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不笑世界会哭-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

韩非子将中国人早已经历过的极权国家以理论形式确定下来:国君高高在上,费尽心机盘算着如何统治自己的人民,利用计谋、控告、监视和刑罚的惩戒性,迫使他们遵纪守法。他认为一个称职的君王应该使整个国家都成为自己的耳目,并称在一个混乱的时代,温和、宽容地治理国家无疑于驾驭烈马而不用马鞭和缰绳。执法要靠一批负责保证国家正常运转的官员,主要目标是使百姓获得必要的生存条件。社会组织需要注意到最微小的细节,每个人都应该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孟子(公元前371年289年)是孔子最著名的学生,滕文公曾向孟子求教治国之道。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专制的君主只有做到能够保护他的人民,让他们吃饱穿暖,总之就是保证他们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他才能够坐稳江山。

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在国家发生严重饥荒并引发人民流血反抗之后被推翻的。毛泽东也差点为大跃进的荒谬想法所造成的饥荒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大跃进最严重的后果是彻底摧毁了国家的农业生产,使老百姓陷入温饱无着的悲惨境地。


第20节:蛮夷无田地


蛮夷无田地

在人口压力如此巨大的社会里,农业和君王保障臣民温饱的能力是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大诗人李白(公元701年762年)曾在诗中描述〃蛮夷〃因为没有田地而去杀戮,有田的人则在地里劳作。

大家都知道〃蛮夷〃在中文里是指居住在长城以外的人,由此可见这位洞察力敏锐的大诗人的所指所感。

《淮南子》是秦朝灭亡(公元前三世纪末)七十年后完成的一部哲学百科著作。它明确阐述了中国人总结的仁政精髓和中国人对抢夺别人财富的帝国主义行径的厌恶: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如果会种田,人们就不必去别的地方寻找大自然供给我们的东西。这就是中国对邻国从未怀有帝国主义企图的主要原因……


第21节:君权天授(1)


君权天授:

天命是人民与其领导人的政治契约

当新国王严格遵循祖先留下的规矩,通过盛大隆重的登基大典成为一国之君的时候,他就获得了上天之命,即〃天命〃。

〃天命〃是天子与其人民之间一种至高无尚的政治契约。上天把权力交给了君王,但他并不是永远享有这种权力,如果他不能胜任,便会被剥夺这种权力。上天会通过多种方式表明自己的不信任:饥荒、地震、军事上的惨败、瘟疫的流行和毁灭性的洪水等等。一般来讲,一切严重损害百姓利益的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可以归咎为上天不再恩宠这个皇帝,允许人民推翻他们的君王。所以中国历史上历次改朝换代和政变都出现在大灾难之后,这些灾难让人民相信他们的最高领导人已经失去了上天的信任。契约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人民受苦受难,如果他们衣食不保,如果国家吃了大败战,这就是一国之君治国无方、上天要收回〃天命〃的信号。

于是,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因为人民有权反抗,把已经不配做天子的国君赶下台。

所以,如果中国人不能再自由自在地开车出行;如果他们在一天当中的某个时段被禁止使用空调;如果他们在爆发严重货币危机的时候不能从银行里取钱;他们很可能会认为他们的最高权力机构已经不再享有〃天命〃。

在中国的中产阶级看来,可以让他们认为他们的领导人不再具有合法地位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或禽流感的失控,一次环境污染事件或重大生态事故,要么就是严重的限油限电事件,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人民与领导人决裂的导火索。


第22节:君权天授(2)


中国老百姓看待〃大人物〃的方式已经不像从前,他们对这些当官的不再那么诚惶诚恐。政务〃透明〃虽然还只是相对而言,但是国家最高领导机构对党内某些高级干部腐败行为的披露,充分证明政权与人民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尽管当局对此并未真正做好准备,可是无论如何,公众舆论正在中国形成。

毫无疑问,这个不可逆转的进程从中期来看将对中国人对待政权的态度产生重大影响。经历了四千五百年〃上令下行〃的单向关系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上下之间经常谈判〃的时代。

中国公民不必成为选民也能对其领导人施压。他们的消费者身份就足够了……

第23节:尊重别人的概念日趋淡漠


尊重别人的概念日趋淡漠

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里,只有所有成员彼此尊重,人们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

