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亨冷冷道:“本官即刻进宫!”
他立即宣布堂审结束,犯人还押大牢。
临去时,孟清泉对王亨意有所指道:“表哥,就算杀了表妹,有些事也还是掩饰不了。望表哥珍重!”她既影射了王亨用心不纯,又表示了自己的坦荡。
她的眼神透出“你能奈我何?”
梁心铭就是这样挑衅她的。
现在,她也这样挑衅回去。
从退亲那一刻开始,他们的斗争就开始了,至死不休!
王亨看着她笑了,笑得很灿烂,一如当年他病好后,她初见他时的阳光、俊朗、迷人。
他为何笑得这样开心?
孟清泉心里难受极了。
杀她就这样让他开心吗?
这件案子迅速在京城传开。
人们为孟家叹息的同时,也惋惜王亨江郎才尽,孟清泉再有嫌疑,也要问出证据来才能判,怎能无证判决呢。
御史们活跃起来。
朝臣们也等着明天早朝上奏,有想直抒胸臆、探讨律法条文的;有想讨好王家、对孟家落井下石的;还有想反驳王亨、踩着王亨为自己扬名的,纷纷忙着写奏折。
王亨对此置若罔闻,只忙着拟奏折,要呈给靖康帝。
苏熙澈指出他这样判不合理,劝他莫要操之过急,且细细审问明白了,再行判决。
王亨道:“苏大人,孟清泉狡猾歹毒,孟远翔夫妇又为女儿开脱,她如何肯招供?”
苏熙澈道:“那也不能这样判。”
王亨道:“下官推断严谨,怎么不能判她?”
苏熙澈道:“她虽有嫌疑,还要证据证明。”
王亨道:“她刺杀梁心铭就是铁证!”
苏熙澈道:“那是铁证,但需要进一步审问。”
两人又展开辩驳,僵持不下。
刑部尚书宋微也赶来阻拦。他是王亨的上官,有权干涉王亨的判决,尤其是这判决有失公允。
然王亨坚持己见,不听任何人劝,拟了奏折,和曾大人、公孙大人进宫面见皇帝,陈述审理结果。
第360章 你为何对她情有独钟?
谁也没想到,靖康帝看了奏折后,竟然准奏,并提朱笔添上一条:威海大将军耿忠有失察之罪,责令上折自省。
海上军务是耿忠负责的,出了这等事,他难逃其责,况且孟远翔又是他的岳父,未牵连他已经万幸了。
王亨等三人谢恩。
事毕,曾大人和公孙羽出宫。
王亨则被皇上留下了。
没人时,王亨又密奏道:那账簿所涉金额巨大,绝不止孟远翔和裴知府所截留的财宝。此案背后恐怕还有更大的阴谋,然他不想打草惊蛇,故而只将孟远翔作为主犯判决,以迷惑麻痹对方,徐徐图之。
账簿他昨天就交给皇上了。
靖康帝肃然道:“爱卿考虑周到。”
顿了下又问:“爱卿是如何打算的?”
王亨道:“微臣已经在刑部大牢安排了人,监视裴刚、孟远翔等人,只要有人和他们接近,便能抓个正着。”
靖康帝点头道:“甚妥。”
又自语道:“会是谁呢?”
皇帝嗅到了阴谋的气味。
这阴谋还危及他皇位。
他问道:“爱卿以为,此事是否和军方几位王爷有关?”
王亨一惊,别说他没怀疑,就算真怀疑了,他也不会就这样告诉皇上,那太轻率了。他和靖康帝君臣投契,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涉及朝政,有些话是不能像朋友间闲谈一样说出来的,否则会引发严重后果。
他便斟酌道:“微臣入仕尚浅,且对军中人事不熟,不敢妄言。皇上也不必怀疑,等查明真相再说。”
靖康帝微微点头。
王亨想说左相之前和孟远翔父女接触频频,又止住了。朝堂各方制衡,刑部大牢不是王家的,之前尽管王谏做了安排,依然未能阻止左端阳派人和孟家父女联系。而以王家和左家的恩怨,即便王亨说了,皇上也未必相信,却会在皇上心里落下一个排除异己的印象。
于是,王亨再次提起梁心铭在桐柏山被雪崩阻隔、受伤差点丧命的事,让皇上自己去推想。
果然,靖康帝脸色沉了。
他给王亨下一道密旨,令他暗中追查裴刚和孟远翔背后主使,以及在桐柏山刺杀梁心铭的人。
王亨领旨,又说起别事。
正在这时,人回左相求见。
王亨无声笑了。
靖康帝微微皱眉,还是道:“宣。”
左相急忙进宫,就是怕靖康帝支持王亨。
虽然很多人都质疑王亨,但王亨的反推并非胡言乱语,更何况还有彩儿的证词佐证,只是缺少直接的证据证明她谋害了林馨儿;再者,左相从皇后那得知吴贵人的事,深知皇上厌恶孟清泉,加上宠爱王亨,准了他的判决也不一定,因此不等明日早朝,就匆忙赶来阻拦。
他还带了两名御史来。
他在宫门口遇见曾大人和公孙大人,得知皇上果然准了王亨的判决,很是恼怒,决心抗争,要皇上收回成命。
见面后,左端阳便直言上谏。
他奏道,孟清泉的确有嫌疑,王侍郎应该仔细审问,无证判决孟清泉斩立决,窃以为不妥,请皇上明察。
靖康帝听后,脸色不好了。
他对孟清泉印象恶劣,偏偏这女子狡诈的很,行事不留把柄,无法定罪。想想王亨,追查林馨儿之死多少年了?至今不能揭发真相。这次,若是循着正途慢慢审问,谁知要审多久,又能不能审出口供?倘若用刑,若不能问出口供,最后还让王亨背一个屈打成招的恶名。
若问不出口供,难道就放过她?
