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秦的豪门贵族们以迅速统一中土为借口,联手向秦王政施压,说白了就是逼迫武烈侯“出手”,看看武烈侯如何选择。
豪门贵族从武烈侯的选择中就可以判断出未来大秦政局的发展方向,由此各方势力也就能拿出合适的对策。
武烈侯上奏咸阳。
这是武烈侯率北疆军返回北疆后,第一次以奏章的形式正式向咸阳表明自己对未来中土大势的看法。
武烈侯在奏章中第一个阐述的问题就是中土的统一。
统一的目的是什么?是结束中土的分裂,是结束中土的战乱,是创造一个和平富强的新中土,是创建一个崭新的强大的新帝国。
那么在统一过程中,到底是吞并六国一统四海重要,还是稳固疆土安抚普罗大众重要?
荀子在《王制》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中土的普罗大众饱受了数百年战乱的苦难,到今天已经是不堪重负。大秦的国民也是一样。假如以桓齮将军在漳水河长城击杀十万赵军做为统一大战的开始,那么至今统一大战已经打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里,大秦国民付出了多少?大秦国民还能承受多少?
当统一大战进行到今天,当大秦的军队已经在北方抵达大黑河、在南方抵达淮河的时候,当大秦已经吞并关东五国几乎把整个中土并入大秦版图的时候,大秦的国力已经损耗到了极限,大秦的国民已经不堪承受,中土的苍生已经难以为继,这时候,大秦需要的不是渡淮作战一鼓作气击灭楚国完成统一大业,而是停下统一的脚步,让大秦的国民、让中土的苍生喘一口气,让刚刚吞并了关东五国占据了大片疆土的新大秦恢复一下国力。
想像一下,吞并了关东五国疆土的新大秦在休养生息几年后,其国力将发展到何种高度?大秦的国人将在几年后获得怎样强壮的身躯?中土的苍生将对给予他们生命和希望的新大秦以何种忠诚?如此强大的新大秦,新帝国,在几年后的最后的统一战争中,将爆发出何等可怕的威力?
总而言之一句话,大秦如其现在拖着一副伤痕累累的身躯,拿出最后一丝力气,冒着随时会崩溃的危险,去打负隅顽抗的楚国,倒不如把伤口养好,把身体养结实,把自家的家园建设得固若金汤,然后再去打楚国。这两种策略对大秦的未来,对中土苍生的未来,其利弊得失,一目了然。
武烈侯在奏章中详尽阐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休养生息”之策。
大秦的统一大业基本上完成了,楚国根本阻止不了大秦统一中土的步伐,楚国试图隔江对峙与大秦鼎足而立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在未来几年,大秦要以举国之力,要以前所未有的漏*点,去建设一个崭新的帝国。
中土自周武王分土地建诸侯以来,历经八百余年的分裂和战乱,一代代的中土苍生饱受苦难。今日大秦统一中土,以战争来结束分裂和战乱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而接下来大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治理中土,如何建设新帝国,如何让中土苍生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实现他们梦中的乐土世界。
武烈侯的休养生息原则就是“轻赋薄徭”。
“轻赋薄徭”从字面上理解要归结到赋税徭役制度,但制度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关系到国之根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的变革首先涉及到大秦的财经制度,继而又必然会影响到土地、兵制、刑法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的改革,最终它将对大秦基本国策造成深远的影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咸阳震动,文武百官陷入激烈争论,秦王政和中枢大员们也是各执一词,辩论不休。
秦王政暗自高兴。虽然武烈侯在离石要塞说了,他不再干涉朝政,而此举明显违背了承诺,但秦王政无心追究,相反,他非常需要利用此事来转移朝野上下的视线,转移朝堂上的激烈矛盾。
现在不论咸阳宫还是中枢大员,不得不承认武烈侯在统一进程上的论断,那就是统一大业基本完成了。一个日落西山的楚国不足为虑,而江东在很多人的眼里实际上属于蛮荒之地,这就如同西秦在中原人的眼里至今还没有摆脱野蛮印迹一样。因为利益上的争夺,大秦的豪门贵族们急于消灭楚国,所以在他们的嘴里,只要拿下江东彻底灭亡楚国,大秦才算完成了统一大业,但假如没有这个利益争夺,中原决战之后,在咸阳实际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豪门贵族也失去了一鼓作气杀进江东的动力。江东那个蛮荒而遥远的边陲有什么?如果不是妄图分封诸侯,有几个人愿意待在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在这个时代,中土文化底蕴最深经济最富饶的地区就是中原、河北和山东,齐赵魏韩四国也是借此而称霸。西秦和荆楚,无论战绩如何辉煌,无论曾经是否称霸一时,始终都是蛮夷。至于江东吴越,更是蛮夷中的蛮夷。
既然统一大业基本完成了,那么统一大战就不再是咸阳的第一要务,相反,稳定和控制新占领疆域,迅速恢复国力,才是咸阳的当务之急。
大秦统一中土,仅靠灭人国,占人地,显然无法持久,必须收服人心,而赢得中原、河北和山东三地的民心,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收服民心?当然是让利于民,让天下苍生都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统一带来的好处,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秦人的统治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轻赋薄徭”这一休养生息的基本原则的本质就是让利于民,就是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划一大块给普罗大众。
