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夏-第5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他们四家加起来的力量,也抵不过江浙徽粤晋鲁任何一个商业团体的力量。  从1927年获得了江淮财阀力量地支持开始,蒋系中央政府无处不受到那些人的掣肘。  很多手段施展不开。  即便是在28年后得到陈晓奇势力的资助。  更合作了许多的工商业实体,然比起各大财团数百年经营的底蕴。  还差得远!

通过改组交通、中国二银行,四大家族开始掌握中国财政和经济,但两大行加起来的资本才几千万,想要有一番作为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在这个时候真正出手建立自己的工商业系统也有些太晚,国际局势风起云涌,谁都看的清楚,下手晚了就再也追赶不上,陈晓奇势力在北方虎视眈眈,不想办法改变现状,早晚要给他吞了全部去!

这一次白银危机爆发,宋子文看到了其中的烦,却也看到了其中地好处,而陈晓奇那边隐隐约约地一些消息和做法令他眼前一亮机会来了!什么机会?!四大家族掌控南半个中国的机会!

尽管有了军队和头把交椅,那也是很多力量捧起来了,蒋家王朝没有自己地力量始终是不稳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摆脱那些财团的掣肘,自己进退裕如!若在以前,想都别想,他们的力量根本做不到!但是现在么,各大财团投资工业实业的力度太大,资金周转肯定不足,陈晓奇故意打压物价肯定令他们吐血重伤,这个时候去拉一把,于情于理恰大好处,这样的把自己的力量掺合进去甚至掌握主动权,再搞了法币变革,那么这些力量还不都得服服帖帖!那时候,四大家要想做什么,谁还拦得住!南中国将近三亿人口,足够他们纵横捭阖了!

借着这个机会真正让四大家族崛起,才是宋子文最激动的事情!很明显,蒋委员长也看到了这里头的好处有多大,当然要支持他去做,只是,这件事一定要做的稳妥、隐蔽,不要让人看出来,更不要让陈晓奇得寸进尺!

现在,就看陈晓奇是不是能够答应他的要求了,看起来不合理的事情,一定要合理的办成他!这就要看蒋委员长和他宋子文对陈兴汉此人的料定,是不是那么的准确!

宋子文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满脑子的热情当天乘飞机迅速赶到了上海,与那里的事实上的代理人金学友和余灵化做一番长谈,试探着看看自己的计划能否成功。  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们答应的非常痛快!不但可以与他合作理顺该地区的工商业体系和市场规划,就连出手的大方程度,也远超他的预计!他的构想,竟是一下子就做成了!四大家族的崛起,就在眼前!

好消息报到南京,蒋委员长龙颜大悦,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哈哈大笑了半天,接下来连续好几天见到他的人,都发现委员长的心情好的不得了,骂“娘西皮”的次数明显减少!

而在济南,当美华银行总经理张子虚找到陈晓奇回报行动进程的时候,问起这个问题时,陈晓奇轻松的笑着说:“这没什么不好的!没有钱的蒋委员长怎么能做大事?他没钱,国家没钱,日本人得寸进尺的时候他有话好说,中国力量不强嘛!但是,从今往后他有了钱了,却仍旧不修国防不整军备不恤民生不建工业,那可就说不过去了!骂人,总要有理有据才能说服嘛!”

张子虚恍然,哈哈一笑不再管了。  1935年6月,当白银风潮告一段落的时候,中国经济尽管没有另一时空一般哀鸿遍野,却是大半个中国的工商实业股东都换了人,中国,迎来了双巨头时代。

 第七一章 察东李守信

第七一章 察东李守信

ps:还有两三章,我们一起开始抗战吧!

1935年,察觉到中国陷入到白银危机中,经济状况出现波动,政局又在酝酿新一轮的纠葛之时,日本人越发尝到了对中国进行讹诈的甜头,他们只需要把军队往前面推一推,再派出情报人员吓一吓,国民政府立刻就小心翼翼的答应他们提出来的条件,而不敢有什么过多的抗争,这种事情做得越发顺手,他们在中国北方进行的蚕食扩张非常顺利!到了后来重光葵甚至在国联会议上大言不惭,声称不赞同国联商讨中国经济问题,直接把自己当成了中国的代言人,把中国看成了他们的囊中肥肉。/

1月的时候,一千名日军和三千伪军在独石口、长梁一带挑起纷争,企图越过长城对察东地区进行侵略蚕食,结果被驻扎在这里的张自忠部一顿好打,战场上没占到任何便宜。  不过这难不倒日本人,他们很清楚自己能得到什么,对着国民政府的一顿大呼小叫之后,何应钦出面立刻把这事情给平了下去,日伪军顺利的把热河的军力往前提了一大块,并且把伪军治安警察之类的都塞了上去,作为他们的眼线斥候。  对此,张自忠干着急没办法,上头不让动!

