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启瑜看着韩景,他知道韩景是跟着姐姐一并去福州,从最开始到如今,经历了也看了许多的事情。
韩景温言道:“很多的时候,并不能随心所欲的,越是位高考虑的就要越多,就像是普通的百姓,需要考虑的只是一家子的生活,而一县的县令需要考虑的是一县百姓的生活,一直往上去想,陛下需要去考虑的是所有百姓的生活。”
“所以位置越高,越不好做决定,因为牵扯的太多了。”韩景是见过严舒锦的辛苦的,外面的人只觉得严舒锦威风八面的,却没想到多少个日夜严舒锦不能入睡:“做错一个决定,最终关系到的不是一个两个人,一家两家人的生活,而是很多很多人的。”
严启瑜神色渐渐坚定了起来,说道:“我知道了。”
严舒锦问道:“你知道什么?”
“有些决定不是错的,我可能永远做不出这样的选择,可是我也不该觉得这些是错的。”严启瑜说道:“我依旧觉得他们很可怜,但是我不觉得伯父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严舒锦应了一声。
严启瑜忽然问道:“姐姐,当初京城关于我的流言,伯父没有管也是有别的考量吗?”
宣王神色变了变,原来儿子一直没提过这件事,他本来以为事情过去了,儿子就没有放在心上,可是没想到此时却被儿子问了出来,怕是儿子心中一直有芥蒂的。
而这样的芥蒂,严启瑜却是不愿意和父母说的,只是等见到了姐姐才愿意说出来。
严舒锦也没让严启瑜失望说道:“伯父自然是有想法的,只是有些时候,每个心中家人的位置是不同的,你是我弟弟,我自然不愿意你受一点委屈,可是旁人却一定这样,毕竟伯父不是你的父母,更不是你的姐姐,对不对?”
第232章 磐石包子再对峙
哪怕严舒锦的话说的再漂亮; 听起来是为了严帝开脱; 可是除了严启瑜外,宣王和韩景都听出了严舒锦话中的意思; 严帝是伯父也只是伯父而已,并不是可以全然信赖的亲人; 在严启瑜还没有明白的时候,严舒锦已经帮着他和严帝之间划了一条沟。
宣王听出来却没有吭声,而韩景更不会提醒这点。
说到底严舒锦也是小气的人; 虽然有时候是认可严帝的做法的,可是却觉得有些是不对的。
宣王见女儿神色有些疲惫; 说道:“好了,贵哥让你姐姐先去休息。”
严启瑜乖乖应了下来; 说道:“好。”
严舒锦笑着说道:“杜先生把在福州的事情都写下来了,我这次也给带来; 你仔细翻看; 不过不要往外传知道吗?”
严启瑜满脸喜色说道:“好。”
严舒锦让人把一箱子的书给送来,这箱子不大; 而且是严舒锦随身带着的,其实就是杜先生身边多了几个人后,他就让这些人写的。
不过是动动嘴的事情; 还能给人安排事情做不去打扰自己; 杜先生丝毫不嫌麻烦的。
晚上的时候,韩景就没有留下一并用饭,他是去陪着袁氏的; 还与袁氏说了进宫的事情,袁氏还没进过宫,心中难免紧张,可是再紧张她也是要去的,毕竟关系到儿子娶妻的事情。
袁氏还有些担心严舒锦:“那些人怕是会为难公主。”
韩景坐在一旁说道:“说不得最后还是公主占上风,有些时候道理不是人多就是对的。”
袁氏也明白这点,而且在福州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她做的,也难免出门在外打理生意,若是旁人来说,怕是要指责她抛头露面了:“还有楚婉的事情。”
楚婉和那三个孩子,身上也都有楚家的血脉,这次严舒锦也把他们带进京了,为的就是让楚璧见一见。
韩景说道:“公主会有安排的,可惜没能寻到楚婉的弟弟。”
这确实是件可惜的事情,只不过也无可奈何,就连袁氏的家人还没能找到,当时战乱很多人都没了消息,甚至不知道是死是活的。
袁氏叹了口气说道:“能寻到楚婉和三个孩子已经是极好的了。”
韩景这才没再说什么。
袁氏想到楚婉,摇了摇头:“她也不容易。”
楚婉在知道楚璧的事情后,若是楚璧愿意,这次进京楚婉就想把儿子留下交给楚璧的,而她带着两个女儿回福州,袁氏觉得楚璧是因为想让儿子有更好的前程才这般选择,韩景却知道,是因为楚婉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这个儿子也大多是慈幼院的人照顾的。
按照严舒锦的说法,就是楚婉觉得两个女儿离了她就会活不下去,而儿子不会,儿子很多人照顾,怕是早在楚婉生母带着弟弟改嫁,却不要她的时候就造成了这样的想法,到后来又遇到了那个村子的事情,使得她有些偏执了。
韩景不好去评价楚婉的好坏,因为这并不是楚婉一个人的错,真说起来楚婉也是无辜的。
