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大战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二卷)主编:[英]阿诺德·托因比-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微妙的处境”,无意去询问“也许会使它为难的正式问题”,他还是问了如果南斯拉夫遭到攻击,它是否将“以武为捍卫自己”。米拉诺维奇说,没有得到直接的指示,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并反问道,英国政府遇到这样的事会采取什么态度。哈利法克斯回答说,如果法国和波兰准备采取行动来支持南斯拉夫,英国大概也会那样做的。意大利4月7日占领阿尔巴尼亚,是得到南斯拉夫的默认的,如果不是纵容的话,这自然使它又进一步要受轴心国家的摆布。在阿尔巴尼亚事变两周后,南斯拉夫外交部长辛卡尔马科维奇应召赴威尼斯与齐亚诺会晤。在这次会晤中(据齐亚诺的《日记》中关于这次谈话的记录)马科维奇同意南斯拉夫将拒绝英国的保证,如果英国提供的话,并将遵循一项在轴心国体系内解除武装的中立的政策,但倾向罗马。马科维奇又从罗马来到柏林(他是为保罗亲王几周以后的国事访问作准备的),当他在德国时,罗马尼亚外长加芬库与英国大臣们在伦敦也正讨论着南斯拉夫的局势。谣传马科维奇在轴心国家的压力下已同意与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取得谅解后分裂巴尔干协约国:但4月25日伦敦接到罗马尼亚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发来的电报,报告说保罗亲王在最近的一次接见中曾坚决否认这些谣言,并宣称巴尔干协约国的成员资格仍旧是南斯拉夫的政策的基础,虽然它的盟国也必须考虑到它的已出了名131的困难处境。加芬库问英国政府是否打算向南斯拉夫提供保证,他得到的回答是,关于这一点还没有作出决定。他提出要向保罗亲王(他即将去会见他)建议,请他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伦敦。英国政府同意了他可以这样做。5月5日加芬库在从伦敦和巴黎回布加勒斯特的途中到达贝尔格莱德,并会见了外交部长和摄政王。他发现马科维奇“极为惊慌,准备滑向轴心国”,但是很清楚,保罗亲王仍旧同情西方,虽然他也是“惊慌和犹豫不决”。亲王对罗马的国事访问将在5月10日开始,几周以后他还要到德国去。马科维奇倾向于认为,轴心国要南斯拉夫与匈牙利缔结一项双边协定的压力将会强大得难以抗拒。不过,保罗亲王答应加芬库,他不会与匈牙利订立具有约束性的约定。对罗马尼亚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因为1921年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同盟条约是直接计对匈牙利的,并在1939年2月重申继续有效,如果缔结了一项匈牙利—南斯拉夫协定,那它就会失去作用。两天以后,土耳其外长给与巴尔干协约国驻安卡拉的代表们一份将于5月12日发表的英土声明的内容摘要。关于土耳其即将与英国缔结协定、两国将就“确保巴尔干的安全”进行相互磋商的消息,使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都很担心,怕给它们带来不愉快的后果。加芬库显然害怕,如果他不使他本人和他的政府同这一英土意图的表白脱离连带关系,那他为了使轴心国相信罗马尼亚只不过是英法保证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花去的大量心血和气力就全部白费了。现在期望英土声明的措辞的任何改变是太晚了,加芬库只能强烈要求在将来任何国际文件中不要再提令人不愉快的巴尔干安全。在以后的几周中加芬库大力宣传这些方针,他公开表示他是以巴尔干协约国会议主席的身份这样做的,而且主要是出于对132南斯拉夫的“微妙处境”的关心。显然,加芬库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利用南斯拉夫作为口实以掩盖他自己在两个大国集团之间所耍的花招;但是南斯拉夫政府(更由于摄政王即将访问罗马)有充分理由要对可能给意大利和德国以借口来欺侮它的任何发展感到忧虑,这也是实在的。后来在5月9日,安卡拉有消息(来自罗马尼亚人)说,马科维奇曾召见罗马尼亚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并告诉他说,土耳其政府决定发表英土声明,是违反1939年2月巴尔干协约国会议在布加勒斯特的一次会上所达成的谅解的;依据这一谅解,巴尔干各盟国同意在事先未经相互磋商的情况下不参加任何其他大国之间的联合。据说马科维奇曾威胁说,如果发表声明,南斯拉夫政府“可能要被迫采取一项严重的决定”(这在安卡拉被解释为意味着它可能加入轴心国),但是同意暂缓采取任何确定的步骤,直到他会见加芬库之后。英国政府本以为土耳其政府的行动能同它的巴尔干协约国各盟国和谐一致,发现这个消息后很感不安,因为由于英法声明而使巴尔干协约国有任何削弱,那将同它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完全相反。