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大战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二卷)主编:[英]阿诺德·托因比-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芙驳掠锏挠⒐嘶崽刚庖皇率担踔猎该魉咝嘶峒哪骋桓鋈恕N颐且丫吹剑⒐梢耘伞耙晃挥忻娜恕狈梦氏L乩盏慕ㄒ椋延晌侄卦�7月18日会见霍勒斯·威尔逊爵士时提出。威尔逊当时注意到这是一个“我们223现在同它非常熟悉的”想法。象这样的试探者自然要受到怀疑的看待,因此这个建议在希特勒于8月11日接见但泽高级专员伯克哈特之前似乎一直没有得到过特别的注意。希特勒在这次接见中对于伯克哈特的一个建议,即他最好还是“同一位英国人直接谈谈”,回答说:“一位能说德语的英国人?他们告诉我艾恩赛德将军德语讲得很流利。”在希特勒与伯克哈特会见时有一部分时间也在场的纳粹但泽地方长官福斯特尔热情地支持这个建议。他提议由他本人来作必要的安排,并且在几天以后通过英国驻但泽领事同英国政府就这个问题通了信息。此外,8月15日魏茨泽克也以赞同的口气向亨德森提到“一位既能讲出色的德语又是内阁核心成员的人可以同希特勒谈一次话”的设想。这时德国的战争准备正在急速增加,以致使得英国政府想要去抓住“直接通向”希特勒的任何一个机会。伦敦因此仔细地考虑了赞成和反对特派艾恩赛德出使柏林的两方面不同意见。由艾恩赛德这样有名的人物访问德国,就会有几乎不可避免地把消息传出去的不利之处;因此担心消息变得公开之后可能会使希特勒更加难于在会晤以后改变他的调子。这样一个举动对英法两国舆论的影响也必须加以考虑。在这个阶段,在英国国内叫喊绥靖也可能会危及张伯伦的地位,而这种水平的英德双边会谈的想法更不能期望在巴黎会受到欢迎。还没有把希特勒向伯克哈特提议让艾恩赛德访问他的事告诉法国政府,但是当这个建议通过但泽又传到伦敦时,就在8月16日把这事告诉了法国大使馆。并且还告诉法国大使馆,外交部认为“顺着这条试探线索跟下去是没有用的”,因为根据希特勒和伯克哈特的谈话来判断,“不存在进行一次有益的会谈的基础”。不过,当8月21日由于宣布德俄公约即将签订而整个局势顿变时,伦敦也还没有打消派艾恩赛德去柏林的念头。如果是同希特勒接触,那就很清楚,连一分钟的时224间也不能失去;而决定不派遣特使的部分原因是,利用原有的外交渠道去接近一个外国政府是在紧急时期最迅速和最方便的办法:另外一部分原因则似乎是因为艾恩赛德不是政府的成员,而只有一位(用魏茨泽克的话)“内阁核心中的”大臣才有充分资格去同希特勒讨论国际危机的可能解决办法。因此,最后决定给亨德森送去一封立即转送希特勒的张伯伦私人信件,在信中表明英国政府对危机的态度,并且说清楚它已作好准备,如果必须打的话就准备打,如果德国人在这最后关头选择和平解决的话,那就准备给予充分的合作以寻求一项和平解决的方案。这封信于8月22日发交亨德森,信的内容和被接受情况将在本书后面某处加以叙述。
第三编 第一章1939年3月15日之后意大利的反应对意大利人民来说,德国的进入布拉格既令人震惊,又是一个警告。要是他们中间有一些人主要关心的是,唯恐大德意志在占有轴心国所赢得的任何赃物中的最大份额方面,甚至比以往更为成功,那么就可能有更多一些人因纳粹的暴行而为之胆战心惊,或担心德国的扩张会威胁到意大利本身的安全。照这样下去,纳粹的势力不久就会扩张到亚得里亚海沿岸。甚至在这个月的月底,反德国的情绪据说就已经几乎同1934年一样强烈了。墨索里尼本人有充分理由要感到吃惊、受辱和惶惑不解。这不仅是因为,轴心国伙伴之间的力量悬殊已经如此急剧地和明显地加大了;而且纳粹现在既然是以历史的理由而不是以种族的理由来为侵略辩解,墨索里尼对德政策的最有价值的保险因素之一也就消失了,而剩下来的那些保险因素则是建立在不可靠的纳粹诺言的基础之上,以及意大利自己使这些诺言能得到遵守的能力。象过去一样,意大利得到了下次可以分得赃物的许愿,但结果只不过是1938年纳粹德国并吞奥地利的历史重演罢了。此外,要是纳粹继续在东欧玩火,大战可能甚至在墨索里尼所希望的意大利准备就绪之前就爆发。最严重的一项考虑是,他现在必须决定是否继续寻求同德国结盟。如果他选择同德国结盟,法西斯特权阶级和意大利人民就可能要起来反抗,如果他选择削弱轴心国,西方国家看来也未必会使他因此而上算。而且,在德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这样突然激化之后。他是否有可能再回到象1922—1935年执行的政策那样的局面呢,或者意大利是否能够只以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中立国和未来的受害者的代价就同德国分离呢?很难期望墨索里尼会同情捷克人。1918—1938年的捷克斯洛代克是他特别厌恶的一整套事物的同义语: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议会民主,凡尔赛和约,法国同东欧226的密切关系和国际联盟;而且,他卵翼下的匈牙利同捷克斯洛伐克有宿仇。