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化时代,机床决定一切的理念可以说深入人心!任何一个看网络架空历史小说的读者,再白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很多人即便是穿越到战国都想办法去造。 行不行且不说。 到底是不是那么简单?这个问题,陈晓奇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是深有体会的。 他好歹也摸过三年那种非数控老字号的机床。 又是那种这个时代来说非常先进地专业自动化机床,毛子五十年代出品,半个世纪了依然身体康健干的动活,那印象不能不深!
而后他拥有了自己地霸业基础,做梦都想着能够有一天用武器海淹死小日本,起码不用几千万人铺出来一条胜利的血路,中国人的命没那么贱!
想要做到这一点。 他可谓煞费苦心!从一开始拼命购进战败德国的设备,收拢失业的德国工人和工程师,想尽一切办法的抠唆人家的先进技术,甚至在资金短缺地情况下筹备机床生产厂,为的就是在最早的时候把这一课补上。 到现在,干了整整十三年!
十三年来,从一开始的用德国工人德国机床,到聘用美国工人研究机床。 再到培养中国留学生开发机床,以至于回到国内,用最原始的方法拼凑蓝领工人队伍,四年来跟德国人深入的合作研究,加上他自己穿越前三年的实践经验,几乎集合了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力量。 才勉强做到了在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说,能够实现中国人自己设计、生产针对性的工业产品所需要的机床了!而这里面最关键的,又是那种在福特流水线上被大量采用、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发展成熟的自动化机床!
能够大批量的设计生产这样地基础设备,将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积累之后,他可以完全不依赖其他力量,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起一整套真正可以海量生产武器装备的生产体系,那一条引进了四年都还没有用起来的宝马汽车生产线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改造完成,就标志着这个基础的成功!尽管,他比美国人晚了十几年!
十几年的外派留学生积累。 加上近三四年引进美国工程师和产业工人的辅助。 加上来自德国的强大科研团队给帮助补上地课程,在这个时候总算积累起来一点自信。 基于根本实力上地压过日本人的自信!以陈晓奇手中掌握地情报,他相信只要给自己五年时间,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那时候,只要有足够的资源,他想怎么干都可以!
夯实了地基,打下来至关重要的基础,接下来的其他事情就顺理成章!
常规武器方面,首当其冲的是枪械。 到目前为止,整个陈晓奇系军队用得都是美式装备,从m1903步枪,到勃朗宁轻机枪、重机枪,甚至是75毫米炮、迫击炮和最大口径203毫米的重榴弹炮,都是美式标准。 十多年来,他的集团都在想方设法研究属于自己的武器系统,到现在总算是成型了。
首先,步枪方面,改造了一系列基于7。62x39低碳钢心芯子弹的中等威力弹轻重武器系统,取代现在全时间普遍采用的大威力弹枪械系统。
这些武器,包括改自m1903的同口径步枪、马枪,来自陈晓奇亲自绘图设计的仿造sks弹夹式半自动步枪,某位天才的武器设计师研究成功的通用机枪,和同样来自这个人改造设计的加特林系列高射速“金属风暴”机枪。
采用这样一种子弹系统没别的原因,陈晓奇熟悉而已,起码他知道在后世这样的一个武器系统是怎么样改变了世界,被称为最受欢迎的武器不是没有原因的。 7。62x39子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微锥形弹壳设计使得上、退弹故障率降低,同时也可以使用半月型弹匣以降低弹匣长度。
更重要的是,这种子弹的弹道平直且远距离穿透力足够强,而且钢芯生产成本要低得多!再加上新近研究成功的覆铜钢、深冲钢涂漆弹壳。 这种消耗量最大地武器的成本可以压到极低,对于严重缺少铜的中国是非常合适的。
再者,先一步走入中等威力弹的行列有着很多的好处,更加适合于新的作战模式,更适合复杂多变地战场,更便于生产补给,更低的成本和更加突然地作战效果。
统一口径和统一弹种的好处当然更多。 在不断变换的战场上,后勤补给是个极大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中国武器装备几乎就是八国联军系列。 单纯一支部队的步枪子弹都够要人命的,更不说加上其他地了。 这一点,陈晓奇早早的将问题讲透了,枪械武器的口径必须要统一,步枪、半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狙击步枪用得都是7。62毫米子弹,而手枪和冲锋枪全部采用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最大程度减少补给难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武器设计师们可是下了不小的功夫,光是一种新的子弹标准就够人忙活的,十年,他们干了十年,断断续续的完善这一种面向新武器系统地子弹,从底火到装药,从弹壳锥度到弹头结构,哪一样不是一点点的去雕琢钻研?在完全屏蔽其他力量的情况下。 靠着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总算完成了这一点,比起西方人的效率来可能低的可怜,但是别忘了,这个年代,中国人从无到有地去发明一件东西是多么的难!
