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清流评议在当时非常流行,有才之士即使不做官,也得时刻注意言行,处处都要符合清流们评价的标准,一旦为清流认可,不论身在何处,地位都会超人一等;反之,无论名气多大、权位多重,只要被清流认定“不入流”,都会为人所不齿。桓温兵败以来千方百计掩盖弥补,收起锋芒,避开建康高门,不想还是莫名其妙的陷入了难堪境地。
袁瑾对竺瑶的反应很满意,道:“桓温无道,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早欲取晋室而代之,不讨,不足以平民愤、振天纲;督护大人以忠义见于江表,可愿随我共举大事,顺万民之心,彰天道凛然?”
竺瑶深深吸了一口气,来回打量了袁瑾和张凝风一番,哑然失笑。
“督护大人何故发笑啊?”张凝风微笑着问。
竺瑶伸手往寿春方向一指,怒斥道:“声讨桓温,用得着挂燕国大旗吗!当年毋丘俭作乱淮南,也没有投奔东吴啊!袁督深明大义,却生出你这么个糊涂儿子!”
竺瑶冷笑道:“桓温上表归罪于你袁家,那是他姓桓的与你姓袁的私怨,你要报仇,大可以找刺客去杀了他啊!淮南是大晋之土,叛国投敌,你袁氏就成了千千万万汉人唾弃的狗贼!以国家存亡报一己私仇,你袁瑾公私不分,大义不明,生是汉人之贼,就是死了,也会遗臭万年!”
袁瑾牙关紧锁,张凝风面色阴沉。
竺瑶道:“我今天不为难你们,那是看在袁督面子上;你说袁督死不瞑目,我看真正让他难以安息的,不是桓公,而是你这心胸狭隘、不明事理的混蛋儿子!——请!”
竺瑶背转身,一旁的胡彬揭开帐幕,道:“我数到十,二位不走,刀斧手伺候。”
“战阵之上,督护大人不必留情——告辞!”袁瑾硬邦邦说完,大步离去。张凝风冷冷的瞪了竺瑶、胡彬一眼,跟在他身后,闪出帐外。
第 四 章 风生水起(下)
大梁,任风隐、步留仙、小魔女齐聚在诸葛海塌前。诸葛海已无性命之忧,只因失血过多,脸色苍白。任风隐道:“军师,有什么事,只管吩咐。”
诸葛海道:“步堂主。”“在。”平日话不多的步留仙凑上前。
诸葛海道:“你要去把李王龙找回来,请他主持山庄大局。”
“好。”步留仙很明白,在诸葛海重伤情况下,能镇得住山庄各堂,文武兼备的,只有已经寄情于山水玄学的护法李王龙。
“风隐。”“在。”任风隐心怀内疚,一直在怪自己没有救下诸葛海。
诸葛海挤出一丝笑容,道:“留守山庄总堂,就交给你了。”
“军师放心,”任风隐正色道,“神斧战士一定保住山庄基业。”
“丫头,”诸葛海望向小魔女,道,“有一件事得你去办。”
“只管说了。”小魔女还是一脸的任性。“去辽西,找到写意;再去燕山,让写意请孤烟出山。”任风隐与步留仙相视一眼,诸葛海把山庄在各地的好手召集起来,事态显然已经相当严重了。
“我已让神嚎赶来,我们会在中山等你们。”诸葛海道,“我有预感,这次大燕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庄主一走就是十年,山庄也已不比从前,只有同心协力、要集中山庄一切力量,才能帮助大燕度过难关。”
“戮力同心,共赴国难!”任风隐和步留仙喊出了已被国人忘却多时的口号。立国之初,慕容氏定都龙城,东有辽东高句丽段氏、宇文氏虎视眈眈;西有鲜卑拓拔氏代国分庭抗礼;西南幽州河北有后赵石勒石虎强兵压境。鲜卑慕容氏是在燕山内外马背上壮大的民族,流得是骠悍刚烈的血,经过二十年艰苦斗争,终于在群强环抱的危局中逐渐壮大,一步步消灭敌人,扩张土地,与秦、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生于绝险,亡于安乐,当危险真正来临时,只需有人振臂一呼,便会激起千千万万鲜卑男儿奋起抗争,慷慨以国的豪情与血性。
广陵,淅淅沥沥的小雨涤去了连日来的车马尘土,水畔杨柳舒身,江上烟水迷蒙。
雨水顺着屋檐珍珠串似的垂落窗前,每一粒落地,都分外的清晰。
“滴答~~滴答~~”时间在雨粒中逝去,书房里一片静默。
桓温站在窗前,双手负背,他在看雨,没有人打扰他。在他身后默默侍立着散骑侍郎、中军司马云开,南顿太守、桓氏第一勇将桓石虔(荆州刺史桓豁长子,苍梧太守桓石秀之兄),建威将军檀玄,广陵太守王恭等心腹重臣。他们已经习惯了桓温这两个月来的沉默。
桓温合上眼,耳旁是清脆的滴水声,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地图:以广陵为大本营,划分出两个战场——合肥,由豫州刺史桓熙主持,辅以参军谢玄、太守卫塔,两万大军在淮水以南压制寿春;涡阳,由定国将军石颂主持,辅以太守陆之游、威北将军张昕,两万大军在淮北阻击燕国南下增援的部队;在两个战场之间,是水师督护竺瑶的舰队,彻底断绝寿春通往北方的水陆交通,要让寿春成为一座死城。