“鳄鱼”、“腊肠”和“臭蛋”是墨索里尼曾给捷克斯洛伐克取的一些绰号。现在德国是把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解决完全丢在一边了,而在1938年9月15日他“给朗西曼勋爵的公开信”中他自己却还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一切非捷克族的戾族通过公民投票实行自决——一个在涉及卢西尼亚人的地方他自己就不会遵守的解决办法。慕尼黑事件之后,墨索里尼和齐亚诺关心捷克斯洛伐克,主要是因为他们支持匈牙利和波兰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要求,他们还担心匈牙利贪得无厌的领土收复主义可能会给德国的扩张以新的可乘之机。他们似乎认为理所当然的是,如果慕尼黑事件以后的捷克斯洛伐克要被分解,那就会按照墨索里尼在9月里定下的准则实现:丢下“波布米亚”,斯洛伐克至少在表面上还装作独立。当匈牙利驻罗马公使在3月11日向齐亚诺发出警告说。如果德军开进斯洛伐克,他的政府将为匈牙利建立一段与波兰毗连的共同边界,齐亚诺就劝告他要平心静气和忍耐。两天之后,墨索里尼对危机仍未给予特别重视,而齐亚诺虽日益忧心忡忡,但感到除静待事态发展外,意大利别无选择途径。从2月底左右开始,意大利驻德大使阿托利科就不断地得到报告说,德国在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当他获知黑森的菲利普亲王已奉召去柏林时,他的怀疑得到了证实。3月13日,当阿托利科终于获准去会见里宾特洛甫(他曾百般推托而令人难以捉摸)时,他只获悉德国已放手让匈牙利去占领下喀尔巴阡卢西尼亚。然而,他向齐亚诺报告说,德国还存心并吞波希米亚,并使斯洛伐克沦为德国的保护国。3月14日齐亚诺得到这一警告时,他最初的想法似乎是,德国的行动将给意大利人民一种什么样的灾难性印象。另一方面,墨索里尼还不感到着急,或者不愿承认这点。“他想从匈牙利同波兰人商定共同边界而得到的好处中寻求酬报,他叫我去告诉布达佩斯:行动要大胆。”当然,意大利怂恿匈牙利去占领任何德国不打算扣住不放的领土是绝不会227自己吃亏的。法西斯报刊和电台利用这个机会来给人们以这样的印象:匈牙利收复下喀尔巴阡卢西尼亚要感谢领袖(墨索里尼)的帮忙;这一插曲在墨索里尼与捷列基、齐亚诺与恰基之间的贺电往返声中也就圆满结束了。3月14—15日夜间行动的纳粹计划,事先没有透露给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直到哈查已接受把捷克作为德国的保护国之后,阿托利科在上午4时才用电话报告给墨索里尼。面对这一危机,墨索里尼远没有表现出据说是法西斯主义显著特点的那种作决定时的迅速和坚定;而且甚至在这时,他的犹豫不决也从把这消息告诉意大利人民的方式中透露出来。15日,报纸仍在根据“给朗西曼勋爵的公开信”作文章。它指出,在哈查自己的请求之下,德国才给予保护的;并宣称,由于德国作出过保证和德、意两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分,意大利是有保障的;但是在这些幻想中,“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和“合乎逻辑的结果”这样一些不祥的词汇却表明在背后包藏着隐患。那天晚上和次晨都没有作出官方或半官方的解释,有几家晚报头版登载的尽是有关文官薪俸的通告,而不是来自布拉格的消息。齐亚诺在计划一项对抗行动方面似乎比墨索里尼要迅速得多。对于局势的严重性他没有抱幻想,特别是因为希特勒过去曾经向每个人都保证过,他连一个捷克人都不想并吞。德国人这一行动摧毁的不是凡尔赛和约所产生的那个捷克斯洛伐克,而是在慕尼黑和在维也纳建立起来的那个捷克斯洛伐克。将来对那些更加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声明和承诺,还能给予多大的信赖呢?所有这一切使得意大利人民感到烦恼和羞辱,要不承认这一点是办不到的。齐亚诺打算用来安慰他的同胞的是,意大利自己入侵阿尔巴尼亚的计划应该立即忖诸实施。当墨索里尼3月15日晨已同意这一行动但随后就改变了主意时,齐亚诺十分失望。他深信,入侵阿尔巴尼亚可以激励意大利的士气,而且在那之后,他们可以重新审查他们的对德政策,“德国的霸权主义也就开始被打乱了”。15日中午后不久由黑森的菲利普亲王捎来的希特勒口信,并没有使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消除疑虑。墨索里尼对报社扣发了一切有关亲王访问的消息,说意大利人会笑他的;“希特勒每一次占领一个国家,他就给我捎来一个信”。齐亚诺觉得,德国不应该拿只适宜于戈培尔宣传用的那些解释来搪塞它的忠实伙伴。希特勒发来的电228报向他的意大利伙伴作出保证,说有二十个师的德军现�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