王亨愿意,皇帝也不乐意!
一想起吴贵人的事他就生气。
因此,他很赞成王亨剑走偏锋,以孟清泉刺杀梁心铭为证,反证她当年谋害了林馨儿,所以心虚灭口。
靖康帝看着左相,淡声道:“她刺杀梁心铭不就是证据?不心虚为何要派人刺杀?早不刺杀晚不刺杀,就在她见了梁心铭后就派人刺杀,说她无辜左相信吗?”
左相恭声道:“皇上圣明。微臣并未说她无辜,只是要有证据证实才好,不然无法让人信服。”
靖康帝道:“左相不服?”
他口气很是不悦。
梁心铭在桐柏山再次遭遇刺杀,且受伤了,两名刺客尸体已被王亨带了回来,身份尚未查明;还有,云萝郡主遭人绑架,目的不明。但可以想见,这都是冲着王家和王亨去的。孟远翔关在狱中,谁有这么大胆量和能力?
靖康帝想不怀疑左相都难。
现在左端阳又为孟清泉说话。
这不是针对王亨是什么?
左端阳察觉皇上不悦,却并没有退缩,正色道:“皇上,微臣阻拦此事,不为别的,乃是为了朝廷纲纪。
“其一,王侍郎断案如神,这次却无证判决孟清泉,容易被人诟病,说他无能审出真相,对他名声有损。
“其二,此例若开,怕将来有人效仿,胡乱以推论判决人犯,给别有用心者可趁之机,造成冤案。
“其三,也是为了安抚功臣。孟远翔罪该万死,然不能否认他在溟州做出的功绩。海盗之患,从先帝时期就一直存在,几十年不断。孟远翔上任后,会同当地水军、禁军,一举将海盗清剿干净,功不可没。
“因此几点,微臣以为:纵不能对孟清泉网开一面,也要给她一个公正的判决,让人心服口服。”
两名御史也跟着附和。
靖康帝听后,半晌无言。
左端阳字字在理,他无法驳回。
他便看向王亨,期待王亨反驳。
左端阳也看向王亨,皮笑肉不笑道:“王大人以为呢?”
王亨一直未发言,毫不焦躁。
这时他点头道:“左相言之有理。”
左端阳很意外他的镇定,面上却赞道:“王大人果然公正。如此还要辛苦王大人,再审孟清泉。”
王亨很诚恳地问道:“左相为何对孟清泉如此情有独钟,不惜御前顶撞皇上,也要保她一命?”
靖康帝一个没绷住,差点笑出声来,悄悄瞪了王亨一眼,知道他今儿被左端阳搅了好事,气坏了,所以出言讥讽左相。但是,靖康帝没有呵斥他。
第361章 再判孟清泉
靖康帝知道左端阳有私心,却不信他和海盗案有关,更不信他和孟清泉有私情。左相的私心,不过是想给王亨添堵而已。留下孟清泉对付王亨,让王亨不好过,才是他的目的。这是臣子间的相互倾轧,皇帝见惯了的。
对于这种倾轧,一般情况下,皇上会秉公处置;特殊情况下,他会有所偏袒。今天这事,他就偏向王亨了。现在被左相谏言,他很期待王亨反击回去。
左端阳羞恼之色一闪,随即平静下来,语重心长道:“老夫是就事论事。王大人能得皇上重用,才能自不用说,就是年纪太轻,性子急躁了些,还需多磨砺,莫做无谓的口舌之争,惹人非议,辜负了皇上对大人的厚望。”
王亨笑道:“下官谢左相大人教诲。老大人也要谨慎,以免晚节不保,辜负了皇上对老大人的重用。”
左端阳见他寸步不让,摇头失笑,不肯再还嘴,表现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不跟年轻人一般见识。
靖康帝咳嗽一声,问:“王爱卿要重审孟清泉?”
王亨赌气般道:“不用审了。”
左端阳忙问:“不审如何判?”
靖康帝也疑惑地看着王亨。
王亨道:“孟吴氏说她谋害了本官妻子,与孟清泉无关,若是本官揪住不放,倒像是公报私仇了。左相大人又该说下官‘年纪太轻,性子急躁,惹人非议’。”
靖康帝不信道:“难道就算了?”
王亨点头,像宽大,更像是赌气。
靖康帝和左端阳都古怪地看着他,这还是王安泰吗?
纵然疑惑,左端阳也不会问出来,这结果他求之不得。
靖康帝也不便问,他是堂堂天子,难道要对王亨说“你怎么能放过那贱人呢?”传出去臣子们如何看他!
于是,大家莫名其妙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