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抿了口茶水,太皇太后让心腹之外的人都退下去,说道,“依我看,何婕妤虽然不错,但那姜才人恐怕更中皇帝之意!”
姜才人姜殊昀,便是文雅端庄的那个,在方才的队伍里排在第四,是倒数第二位,她获封的才人也只是从四品,与何沁婉的正三品婕妤,足足差了三级。
这三级还不是寻常差距——婕妤可独居一宫,是正经的妃子了,才人却只能住偏殿,属于宫嫔阶层。
“母后觉得姜才人最能得皇帝眼缘吗?”苏太后闻言,轻笑道,“媳妇倒觉得那薛嫔更容易讨皇帝欢心呢!毕竟皇帝早先盛宠过的庶人崔氏,就是薛嫔那种娇俏艳丽带点小脾气的类型。”
又说,“可惜她们两个家世差了点,这位份也实在给不高了。当然,等她们拜见了皇后,又侍了寝,早晚也会晋升的,想来也不差这么几日。”
太皇太后懒洋洋的说道:“左右都是皇帝的人,谁入了皇帝的眼都是她的福分,咱们只管在她们来磕头时给赏赐就是了。”
——端化帝以前倒是很喜欢崔见怜那种长得美还有点小脾气的女子,但现在?
即使太皇太后还不知道顾韶同端化帝说了崔见怜另有所爱的事情,单凭崔子玉这回作的孽,端化帝对崔家的印象必然也是一路暴跌,垂青于与崔见怜相似的薛嫔的指望能有多少?
倒是那个姜才人,容貌虽然不是顶美,但通身一股书卷气息,端庄文雅,却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高远。看着就让觉得,这是书香门第里,被圣人先哲教诲熏陶得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女子。
端化帝早年没吃过苦头时,还能纵容下崔见怜使小性。子,之后在代国等人手里频繁受挫之后,连自己亲生女儿都不想养得太娇惯呢,更不要讲再纵着别人家的女儿了!
只看卫皇后这两年讨他信任喜欢就晓得,皇后在端化帝面前,可一直都是识大体顾大局,从来没有说撒泼闹腾的。这段时间接二连三受打击的皇帝,又怎么能不更中意姜才人这种瞧着就善解人意的类型?
“也不知道这姜氏,是否是太后的安排?”太皇太后心里这样想着,也没有点破的意思,只道,“人已经看过了,没其他事,你就先回去吧,长兴即将下降……想来你也忙得很!”
苏太后识趣的起身告退。
只是太皇太后跟苏太后虽然对于端化帝接下来的内宠各有看法,不过端化帝这时候暂时还没功夫去管新晋的后宫们。
因为他在前朝有麻烦了——蒋慕英一语成谶:朝臣们对于他直接处置了梁国公跟袁雪沛感到很不满意,在上朝时,集体表示了反对!
其实他们连皇帝对宋卢氏还有崔家的处置也不满意!
但这点端化帝全部推到了太皇太后头上,表示朕的嫡亲祖母有多疼爱朕那个小姑姑,你们都知道,现在皇祖母要求这么办,朕作为孝顺的孙儿,是不想反驳的,你们有意见,去清熙殿跟朕的皇祖母去谈!
当然,朕的皇祖母年纪大了,如果你们进谏过程里,把她老人家气出什么事情来,后果自负!
卢家已经覆灭,宋家人丁凋敝,崔家在朝中影响力也很有限——所以大臣们犹豫了下,觉得没必要为崔家跟宋卢氏母子去得罪太皇太后,毕竟这种位尊年高的老人,委实不太好惹。
所以他们把矛头对准了梁国公以及袁雪沛,要求端化帝收回之前的圣旨,把这两人拉出来公审,由三司及皇帝共议他们的罪行以及处罚结果!
其实这个要求是很正当的,毕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梁国公跟袁雪沛犯了罪,按照律法,就该走三司的流程:拿人、下狱、查证、审问、宣判……
像端化帝现在,跟顾韶都没找,直接到清熙殿跟太皇太后掐了一场,就去拟了圣旨,噢不,其实这个圣旨应该称中旨,因为它根本没经过中书门下通过,是直接去诏狱的。
这么违背规矩的做法,臣子们当然不干了!
如果皇帝一次这么做顺了手,两次三次四次五次都这么办了,那么还要他们这些辛辛苦苦科举出来的大臣做什么?!
皇帝什么都自己做主了,剩下来就是遵旨的差使——这事儿宫奴们就能办,他们这些大臣往后岂不都要被架空了!
所以眼下朝堂上简直闹开了锅,纷纷要求端化帝收回成意,按规矩做事!
激烈点的,甚至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想让端化帝下罪己诏,检讨自己不把朝臣国法放眼里的昏庸之举!
连百官之首、端化帝最大的依仗顾韶,此刻都没出来弹压——毕竟他也想做士大夫,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士大夫,而不是做个什么都听命于皇帝的奴才。
何况眼下这情况,如果他站在端化帝那边,这辈子积累的名声都要完了,必定会被史书记载成只顾谄媚君上的佞臣,而且还会得罪举国同僚。即使洪州顾氏颇有底蕴,也禁不起如此树敌的!