寿春虽然只是区区孤城,桓温却准备了很久:自从参军郗超离去,袁真被他逼得造反,身边就少了可以谋划商量之人。谢玄有这个能力,可桓温要把他培养成独当一面的统帅,所以将他外放,没有留在身边;两个得力的弟弟桓豁、桓冲分别在荆州、江州当刺史,交流不便;云开、王恭虽各有所长,可对自己过于谦恭,——桓温想到了谢安,以他的才华眼光,完全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然而——他与王谢两大家族间,始终有难以弥合的隔膜。
忠勇耿直的桓石虔打破了一屋子的清冷:“袁瑾那小子造反十天了,借着雨季未尽,大军正可一鼓作气拿下寿春,免得夜长梦多,节外生枝。”
建威将军檀玄也道:“有水师掩护,广陵、合肥两路齐进,可赶在暑热到来前了结战事,将士就可免去烈日水虫之苦。”
桓温没有转身,道:“王恭,你说。”
年轻的王恭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我认为,强攻不妥。其一,寿春乃江东屏障,囤积了大批粮草军械,若一战而毁之,纵使夺回,对我大晋日后防范外敌,或是出师北伐都不利。其二,寿春守军多半为两淮子弟,其亲属多居江北,其兄弟多在各地从军,一旦开战,父子对阵、兄弟相残,对我大晋军心士气都是严重打击。我认为,欲取寿春,必先困其城,再乱其心,截断外援,待到秋后,瓜熟蒂落,便可以最小代价平复。”
桓温没有评价,又道:“云开,你说。”
云开也和王恭一个心思,从眼下局面来看,桓温是不会在袁氏作乱之初就兴兵讨伐的,遂道:“桓公初次北伐,兵精而人心齐,撤军是因为千里作战粮道不通——此失于地利;再次北伐,一举收复许昌、洛阳两座大都,却因高门大族安于江东富足,不愿还迁旧都,致使两都得而复失——此失于人和;年前北伐,兵锋直指邺都,却因进兵太急,未待秋粮,而饮恨枋头——此失于天时。”
云开瞥见桓温衣袖微颤,又道:“寿春山水相间,地势复杂,若燕军南来,地利一项,敌我各半;袁氏为一己私恨而叛国投敌,名不正、言不顺,我军若讨,乃匡扶正道,民心所向,大占人和;然成败关键,不在地利人和,而在于区区一个寿春,实乃牵动晋燕秦三国焦点之所在——袁氏叛晋,必分别派人往赴秦燕,而今他打的燕国旗号,燕国就不能不派兵南下援救;而这点恰恰能被秦国利用,秦国东出在即,只要淮南在短期内不被攻克,燕国就势必会因此分兵,这对于兵力不及燕国的秦国来说,正是出兵伐燕的大好时机。”
云开见诸人都陷入了沉思,稍顿,才缓缓道:“秦国举兵伐燕之时,便是我大晋兴师收复寿春之日!”
桓温猛然转身,一掌拍在案上,震得一手墨汁,浑然不觉,道:“我便将这寿春困作一座孤城、死城,只等王猛对燕国动手了。”说完,长笑不止。
第 五 章 兵行河东(上)
“哒哒哒哒~~!”一串清脆的蹄声踏破了清晨宁静的广陵,骑士身上的蓑衣仍在淌水,飞马冲到了大司马府门前,翻身而下,朝门口守卫一亮令牌。一名守卫替他牵马,十夫长推开那两扇厚厚的朱门,做了个手势,骑士便径直飞奔入内。
桓温抱着刚满岁的幼子桓玄,与桓桢、桓韵姐弟俩正在吃早饭,一听见急促的脚步声,便放下了手中碗筷,朝门口望去。
“桓公!”骑士见没有旁人,从怀里掏出一卷文书,道,“秦军兵出灞上,向燕国宣战!”
桓温一阵激动,怀里的桓玄伸出胖胖的小手,“咿呀呀”叫唤着。桓温用力亲了他一口,满脸的胡渣刺得小桓玄“哇哇”大哭。
桓桢从他手中接过小弟,轻轻摇摆;小桓玄最喜欢被她抱,哄了几下,便不再哭闹。桓桢道:“玄弟一生下来,父亲就兴兵北伐;现在满岁了,又碰上秦国伐燕,这小子注定脱不了兵戈呢!”
桓温大笑,拍拍骑士肩膀,道:“走,升帐!”
骊山脚下,灞水桥头,绿柳轻扬,细雨蒙蒙。
茫茫绿野之上,十万秦军结成两方黑色大阵:五万铁骑在北,五万铁甲步兵在南。没有一丝躁动,战士们都静静的等待着开拔。送行的官员都留在了西岸远处,三十四岁的苻坚身着黑色武士服,纵马赶来,黑色披风迎风飘扬。
“景略,”苻坚勒马立定,伸手往背上一抄,摘下了四尺阔剑,横递到了大胡子丞相面前,道,“此剑名曰‘天震’,乃我氐族苻氏镇国之物,今日我把它交给你——你我情谊,好比孝公商鞅,永世不渝!”
四十七岁的王猛伸出一双粗糙的大手,接过“天震”,“唰!”冲天一举,青芒大作——风止、雨停、云开、日出,万丈霞光倾泻剑身。王猛大为振奋,运足劲气朗声道:“天震扬威,莫可匹敌;煌煌大秦,万世同心!”
“煌煌大秦,万世同心!”十万将士齐声高呼。
慕容垂遥望剑芒,眉头一皱,伸手遮住了眼睛。姚苌站在他侧后,嘴角一动。
六月初,河东,灵石要塞。蒙佐老远就听见了战马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