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战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二卷)主编:[英]阿诺德·托因比-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把一切发展详尽地通知伦敦和巴黎;并且力求得到在来不及磋商的紧急情况下他们打算采取的行动的确切说明。从4月中到战争爆发前夕,曾一再提醒波兰政府,159不应忽视和平解决但泽问题和其他德波争执的任何机会。贝克本人则表示,在但泽的内部行政方面,他准备走出很长一段距离来满足德国的愿望,并且也可以考虑把但泽的对外关系的控制权移交给德国。一直到7月底,他似乎仍然愿意在原则上通过谈判来解决但泽问题,如果这可以用波兰的次要的让步来换取的话。但是贝克担当不起蔑视波兰舆论的责任,如果由他亲自来倡议与德国政府谈判的话。英国政府在4月18日建议,如果波兰政府仍准备“与德国探讨但泽问题的解决办法”,那么最好能够“用表现出它愿意谈判的心意,来使德国政府的论调站不住脚”。贝克的答复是,波兰驻柏林大使已经明白表示波兰愿意谈判,他必须先等待德国驻华沙大使(毛奇)带着德国政府的答复回到这里来。德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希特勒在但泽问题上已经说完了他的最后一个字;毛奇离开他的华沙任所一直到5月6日;德国政府和波兰政府在8月初以前似乎一直没有就但泽问题进行过直接的联系。6月初,贝克曾要求国际联盟高级专员伯克哈特(他被邀请去会晤希特勒)转告德国,波兰渴望实现缓和,并且准备把但泽作为一个较大问题的一部分来讨论。但伯克哈特似乎井没有传达这一口信(他本人的看法是,双方意见过于激动,以致目前没有任何希望来成功地进行谈判以获得一项解决办法)。贝克——无疑他是正确的——认为,但泽的地方长161官福斯特尔7月19日向伯克哈特作出的亲近的表示,只不过是一个花招。福斯特尔说,希特勒要他把与波兰的缓和关系搞好,他建议请高级专员调停当地的困难问题以使缓和实现。伯克哈特热情地对待这个建议,英国政府也认为应当认真地看待它,但波兰人仍表示怀疑。不过,到了8月间,当但泽的局势变得真正逼人时,贝克愿意作一次尝试,通过波兰代表和但泽议会之间的会谈,来解决当地的各种事件和问题。在西方政府这一边,哈利法克斯5月20日与博内和达拉第在巴黎会晤时,讨论了通过调解来和平解决但泽问题的可能性,如果(情况似乎也正是这样)直接谈判在目前根本办不到的话。哈利法克斯于是设想了一个方案,按照这个方案但泽可以作为一个德国的城市来管理,甚至也许在德国国会中可以有它的代表,但不能设防或由德国军队占领。它作为一个自由城市的特殊性质,则可以由一部特别宪法来予以维护,这部宪法由若干大国而不是由国联来给予保证。由于最近教皇的一项和平倡议结果令人失望,也由于法国不喜欢请意大利来做调解人这一想法,在哈利法克斯和法国的部长们会晤之后,伦敦研究了由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集体的或个别的,进行斡旋的可能性。当把这个建议向在华沙的肯纳德提出时,他劝告说,波兰舆论会把它看作是英国的决心正在削弱的迹象,而且由于德国也可能这样地来解释一项调解的建议,接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这一设想就被放弃了。不过,利用伯克哈特来作为中间人的可能性,仍时时在考虑之中。伯克哈特向伦敦外交部汇报了他与希特勒在6月初的会谈,当8月的第二周伯克哈特接到再次访问希特勒的邀请时,妥协也许仍有可能的微弱希望又复洁了。英国政府建议伯克哈特把他即将去贝希特斯加登访问的消息通知贝克,但他没有接受这个建议。161这大概是因为他认为,由于8月初波兰人对德国在但泽问题上的举动作了激烈的反应,他们已破坏了与德国缓和的前景。德国人大事宣传伯克哈特将成为第二个朗西曼,法国报纸也随声附和,这个插曲也就很自然地在华沙引起了极大的不安。波兰人对于一再告诫他们在采取任何不可挽回的行动之前要同英法政府磋商,不要落入德国的圈套,致使自己看起来象是侵略者,感到恼火那也是根自然的。“双方应随时将威胁到每一方国家独立的任何发展详尽而迅速地相互通知对方”这一义务,是哈利法克斯和贝克在4月4—6日的会议上达成协议的要点之一,它将载入即将签暑的英波互助协定。在这次会议结束的那一天,英国外交部次官普利茅斯勋爵在上议院对一个关于波兰独立的含义的问题作了如下的答复:显然,除非波兰自己认为它的独立处于危险之中,任何其他国家都是无法强加上一个不同的看法的。由于事情的性质是如此之严重,毫无疑问,波兰政府将随时把一切发展详尽地通知陛下政府,但是发生任何意见分歧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两国政府的政策——即抵抗暴力的控制——是完全相同的。