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照唐宋军衔而简变之,如十人之队长称佐尉,百人之长称校尉,五百人之长称都尉,千人之长为郎将,五千人之长方称将军。如徐文便为郎将,曹广弼自领下将军俸禄,欧阳适、阿鲁蛮、萧铁奴均依曹广弼例,不好意思越到二哥头上去,都只称下将军。汉部承尚武之风,征战经年,有功之士、能战之人甚多,主力陆军系统的正规编制不到三万人,而郎将之才却近百人。
折彦冲在汉部元部民会议之后到辽东半岛北部巡视,陆军除了在重要地区值勤的将官以外,自郎将以上全部汇聚。这次会议于曷苏馆部边缘召开,地点在上十二村中最东面的村落。汉部陆战三大将曹广弼、阿鲁蛮、萧铁奴都随折彦冲出现,杨开远作为后勤之长、杨应麒作为中枢枢密也都列席。
数十人济济一堂,但气氛却与四岳殿完全不同!元部民会议上虽也显得一本正经,但毕竟还有许多文人与市侩的气息掺杂在里面。但在这里,有的只是内敛的杀气和纪律化了的武勇!折彦冲在四岳殿中还保持着亲和,但来到这里便是一脸的冷肃!
“原来我们汉部的军伍变得如何冷酷了。”很久没过军伍生活的杨应麒对这种氛围感到有些陌生,在这个场合里,连他都不敢谈笑生风了。
这次军事会议由阿鲁蛮主持,先是嘉奖和提拔了过去一年中表现出色的将领,荣誉部分由折彦冲亲自授予,实质奖赏则由杨应麒颁发。
奖赏之后,是对部分兵将进行提拔,同时宣布汉部将在三年之内,于现有的上十二村附近再增设十二座同等规模、同等强度的军事村落。没有人出声,但每个中缓将领眼中都泄漏出了他们对于扩军的狂热。整个房间里只有杨应麒一人和别人想的不一样他想的是这多出来的十二个村落得花多少钱!
跟着,开始进入议事阶段。虽然是公开议事,但探讨事情的主要是几位将军。先是杨开远讲了一些后勤队伍因革事宜,跟着是杨应麒根据政务与经济的配合进行补充。这个话题说完之后,才开始讨论起汉部两支“偏师”的情况。
汉部在进入辽南以后,逐步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起以辽口军为中心的主力军事系统。但在这个系统以外,有三支实力非同小可的人马因历史原因也得以保存,并游离在汉部主力军事系统之外。
第一支是独立于陆战队伍的水军,由欧阳适领衔,但实际上现在欧阳适所直接控制的水军兵力也不过是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其它部队都由津门枢密遥控。
第二支就是萧铁奴部,由于长期活动在汉部辖地的西方,因此在汉部军中也被称为西军。西军的编制人马完全是在自发中形成,除了接受辽南财政的供养、听从折彦冲的将令以外,和汉部的主力军事系统简直一点相似的地方都没有。
第三支则是阿鲁蛮领导的曷苏馆部,因其长期活动于汉部辖地的东边,因此也被称为东军。东军虽然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和西军相比,与主力军事系统的关系便显得较为密切。辽南主力军事系统中存在着许多胡族血统的战士,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从阿鲁蛮控制下的部族里吸收的。而曷苏馆部的军事机制也越来越向上十二村靠拢。
当初阿鲁蛮虽然有机会在大金政权内部争取到与折彦冲平起平坐的地位,但他本人却主动放弃了,并将与汉部并立的曷苏馆部越拉越南,到如今曷苏馆人几乎都自认为汉部了!可以说,曷苏馆部己成为汉部在半岛西北方面的长城,阿骨打上次南巡的时候虽己提前调开了阿鲁蛮,但仍然选择从东边进入半岛,由此可见他对曷苏馆部实力深感忌惮。
曷苏馆女真开化较早,农牧都是好手,这也是他们能够很快融入汉部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在与汉部发生关系之前,曷苏馆人的战斗力并非很强。这种情况在阿鲁蛮来到后才发生巨大的改变。一方面,由于津门对曷苏馆经济上的补贴使得阿鲁蛮有足够的财力在族内挑选英才,让赢弱者去种口、牧马或做工,只留下强者中的强者为兵服役,加上汉部提供的精良兵器,让曷苏馆人的单兵战斗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在汉部商队以及海船水师的支持下,阿鲁蛮利用几次安抚东海女真的行动不断地吸纳东海女真中的勇士,慢慢地建起了一支可以与萧铁奴军媲美的半蛮族军马。
这几年来,女真的东线一直无事,除了完颜氏之前就己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基业以外,阿鲁蛮的努力也是一大原因。不过也正因此,如今东海女真中的许多部族,己是“先知有汉部,然后才知道有完颜”。东海女真虽然也称女真,但那只是外人对长白山以东灏临东海一带各个部族的通称,其实这些部族每一个都有各自的来历和名号,与完颜部女真关系不大。汉部在冲突中显示了自己的强大,又在交易中展现了自己的信义,许多部族便向汉部示好,甚至是举族西迁,成为汉部的战士、工人、牧民或者渔夫。
萧铁奴与阿鲁蛮说完自己部队的情况后,才由曹广弼向将领们通告这次元部民会议关于“从金伐宋”讨论的决议。大部分兵将心中都认为这样的讨论实属多余,打还是不打,大将军一句话就决定了,何必}自费口舌?在他们看来,那个元部民会议的决定根本就无足轻重!但是接下来,曹广弼的一句话引起了几乎是所有人的讶异。
“由于这次我是反对从金侵宋的,如果最后汉部被迫作为侵宋的前锋,我将无法胜任统兵之责,因此请求辞去在军中的职务。”
二将军要请辞?这怎么可以!
