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度笑道:“以后的政治格局如何,谁能说得清楚?不过从孙百熙的一些举动来看,他应该是觉得在不远的未来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全国政治格局将为之一变,所以他要保持当前相对平和的政治局面,尽量积蓄力量提前做好应对。你也知道,孙百熙虽然对官场尔虞我诈不是很在行,但他对于政治走向、国家大势一向判断非常准确。在这一点上,杨某也自愧弗如!”
蒋志清顿时两眼熠熠放光:“这是真的吗?皙子先生,你说的那些举动。具体是指?”
杨度屈指数道:“比如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招生,成立空军这个新兵种并设立飞行学校;在西安、兰州分别设立航空技术研究院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北平铁厂和汉阳铁厂持续扩大生产武器;致用医药公司扩大产能并积累库存等等。如果不是为将来的战争未雨绸缪,何必要大规模培养军官、生产研发武器、储存药品呢?”
蒋志清一边拍桌子一边兴奋地说道:“先生就是先生,‘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啊!当然,也只有这样的先生,才是我们信服的先生,才是我们川、陕、甘、晋一系未来的希望。既然先生已经未雨绸缪,那我们这些学生也不能落后,得在军需、兵员等方面积极筹措,为将来打大战、打胜仗做好准备。”
正说话间,电报房机要员快步来报:“都督大人,北京密电!”
蒋志清和杨度不由得相视而笑。
两人看完电报,蒋志清率先说道:“看来孙先生已经趁着张振武案的风潮开始着手布局了!此次我们四川的任务是,由刘明昭、尹昌衡率领4000人入鄂,在襄阳、郧阳一带与方旭初部、陕西蒋作宾张凤翙部整编成一个镇,再相机行事。不过时间有些紧急啊!
“陕西蒋作宾张凤翙部从西安、商州出发,三数日间就可以抵达毗邻的郧阳;而我们需要先整编好部队,再从成都府出发,经潼川、顺庆翻越大巴山才能抵达郧阳,其间山路险峻,至少也得大半个月时间。会不会耽误先生的大事?”
杨度用纸扇在地图上一点:“既然翻越大巴山太浪费时间,那我们就不去郧阳,直接去这里!”
“宜昌府?”蒋志清看完地图不禁惊讶失声。
杨度微微颔首:“正是!我本来以为孙百熙在考虑程序合法、后续影响之后,会让方旭初所部避入川陕境内,没想到指示却要用借尸还魂之计。变相地派兵援鄂。想来这是杨耿光的手笔吧?方旭初有颗七窍玲珑心,杨耿光也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电报中关键字句。经他这么一改动,全盘局势为之一新,攻略湖北也变得大有作为了。”
蒋志清连忙拿过第一张电报。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没发现杨度所说的关键字句,只好请教道:“皙子先生,你说的关键字句是?”
“就是开头那句‘职部率将校团及军令司卫队两千余人于九日前由武昌开拔,历经艰辛,昨日始抵襄阳’。”杨度答道。
蒋志清琢磨半天:“似乎没有什么玄奥啊?”
杨度道:“你想。将校团和军令司卫队原先驻扎在省府武昌附近,为何要突然要开拔?而且开拔日期恰好是张振武北上那天?说明张振武在北上之前已经意识到黎黄陂可能对他不利,将校团和军令司卫队是他的嫡系武装,肯定也会遭受黎黄陂的毒手,所以便事先做好了布置,在他北上的同时。将校团和军令司卫队也开拔离开武昌。
“关键还在‘历经艰辛’四个字。武昌与襄阳之间不足千里,中间有汉江相连,如果没有遇到特殊情况,他们可以从容雇船,由水路平稳直抵襄阳,也不过就是七八天、八九天的工夫,何来‘历经艰辛’之说?既然方旭初这么说了。就是想隐晦地表明在他们前往襄阳途中,遭受了黎黄陂所部的围追堵截。
“此外,‘襄阳’二字也很有意味。襄阳军政分府司令张国荃在革命成功之后私自扩军三个协,意图拥兵自立,对黎黄陂改编军队的命令一直非常抗拒。张振武与他有些交情,又在反对黎黄陂一事上颇有共识,所以他在北上之前,命方旭初率所部投奔张国荃,指望双方能够精诚合作,共同对抗黎黄陂。谁知方旭初听闻张振武遇害消息之后。却率部迅速向郧阳府方向运动,可见两人之间发生了龃龉。”
蒋志清撇撇嘴:“什么龃龉?无非就是张国荃想趁着张振武遇害之际吞并方旭初所部,方旭初不乐意,又怕张国荃仗着地头蛇的优势耍阴谋诡计,所以干脆就躲张国荃远一点。话说回来。那个张国荃算什么玩意儿?之前不过是个大头兵,还被两次开除军籍,论能力,做个排长都不称职;论见识,比芝麻粒儿大不了多少。这等阿猫阿狗的人物,仗着江湖会的余荫,在武昌首义之后拉着十几个人趁机起事,居然还窃得了襄阳军政大权。
“如果他能见好就收,乖乖接受黎黄陂的改编,也能勉强做个协统;如果他能开诚布公,和方旭初精诚合作,估计也能在襄阳一带勉强立足。谁知道他竟然得陇望蜀,还想吞并方旭初所部,在襄阳拥兵自立。就算我们能忍,黎黄陂也能忍?我看他是活腻歪了吧!”
