说道:“这不是传言。是锦衣卫在龙兴寺的探子记录下来的,今春马全和女儿在龙兴寺巧遇袁珙,袁珙给马小姐算的命格就是如此,千真万确。”
马皇后顿了顿,说道:“天生凤命未必是母仪天下吧,有多种解释,可是袁珙和智及方丈前后脚离世了,无法当面与袁珙对质。”
朱元璋说道:“朕命钦天监也暗中推演过马氏的八字,确实是绝好的命格。或许袁珙因此泄露天机,遭了天谴,提前去了。”
马皇后笑道:“皇上,倘若真有泄露天机遭天谴这个说法,那么最该早死的应该是钦天监的官员。不过既然都这么说,改天找个理由宣马氏进宫见一见也无妨。”
☆、第184章 魔高一丈
光禄寺马全和马皇后是远房族亲,以及他家闺女命格极贵的说法当然也传到了东宫吕侧妃的耳边。
文官家的女儿,容貌才华都极其出挑,正对太子的喜好,而且还和马皇后沾亲……马皇后还召见了马氏,眼线来报,说马皇后听说很喜欢马氏,要她时常进宫陪着说话。
吕侧妃听到这些消息,一件比一件烦心,眼神里焦躁之意藏都藏不住,揽镜自照,镜子里的她依然美丽,有着中年女子独特的丰韵,可再多的脂粉也调不出青春的模样。
而马氏……想起御花园的惊鸿一瞥,吕侧妃醋意更浓了,烦躁至极,将梳妆台上镜子,首饰,胭脂水粉都抚到了地上。
朱允炆端着汤盅进来,无视地上的狼藉,暖言说道:“母亲,我叫御厨房炖了雪梨燕窝汤,最是降噪去火的。”
去岁身边的心腹嬷嬷安排被亲儿子用开水活活烫熟,以示警告后,吕侧妃心中隐隐害怕这个早熟的长子。
无疑,朱允炆是她的骄傲,但吕侧妃发现儿子温文尔雅下凶残叛逆的一面后,她又觉得害怕了,因为这样的儿子,她难以掌控。
母子两人都擅长演戏,虽然情感上已经开始有了隔阂,但表面上两人比往昔更加母慈子孝。
朱允炆双手捧着汤盅递给母亲,“这汤是御膳房炖的,不过里头的燕窝是儿子昨天用小镊子一根根挑出里头的杂毛清理的,您尝一尝。”
吕侧妃接过汤盅放在一旁,“既然是你亲手挑的,自然都是好了,待会放凉了我就喝。”
朱允炆却打开了汤盅的盖子,轻轻吹了吹上面的热气,“儿子放在外面凉一凉,现在不冷不热,刚刚好呢。”
吕侧妃实在没有心情吃燕窝,“允炆,娘现在不想吃。”
朱允炆体贴的说道:“娘不喜欢吃血燕?那好,今晚儿子连夜挑一盏白燕窝。”
“够了!你有完没完!”吕侧妃大怒,伸手要摔汤盅,朱允炆身形敏捷躲过了,脸上笑容一点没变,“母亲莫要生气,怒气攻心,秋天气燥容易伤肺,心肺受损,儿子会心疼的。”
“你——”吕侧妃被长子气得无语了。朱允炆尤嫌不够似的,双手再次递上汤盅,“母亲最近火气很大啊,太医说了,雪梨燕窝汤是降躁的好物,您真的不打算用一些吗?”
吕侧妃知道,今天她若不顺了儿子的意,明天的白燕窝就会送过来。
吕侧妃接过汤盅,喝药似的三两口就吃完了,“这下你满意了?走吧,我想静一静。”
朱允炆却优哉游哉的坐下了,“有些事情,就像这碗雪梨燕窝汤一样,该来的始终都会来,您着急上火也不管用,以为除掉小姨就安枕无忧?母亲,您想的太简单了。”
提到常槿,吕侧妃想起了那个烫熟的嬷嬷,不禁打了个冷颤,“我已经发誓,不会再动常槿这个丫头分毫,你何必咄咄逼人……我是你母亲!不是仇人!你为何还要嘲笑我!”
朱允炆笑意里带着几分嘲讽,“好教母亲知道,您以前冲动愚蠢的算计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后莫要再动这个念头了。皇爷爷和皇祖母从来没有将您扶正的意思,他们会一直选下去。马全此人看似无心追逐名利,不主动和皇祖母认亲,其实心里精明着呢,欲擒故纵这一套是我们早就玩腻了的招数。”
吕侧妃眼里迸出一股杀意,“无心名利?呵呵,那他考什么进士?当什么官?为何不在凤阳乡下当一辈子乡绅名士?皇上皇后怎么看不清马全这个无耻小人的嘴脸!”
朱允炆说道:“马全是凤阳人,和皇爷爷是老乡,又和皇祖母是传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