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恩伯此时已经在南口跟日驻屯军开战,初期打得相当不错,其人又是老蒋的铁杆,陈晓奇这么一夸,蒋委员长自然“龙颜大悦”,也知道从这里逼不出什么花样来,说了几句便匆匆走了。
蒋百里叹道:“委员长还没有下定决战的决心么?如此瞻前顾后,怎么能成!”他知道蒋关心战俘的问题,乃是为了掌握跟日本谈判的筹码。 开战的事情,他还是不坚决。
陈晓奇意味深长的一笑:“他会下定决心的!否则,日本人也不干那!”
8月12日,日本内阁四相会议通过决议,日本将派遣陆军参战上海,动员80万人规模,一举打掉上海主要中央要地,以上海为中心形成战场,彻底消灭中国军队。
双倍倒计时啊!继续求月票!
第十四章 淞沪开战(一)空优
第十四章 淞沪开战(一)空优
作为对中日之间开战调停的“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在8月12日谈崩了!日本方面开出来的无耻条件令中央彻底没了退路,这一战势在必行。
“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下手为强!既然日军已经确定要对我们下死手,我们不能再次处于被动!委员长,可否令张将军马上发起进攻?”大本营中,陈晓奇对蒋委员长建议道。
按照他的想法,这场仗早就应该打起来,日本占领征服中国之心不死,则此战无可避免,即然这样,那不如痛痛快快趁着他们的桥头堡不够稳固,兵力不足之时,先把他打下去,这也正符合最初的中央构想。
但事到临头,蒋委员长再次犹豫,英法美意四国提出的调停、设立上海为非战区不能达成,其实已经无法拖延,他却一定要等着这个结果,调停无望再作打算。
蒋委员长没接陈晓奇那逼人的目光,侧脸看着旁边,摆摆手道:“上海的战事,我都交给张文白全权指挥,有87、88两个师在,相信他一定打得好,大本营就不要过多干预具体指挥了,急则生变嘛!”
陈晓奇心中一叹,知道自己终究还是改变不了这些人的命运,他并不了解张治中的性格,但他却知道蒋某人的脾气。 能把在七月就开始做准备的战事拖到现在,能在这个时候仍旧寄希望于国联。 而不是倾力一击打掉日本的嚣张气焰,关键时刻无决断,哪能不吃亏。
既然已经做出要先发制人地大战略,既然已经令上海警备区提前半个月做好准备,既然已经令日军发现并提高警惕,甚至不惜搭上人命来探听虚实,那为何不干脆就主动出击?
全权由张治中指挥?这话鬼都不信!整个中央军上下。 没有他蒋委员长不能插手的地方,有时候他甚至会命令下达到团营。 本身又不是战争天才,下面的人那个不是随时准备听他的命令改变作战计划?他不命令动手,张治中会擅自出击?打出国际纠纷来谁负责?
陈晓奇又道:“委员长,我们在大本营联络处设立了一个无线电通信中心,以先进的设备可以保证在电话通信受阻的情况下,以无线方式灵活指挥,我建议。 中央可以与张将军之间建立一条通畅信道,随时保持联络。 ”
无线对讲系统的秘密陈晓奇一直保持到现在。 美国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种东西地存在,甚至美国军方还对保有这项发明专利的美华集团美国实验室提出专利转让和共享,并开始着手为美国军队建立相应地通信系统装备,这是一笔巨大的生意,陈晓奇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对这时代的中国来说,这一切都是天方夜谭一般的新闻。 到今天委员长知道的最先进通信技术,也不过是刚刚跟日本开通的无线载波电话。 打起仗来这玩意一点用处都没有,而陈晓奇却敢于保证它的东西好用,如同“千里眼”地雷达一般必定不同凡响。
“有这种东西?哎呀兴汉那,你怎么不早说!这样的东西对中央可是有大用!你应该早拿出来嘛!走走,去看一看!”蒋委员长大为吃惊,也大为兴奋。 这个陈兴汉,老是藏着掖着的,一肚子宝贝还需要挤牙膏一般一点点的往外捏!