在这个过程中。 不得不提到一个意外出现的天才式武器发明家,他的名字叫姚殊焰,上海宝山人,原本是在美国卡耐基大学学习机械与冶金技术的,后来不知怎么的对武器研究发生了兴趣,毕业后进入到大名鼎鼎的武器天才白朗宁的企业当中摸爬滚打了好多年,差点将其孙女拐带到中国来。
后来排华风潮到了顶点,他在美国呆的没意思,回到国内来加入到陈晓奇旗下,无与伦比的高待遇和非常宽松地工作环境。 特别是能够容纳他异想天开思想、由着他胡乱糟蹋东西地研究中心实在太合意了!不久之后。 他的天才就开始不断地涌现!第一次,他将正在实验中的12。7毫米狙击步枪笑话了一通。 然后设计出来一种后坐力更小、精准度更高、结构更简单、机械性能更好的大口径狙击步枪,采用白朗宁0。50英寸口径子弹,十发供弹仓结构,综合测试性能比其他产品好太多了!
陈晓奇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几乎怀疑这家伙是不是穿越来的,这枪的外形结构怎么看都像是原始版的“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当下立刻大力奖赏,并亲自要求对这件武器加大研发完善力度!
姚殊焰的第二次技惊四座,是通用机枪上的发明。 在这个时代,“通用机枪”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除了德国人在偷偷摸摸的搞之外,其他国家恐怕还没想到以这种方式解决常规武器的勤务性能问题。
陈晓奇先知先觉的再进一步,提出来新的武器系统不但要做到口径的统一,更要做到主要零部件的通用,这种灵感来自于中国的81枪族。 这项工作是有点强人所难,尽管陈晓奇的大能提供了Ak47的主要结构,让一点经验没有的中国武器专家们完善难度相当不小!
姚殊焰改变了这一切!三年时间,他带着武器设计小组完成了基于Ak47之上的通用机枪设计工作,并顺便的测算出来这种还没有出现过的突击步枪的各项数据图纸,作出整套的生产前技术手册,必要时直接在现有武器的生产线上加工就是了!
他的第三次惊人作为,是在加特林机枪的改进上。 陈晓奇一直要求实现的这种以精准和火力密度达到近防效果的恐怖武器尽管已经完成设计,仍有些微小的瑕疵不能解决。 这个大能的天才插手之后,不但将原来的设计更进一步,更是在7。62、12。7口径上大肆发展,并一鼓作气拿出来3、4、5、6、7五种枪管数量的射击,真正满足了不同载体武器的使用需求。
由此,此人成功登上了武器研究院首席设计师的位子。
枪械武器系统的完成统一,令陈晓奇有了底气,而接下来的另一个大系统更是令人欣喜,那就是他更加关注的火箭炮系统!这里面,首先要搞出来的是反坦克反装甲火箭弹,其次是多管火箭炮。 八年来,研究部门始终没能解决穿甲火箭弹的聚能罩问题,但在常规火箭弹的研究上却进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可以投入生产装备的,有107便携式可拆装火箭弹,122毫米火箭炮,220毫米火箭炮三种,另有300毫米的超远型火箭炮在研制当中,相信在几年之内会投入使用。
反坦克火箭弹的问题是陈晓奇的要求太高了,他比着rpg7来说,却忘了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装甲武器能够拥有400毫米以上的装甲,需要他用金属射流来侵彻杀伤,一般情况的坦克装甲即便是高爆穿甲弹都轻松解决,所以最后定型一种采用碳化钨芯穿甲弹头的可复用式火箭筒,聚能罩问题慢慢研究吧!
常规大炮方面自不必说,陈晓奇高兴地是全系列的自行武器系统,包括了各种口径的自行火炮、自行火箭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射炮等等,另外的陆战之王真正的主战坦克也已经定型,那是一辆采用75毫米身管主炮,拥有半蛋形铸造炮塔,全焊接楔形斜面前装甲车身,低矮敦实四百马力强劲引擎和重达25吨的大家伙,那外形怎么看都跟t34有亲戚关系!
不过,它的装甲采用克虏伯公司和他们合作研究出来的装甲外壳,正面装甲足可抵御75毫米以下炮弹的攻击,非专用反坦克穿甲弹对他几乎没什么效果,可谓强悍之极!
除此之外,是装备了40毫米博福斯炮的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和装备20毫米机炮的轮式战车,也都设计定型。 除此之外,便是装甲部队必不可缺的工程机械、舟桥部队的机械,甚至是辎重部队、战地医院等等的一系列汽车设备。
这些自行武器最大的特点,便是通用设备超多!重型自行武器采用一致的坦克底盘和悬挂系统,相当多的零部件跟工程机械都可以通用,包括发动机在内。 装甲运兵车之类的轻型履带式底盘,汽车类的通用发动机、底盘、悬挂、变速箱等等,都尽量按照通用化的标准来设计,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