贝克在4月的伦敦会议上不够坦率,这无疑要对英国政府后来的频频提醒他在任何危机中与巴黎和伦敦磋商的重要性,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第一次认为有必要作这样的提醒是在5月初,那是在希特勒发表演说和德国政府发出备忘录通告废除1934年1月26日的德波协定与贝克在5月5日作出回答这两个日期之间。英国政府担心贝克在回答希特勒时的调子可能会太尖锐;同时它认为,162如能借此机会消除由于报纸对英国保证的范围不断批评而可能引起的华沙的任何误解,那也是好事。英国和外国报纸上的某些文章仍旧强调独立和完整之间的区别,井建议英国政府应设法使波兰同意领土的改变;而其他文章则争辩说,由于只有波兰可以判断什么是对它独立的威胁,波兰僵硬地拒绝考虑可能导致和平地调整的要求,就有可能把英国拖入战争。因此,在华沙的肯纳德奉命去向贝克保证:英国政府将坚决履行它的保证义务,但同时它也坚决相信,波兰决不会因为它知道它在任何战争中都能得到英国的支援,就轻易地拒绝一项公正的解决办法,而这样的一次拒绝也许就会导致战争。不过,英国政府必须强调两点。第一点是,波兰政府必须完全信任它,不能象贝克在伦敦谈论他同德国打交道时所表现的那种缄默和保留。它信任贝克处理微妙局势的才能,但是觉得有权要求他把向他提出的任何要求以及他的打算和反建议充分地和尽早地告诉它。第二点是,虽然英国政府承认波兰必须是它的独立是否受到威胁的最后判断者,但仍期望它不会放弃一切谈判的希望,除非它深信威胁已不能用和平的手段来消除;英国政府也期望它无论如何应该在采取任何不可挽回的行动之前与英国政府磋商。最后,英国政府希望波兰政府能够立即把以下这两方面的情报通知它:需要马上予以反击的一种威胁的可能发展的态势(如果这一意外情况事实上是它所担心的),以及它打算采取的、用以消除或抵消这种威胁的步骤。肯纳德在5月4日向贝克读了这一信件,贝克立即对伦敦发生的“误会”表示遗憾。他为他与英国大臣们会谈时的不够坦率辩解,其理由是直到希特勒在4月28日发表他的演说时还没有把德国的要求(其内容他已在4月23日给了肯纳德)正式地或甩书面提交出来。贝克表示相信,在伦敦和华沙之间不会再有误会发生,并答应在他答复希特勒时避免说任何有挑衅性的话。贝克5月5日163的演说事实上是坚定的,但语气和缓,虽然在同一天答复德国的备忘录的照会中使用了一些比较尖锐的话。对于5月4日向他提出的以下这一问题,即如果在但泽发生突然的危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但不允许有磋商的时间,波兰政府将打算怎么办,贝克的回答是,不会发生这样的危机,除非德国人试图造成一个既成事实。他无法明确他说出,在一种假设的情况下,波兰人可能要被迫采取的步骤。但是他答应随时把任何威胁性的发展通知英国政府,并向它保证,波兰不会鲁莽行动,以致盲目地促成一次危机。在以后几周的外交上的意见交换中,英国政府又一再重复警告波兰,要避免表现得象是侵略者。并试图弄清楚,如果没有使用武力也没有德国的直接干预,而只是由但泽议会宣布但泽和德国合并,或者如果发生一种介于但泽表示希望与德国重新合并和德国军事占领之间的情况,波兰政府将怎么办。在波兰这方面,贝克继续在原则上同意与英国和法国磋商的重要性,但他也继续主张,政府不可能在事先就规定它可能不得不采取的步骤。他最多只能说,但泽和德国采取的措施将决定波兰反措施的性质。在交换这些意见时,也讨论了以下这种可能性:如果波兰人能够推迟军事行动,就也许可能有时间在柏林进行一项新的外交联合行动,并以英国的逐步动员来作为它的后盾。英国政府并不满意贝克对它的问题的答复,但是它承认这些事情只有士兵才有最后的发言权,它也知道它的询问在华沙已引起了几分愤慨。它因此在7月初决定派海外武装部队监察长、上将埃德蒙·艾恩赛德爵士去华沙讨论军事形势,并试图对波兰人在各种突然事变中将会做什么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艾恩赛德在7月的第三周访问了波兰,他在获得关于波兰人计划的确实164情报方面比外交家们更为成功。贝克仍旧是笼统地谈论适当的和按比例的反措施,但是斯米格莱雷兹解释说,虽然波兰不会不经过战斗就放弃但泽,但是他的战略将是防御性的,他也不考虑以武力占领这个自由市,不管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挑衅。他怀疑在但泽发生一次没有德国人干预的真正危机的可能性,这样的危机肯定会有事先的迹象,这就为磋商提供了时间。艾恩赛德得到的印象是,他已使波兰政府深信,随时把一切发展充分而迅速地通知英国政府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他的访问是成功的,如果只是因为他能够再一次使波兰人放心,英国政府最近的新外交行动并不意味着支持波兰抵抗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