而端化帝,保得住他?
喧嚷激愤的朝堂上,端化帝却始终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到最后,所有人都说累了,他才用有些倦怠的语气说道:“诸卿言之亦有理,不过,梁国公究竟是朕之胞弟……”
底下有大臣出来道:“陛下念及兄弟之情,欲网开一面,也是人之常情!是陛下仁爱宽厚!但国法不可废,陛下乃天子,当做万民之表率,怎可行此违法乱纪之举?如此传将出去,却置圣誉于何地?!”
“既然如此,那就由众卿共议此事吧!”端化帝似乎被说服了,站起身,“今日且到这里。”
诸臣都没想到他们这么简单就赢了——还以为端化帝那么乾纲独断的下了旨,这回不撞死几个臣子在殿上,皇帝都不会改变主意。
“陛下只是太念兄弟之情的缘故。”顾韶却晓得端化帝的心思,叹着气为皇帝圆场道,“只要咱们体恤陛下这一点,陛下自是从善如流!”
诸臣给顾韶面子,所以闻言纷纷附和,至于心里怎么想的,却只有自己知道了。
而顾韶下朝后回府,亦是跌足长叹,“陛下想知道朝堂上有多少人支持他,用什么方法不好,偏偏要用这样的法子?!”
这种明显不合规矩的举动,即使昏君兼暴君在位,那也保不定有不怕死全家的出来反对呢!何况远远谈不上积威的端化帝?
这根本就是送上门去给群臣打脸啊!
顾韶叹息之余,心头不禁涌上一阵无力感,“我真的能尽到对先帝的托付,辅佐这么位主儿,延续大睿的盛世清平吗?!”
像他这种一个人撑得起全局的人,其实不怕皇帝废物,皇帝就是废物到成天缩在后宫不上朝,他也能把大睿打理得有声有色;最怕的就是皇帝明明不行,还要到处指手画脚的做主,这还怎么弄?!
正迷惘之际,老仆来报:“卫家遣了人在后门,说有要事与老爷商议,老爷见是不见?”
第四百九十章 苏家叔侄
顾韶闻言,目中顿时闪过一道精芒,冷哼道:“卫溪那老匹夫!陛下今儿个才在朝上被群臣逼得让了步,他跟着就来找我——这不是存心想让陛下怀疑我么?!”
断然拂袖,“不见!叫人把那人赶走!”
老仆依言命人去办,回来之后也有点感慨:“陛下也太乱来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先同您商议下,就这么自作主张!这下可好,满朝文武当殿逼着陛下让了步,虽然您帮他说了这叫从善如流,然而诸臣哪能不觉得这位陛下是越来越不着调了?”
“陛下年轻,沉不住气也是有的。 ”顾韶揉着额角,脸色很不好看,“不过这些人想方设法的落井下石,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沉吟了会,说道,“现在已经是十月了,下个月就是太皇太后寿辰……虽然说太皇太后上回答应息事宁人,但与陛下祖孙之间的罅隙到底落下了,这么着可是不行!本来这种情况,最适合出面斡旋的是晋国大长公主殿下与燕侯。但这两位,前者卧榻,不好进宫;后者才因发妻遭陛下呵斥,想来也不敢提。倒不如,让肃王与襄王返回帝都,进行劝解!”
“当初先帝专门留下遗命,将这二王打发去藩地。”老仆闻言诧异道,“怕的就是他们留在帝都生事,现在您要让他们回来,万一出了事?”
顾韶摇头道:“当初先帝之所以要打发他们走远点,主要是怕新君登基时,这两位幕后的支持者,自恃武力,扰乱纲常!再者,却是为了让新君心里痛快点:曾经与新君作对的兄弟,非但被过继出去,而且连帝都也待不得,只能远远被打发去荒僻之地苟且偷生!”
“如此新君自觉先帝帮他报了仇,铲除这两个兄弟的心思,也能淡些!”
“但现在情况不同当时,陛下接二连三出岔子,帝都这块都有点乱了。”
“哪能再把这两人留在外面,由得他们隔岸观火之余,慢慢琢磨着如何落井下石?”
老仆想了想,说道:“但自从代国大长公主夫妇过世之后,襄王已经不足为惧!而肃王的话,苏太后与苏少歌、苏伯凤均在帝都,单凭肃王独自在外,也未必掀得起什么风浪来!这会陛下正狼狈着,若见二王还都,没准越发要做出不得人心的事情来了!到那时候,岂不是给苏太后之流机会么?”
“他们想要有机会,也得肃王活着!”顾韶冷笑出声,缓声道,“一旦肃王身死,苏家难道还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公然造反吗?!”
“苏家在军中根基深厚,西北又有沈刘两家蛰伏,心思未明。”
“何文琼任兵部尚书以来,虽然有些建树,这一时半刻的,到底不可能把苏家的影响全部抹除!”
“好在这人很是听劝,这两年没管远处,专心把帝都禁军笼络到了陛下这边!”
“只要肃襄二王来了这帝都,苏家敢再有异动,说不得只能让先帝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