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氏叹息一声。
沈兴淮淡淡地说:“姆妈,以后还是不要让她送东西上门了,人家卖这个的白送给我们多不好意思。”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人家非不要钱银,我今天就还了个蹄膀回去。”
“你可怜她,斗米恩升米仇,旁人家的事情还是少沾染为好。”沈兴淮这般说道。
范先生批评:“冷血。”
沈兴淮懒得同他说道,范先生这人吧,就是不通庶务,也是这前半辈子太顺了,读书做官这一套倒是懂,人情交际却是不行。好歹有颗待人真诚的心,又是地位高。但这平民小百姓又不同他,他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估计连米价还不知道。
沈三当然是和儿子一般想的,怕被范先生骂,未说什么。
江氏想想也是,若是染了一身的腥臊,可不好。
之后几回刘雪妹再上门送东西,两三回江氏只见一回。
回震泽也有大半个月了,临近放榜,沈三想第一时间看到榜单,沈兴淮却是不愿家里头这么赶来赶去,让人去看了回来报信不就得了,来来回回的太辛苦,倒不如在家里头等着。
沈三一想也是,便是作罢,让府城里的人给他们报信吧。
沈老太是天天烧香拜佛,江氏也忍不住烧了几柱香,心理也紧张得很。
就沈兴淮,依旧跟个没事人一样,该骑马骑马,该读书读书。放榜那日正好下雨,如今一场秋雨一场寒,江南本就潮湿,下了雨屋子里就很潮,地面上回了潮,走路都要小心,家里头又是青瓷地砖,更容易打滑,江氏把麻布铺在几个容易打滑的地方,脚底踩踩干,就好上许多。
下午沈大沈二一家也都到春芳歇里等消息,下雨天也不能做活,生了个小火炉,围在一起唠嗑,前段时间秋收,家里头忙了一阵子,如今下了雨,都可以好好休息了。
秋分最近在家,没有去刘绣娘家,有时候去镇上的时候去刘绣娘那边问些问题,她如今已经可以自己绣出一副图案了,冬至如今也知道努力了,学刺绣也上心几分,绣些小物件也没问题。蜜娘学针线的时间短,如今且不过会写缝缝补补,绣花样还早着呢。
瞧秋分绣得鸭子活灵活现,便是缠着她要她教,冬至鸡蛋里挑骨头:“这嘴巴绣得太小了,哪有鸭子的嘴巴这样的。”
秋分性子柔和,不爱与人争辩:“我这边还没练好。”
蜜娘便问:“冬至,你也绣鸭子吗?给我瞧瞧。”
冬至自然会绣鸭子,入行时间短,绣得还有些拙劣,自是不好意思拿出来,“我现在不绣鸭子。”
蜜娘拉长了声音“哦”一声,冬至气闷地不想搭理她,蜜娘狡黠地笑笑,笑嘻嘻地拉住她的手:“冬至,我还不会绣呢!你们绣得这么好,记得给我做个荷包呀!”
秋分早就给过了,笑着点点头。冬至抬起下巴:“那,好吧,谁让你是我妹妹呢!”
三姐妹岁数差的不多,蜜娘小时候还会叫姐姐,大了一点,就一直是叫名字的,两人也都习惯了,也不纠正。
雨渐渐下得小了,乌蒙蒙的天露出了点光芒,沈老头走到窗边看了看:“这个时候要出太阳了。”
江南的雨就是有些绵延,总是不大,细细小小,要下好一段时间。但一停顿就是天晴。
此时外头传来高声呼喊,“中了!少爷中了!”
是江河的声音。
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站起来,沈老头心急,这雨还没完全停,他已经走出去了,外头还有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江河匆匆赶来,身上都是湿湿的,头发丝也贴着脸,“少爷中哩!第二名!我把报喜人也带来了,都在外头等着!”
第51章 051
门口的人可都炸开来了,沈老太捂着胸口,望着天:“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沈三和江氏还算镇定,有条理地开始安排一切,让江河先下去换身衣服休息,一家人到前边去迎接报信人。
家里头有了好几次经验,这会儿做起事情来也是不慌不忙更有条理,摆香案放鞭炮,周围这一圈人家少,如今又刚下过雨,村里头大多数都还不知道。
送走了报信人,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回屋里去,沈兴淮的成绩当真是长脸,当初县试的时候是案首,府试、院试虽不是第一,但也都是前头的,就瞧他这年龄,能有这样的名词已经很好了。
范先生道:“你压了一年多再去,成绩本应好上一些。无须过多追求小三元大三元,这历史上,中了三元的人就那几个,连中三元虽是好听,也不过是会读书罢了。历史上有几位名人是连中三元的?”