除了之前己经知道情况的杨应麒、萧铁奴、杨开远、阿鲁蛮等人,在场几乎没有不惊讶的。但阿鲁蛮和杨开远脸色仍有些难看,似乎对这件事情很有看法。
虽然曹广弼这两年在对外的战功上比不上萧铁奴,但在汉部的主力军事系统中,他的威望除了折彦冲之外无人能比!在许多中层将领心目中,伐不伐宋都无所谓,元部民会议的决议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两件事搅在一起竟会引发二将军请辞,这便让他们大感震惊了!有不少人忍不住望向折彦冲,希望大将军能够拒绝二将军的请辞,挽回二将军继续留在军中任职。但是折彦冲没有。
“好!我同意。”折彦冲这四个字,比曹广弼刚才的请辞更让将领们惊骇。幸好他接下来还有一句:“不过只是暂时。从金伐宋之事一了,你还是要回来的。”
将领们稍微放下了心,曹广弼心中却有些黯然。事情一了还要回来,可万一没法了呢?不过他并没有表露出他的心情,只是无喜无忧地应道:“是。”
第一六六章 使者
阿骨打死于金天辅七年,阿骨打死后吴乞买登位,印以当年为天会元年,第二年为天会二年。
从天会元年最后的几个月到天会二年,由于会宁对折彦冲采取了安抚政策,让汉部得到了宝贵的调整时间,辽口城也在这期间得以重建。而折彦冲的老实同样让吴乞买能够从容布局。在对待汉部的事情上,吴乞买正逐步与宗翰、宗望取得了共识。可以代表宗翰的完颜希尹与韩昉、可以代表宗望的宗辅与刘彦宗或长居于会宁,或往返于两地之间,保持着会宁朝廷与这两大实力派首领的沟通与接触。
宗翰要求扩军,吴乞买便给他增精兵五千;吴乞买希望宗望能多援引一些燕人士人入朝助理朝政,宗望也欣然从命。女真的三大势力互相优容,越抱越紧,吴乞买的统治基础也越来越坚实。而这个时候,汉部却正为是否伐宋之事大生烦恼。
金国在内部事务越来越顺的同时,外交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成果。西夏在几次援辽失败中看到了女真的强大,深感这个新兴之族不好惹。而吴乞买正要集中力量应付南方之事,因此授权西路军,在宗翰的主持下把阴山南部的一大片地方割给了西夏而这片地方又“刚好”大多是萧铁奴余部驻守的地区。萧铁奴在津门听到消息后暴跳如雷,却也无可奈何。西夏得了甜头,虽然还对女真有所警惕,但眼下既与女真有并存的可能性,便乐得维持现状,对金称藩。不久,西夏国王李乾顺进誓表于金,而同年吴乞买也赐西夏誓诏,两国建立起了宗藩关系后,金国的西线便算暂时稳住了。不过,吴乞买还是有些担心蒙古。
去年导致阿骨打“南巡”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听说蒙古东侵。即便当时正在阿骨打丧葬期间,吴乞买与宗望还是派出得力人手进入蒙古调查情况,结果发现那部“炫兵于中京州县”的骑兵根本就只是一个误闯入大鲜卑山南麓的小部落,与蒙古部关系不大。但吴乞买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广派间谍,终于侦察到漠北蒙古部在合不勒的领导下确实有兴旺的迹象,不过目前正在与梅里急部等纠缠,短期内似乎并无东侵的能力。
天会二年年中,会宁发生了一件目前看来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阿骨打的嫡长子宗峻病死了。这个无甚功绩的年轻人死时连儿子也没有,只留下了一个肚子鼓起来的妻子。宗峻同父异母的兄长宗干也不嫌弃他弟弟留下的这个孕妇,大大方方纳了。宗峻可没有一个像完颜虎那样的妹妹,所以这件事情和宗雄死后妻子改嫁的事情相比简直顺利得不值一提。不过宗峻怎么说也算是阿骨打的嫡长子,他死了还是得郑重地告知四方的这当然也包括津门。于是由宗翰推荐来会宁的汉臣韩昉便承担了这一责任。不过这只是表面任务,吴乞买还交给了他另外一个任务:窥知汉部虚实。
完颜希尹是宗翰一派,韩昉是宗翰提拔起来的,所以两人在会宁时的关系天然地便比较紧密,韩昉出发之前完颜希尹便叮嘱了他一些要紧事宜,尤其让他小心杨应麒那只扮绵羊的狐狸!
此时会宁与津门的关系尚处在紧张时期,完颜希尹乃完颜部近宗重臣,到了辽南折彦冲也不敢拿他怎么样。但像刘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