杨度道:“张国荃活没活腻歪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就算他想活,也活不了几天了!黎黄陂命令麾下部队追击拦截方旭初所部没有成功,心里绝对不甘心,更不会放任方旭初在襄阳一带坐大;之前他又与张国荃交恶,这回正好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所以追击的部队必然会在短时间内进入襄阳,与张国荃大战一场。”
蒋志清道:“张国荃自己都当不好兵,还指望部下能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只怕他那三个协还没开战就溃不成军,哪里还会有什么‘大战’?”
杨度不以为忤:“无论如何,只要黎黄陂所部与张国荃部一交战,他就违背了孙百熙不诉诸武力的企盼,我们就有了川鄂交战的理由。估计那时候陕西蒋作宾、张凤翙部已经和方旭初部整编完毕,在郧阳一带与前来进剿的黎黄陂所部交战。等我们千辛万苦赶到战场,估计交战早就结束了。与其那样,我们不如直取宜昌。”

第三六六章摸索低昂聚讼多

就在川、陕两省为整兵入鄂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京中也是乱成一团。
湖北参议员张伯烈等得到孙元起的鼎力支持,顿时精神大振,回去之后联络其他党内其他同志,与新中国党议员一道向参议院提出了《质问政府枪杀武昌首义将领张振武案》,要求为张振武洗刷名誉,并弹劾副总统黎元洪,以维护国家的民主法治,为后世立下规范。
同盟会则有两种声音,以孙中山、蔡元培为代表的稳健派支持参议院通过协商、调解、投票等和平方式维护民主,捍卫法律;而以宋教仁为首的激进派则主张弹劾袁世凯、黎元洪,以唐绍仪为代表的内阁全体也要负连带责任,声称如果参议院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不排除诉诸武力的可能性。
黎元洪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作为民国副总统、湖北都督、共和党理事长,他在参议院中也有自己的喉舌,眼见事机不对,连忙指使忠于自己的参议员大造声势,痛陈张振武的斑斑劣迹,证明此次裁决不仅合法,而且正义;私底下,则用武力威胁、金钱收买、封官许愿等手段对其他参议员大肆招徕。
与此同时,黎元洪手里控制的数十种报纸也开动宣传攻势,极力丑化张振武的形象,从自募军队、抢夺粮饷到蛊惑军士、勾结土匪,从贪污腐化、蓄谋结党到破坏共和、昌言不轨,林林总总列出了十五款罪状,在他们看来张振武完全就是十恶不赦死有余辜。更有甚者,某些花边小报还攻击张振武生活作风有问题,娶了几个小妾啦、在青楼包养多少粉头啦。甚至还有小时候偷看女孩子洗澡的事儿,总之,张振武就是个从根底上烂起的坏胚子。
袁世凯是稳坐钓鱼台,但凡有什么询问,一律把责任推给黎元洪。暗地里则是到处扇阴风、点鬼火。一会儿帮黎元洪说话,一会儿又要维护法治,忙得不亦乐乎,目的就是要把水搅浑,他好混水摸鱼。
至于死而未僵的唐绍仪,对于张振武遇害一案自然不能装聋作哑。尤其是同盟会的激进派还要弹劾他。然而大总统的军令要不要国务总理副署,《临时约法》上并没有言明,他只好含糊其辞表示遗憾和谴责,然后躲进一家美国医院装病去了。
京城上下闹得不可开交,最高兴的莫过新闻记者。不用自己上门,那些高不可攀的总统、副总统、参议员等就会主动把意见声明送到报社。一时间报刊杂志上充斥着各种言辞。或高谈阔论,或攻讦论辩,显得好不热闹。无形之中,也把张振武案变成了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甚至欧美各大报纸也注意到了这件事。
在张振武遇害后的第三天,迫于舆论压力,参议院只好召开会议。就张伯烈等四十五名参议员联名提出的议案予以讨论。
会议刚开始,提案人张伯烈便率先发言道:“所谓法治者,即法律至上,民国政府当以法治国、依法办事。对于国民而言,唯有法律才能杀人,唯有法官执行法律才能杀人,除此而外,皆是非法。前清实行人治,皇帝所言即为圣旨,官长所命即为法律。致使政府腐败、官场黑暗,民不聊生。孙逸仙、黄克强诸君有鉴于此,遂投身革命,意欲改帝国为民国、改人治为法治,使华夏民众永远得脱于水火。经数十年奔走。至去年年底终于得偿所愿,全国上下亦无不欢呼雀跃。
“张君春山早年投身革命,不计艰险,为清廷所逻捕,几死者数矣!然而张君矢志不渝,变卖家产充当革命经费,积极联络各方准备举义。武昌首义爆发后,他担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之职主持军务,与清军鏖战。汉阳危急,他亲率部属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几至溺死。后退守武昌,又鼎力襄助刘仲文君(刘公)守城,直至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张君功勋如此,然而因为得罪当权,于深夜之中忽遭逮捕,寻即被枪杀于监狱之中。
“数月之前参议院曾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