正是如此,连中三元的人物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然而他们所代表的仅仅是连中三元。那些真正出名的人物,有些甚至不是进士出身。进士身份可进入官场,就如同大学后进入社会,这进士的身份同大学毕业证书一样,仅不过是一张入场券,有状元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位置,也有那同进士坐上了高官。
沈兴淮本也就不追求这些,点点头,“第二名足以。”
黄氏心里头忍不住发酸,三房怎就这般争气,这淮哥一考就是头几名,若是杰哥能中她就心满意足了,她也知儿子同侄儿的差距,可总是有那么几分不甘愿,谁愿意自己孩子矮别人一头呢。
沈兴淮中秀才的消息是第二天传开来的,同时还有杨世杰,杨世杰排第十五名,也算是好名次,沈兴淮是廪生,每月可以领粮食,杨世杰差了一些,但有了秀才的功名,家里头也会好过许些,他名下还有个上府学的名额,可以免一百亩的赋税,也算是一朝翻了身。
杨母激动得当场就哭了,抱着杨世杰哭,杨世杰也红了眼睛,村里人且都安慰她,也算是熬出了头,男人死得早,好在儿子争气,这一辈子也算是有盼头!老了还能享清福。
沈家自是最热闹的,镇上、县里都纷纷送来了贺礼,府城里头也派人来了,一门两个读书人都有功名,可真是长脸的事情了!
家里头忙碌着办酒宴,如今家里人脉广了,请的人越来越多了,前来送礼的人也愈发多,好在如今园林里大,也都办得下。只是累得江氏腰酸背痛,这几日都是强撑着起来忙活的,但有这般好事情,她也忙得开心。
府城里头,陈敏仪作为巡抚,自是早就知道的,但这种好事情也不急于报信,总归会知道的,他也就没提前通风报信,待放榜前一日才对妻子曾氏说了。
曾氏惊叹:“这蘇州府得个第二可真不是容易事儿,淮哥才十四岁,当真是争气呢!”若是放在京城,亦是受人追捧的好男儿。
陈敏仪点点头,亦是认可,“据他爹所说,前年院试的时候,着凉生病了,便是错过了一次。也算是压了压,这不,名次便上去了。淮哥像他爹,沉得住气,内藏锋芒。”
也算是高评价了,曾氏更是高看几分,他们圈中的男儿多数都是贵族子弟,京中书香门第也不少,多是清贵人家,像陈家这般,读书读得好是一条出路,但读得不好,也并无大碍。可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优秀一些的。
陈敏仪便是自小就给儿子启蒙,就是希望他能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做官,恩荫那是最后的无奈之选,如果能凭借自己做官,那自是最好的。
“若是大哥儿也在就好了,也能跟着范先生学上几分,跟淮哥一块儿,也有个伴。”曾氏还是惦念着远在京城的大儿子。
曾氏生下这个儿子颇为不易,在此之前流过两胎,陈敏仪坚定地只要嫡子,许久才得这长。以至陈敏仪年纪比沈三大上将近十岁,儿子却只比淮哥打上三岁。
陈敏仪也是意动,多有些想念儿子,“且再看看吧,若是想他,明年让他过来玩一玩。”
儿子在京城需要交际,若是在这边读书,脱离那个圈子久了,日后再想融入进去,却不是容易事。
沈兴淮的庆祝宴在十五天后,大概要有七八十桌的人,主要是交际面广了,走动的亲戚也变多了。杨世杰的庆祝宴就比较简单,家里头摆了十几二十桌,也请了沈兴淮和沈兴杰,即便是中了秀才,他性子仍旧是谦和的,有了功名还是彬彬有礼,村里人也都赞不绝口。
沈兴杰是特地回来恭喜杨世杰和沈兴淮的,沈兴杰小时候就和杨世杰认识,之前在县学的时候,两个人是同乡也都相互照顾着。
沈兴杰如今也开阔了不少,得知自己的好友兄弟都中了也没有别的情绪,只觉自己也更要努力才是。
黄氏询问沈兴杰在书院的情况,沈兴杰道:“这几日夫子刚好病了,我可以在家里多住几日。”
沈兴杰本以为黄氏会高兴,谁知她着急地说:“怎得病了?那你们岂不是落后别人了吗?杰哥,咱们家要不给奈请个先生来吧,像淮哥这样,单独教着可比同旁人一块儿好多了!”
沈兴杰只当黄氏是担忧他,便道:“姆妈,没事的,我自己也可以看书,若是不懂可以问问别的夫子。咱们家能请到什么好夫子呀,指不定还不如书院里头的呢!淮哥那是从小就上进,我需要人推着。”
沈兴杰自知,在书院里头有人对比着,大家都在努力,他也能认真几分,若在家自学,他指不定就慵懒了。
黄氏可不是这般想,“在家可不更舒坦嘛,奈就不用跑来跑去的了!奈弟弟都是秀才了,奈还否急,别人怎么说,奈个做阿哥啊,还比否上阿弟……”
沈兴杰最是不耐她这种话,人都是又自尊心的,他自己可以不在意淮哥比他厉害,但是并不是不在意他们这么说,“姆妈!别人说别人说,关我们什么事!我读书不如淮哥这是事实,谁让我以前没有认真读!我现在开始认真,以后也能中秀才的!”
“那家里不是条件好了嘛!也可以给奈请个好的夫子,再不济,奈就找奈三叔啊,跟淮哥一块儿听听范先生课!奈怎么就这么不求上进呢。”黄氏恨铁不成钢,喋喋不休,“奈三婶,如今有诰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