因此,当南斯拉夫人的访问罗马平乎过去,而没有作任何象南斯拉夫已参加轴心国或与匈牙利签订了一项协定之类的惊人的宣布,它方才松了一口气。依据齐亚诺所记述的保罗亲王同墨索里尼的谈话,南斯拉夫人确曾答应要减少他们同巴尔干协约国的联系而更加接近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但是摄政王访问罗马133和柏林的主要结果是使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确信南斯拉夫并不“忠心”于轴心国,而是在两个大国集团之间保持平衡。5月21日,在南斯拉夫对罗马和柏林的两次国事访问之间,加芬库又一次会见了马科维奇,并从他那里获得一项保证:南斯拉夫在罗马并没有承担会削弱巴尔于协约国这一政策的任何义务。据罗马尼亚人关于这次会见的记述,马科维奇在另一方面也确曾警告加芬库说,如果巴尔干协约国肯定加入西方阵营,南斯拉夫决心维护它的中立,将被迫同它的盟国们分手;因此,加芬库虽然同意巴尔干国家不应与西方共命运,他也指出维持巴尔干的独立还含有不受轴心国的威胁的意思。两国外长同意,5月12日发表的英土声明将加强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地位,这对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也将是有利的;但他们也同意,任何把英土安排扩大到巴尔干国家的举动,对维持巴尔干的独立将是有害的。为此,他们希望在任何进一步的英土协议中不要提到巴尔干国家。他们还同意,加芬库应当立即把这个意思向安卡拉转达,以防再会采取某些使得南斯拉夫摄政王和外长在他们即将对柏林的访问中感到为难的步骤。罗马尼亚人在5月的最后一周里向安卡拉方面作了以上意思的转达,但对方听了以后表情生硬。不过,萨拉若卢同意,在保罗亲王从柏林回来之前不与英国缔结一项确定的协定(事实上这种协定还毫无踪影),并一般地答应在加芬库6月11日下一次访问安卡拉之前不采取决定性的步骤。在加芬库6月9日离开布加勒斯特到安卡拉去之前,他告诉英国公使说,他刚从德国和意大利公使那里得到类似的但不是相同的信息,警告他,如果罗马尼亚同意把英土声明中所记载的安排扩大到巴尔干国家,它将被看成是加入了一个与轴心国敌对的联合体。在他到达安卡拉后,加芬库极力想从土耳其外长和英国大使获得保证,即英土声明中第六款的规定将不在正式的英土协定中重现。萨拉若卢和纳奇布尔休格森极力想使加芬库相信(但没有获得成功),为巴尔干的安全而作出的较好安排将加强而不是削弱巴尔干协约国,另外,加芬库自己承认担心南斯拉夫将被迫投入轴心国的怀抱,这种担心也是虚幻的,特别是现在保罗亲王已访问过罗马和柏林而没有发生意外事件,看来甚至也没有受到过任何特殊的压力。加芬库最后从萨拉若卢那里得到保证:英土声明第六款的规定不会原封不动地在英土正式协定中重现。但他并没有答应,英国和土耳其政府将不实现它们在第六款中宣布的继续一起磋商巴尔干事务的意向。萨拉若卢的确似乎对加芬库的观点很少表示同情,而且(据加芬库的说法)也不十分理解南斯拉夫的真正困难。在罗马尼亚—土耳其会谈结束后,萨拉若卢告诉纳奇布尔休格森(后者有点感到意外),加芬库对第六款的反对“已135退居次要地位”,英土谈判可以继续进行而不必再考虑罗马尼亚的观点。不过,这并不是事情的终结。法土对哈塔伊问题的谈判现在正接近完成,这就意味着一项与英土声明条款相同、因此也提到巴尔干的安全的法土声明不久即将公布。加芬库竭尽全力想使法土声明中略去第六款或推迟这个声明的发表。他离开安卡拉后在6月中去雅典,劝说梅塔克萨斯向土耳其政府建议选择第二个办法;但在20日之前南斯拉夫政府已向安卡拉、巴黎和伦敦提出应当采用加芬库的两个建议中的一个的请求。法国、英国和土耳其政府都不愿推迟发表声明,因为并没有由于可早日缔结正式协定而下再需要它的前景,它们也不愿略去第六款,因为它们深信,法土和英土声明如果内容不相同,要比巴尔干各国去冒加芬库和他的同事们所忧虑的风险,后果更加严重得多。因此,在6月23日,公开发表了法土声明的全文。但是在安卡拉向大国民议会宣布时,土耳其总理依次对每一条款作了解释,当他谈到第六款时,他解释说,虽然这表示寻求安全并不仅限于地中海地区,但它一点也没有改变巴尔干协约国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协约国“仍保持它充分的和完全的独立和作为为和平效劳的一个独立因素的性质”。英国政府倾向于再想一想,它最好也对声明的第六款的含义作一次非正式的解释,这样也许有助于使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政治家们消除忧虑。它于是同法国和土耳其政府磋商:在巴尔干各国首都采取这样一种外交行动是否可取。不过,要说明第六款并没有恶意,同时又要说清楚各有关政府事实上的确打算使这一条款所包含的原则能付诸实行,虽然在将来的协定中并不需要重复使用它原来的词句,这确实是很困难的。不过,到了7月中,巴尔干各国对于第六款的不安情绪减退了;当南斯拉夫的保罗亲王7月20日在伦敦与哈利法克斯的会谈中根本没有提到这一点时,怀疑对这件事的抱怨是�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