为了保证最大限度掌控上海战区战况实时动态,大本营建立的指挥中心可谓煞费苦心,精兵强将一大堆,然落后的通信技术却令人无可奈何。 电话和有线电报很不可靠,一颗炸弹足以报销,而中央的无线电报技术,在陈晓奇眼里简直就是筛子,他想怎么窃听拦截。 易如反掌。 对于抗看还有了解的他知道在此时,整个中国地无线电报对日本几乎是不设防的。
从十几年前下手研究雷达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始。 这两个密不可分的大科目就始终在相互促进交替发展,到今天,采用锗晶体管的通用计算机和科学计算机已经开始陆续装备各大战舰和科研中心、军事指挥中心,一辆车、一架运输机都可以拉着到处走。
雷达方面,随着各项发明的出台他们走的更远,此时他们已经实现了初期地单信道微波通信技术,无线传真技术和中文电传技术,分布在指挥中心的大型计算中心、大型雷达站已经初具后世计算机时代信息化军事中心的雏形,真正实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对于陈晓奇这个跑到南京来献宝的援助行动,蒋委员长是十分警惕的,他不知道这个家伙在搞什么鬼,因此派出很多人多番侦测,然对于人家的严密防护束手无策,整个联络指挥中心的建立,人家都是用密不透风的特种集装箱封闭运送,进入预定地点后怎么分拆布置一概不知。 倒是不久之后,在高楼之上和视野开阔的山顶高处他们架设起来的巨大钢铁天线和一口口巨大地“锅”显示,他们肯定在弄什么玄虚。
后来蒋委员长知道,那是“雷达”,用来侦测空中飞机地“千里眼”,但是没想到,这家伙还能用来无线通信。
蒋委员长是第一次真正看到面向他敞开的陈晓奇地指挥中心,一间用集装箱直接按照一定模块拼装起来的大屋子里,两排数十名参谋人员、通信人员等等组成相互隔离的四个不同区域,其中一个区域摆着一排黑白屏幕,上面不停显示着星星点点看不懂的符号。
另有一排,却是一些戴着耳机不停讲话调谐的话务员,他们的旁边摆着电传打字机和传真机,还有内部电话以及打印机。 随时将收到的信息打印到纸上发出去,或者将收到地指令输入,忙忙碌碌却井然有序,看到蒋委员长眼花缭乱。
在他们外面隔开一个专门的办公室,那里是指挥部高级军官们办公的地方,无数命令决定从这里下达,坐镇中枢即可遥控战场上的实时动态。
陈晓奇引着蒋委员长到了一个专门的坐席。 指着正在通话的军官说:“委员长请看,就是在这个席位上。 我们可以直接跟张将军随时保持联络,不管他是坐镇前沿指挥部还是机动在各处阵地,只要身边有一名背着移动终端的话务员在,就能随时呼叫总部。 ”
这种东西到了后世,美国人甚至可以在本土作战中心直接指挥一名前线地小兵,不管什么时代,信息传达的速度永远决定着战争地先手。 这个道理。 蒋委员长是懂得的。
单纯能够指挥一个前沿军司令部,看起来意义似乎不大,但是若是能够直接掌控每个团每块阵地的实时动态,那么坐镇中枢的他,岂不是可以真正挥手间掌控大局,将战场控制如棋盘?只要棋子发挥得当,天下谁能抗手?
蒋委员长兴致勃勃的亲自试着跟上海的张治中通过电话,得知现在张将军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不依靠麻烦的电话。 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地呼叫陈晓奇的近卫第一装甲师的炮火支援,和前出的恭郎之空军第一师的空中打击,他的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宏伟的画面。 将张治中的位置换成他自己,将卫戍部队换成中央军百万大军,将上海变成全国,那将是怎样一副场面!
一动。 一静,差别何止天壤!蒋委员长击节赞叹道:“好啊!有了这等利器,我们岂不是可以对日军一举一动洞察通透如掌上观纹一般?处处先机处处先手,敌能奈我何?哈哈!兴汉老弟,你不错!”
蒋委员长很头疼地一件事就是被动挨打。 日本人掌控中国沿海,要进要退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什么时候出击他只能挨着,这种滋味相当不好受!现在有了陈晓奇这样的强大臂助,似乎严峻的情势一下子明朗了许多,对日本作战。 也有了许多的把握!
不过。 陈晓奇能亮出来给自己看,那么他自己是不可能才弄出来的。 他的老窝和他地铁杆部队也一定装备了大量的此类利器,他的部队,又该到了那一种地步?
“兴汉,你给我说实话,你的那个装甲师里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指挥中心?这样的移动电话,你装备到什么级别?”蒋委员长放下架子,不耻下问。
陈晓奇微微一笑,避实就虚的道:“呵呵,装甲师团的指挥中心是不差的,不过不能跟这里相提并论。 目前为止,各团级将官均已经有了无限对讲设备,我们可以做到随时掌握每个团的动向情况。 ”
蒋委员长点点头:“好好!这样一来你地部队战力更强。 这东西,是否很贵?”
陈晓奇肯定地点点头:“比我那个装甲师还贵!此次若非为了华东战区之重要性,我也不敢把这唯一的一套拿出来用,实在是昂贵无比,光大学生就需要上千人那!”
蒋委员长倒吸一口凉气,这年头大学生什么身价?任何一个都是宝贝疙瘩,一千大学生一年地薪水足可养活一个师了,这支部队到底花了多少钱?!
他忽然又问:“美国人有没有这样的装备?他们科技领先,经济发达,总也用的起吧?”
陈晓奇也不隐瞒,点点头道:“是的!美国政府向我的美国公司定购了一整套作战指挥系统,总价值一亿美金!”
蒋委员长摇摇头什么也不说了。 他算是看出来了,陈晓奇压根没有跟他共享的打算,这样的东西不管是一亿美金还是一亿华元,都不是他能用的起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