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晓奇这也是没法子,赶鸭子上架也得让他们这些人成熟起来,练兵场上每一批成才的不过数十人,完成一批就马上拉出来结合到公司下属的保安部门来工作。这段时间以来,练兵场出来的保卫人员越来越多,原本那些退伍的一战大兵们是有些不服气的,但是经过一番较量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从来没上过战场的家伙的基本素质要高于他们的,不管是射击还是擒拿格斗都是一流水平,更不用说玩大刀片子拼刺刀了,这反倒加快了中美双方人的融洽程度。
金学友,曾经是德国洋行在青岛代办处的买办,懂德语和少许的英文,是比较老资格的商业人才了,一战期间,青岛被日本人占领,他的东家也紧跟着滚蛋了,他就此失业,不得已去了上海找机会。结果发现上海那里找工作那叫一个难啊!他这样的买办多如牛毛,人家资格比他老的海了去了,他又不懂当地的地方话,好长时间都没有着落,最后还是接到家里人的通知,说陈晓奇这个“小财神”招兵买马,冲着那份相当不菲的薪水,他咬着牙就来了。
金学友的到来让陈晓奇倍感兴奋,他现在手里面人才奇缺,当然需要越来越多可靠的人马上给他分忧解难,这位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经过考核之后,马上就得到了他的重用,不过陈晓奇可没有打算在美国用这个人才,他要求金学友在最快的时间内熟悉公司的运作和基本规章制度,通过培训之后,将会跟随着下一个重要项目回到上海去,实施陈晓奇的战略性的重要环节------国际贸易。
第四十一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
跟张啸林的合作当然不可能随便就结束,陈晓奇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三大巨头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在他还没有认识更有力的人物之前,跟他们合作是非常有前途的。/当然,陈晓奇看不上他们那点进出口生意的毛利润,本身他生产出来就附带着极高的利润,不需要哪一层,他要的是自己的货物能够在上海顺利的上岸,并且顺利的从各个渠道发送出去,最快速的蔓延开来,第一时间占据市场,以他的商业知识,当然是要在中国市场上首先树立起他“小财神”门下产品的响当当的硬牌子。
陈晓奇觉得时机也比较成熟了。美国这边已经进入到良性循环,有斯特恩这个犹太人为主的团队负责商务往来,直接在芝加哥注册了美化贸易公司,然后在德国建立起分部,在法国与丹尼斯建立法国分布,然后就是金学友将要回到国内建立的上海分部了。
陈晓奇的产品现在还没有正式的放给国际贸易洋行去经营,现在基本都是那些人在美国本土批发了之后,转口到世界各地的,通过各地分部的建立,陈晓奇可以将整个产业链最大限度的抓在自己手里面,从设计、生产加工,到仓储运输,到批发,都在自己掌握中。
建立这个贸易公司的另一个目的,陈晓奇希望能够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体系。在21世纪,物流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率,像是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体系“沃尔玛”,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在物流体系当中的,否则这省钱的概念是怎么实现的?最低价供应商品是怎么实现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理念和体系出现,更不用说国际贸易化的物流体系,真正强大的物流体系是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后,而在这个时代,只有交通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才有可能实现初步的物流,陈晓奇却是要走在最前面,因为这是一块还未开挖的金矿。
更深层一点讲,物流水平的提高,在军事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一战战场上,法国人为什么能够撑得那么久?凡尔登战场的后面,整个巴黎城数以万计的新出现的汽车和马车在不断的运送物资和伤员。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物流体系,就不可能让这数量庞大的车、马、人、物快速运转起来,一个不好就会聚集在一起乱做一团。
陈晓奇还有更大的野心,现在按下不表。
林潇,三十岁,一个面色黝黑其貌不扬的壮实男子,但是来历相当不粗,他是曾经跟随詹天佑先生的学生之一,詹先生最后的那十年间,因为政府军阀的无能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无法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用到中华民族的振兴之上,满怀忧愤的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那几年的时间里,他以身作则,费劲了心血。
可是时至今日,国内局势依然是乱糟糟的毫无进展,而腐败北洋的丑恶嘴脸在1919年彻底现了型,像林潇这样立志要继承詹先生遗志的有志年轻人在国内有很多,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例外的都得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说生活的是相当的郁闷。