从土地私有化到重建世袭,再到轻赋薄徭,武烈侯一步步地把自己“让利于民”,把自己“民富,则国强”的政治理念逐渐落实到国策中,这导致大秦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不断地向“民”倾斜,这个民不但包括豪门贵族,寒门贵族,也同样包括普通国民和庶民。
秦王政和他的追随者们从这些国策变革中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些变革实际上正在增加地方和民众的权益,而中央的权力和财富却受到了削弱。
然而,中土形式摆在这里,统一前后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而且越来越激烈,尤其“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国祚安危,这时候中央应该及时调整策略,应该把稳定疆土、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放到最高的位置上,而统一战争则应该暂时停止。
秦王政再一次拿出了他的特权,下令中原决战结束,王翦和中原大军陈兵于淮河以北,麃公和东南大军坚守于彭蠡以西,与楚国形成对峙。
=
=
=
第404章 能否回京?
第404章 能否回京?
中土现在是百废待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南下灭楚要花钱,北疆防御要花钱,新占领地区的局势稳定和经济恢复要花钱,统一全国的文字、度量衡、钱币甚至包括整修连通全国的驰道都要耗费大量钱财,而咸阳财赋早就入不敷出,赋税的征缴和徭役的征发力度已经是越来越大,国民不堪重负。
武烈侯在这个时候提出暂缓南征灭楚,先稳固已占领疆土,实施“与民休养,轻赋薄徭”之策,虽然可以迅速稳定大秦疆土,恢复大秦国力,但因为政策上是推行“轻赋薄徭”,是“让利于民”,所以贵族、普通国人和庶民都可以从中受利,而中央和地方府署却因为赋税增收和徭役征发暂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反而无法享受到“休养生息”带来的直接好处,因此,这一变革策略在中央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从贵族的立场和利益来说,他们当然赞成“让利于民”了,他们自己就是“民”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这个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但从中央和王国的立场和利益来说,“轻赋薄徭”在短期内,在王国总财富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在“民”没有满足自身需要之前,中央和王国实际上无法从这个政策中受益,相反,还要把本属于中央和王国的利益让渡于民,这导致中央无法集中王国财富进行一系列的可以帮助中土进行重建、恢复和发展的大事情。
归结到战略层面,就是要稳定还是要发展?
如果要发展,现阶段也就是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如此就要以牺牲稳定为代价,其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叛乱迭起,镇戍地方的功臣更有可能借助地方势力割据称霸,继而形成分裂。到那时中土陷入战乱,大秦危机四伏,国祚岌岌可危,统一大业功亏一篑,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果要稳定,现阶段就必须实施“与民休养、轻赋薄徭”之策,那统一大业就要暂时中止,其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地方势力乘机坐大,镇戍地方的功臣即便不割据称霸,也会与中央形成对抗,中央的权威一旦受到压制和打击,旋即就会造成第二个恶果,那就是统一大业受阻,中土一分为二,大秦和楚国可能会划江而治,大秦陷入南北受敌的窘境,到那时就算国力增强了,发展也是极度缓慢。
如此一目了然,不管是要稳定,还是要发展,对中央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地方势力,就是镇戍地方的功臣,就是中央鞭长莫及的边陲封国和边陲郡县。说到底,就是“集权”和“分封”这对当前最大的最重要的矛盾始终存在,始终威胁着大秦,中央不论是实施“稳定”战略还是实施“发展”战略,都严重受制于这个最大的矛盾,都被这个矛盾所捆缚,无法放开手脚痛痛快快地建设新帝国。
=
初夏,秦王政书告武烈侯,咸阳在中原决战结束后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在发展战略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而武烈侯在这一战略上的意见让中枢的争论愈发激烈,所以秦王政打算请武烈侯回京,请上将军王翦、蒙武、麃公回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大秦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
秦王政征询宝鼎的意见,你是否愿意回京共商国事,决定大秦未来的命运。
秦王政也是考虑很久才做出了这一决策。
武烈侯如今在北疆的威望如日中天。现今北疆局势太过复杂,外有匈奴这个强敌,内有秦人、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