而在人口稀少的社会里,尊重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原则,不是社会最关注的核心价值,没有受到每个人最大的重视。

在中国,长期以来,如何获得快乐一直是个人的事,不为社会关注,但个人幸福无论如何不能有损社会利益。

除了必须保持强有力的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尊重、尤其要尊敬长者的原则也很快被确定下来。四千五百年间,这种要求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尊重的概念与〃互惠互利〃的概念如影随形、不可分割,因为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春秋时期(公元前八世纪至五世纪)的史书《国语》以更具引导性的说法再次提到这个思想:〃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

所有人都要相互尊重,这一点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人与人之间虽有不同,但共同点也很多。孔子甚至还强调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身上寻找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缺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要求人人都有善心。人应该舍利取义。凭义行事的人是高尚的人,追逐利益的人是粗俗的人。具备爱别人、为别人服务的优良品质的人就是仁义之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别人要正直,不要用自己不喜欢的上司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下属。儒家著作《礼记》提倡把自己作为一种尺度来调整对待他人的态度。

消费社会已经不是相互尊重的社会。消费者不容易尊重,而是倾向于检测、接受或拒绝。在一切都是〃交易〃,因为一切都要用货币计算的社会体系内,消费者不可能〃尊重〃别人。更糟糕的是,〃别人〃有可能变成竞争对手、甚至是障碍,阻止我去消费我想要的东西,在我之前买走我想买的东西,损害我的利益,总之〃别人〃是敌人。
第24节:中国的传统礼仪可以融入消费社会


中国的传统礼仪可以融入消费社会

尽管中国的传统礼仪仍然影响深远且无所不在,但是必须看到:在中国,传统礼仪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一成不变的继承和绝对的尊重。

中国人从来没有被礼教蒙骗和愚弄,他们总是顺势而为。礼教往往伴随着谎言,而法律绝不允许虚假。因为〃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韩非子)。汉语里〃礼〃发音为〃离〃。在易经八卦中,离为火卦,离卦为南方,五月之令,阳在上阴在下,代表着万物生长的阶段,是阶级划分的标准图形,象征着要永远维护和保持礼教。离在六十四卦中象征着天下一片光明,光彩照耀于天下,即使是装饰点缀出来的光彩。所以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韩非子也称〃礼相伪也〃,认为礼乃是道的伪饰。我们注意到,西方人分不清〃礼〃与〃道〃的区别有几个世纪之久。莱布尼兹甚至说〃礼〃是中国人的道德准则,而且中国人认为世界起源于〃礼〃,换句话说,就是相当于基督教中的上帝……

因此,认为中国人的礼教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那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所以说,数千年来塑造了中国社会的礼教与全球化和超级消费是可以相融并存的。

第25节:抵挡住马克思主义进攻的孔子正在向麦当劳叔叔缴械投降


抵挡住马克思主义进攻的孔子正在向麦当劳叔叔缴械投降

麦当劳的小丑叔叔会在毛主义者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吗?

著名汉学家西蒙·莱斯在他的书中解释了孔子在受到历代皇帝近两千年的推崇之后,是如何适应了封建专制制度最恶劣阶段的考验。在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现代领导人都赞成儒家学说的时候,毛泽东时代的精英们却视孔子思想为蒙昧主义和压迫的同义词。然而孔子的《论语》仍然是理解中国灿烂文明的关键钥匙,并没有受到共产党知识分子的狂轰滥炸:这本小书对于孔子就像是《福音书》对于耶稣,它是一本〃开放〃的书,对它的注释使它在任何朝代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所以,毛主义的知识分子(在毛泽东逝世后)一放松压力,孔子便在所有中国人心目中马上又恢复了中国〃最高教育大师〃的地位。

但是,孔子的人文主义和普遍性教育,总之就是无限的、免费的和无私的教育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注重效率的教育〃,即付费的和实用的教育。渴望自己的独生孩子学业有成的中国中产阶级的家长们,为他们的孩子提供的就是这种教育,送他们进昂贵的私立学校,另外还要请家教辅导。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孔子时代,教育原本属于人的范畴,可现在却在快速转入财产的范畴……


第26节:当代中国的软肋


当代中国的软肋

中国的弱势也是它的优势!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2006年3月3日在发展俱乐部的一次会议上精辟概括了中国的弱势:

〃尽管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就,我们还是不得不看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当然非常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