陈晓奇不知道这些变故,但是他知道詹天佑在中国的历史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这位用一生证明了华人绝不比西洋人差的伟大学者,用事实向那些轻视华人的外国人和满清大员们证明了华夏儿女的创造力和智慧。
二话不说,陈晓奇就将此人加入到新的部门。现在他是没铁路可修,但是人家林潇可不是知识面狭窄的书呆子,高铁路建设的人,在地质学、冶金、机械动力等方面都是有相当造诣的,可以说开山辟石、铺路架桥都是人家的本行,绝对是大才。
陈晓奇当即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培训班,先由这位林先生在自己的班底里面挑选学生,教授基本的土木工程,再加上新来的王天运,希望他们能够将一套合用的半军事化土木工程科目给顶起来,这是目前暂时的工作。
另外,陈晓奇还打算出资让林潇过段时间到欧洲去,着重到法德战场去实地考察一下那里的堡垒要塞工程,同时可能的话,找当地的专业人士着重了解一下这种军事堡垒的构建。陈晓奇知道法国人在一战后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废柴工程------马其诺防线。尽管该防线在二战时期几乎没发生什么作用,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
陈晓奇手里面现在没别的人可用,只好先让他勉为其难的顶上一段时间再说了。原本他是打算让林潇考察一下全美的铁路建设和公路网建设的,但是考虑到现在外面的环境,一个华人走在大街上随时都可能被人家叫住审查的恶劣条件下,一个东游西逛到处观察战略情报的人就别想安生了,所以才作罢,实际上到欧洲去看看也是很不错的。
最后一个人叫孔祥增,字长生,据说是孔氏家族的后人,陈晓奇觉得这位老先生挺有意思的,此人称得上饱读诗书,但是却有些迂腐不堪,孔夫子当年那些好的东西他没学来,忠君爱国、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思想倒是实打实的,甚至连士农工商四民分野的老思想也是死抓着不放,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读书人”,怎么可以跟商贾去放下身段说什么利益,太俗了。
陈晓奇老觉得这老先生像是孔乙己之类的,都穷的吃不上饭了,还不依不饶的,说什么“君子固穷”。可是要真是能“固穷”的话,何解他居然为了家里人的温饱万里迢迢的到美国来淘金呢?
这位三十好几、孩子都上中学的老先生振振有辞,那一套车轱辘话说出来陈晓奇根本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一方面那遣词造句实在是太古老,引经据典的直接是在折磨陈晓奇,另一方面他的方言也实在要命,最后陈晓奇彻底高了饶,将这位老先生安排到了扫盲班,顺带着给这些半文盲们开展爱国主义情操的熏陶课。
这个可是老夫子的拿手活,中国历史几千年上到三皇五帝下到民国几年,不管是二十四史,还是民间故事,那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最后陈晓奇不得不给他制订了一个教书范围,那就是着重描述中华文明数千年浩浩汤汤,华夏衣冠的文采风liu,伟大文化的灿烂辉煌,秦皇汉武的伟大事迹,唐宗宋祖的绚烂篇章,总是是什么好说什么。
从这个老夫子的口中,历史上那些悲歌慷慨为国捐躯的猛将义士们鲜活了许多。不管是卫青还是霍去病,李广还是张汤,也不过是祖逖还是冉闵,不管是文天祥还是岳飞,也不管是戚继光还是袁崇焕,不管是关天培还是邓世昌。英雄豪杰,为国捐躯的,都是着重讲的内容,大汉天威无远弗届,大唐雄风威加海内,大宋文化震古烁今。陈晓奇就是要让这些人打心眼里清楚,自己的祖先是曾经那么的伟大,自己的文化是那么的灿烂。
除了老夫子的口音不怎么地道,说话经常跑题,有些唠叨之外,一切很完美。
陈晓奇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说他在全美范围内搜罗中国留学生,凡是有困难的立刻加以资助,凡是有志气的马上进行引导,总而言之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自己的商业帝国大小坚实的基础。要知道现在的国内,别看孙文先生革命老是失败,号召力绝对不是盖得,等到了24年黄埔系建立起来之后,那家伙竞争力就更强了,自己想要划拉点人才那是太难了,人家有国家大义顶着,他一个企业做得再大,这时代的人都是理想主义当前,他没戏。
他不得再一次感叹人家德国,基本上教育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角落,不管一战还是二战,那区区几千万人的小地方居然能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教育真的是第一生产力啊!他都恨不得马上就将一大堆的知识都塞进那些文盲的脑袋里,马上将这些半青的准文盲们变成合格的产业工人。
如果这个时代中国有一千万产业工人的话,小日本根本不是威胁。如果有两千万产业工人,列强也不是什么问题。如果中国人的识字率达到十分之一,世界强国之中绝对有中国一份!
陈晓奇急啊!时不我待!
他手里拿着一大叠子的调查资料,来自于美国各大洲著名学校特别是东部这些学校里面华人学生名单,然后大笔一挥将助学金花出去,一点都不见得心疼。
他通过法国的丹