母子两个又说了一会话,宣王妃就来了,韩景就先离开了,宣王妃和袁氏要谈的也是儿女嫁娶的事情,不过因为知道袁氏辛苦,宣王妃倒是没留太久,大致说了一下,又让她放心,就离开了。
第二日一大早,严舒锦醒来的时候,只觉得浑身发懒的,玉珠端了温水来,因为玉润嫁人了,严舒锦身边又多了一个人,就是当初陶氏收养的孤女李杏儿,如今李杏儿改名玉杏。
严舒锦梳洗完又喝了杯蜜水,这才坐下让人给她梳妆,因为要入宫的缘故,打扮的要郑重许多,严舒锦也很久没有这样的装扮了,一时还有些不适应,觉得有些沉甸甸的,只是看了下银镜,见里面的自己很是漂亮,也就不觉得沉了,反而开开心心欣赏起来。
因为还没用早膳,严舒锦就没换衣服,而是陪着家里人用膳。
不管是宣王还是宣王妃都没提早朝的事情,反而让严舒锦多用一些。
这次宣王妃没有再去送严舒锦,严舒锦是跟着宣王一并坐的马车,严启瑜和韩景在外骑马,等把宣王和严舒锦送到宫门口,严启瑜就要带着韩景去太后宫中了。
这不是严舒锦第一次走这条路,在门口迎着她的依旧是赵忠,如果说不同的,是这次宣王就在她的身边。
宣王感觉到女儿正在看他,就看了过去,对着女儿笑了下说道:“别怕,万事有我。”
严舒锦咧嘴笑了起来,她才不会怕:“赵公公,你记得和祖母说,我想吃烤鸭,要那种有卷饼的。”
赵忠愣了下才反应过来说道:“是。”
严舒锦想了下继续说道:“还要蟹黄豆腐汤,灌汤的鲜肉包。”
赵忠都仔细记了下来。
宣王听着女儿的话,也渐渐放松了下来,他本来以为女儿是为了安他的心才表现的这般不在意,可等到朝堂上,宣王忽然发现,他错了,女儿不是为了让他放心才这般的,而是真的不在意。
哪怕是面对大儒,依旧格外的淡定,甚至可以说态度很嚣张。
宣王就见大儒和女儿当朝对峙,大儒言:“听闻公主在福州开设女学。”
严舒锦说道:“王先生年纪不小,却挺喜欢听这些的,是开了女学。”
宣王忽然不担心了,因为他有一种感觉,一会是不是要叫太医,这大儒看起来年岁不轻了,怕是经不起打击,不过他还带了个学生来,就算倒了也有人扶着,这样一想宣王又觉得不需要找太医了,毕竟这是给自己女儿找麻烦的人了。
严舒锦还不知道自己父亲心中的想法,只是很熟练的站在中间,回答完了王老先生的问题,还说道:“陛下,这周围可得让侍卫看严实了,别再来一个撞柱的,说不得真死了,脏水又要泼到我身上了。”
这话说的很是不客气,知道内情的官员神色都有些不好看,倒是有些武将忍不住笑出声来。
严帝也没生气,说道:“放心。”
严舒锦这才看向王先生。
王先生只觉得平生再没见过这样的人,果然是泥腿子出来的,一点廉耻都不懂:“你可知女子就该相夫教子,这般抛头露面不守妇道,都是……”
“等下。”严舒锦打断了王先生的话:“我有一个疑问,你有母亲吗?”
这话一出,王先生脸色变了,不仅是王先生有些文人神色都难看,王先生的学生忍不住说道:“公主可知尊重两个字怎么写?”
严舒锦笑了下,说道:“看来是有的,只是我闻王先生话中,字字贬低女子,还以为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
王先生沉声道:“我生母贤良淑德,在我父死后,更是不曾改嫁,甚至不再踏出家门一步,我自是尊重,而福州竟然鼓励妇人改嫁还许她们告夫,怎配我尊重?”
严舒锦看着王先生说道:“你母亲的选择是你母亲的,我尊重你母亲的选择,可是从你的话,倒是觉得本应如此,这样才值得你尊重,我却觉得你母亲很是可悲,怕是你心中还惋惜本朝没有贞节牌坊吧。”
“再嫁还是守寡都应该是女人自己的选择,而且你觉得你的尊重值多少钱?她们再嫁让你出钱了吗?”严舒锦冷声说道:“你一文钱没给她们,她们更是没吃过你一粒粮食,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的?你的尊重?你觉得谁在乎吗?”
严舒锦冷哼了一声:“这位老先生,你怕是把自己看的太重了吧?难不成你觉得没有了你,百姓的日子就不过了?没有你的尊重,百姓都该去自缢吗?”
这话说完,王先生就听见朝堂上有人没忍住笑出声来。
就连严帝嘴角都往上翘了翘,其实他心里也是支持寡妇再嫁的,这样才能增加人口。
王先生被气得神色变了变:“小儿胡搅蛮缠。”
严舒锦也没生气说道:“您这时候知道我年纪小了?你指着我骂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呢?这么大把年纪做什么不好,非要揪着我来说话,难不成踩了我你就能羽化成仙了吗?”
王先生怒道:“公主在封地行牝鸡司鸣之事,是还不是!”
“你这空口白牙的就忽然给人定罪,可有证据?”严舒锦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