6月,日本特务再次挑起争端。  他们无法在察东北部的多伦地区打开缺口,没办法通过姬金源部义勇军组成的防线,没法占领察东北部以策动他们联系好地蒙古德王力量图谋自治叛乱的勾当。  便想法子从二十九军布防的区域内迂回过去。

但是他们的行动未免太有些嚣张过头,被二十九军逮个正着后,不但不觉得恐慌,反而堂而皇之的威胁二十九军,声称他们恶意拘禁日本军人,这是在挑起中日争端,如果不能在五天内道歉赔偿。  日军军人将自由行动,自己解决!

国民政府再次退让。  他们派出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与日方代表土肥原贤二进行谈判,期间秦副军长被土肥原气的吐血三升差点要命,最终碍于各方面掣肘,没办法理直气壮地跟日本人谈判,不得不签订了丧师辱国的,将察东六县地方让出来,作为察哈尔中国军队和热河方面地缓冲带。  实则就是完全不能去管那边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6月27日。  所有谈判内容议定,签署条约之后,多伦、沽源、张北、商都、宝昌等地的中国守军全部退出,撤到张家口一线,长城外已经完全朝着日军打开,中国军队丢失了北方屏藩最关键地一条线。  放日军进了察哈尔,就等于在中国的脑袋顶上悬上一把利刃!

驻守这一线的张自忠将军挥泪告别对他们充满期望的察东百姓,心中多少的委屈与无奈不必多言。  察觉到时局大变危机将临的察东百姓。  无奈之下只好携带家产跟随大军进了长城之内,在张家口周围重新安家,走不了的那些,心中充满了绝望。

宋哲元和张自忠都是没办法!中央地决定他们暂时不能违拗,且摆明了一旦他们跟日军打得太过火,破坏和平的帽子很可能就扣在了他们头上。  张自忠或许不怕,然宋哲元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主力都跟日本人拼的损失殆尽,他独霸京津河北和察哈尔的时机已经来临,在冯玉祥座下委屈了这些年,眼看目标就要达成,怎能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所以,为了更大的目标和更长远的打算,宋哲元不大算在这个时候跟老蒋弄得太僵,更不想被老蒋算计的太狠!当张自忠打得人祸朝天有声有色地时候,他顺着老蒋的话头顺势撤兵。  并借着进京剿匪的机会占据了这片大好河山。

而当老蒋谋算着要把眼看就失控了的二十九军调离华北。  送到剿匪前线作为炮灰消耗的时候,宋哲元这个积年老军头关键时刻成长起来。  朝着军阀政客再进一步,他干脆自己不出面,让秦德纯顶在风口浪尖上,自己声称“养兵”,不听老蒋的摆布。

就在二十九军撤走之后,整个察东地区事实上默认地成了抗日义勇军、民团,和日军支持下的警备军争夺的战场,无论谁打赢了打输了,双方都不直接出手干扰。  在宋哲元而言,察东北部长城之外全是不毛之地,要不要的无关大局。

他们走了,早就等待多时的察东警备军司令、汉奸李守信带着六千兵马欢天喜地的从独石口外出发,赶奔张北,准备顺利接收这一块好地盘,谋取自己未来的山头大业。

1933年的时候,他起初带着两个汉军大队和一个蒙古骑兵队总共不到六千人,在多伦地区凭着日本人的支持,原打算一举占据没什么人管的多伦,然后以那里为桥头堡,顺利地朝着察哈尔地区渗透蔓延,扩展壮大,没成想半道上蹦出来一群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战力强悍地姬金源义勇军,三两下就把他打的稀里哗啦一顿乱窜,他当机立断掉头就跑,不敢在那里呆着了。

这两年来,他看着冯玉祥起来又趴下,二十九军在战场上跟日本人死磕,打地悲壮激烈但是决不后退,而在外交上却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终于判定了这天下搞不好就是日本人的了,因此铁了心要跟着干一场大事,因此得到日本人的看重越甚,他的本钱就越多。

只是,让他再从多伦方向打过来,他心里面底气不足,据说姬金源这帮人已经有了一万两千人的兵力,且武器粮秣物资充盈,机枪大炮什么的都不缺,根本不怕他这样的乌合之众上去挑衅,这跟硬骨头啃不得。  最要紧的是。  姬金源根本不听所谓地中央号令,他们义勇军有人有枪有地盘,在察北已经站稳了脚跟,除了日本人兴大军横扫之外,恐怕没办法把他们弄趴下,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全不好使,那就是一根钉子!

所以李守信这次带人从热河境内迂回到了独石口、沽源一带。  跟在日军后面跟张自忠碰了一回,很知趣的呆在那里不动弹。  现在二十九军撤了,他可以不用去跟义勇军打狠得,就能够顺利占据张北、沽源、商都!在这里发展起来,联合德王等人的力量一起北上,跟日军大队一起把姬金源这帮人给搅了,这独霸一方的基业不就起来了!

然而,便宜不是那么好捡的!当李守信带着人马刚刚走出大山口。  到了一个叫“狼窝沟”的地方时,猝不及防地袭击突然从周围打了过来!

李守信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呢,铺天盖地的炮弹就从周围地山后吉猛扑过来,接连不断的爆炸立刻把他们乱糟糟行进的队列打得鸡飞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